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ne 反應

2021-02-20 有機合成

Heine 反應

1959年H.W. Heine發現在過量的碘化鈉存在下將1-芳醯基氮雜環丙烷在丙酮中室溫或回流條件下異構化可以得到相應的2-芳基-2-噁唑啉。此異構化幾乎當量的轉化。N-取代醯基氮雜環丙烷在親核試劑 (e.g., NaI or KSCN) 的作用下擴環得到相應的取代噁唑啉的反應被稱為Heine 反應。取代氮雜環丙烷在酸性或加熱條件下異構化為相應的取代噁唑啉很常見,但Heine反應一般是在中性的溫和條件下進行的。

此反應的主要特點有:

1)只有碘離子和硫氰離子作為親核試劑可以引發異構化;2)此反應在丙酮,乙腈和異丙醇中可以很好的反應;3)此反應有立體專一性;當單一構型的氮雜環丙烷作為底物時,也會得到構型保持的單一立體構型的產物;4)3-芳基取代的N-醯基雜氮環丙烷甲酸酯(R2 = aryl)或對稱構型的C2取代的芳基N-醯基氮雜環丙烷是最好的底物,因為此種特殊結構對氮雜環丙烷的開環至關重要;5)對於不是上面提到的特殊構型的底物,得到產物是混合物;6)氮雜環丙烷的C1位置有吸電子基團時,用碘化鈉處理溶於發生二聚。


其他雜原子的N-取代的氮雜環丙烷(X = O, S, N)的擴環反應在碘離子或硫氰酸離子存在下也能很好的反應,可以得到其他的五元雜環,如噻唑,咪唑和三氮唑。

反應機理:

反應的第一步是碘離子對3位碳進行立體特異性的SN2反應使氮雜環丙烷開環,構型翻轉,接著第二步得到碘代烷烴中間體的氧負離子對3位碳再一次進行SN2反應。因為3位碳連續兩次的構型翻轉,因此反應的立體化學結果是構型保持的。


反應實例

參考文獻:

[1]. Strategic Applications of Named Reactions in Organic Synthesis, LászlóKürti and Barbara Czakó, Heine reactio., page 198-199.

相關焦點

  • 美拉德反應反應機理
    美拉德反應技術在香精領域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的香精調配和生產工藝的範疇,是一全新的香精香料生產應用技術,值得大力研究和推廣,尤其在調味品行業。美拉德反應又稱為"非酶棕色化反應",是法國化學家L.C.Maillard在1912年提出的。
  • 【人名反應】Barton反應
    Barton反應在1960年首次報導亞硝酸酯在光照下生成δ-亞硝基的醇,並可進一步衍生成δ-羥基的肟。
  • 高中化學:顏色反應、焰色反應、顯色反應
    1、顏色反應化學變化改變了化學物質的顏色。硝酸與蛋白質反應,可以使蛋白質變黃,這稱為蛋白質的顏色反應。
  • 【經典反應】親核取代反應 | SN
    定義:反應包括中心碳原子與離去基團相連的鍵斷裂,進入基團 (親核試劑) 和中心碳原子構成新鍵親核取代反應的機制:Ⅰ  反應速度只取決於一種化合物濃度的反應,在動力學上稱為一級反應。V=k[A]     反應速度取決於兩種化合物濃度的反應,在動力學上稱為二級反應。
  • 縮合反應丨縮合反應機理
    縮合反應的含義廣泛,兩個或多個有機化合物分子通過反應形成一個新的較大分子的反應或同一個分子發生分子內反應形成新的分子都可稱為縮合。縮合反應機理一、電子反應機理1.親核反應(1)親核加成-消除反應在形成新的碳-碳鍵的縮合反應中, 不同種類的親核試劑與醛、 酮的縮合反應多數屬親核加成-消除反應機理, 包括含有α-活性氫的醛或酮間的加成
  • 自由基鏈式反應和非鏈反應—有機反應機理系列50
    自由基反應基於反應路徑不同可以分為鏈式反應和非鏈反應。
  • 有機反應後處理---反應淬滅
    ↑反應淬滅:反應結束後,要進行淬滅以游離出產物或除去過量的活性試劑。反應的淬滅是反應後處理的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往往決定一個反應的成功與否。注意事項:1.反應是否需要淬滅,淬滅反應前需要了解參與反應的原料和試劑的性質以及反應機理,不是所有的反應都需要淬滅,有些反應結束後就可以得到產物。
  • 【人名反應】Gould-Jacobs反應
    Gould-Jacobs反應涉及如下順序反應:a.苯胺用烷氧基亞甲基丙二酸酯或醯基丙二酸酯取代生成苯胺基亞甲基丙二酸酯;
  • 有機人名反應——1,3-偶極環加成反應(Huisgen 反應)
    1,3-偶極環加成反應(Huisgen 反應)1,3-偶極加成,或被稱為Huisgen反應,Huisgen環加成反應,是發生在1,3-偶極體和烯烴、炔烴或相應衍生物之間的環加成反應,產物是一個五元雜環化合物。烯烴類化合物在反應中稱親偶極體。德國化學家Rolf Huisgen首先廣泛應用此類反應製取五元雜環化合物,這類反應是合成單環及多環化合物的一種重要方法。
  • 有機多組分反應-Passerini反應
    α-醯氧基羧醯胺的反應。反應在室溫或低於室溫條件下,惰性的非質子性溶劑中進行,底物濃度較髙時對反應有利。底物中的羰基化合物幾乎不受限制,全氟代的醛或酮也能參與該反 應,只有一些立體位阻太大的α, β-不飽和醛酮難以進行,底物酸可以用一些無機酸代替。
  • 有機人名反應——Corey-Chaykovsky反應
    id=20200813162045Corey-Chaykovsky反應是Johnson-Corey-Chaykovsky反應的簡稱,可以縮寫為CCR,是一個用來合成如環氧化合物、氮雜環丙烷和環丙烷這類含三元環結構的有機化合物的有機化學反應。
  • 有機人名反應——Corey-Seebach反應
    )反應機理連結:http://chem.kingdraw.cn/Shortlink?id=20200503000300二噻烷作為親核試劑,反應生成增加一個羰基的產物,此反應是著名的極性反轉的例子。反應以 E. J. Corey 和 Dieter Seebach 的名字命名。此反應原子經濟性較差,在工業上應用很少。為了合成酮而採取這種方法較迂迴也不經濟,而且反應中也要用到有毒的汞(II)鹽。
  • 【人名反應】Carroll重排反應
    β-酮酯熱重排後接著脫羧經負離子促進的Claisen重排反應生產γ-不飽和酮。這是Claisen重排反應的一種變異反應。
  • 有機人名反應——Darzens縮合反應
    )作用下與α-滷代羧酸酯反應,生成α,β-環氧酸酯的反應。含α-活潑氫的其他化合物也能與醛或酮發生類似反應。Darzens縮合具有良好的普適性,芳香族醛和酮、脂肪族酮以及α,β-不飽和酮和環狀酮均能取得不錯的產率;脂肪族醛也能用於該反應,但產率較低。由於能更大程度上避免分子間SN2取代反應的發生,α-氯代羧酸酯反應的產率往往要優於相應的溴代物和碘代物。
  • 有機人名反應——Curtius重排反應
    Curtius重排反應(Curtius Rearrangement)反應機理連結:http://chem.kingdraw.cn/Shortlink?id=20200904154833Curtius重排反應(柯提斯重排反應),是一類親核重排反應。
  • 常用人名反應(1)-傅克反應(傅克烷基化反應)
    傅克反應是傅克烷基化反應(Friedel-Crafts alkylation)和傅克醯基化反應(Friede-Crafts acylation)的統稱,簡稱傅克反應或FC反應。(Charles Friedel, 1832-1889)通常意義的傅克反應指的是傅克醯基化反應,主要用於製備芳香酮,再以芳香酮為過渡,製備芳香胺、芳香肟、芳香醇、烷基香芳環等,是有機化學中最重要的反應之一,也是最常用的人名反應之一
  • 乾貨丨吸熱反應與放熱反應的判斷
    放熱反應與吸熱反應判斷 一、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的關係 (一)、化合反應中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絕大多數的化合反應是放熱反應,少數化合反應是吸熱反應。 分解反應少數是放熱反應,大多數是吸熱反應。
  • 《化學提高》加聚反應是加成反應嗎
    可以把加聚反應看成加成反應的一個特例,加聚反應:即加成聚合反應,一些含有不飽和鍵(雙鍵、叄鍵、共軛雙鍵)的化合物或環狀低分子化合物,在催化劑、引發劑或輻射等外加條件作用下
  • 常用人名反應(1)-傅克反應(傅克醯基化反應)
    正如我們在<常用人名反應(1)-傅克反應(傅克醯基化反應)>中所講,傅克烷基化反應一般得到的都是混合物,且難以分離,所以在合成反應中意義不大。傅克反應通常意義上指批的是傅克醯基化反應。最簡單的傅克醯基化反應是苯與乙醯氯,在二氯甲烷溶劑中,無水三氯化鋁催化下,生成苯乙酮。傅克醯基化反應的機理研究已經非常透徹,簡單的說就是在二氯甲烷溶劑中,無水三氯化鋁催化乙醯氯生成乙基碳正離子,乙基碳正離子進攻富電子苯環,取代苯環上氫生成苯乙酮。
  • 【經典反應】親核取代反應SN | Ⅱ
    【經典反應】親核取代反應(Ⅰ) | SN2020-11-27影響親核取代反應的因素:(1)烷基結構的影響烷基結構對SN2的影響:烷基結構對SN1的影響:溶劑的分類:質子溶劑、偶極、非極性溶劑溶劑對反應影響的規律:1 質子溶劑對SN1反應有利,對SN2的影響要作具體分析 2 偶極溶劑對SN2反應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