碳纖維車車身有一戰之力 外企進行碰撞試驗

2021-01-10 百家號

據外媒報導,沃爾沃汽車集團((Volvo Car Group))旗下獨立高性能電氣化品牌Polestar首次對其進行了碰撞試驗,證明了碳纖維車身能夠安全可靠地應對正面撞擊事故。

碳纖維車車身有一戰之力 外企進行碰撞試驗(圖片來自汽車科技)

Polestar 1驗證原型車是首款量產Polestar 1系列的一部分,其以50公裡/小時的速度被推進到固定障礙物,模擬正面碰撞。大部分碰撞衝擊力被該車的碰撞結構吸收,剩餘衝擊力通過車身結構的碳纖維車身板得以減輕,而且車身結構保持剛性,在碰撞後也沒有出現彎曲或錯誤的跡象。

結果發現,即便發生了正面碰撞,原型車的結構依然沒有出現錯位。Polestar 執行長 Thomas Ingenlath 表示:「首次碰撞實驗的結果,證明用碳纖結構來製造 Polestar 1 是正確的決定」。

相關焦點

  • Polestar 1成功進行碰撞試驗 證明碳纖維車身有足夠強度應對碰撞...
    據Polestar官網報導,作為Polestar 1車型研發的一部分,沃爾沃汽車集團旗下獨立高性能電氣化品牌Polestar首次對其進行了碰撞試驗,並且也是沃爾沃汽車集團首次在實際碰撞情況下評估Polestar 1碳纖維增強聚合物車身
  • Polestar 1樣車接受碰撞測試 碳纖維車身表現出色
    事實上,Polestar 1 的試驗樣車已經開始生產,該公司也正在用組裝好的樣車進行碰撞c測試。這也是沃爾沃和Polestar首次試用碳纖維增強聚合物車身,並將其置於真實的碰撞情況之下進行研究。與標準的鋼製車身相比,碳纖維通過破碎和破裂來抵消撞擊帶來的能量,因此這需要全新的工程技術,並注重於材料在撞擊過程中對極大衝擊力的反應方式。
  • Polestar1證明碳纖維強度可以應對碰撞衝擊力
    Polestar官網報導,作為Polestar 1車型研發的一部分,沃爾沃汽車集團((Volvo Car Group))旗下獨立高性能電氣化品牌Polestar首次對其進行了碰撞試驗,並且也是沃爾沃汽車集團首次在實際碰撞情況下評估Polestar 1碳纖維增強聚合物車身(carbon fibre reinforced
  • 現在的碳纖維車身到底有哪些好處,又有哪些缺點呢?
    「虹之間i」給大家分析一下現在的碳纖維車身到底有哪些好處,又有哪些缺點呢?碳纖維不是什麼新型材料,但是目前在汽車上的應用也不太多,更多的情況是人們在汽車外殼貼上仿碳纖維貼膜。目前的碳纖維車身主要還是用於高端汽車以及賽道汽車上面,典型的就是寶馬的i3就用的是全碳纖維的車身,另外很多方程式賽車為了減重也有大量的部件用了碳纖維的材料。就目前而言,碳纖維的成本對於應用碳纖維是一個較大的限制。下面說一下碳纖維車身的好處。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的纖維。它是由片狀石墨微晶等有機纖維沿纖維軸向方向堆砌而成,經碳化及石墨化處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
  • 碳纖維車身為何高不可攀?車叔帶你看清本質!
    碳纖維的使用,會讓愛車身輕如燕碳纖維既有碳材料硬的固有特性,又有碳纖維柔的加工特性。這樣外柔內剛的 「材料之王」在汽車領域最早是運用在F1賽車上,現如今在民用車上也已經開始使用了。碳纖維複合材料重量比鋼輕四分之三,比鋁輕三分之一,在汽車上運用的直接效果就是汽車輕量化。
  • 沃爾沃Polestar 1碳纖維車體碰撞測試表現如何
    沃爾沃Polestar 1碳纖維車體碰撞測試表現如何,對於汽車安全這個話題不過到那個年代好像都是揮之不去的,就說現在的很多車型在發布前都是要做安全測試,還有很多機構的碰撞測試這些數據的,然後就是各種設計優化,其實有時候車本身的碰撞上安全還不是唯一的考核標準還有要注意是行人的安全也是要考量的範圍
  • CFRP在汽車車身上的應用與研究
    圖3 車身的輕量化統計圖對比近10年的歐洲車展中車身材料的構成,按纖維複合材料佔比的多少進行排序,如圖4所示,不論是小批量的跑車,還是大批量的一般乘用車,寶馬i3的碳纖維佔比都是領先的,也是碳纖維在汽車上應用的成功範例
  • 碳纖維車身的優缺點
    【太平洋汽車網】碳纖維車身的優點是其剛性強度比較大,質地堅硬不容易變形,而且碳纖維車身的自重比較小,可以進一步降低汽車的油耗,但是碳纖維車身的缺點也比較明顯,那就是造價比較高昂,一旦被破壞則不能進行修復。
  • 皓影碰撞測試成績被撤回有何貓膩?這款車的真實質量到底如何?
    今年四月,2020年廣汽本田廠家主動提出向C-NCAP申請皓影車型的碰撞測試,與上汽大眾帕薩特為同一測試批次,最終經過AEB試驗、行人保護試驗、三項實車碰撞試驗以及鞭打試驗後,均獲得五星安全評級。其中三項實車碰撞試驗包括100%正面剛性壁障碰撞、側面碰撞和40%正面偏置碰撞。
  • CFRP用於新能源乘用車車身輕量化及經濟性分析
    2.4焊接焊接技術主要應用於熱塑性複合材料部件,其基本原理是,加熱熔融熱塑性複合材料表面的樹脂,然後搭接加壓,使之接成一體。焊接主要有超聲波焊接、電感應焊接和電阻焊接3種方式。焊接的優點是連接效果好且周期短,無需表面處理,連接強度高,應力小等;不足之處是不易拆卸,需要加入導電性材料或金屬絲等。
  • 雅閣車對車15度角碰撞解析 人最重要
    模擬現實交通事故中的不同場景,進行各種碰撞試驗,通過檢驗車內假人在碰撞中的損傷程度,以判定車輛的安全性。注意!大家一定要注意:是檢驗車內假人的損傷程度,不是車的損傷程度!廣汽本田車對車15度角小重疊率高速碰撞試驗這次喵哥來到了位於天津的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碰撞實驗室(C-NCAP做碰撞實驗的地方),參觀廣汽本田車對車15度角小重疊率高速碰撞試驗。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呢?因為在日常的交通事故中,發生車與車正面相撞的事故機率並不高。
  • 全球首次將可替代碳纖維的天然纖維應用在賽車碰撞結構中
    全球頂尖的汽車技術研究機構YCOM和Bcomp宣布成功進行了天然纖維前碰撞吸收結構(FIAS)的碰撞測試,這是同類產品中的第一個。防撞箱旨在優化ampliTex天然纖維增強材料的性能,並在FIA認可的米蘭Politecnico測試室進行了測試,得出的結果與傳統的碳纖維結構一致。從安全的角度來看,這種材料不僅顯示出所需的均勻碰撞性能,而且還消除了尖銳碎裂的危險。此外,天然纖維複合材料廢料可用於熱能回收。
  • 全鋁車身在這10種材料面前...簡直弱爆了!|碳纖維|鋁合金|內飾|...
    梅甘娜R26.R之所以會有如此高的性能,主要還是因為雷諾在車身減重方面下了功夫。通過換裝碳纖維引擎蓋,拆卸安全氣囊、後排座椅等零部件實現了對車重的大幅減輕。為了能最大程度減輕車身重量,法拉利F40的外殼採用了一種凱夫拉(防彈衣材料)與碳纖維混合的特殊材料,在保證車身剛性的同時大幅降低了車身重量。於是,F40便成為了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將凱夫拉應用在車體製造中車型。
  • 賽迪專稿 | 石墨烯增強碳纖維在汽車輕量化領域應用需注意三個問題
    ,能夠生產出石墨烯增強型碳纖維,比原來基於聚丙烯腈生產的碳纖維的強度大225%、剛度高184%,生產成本可降低66%。目前,石墨烯增強型碳纖維在汽車輕量化領域應用還存在一定問題。一是在整車設計中無法兼顧質量最輕和車身扭轉剛度、碰撞吸能、最大碰撞力等指標要求,造成設計不合理。如石墨烯增強型碳纖維材料表面的溝槽和缺陷仍然存在,會造成側護板防撞性能的降低,多數車企製備側護板時,更傾向於採用同等體積下重量更大的高強度鋼或鋁合金材料。
  • 還是那輛神車,第三代哈弗H6斷電碰撞車身仍安全
    2020年12月23日,第三代哈弗H6在中汽中心C-NCAP側面碰撞測試後,車身側氣囊未彈出且車門無法打開的異常問題事件終於真相大白了!此次事件引起了網友熱議,把哈弗H6推向了風口浪尖,一種觀點認為車輛在碰撞時處於斷電狀態所導致;另一種觀點認為如此具有權重的測試機構—中汽中心,十幾年的碰撞經驗應該不會搞錯,「國民神車」是否真的存在安全隱患?經過了數天的熱議,在今年的最後一天終於有了答案,12月31日中汽中心和長城汽車聯合召開了說明會,以直播的形式正式發布關於此事件的調查報告。
  • 車身扭轉剛性是什麼?能保命!能提高圈速!|車身篇 Vol.01
    車身的剛度絕對是一個值得深究的領域,但目前國內對此領域還是處於薄弱的水平,各個車型還是在對標車型和試驗下獲取數值進行各自的目標值設定。通常的方法還是利用CAE輔助分析和臺架試驗進行對比。在分析軟體中建立有限元模型,設定工況,施加扭轉載荷,確定扭轉角度,最終算得一臺車身在某種工況下的扭轉剛度。
  • 碳纖維車身無需遮擋,福特GT發布液態碳纖維版
    如你所見,這款GT的輕量化車身上完全沒有噴塗色漆,儘管我們知道普通版的GT也是碳纖維打造的車身,但是這次,福特不想遮遮掩掩了,因為碳纖維帶來的不僅僅是那特殊的紋理,而且帶來的是極致的性能體現。2020款福特GT既然推出了碳纖維特別版,碳纖維輪轂也自然成為了標配。
  • 新能源車「不能承受之重」:跑車用的碳纖維正在走向民用車
    刷新紐北圈速記錄的蔚來汽車EP9,因使用了碳纖維座艙倍受關注,此後發布的民用量產車ES8雖然暫時採用鋁合金車身方案,但蔚來汽車CEO李斌曾公開表示「下一代產品將繼續引入碳纖維材料」。無獨有偶,奇點汽車創始人沈海寅持類似看法,「鋁合金終究還是金屬,對於車重的改善有限,其第二代車型當中同樣將引入碳纖維部件。」
  • 21款賓利飛馳展廳現車動力極佳 配置奢華
    車身側裙下方部件飾有專屬打造的賓利雙飛翼「B」字徽標,其採用3D電鑄工藝製成,以此保證部件表面塗層呈現出的視覺效果。賓利工程團隊利用流體動力學(CFD)計算軟體優化前後車身的升力和整體車身的阻力,並對動力系統冷卻、制動器冷卻、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NVH)進行了模擬測試。
  • 交通事故車輛變形與碰撞前車速關係定量分析
    (4)  除了實車碰撞試驗之外,也可以通過對整車有限元模型進行虛擬碰撞試驗的方法來求得車輛剛度係數,當然這要建立在整車有限元模型足夠精確的基礎上。雖然通過虛擬試驗在理論上能求出車輛在任意碰撞方向的剛度係數值,但效率仍然較低。  3.碰撞變形能網格圖  所謂汽車碰撞變形能網格圖是指將車身劃分為若干區域,求出各區域受撞擊潰縮後所吸收的能量值。將事故車輛的實際變形與網格圖進行比對時,變形曲線與完好狀態下的車形輪廓線之間區域所包含的數值總和便是車身潰縮吸收的能量(圖5,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