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多組分反應-Passerini反應

2021-02-19 化學經緯


Passerini應首次報導於1921年,Passerini三組分反應(P-3CR)是由異腈、羰基化合物和酸三個組分一步反應生成。α-醯氧基羧醯胺的反應。反應在室溫或低於室溫條件下,惰性的非質子性溶劑中進行,底物濃度較髙時對反應有利。底物中的羰基化合物幾乎不受限制,全氟代的醛或酮也能參與該反 應,只有一些立體位阻太大的α, β-不飽和醛酮難以進行,底物酸可以用一些無機酸代替。

反應有兩種可能的機理:離子型機理和協同機理。對於離子型機理而言,如上所示,反應在一些極性溶劑(如甲醇或水)中進行時,為離子型機理。質子化的羰基化合物受到異腈的親核加成,生成腈鎓正離子,接下來再受到羧酸根離子的加成,最後,醯基轉移、異構化,得到最終產物酯。

對於協同機理而言,如下所示,反應傾向在非極性溶劑中進行,三個底物經過五元環過渡態縮合,然後醯基轉移至鄰近的羥基上,得到產物,該反應的動力學結果也證實了Passerini反應的協同機理存在三分子結合的步驟。

由於P-3CR反應的產物是多官能團化合物,也是重要的有機中間體,貝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因此有關PCR反應應用的報導較多。Kaim等報導了一種新的P-3CR反應:在甲醇溶液中,異腈與酚衍生物和醛或酮反應,以較好的產率得到α-烷氧基醯胺。

Gulevich等對三氟甲基羰基化合物參與的PCR反應進行研究,以較好的收率得到了帶有三氟甲基的產物。

Zhu等報導了在強氧化劑O-碘醯基苯甲酸(IBX)的作用下。用醇替代醛進行的P-3CR反應,該反應的一個突出優點是特別適用於替代一些不穩定醛參與反應。

Neo等通過β-羰基醛與異腈、醋酸的P-3CR反應,先形成β-羰基乙醯氧基醯胺,然後將其在 氯化銨的水溶液中用鋅粉還原,得到β-羰基醯胺類化合物。



相關焦點

  • 蘭州大學王為教授課題組JACS:通過多組分反應構建穩定的共價有機骨架
    導讀 近日,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為教授課題組報導了一種基於多組分反應(MCRs)構建超穩定共價有機框架(COFs)的新策略。穩定連接方法的開發對共價有機框架的合成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常見的碳碳鍵生成的縮合反應
    胺,醛和帶有酸性較強的亞甲基的化合物進行三組分的胺甲基化反應。近期一些其他金屬(如, Sn, In, Zn)在相同的條件的水溶液中反應得到很好的效果。這些反應明顯要安全和易於操作,甚至一些無保護基團的糖類也可以和這些有機金屬試劑反應。二十一、Keck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
  • 有機人名反應——Corey-Chaykovsky反應
    id=20200813162045Corey-Chaykovsky反應是Johnson-Corey-Chaykovsky反應的簡稱,可以縮寫為CCR,是一個用來合成如環氧化合物、氮雜環丙烷和環丙烷這類含三元環結構的有機化合物的有機化學反應。
  • 圖解有機反應機理
    有機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及有機物質的結構、性質、反應的學科,是化學中極重要的一個分支,而其中有機化學反應是有機化學的核心,也是有機合成的基礎。那一個有機反應是如何發生的呢,中間有經歷了哪些複雜的變化?帶著這些疑問,化學家開始研究反應過程中的變化,並提出了有機反應機理的概念。
  • 有機人名反應——Henry 反應(Henry Reaction)
    因類似於Aldol反應,又稱Nitro Aldol反應。反應通常在鹼催化下進行。酮的Henry反應速度較慢。通常硝基化合物的活性順序為:硝基乙烷>硝基甲烷>2-硝基丙烷,羰基化合物的活性順序為:正丙醛>異丁醛>新戊醛>丙酮>苯甲醛>丙酸甲酯。
  • 中山大學:基於有機籠狀與環狀化合物的自分類組分動態網絡
    一般來說,最簡單的組分動態網絡可以由AB、AB′、A′B、A′B′四種組分構成,而這四種組分又可以通過組分基元A、A′、B、B′間的動態共價反應得到。組分動態網絡中組分間的相互交聯關係可以用[2×2]的二階矩陣表示,將其中表現出相互促進關係(即含有完全不同組分基元,如AB與A′B′)的組分置於矩陣的對角線上,並將表現出拮抗關係(即含有共同的組分基元,如AB與A′B)的組分置於行列上。
  • 加料和淬滅順序關乎有機反應成敗
    走進合成類化學實驗室映入眼帘的是在攪拌中的瓶瓶罐罐,瓶子混合物含有多種組分,溶劑,反應試劑,催化劑等等,我們都知道這些化學物質加到瓶子裡總會有個先後順序
  • 高中化學:有機化學12種反應類型詳解
    近幾年高考中,均涉有描述有機反應類型的題,在描述有機反應類型時,必須注意語言的準確性。例如,醇分子之間脫水成醚的反應,不能叫做脫水反應,只能叫做取代反應;同時,注意不能用無機反應類型套用到有機反應中,例如,裂化反應和裂解反應不能叫做分解反應。
  • 有機人名反應——1,3-偶極環加成反應(Huisgen 反應)
    1,3-偶極環加成反應(Huisgen 反應)1,3-偶極加成,或被稱為Huisgen反應,Huisgen環加成反應,是發生在1,3-偶極體和烯烴、炔烴或相應衍生物之間的環加成反應,產物是一個五元雜環化合物。烯烴類化合物在反應中稱親偶極體。德國化學家Rolf Huisgen首先廣泛應用此類反應製取五元雜環化合物,這類反應是合成單環及多環化合物的一種重要方法。
  • 有機反應後處理---反應淬滅
    ↑反應淬滅:反應結束後,要進行淬滅以游離出產物或除去過量的活性試劑。反應的淬滅是反應後處理的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往往決定一個反應的成功與否。注意事項:1.反應是否需要淬滅,淬滅反應前需要了解參與反應的原料和試劑的性質以及反應機理,不是所有的反應都需要淬滅,有些反應結束後就可以得到產物。
  • 高三化學微專題複習-有機反應類型-取代反應
    一、有機取代反應簡介       取代反應是指有機化合物分子中任何一個原子或基團被試劑中同類型的其它原子或基團所取代的反應
  • 有機人名反應——Corey-Bakshi-Shibata還原反應
    Reduction)反應機理連結:http://chem.kingdraw.cn/Shortlink?還原,也稱Itsuno-Corey還原,是酮在手性硼雜唑烷(CBS催化劑)和乙硼烷的醚溶液催化下被立體選擇性還原為醇的有機反應。
  • 有機入門三大反應
    不少朋友問怎麼學有機化學,學好有什麼方法。其實它難的部分比較複雜,但基礎的地方還是比較好下手的。
  • 我國科學家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光催化CO2還原全反應
    光催化CO2全還原反應,即模擬自然光合作用吸收太陽能將CO2和H2O轉化為高附加值產物(如碳氫化合物、CO等),具有研究意義與應用前景。晶態多孔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具有可調變的組分及結構,理論上能夠實現原子級的結構設計與調控,近年來成為新興的光催化材料/平臺。
  • 有機反應機理研究綜述發表
    有機反應機理研究,尤其是催化反應的機理研究已經成為計算有機化學最重要和活躍的領域之一。
  • 有機合成常見危險反應
    有機合成中常見的危險反應:1、重氮甲烷參與的反應
  • 有機人名反應——Darzens縮合反應(Darzens Reaction)
    Darzens縮合反應(Darzens Reaction)Darzens縮合反應(達參反應、達琴反應),是醛或酮在強鹼(如氨基鈉、醇鈉)作用下與α-滷代羧酸酯反應,生成α,β-環氧酸酯的反應。以發現者奧古斯特·喬治·達金(1867-1954)命名。產物α,β-環氧羧酸酯也稱作「縮水甘油酸酯」,經水解可以得到醛和酮。
  • 有機人名反應——Cannizzaro反應(Cannizzaro Reaction)
    id=20200411170321Cannizzaro反應,也譯作坎尼扎羅反應、康尼扎羅反應、卡尼扎羅反應,是無α活潑氫的醛在強鹼作用下發生分子間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一分子羧酸和一分子醇的有機歧化反應。義大利化學家斯坦尼斯勞·坎尼扎羅通過用草木灰處理苯甲醛,得到了苯甲酸和苯甲醇,首先發現了這個反應,反應名稱也由此得來。
  • 有機人名反應——Hiyama-Denmark偶聯
    Hiyama-Denmark偶聯(Hiyama-Denmark Coupling)Hiyama-Denmark偶聯反應是Hiyama偶聯反應的改進,在這種偶聯反應中,鈀催化的脫質子化矽醇與乙烯基和芳基滷化物偶聯生成交叉偶聯產物。
  • 【有機】脫水反應您知多少?
    在有機合成和藥物合成中,從羥基化合物(包括伯醇、仲醇、叔醇)脫水形成烯烴的轉化是一類非常重要的轉化,脫水反應可以在酸或者Lew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