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加持,「瑞薩杯」助力中國高校人才培養

2021-01-12 愛集微APP

集微網消息,12月20日,2020瑞薩杯信息科技前沿專題邀請賽頒獎典禮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舉行,本次大賽以「敏捷互認互聯」為主題,旨在通過物理信息獲取與處理、各子系統互相協同操作、完成圖像 / 語音快速準確識別技術,體現未來生活。

據介紹,大賽由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組委會主辦,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共同承辦,瑞薩電子中國協辦,西安交通大學作為該項賽事的秘書處單位,負責該項賽事的具體組織工作。

瑞薩電子中國總經理荒山伸男在接受集微網採訪時表示,踐行紮根中國、服務中國的理念,支持中國大學教育和專業人才的培養,為中國電子專業發展做貢獻是瑞薩電子的戰略。在教育部和工信部等5家部委,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組委會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瑞薩電子與組委會在2008年到2017年的10年間,共同攜手舉辦了多屆競賽,取得了豐碩成果。這十年共累計17萬多人次通過競賽活動學習和掌握了行業技術,專業能力得到了鍛鍊和提高。

荒山伸男強調:「新的10年,新的挑戰,與組委會10年的合作積累了豐富經驗和深厚友誼,更加堅定了瑞薩電子支持中國大學教育的理念,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從2018年開始啟動了新的10年合作,共同舉辦瑞薩杯信息科技前沿專題邀請賽,這是一個面向信息科技前沿領域的具有更強專業性的競賽,希望同學們在大學期間關注前沿科技的發展動向,進入到前沿科技的學科中,並能發揮作用。瑞薩杯信息科技前沿專題邀請賽得到了各高校的熱烈歡迎和積極參與,參賽選手和學生越來越多,競賽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據介紹,歷年的「瑞薩杯」競賽內容包括IoT、信息服務、智能交通等應用領域的方案和系統設計,學生通過開放的形式選擇組委會指定的IoT領域相關題目,並使用Renesas產品搭建小型網絡系統。

本屆大賽共有54所大學參賽,共計95支隊伍、285名學生報名參賽,最終47所大學的71支隊伍、219名學生提交了作品。大賽中由瑞薩提供Renesas RZ/A2M Evaluation Board Kit,瑞薩電子中國戰略市場部高級經理于濤指出,RZ/A2M是一個500M主頻的MPU處理器,與傳統MPU不同,RZ/A2M處理器具備更高的集成度,包括片上RAM的搭載、攝像頭接口電路的集成以及瑞薩獨有的DRP硬體處理單元,RZ/A2M處理器的設計理念就是讓用戶能夠像使用MCU一樣簡單地使用複雜MPU。

于濤進一步指出, DRP是瑞薩獨有的技術,它的硬體處理速度應該比CPU靠軟體運行的速度快10倍左右,所以在一些圖像的處理方面優勢比較明顯。具體而言,RZ/A2M處理器集成度高的優點能夠體現在多個方面,一個是外圍電路比較簡單,不用外擴DDR;二是可以省去DDR的供電問題,因為這些元件都是在片上的,不需要外擴。另外,由於高速的DDR設計還要面臨高速布線的問題,其需要一些高度技巧,這些在RZ/A2M處理器上都不再需要考慮。

「簡言之,RZ/A2M處理器不但能降低客戶的成本、降低客戶的功耗,還擁有易於設計、簡化設計等優勢。」于濤如是說。

于濤還指出,RZ/A2M處理器的目標應用主要有兩大方向,一是具有嵌入式的圖像識別功能的設備,二是圖形化的人機界面-GUI。本次大賽同學們也主要應用了DRP的特點,實現了基於圖像識別的創意。

過去十年中,瑞薩杯的參賽學生來自中國1100所高校,共計逾17萬人次。荒山伸男表示,人才是社會發展的根本,支持中國教育是瑞薩的一個方向,贊助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體現了瑞薩紮根中國、服務中國的決心以及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同時期待更多未來的工程師了解瑞薩這個公司,熟悉瑞薩的產品。

(校對/零叄)

相關焦點

  • 高新科技人為峰,瑞薩電子為國內人才培養添磚加瓦
    加強人才培養,科技引領未來對一個人而言,一個好習慣堅持十年可以收穫自律;對一家有責任心的企業而言,很多屆賽事的舉辦與傳承則可見證一代代高新科技人才的湧現,助力國內高科技人才培養開啟加速度。瑞薩電子與國內高科技人才培養的淵源頗為深厚。
  • 點燃科技夢想,犀牛鳥中學科學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開啟研究新徵程
    本計劃的發布希望能夠藉助網際網路打破傳統的教育壁壘,讓身處不同地區的學生都有機會了解科技前沿,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打好基礎知識,為實踐自己的科學夢想做好準備,從而共同推動中國科技的發展。」  據悉,犀牛鳥中學科學人才培養計劃由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清華大學-騰訊網際網路創新技術聯合實驗室、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騰訊基金會和騰訊犀牛鳥聯合發起,旨在為中學科技人才提供更廣闊的平臺,激發中學生探索未知的興趣和熱情,提升中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科研創新的能力,助力中學科技人才的全面培養。
  • ...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科技創新情況[圖文直播] - 中華人民...
    一流課程「雙萬計劃」遴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118門,涵蓋了線上、線下、線上線下混合、虛擬仿真和社會實踐五類「金課」,全面示範帶動高校本科課程建設。六是拔尖人才培養進入2.0時代。在17個基礎學科實施拔尖學生培養計劃,首批布局104個基地,為提升國家硬實力儲備戰略人才。七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全面展開。連續舉辦六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1577萬大學生參賽。
  • 烽臺科技捐贈百萬助力哈工大工控安全人才培養
    近日,烽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烽臺科技」)助力哈爾濱工業大學工控安全人才培養捐贈儀式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隆重舉行。此次,烽臺科技助力哈爾濱工業大學工控安全人才培養捐贈百萬,其中向哈爾濱工業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人民幣50萬元,用於威海校區計算機學院獎學金;捐贈價值人民幣50萬元的工業信息安全競賽平臺及配套課程,用於學生課程教育與實操培訓。徐曉飛校長代表學校就烽臺科技對學校的支持表示感謝,並介紹了學校近期發展情況、威海校區「一二三四」特色發展思路、學生培養和產學研合作等情況。
  • 「瑞薩杯」2011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自2009年起,將由NEC電子在中國的子公司NEC電子(中國)有限公司獨家贊助、由中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及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教司主辦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2009年「NEC電子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成功舉辦,在廣大高校師生及社會中取得了良好的反響。
  • 面對綜改,高校如何培養氣象人才?
    雖然官方隨即予以否認,但人才培養模式、科研經費分配的巨大懸殊、就業難等高校敏感問題引起熱議。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改革方案中都提出了「建立完善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和治理體系」目標和方向。北京大學採取本科小班教學,碩士強調重在應用,擬取消部分專業的學術碩士。  在這一輪改革的熱潮中,高校氣象人才培養面臨哪些問題,又是如何應對的?
  • 推動行業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旋轉門」
    中國氣象報記者 李一鵬 通訊員 林雯 陸豔  高校人才培養和行業需求存在一定脫節,是我國很多行業多少都存在的現象。  近年來,中國氣象局一直致力於解決高校如何更好地向行業輸送人才這個難題,一方面與教育部聯合出臺關於加強氣象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從頂層設計上強化氣象操作技能培養和實習實訓、推動高校畢業生到氣象行業就業;另一方面,則通過4個月的崗前培訓和持證上崗機制,幫助新任預報員、觀測員等適應現代天氣預報業務需要。
  • 播撒科學種子:犀牛鳥中學科學人才培養計劃啟動
    本計劃的發布希望能夠藉助網際網路打破傳統的教育壁壘,讓身處不同地區的學生都有機會了解科技前沿,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打好基礎知識,為實踐自己的科學夢想做好準備,從而共同推動中國科技的發展。」」據悉,犀牛鳥中學科學人才培養計劃由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清華大學-騰訊網際網路創新技術聯合實驗室、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騰訊基金會和騰訊犀牛鳥聯合發起,旨在為中學科技人才提供更廣闊的平臺,激發中學生探索未知的興趣和熱情,提升中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科研創新的能力,助力中學科技人才的全面培養。
  • 圖靈獎得主、神經網絡之父等在華開班,培養高校人工智慧人才
    4月3日,中國高校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啟動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中國高校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啟動儀式現場。該培養計劃由教育部指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和北京大學聯合主辦。2018年分為「高校教師人工智慧培訓班」和「高校學生DeeCamp人工智慧訓練營」兩部分,計劃培養100名教師和300名學生。
  • 林文勳:高校在服務過程中人才培養最重要
    來自多所高校的書記、校長匯聚一堂,就「高校內涵式發展」、「雙一流建設」、「人才培養」、「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等展開討論,為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邁進建言獻策。在主題為「高校如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分論壇上,雲南大學校長林文勳表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是雲南大學重點推進的工作,對雲南大學來講人才培養是最重要的。
  • 星環科技:開啟人才培養新模式,播種人工智慧新未來
    事實上,這也是星環科技一直致力於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領域的知識輸出和人才培養的一個「縮影」,通過類似這樣的比賽,星環科技不僅提高了高校師生採用人工智慧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團隊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還促進了產學研的融合發展,由此將人工智慧的前沿小徑變成通衢大道,真正為中國AI產業的茁壯成長播種了新未來。
  • 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教務部(處)長聯席會在中國農業大學召開
    11月20日,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教務部(處)長聯席會在中國農業大學涿州教學實驗場(農業科技園)召開。副校長兼本科生院院長林萬龍、北京理工大學教務部部長慄蘋、中央音樂學院教務處處長湯瓊、中央美術學院教務處處長孫韜、中央戲劇學院教務處處長蔣瑛、中央民族大學教務處處長馮金朝、中國人民大學教務處副處長李向前、延安大學教務處副處長董慶來、中國農業大學本科生院培養處處長何志巍等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成員單位領導出席會議。會議由慄蘋主持。
  • 《中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暨學科競賽評估結果》發布 我省綜合排名和...
    日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研究》專家工作組在杭州發布《中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暨學科競賽評估結果》。  本次發布的中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暨學科競賽評估以教育部2007年、2008年和2010年發布的國家質量工程資助的大學生學科競賽項目為主要依據,增加「網際網路+」和「挑戰杯競賽」,以及影響力廣泛且具有國際性的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共篩選了19個競賽項目納入排行。
  • 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如何建設?這幾點尤為關鍵
    10月14日,中國科技峰會系列活動——青年科學家沙龍第六期「培育青年科學家支撐航天強國建設」主題沙龍在北京召開。來自航天領域的專家及青年科學家,圍繞航天工程領域青年科學家創新隊伍建設與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等問題進行研討與交流,為航天領域發展獻言獻策並提供新思路。
  • (科技)科技加持,提升「逆商」——黑龍江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新觀察
    新華社哈爾濱1月14日電題:科技加持,提升「逆商」——黑龍江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新觀察 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2020年研發投入4000多萬元,北鬥導航產品銷售量比去年翻了兩番,無人農場試點在黑龍江4個農場推進,即將推出新一代北鬥智能終端產品……新年伊始,黑龍江惠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曬出一張亮眼成績單
  • 青島恆星科技學院成功協辦未來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研討會
    青島恆星科技學院成功協辦未來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研討會 http://www.huaue.com  2020年11月16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為貫徹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
  • 雲中產教融合夥伴發展計劃發布,華為云為人才培養提供全方位支持
    按照計劃,華為雲將從產業人才培養視角,提供全方位的生態支持,助力教育夥伴和教育行業,助力產業人才培養。華為雲首席戰略官餘虎表示,華為一貫非常注重人才的培養, 2018年華為發布沃土人才培養計劃;聯合高校合作,在教學、科研、創新創業等方面取得豐富成果。目前,華為雲已和國內70+所雙一流高校,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聯合培養了上萬名學生。
  • 哈工大10名教授為中學生當導師培養後備科技人才
    新華網哈爾濱10月29日電(記者潘祺)黑龍江省近日啟動中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計劃,哈爾濱工業大學10位知名教授將為首批通過選拔的21位優秀高中生擔任導師,指導他們開展科學研究。  這項計劃簡稱「中學生英才計劃」,哈爾濱工業大學這10位教授分別來自計算機科學、物理學、化學、數學和生命科學等5個學科。
  • 中國氣象局南信大共商大氣科學專業人才培養工作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邢超報導10月1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副校長閔錦忠一行到中國氣象局調研,就《大氣科學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以下簡稱《培養方案》)編制工作聽取中國氣象局領導和專家意見。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出席座談會。
  • 2020中國計算機教育大會,以「智能基座」構築高校計算人才生態
    華為開源運營專家,容器技術、DevOps等領域技術專家馬全一發表了《開源作業系統與高校教學實踐的結合》主題演講。數字時代是計算新時代,也是人工智慧新時代。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下,華為智能基座項目不僅解決了ICT產業人才供應問題,還加快高校計算人才的整體水平,幫助中國在智能計算新時代提前布局以謀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