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Energy|單原子鈀和鈀鈷磷化物協同增強EOR活性

2020-09-05 邃瞳科學雲



DOI:10.1016/j.nanoen.2020.105166


全文速覽

近日,韓國國立蔚山國立科學技術院Kwang S. Kim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Nano Energy》上發表單原子鈀和鈀鈷磷化物協調增強電氧化反應(EOR)活性的最新成果。該研究通過簡單的熱解過程製備了鈀-磷化鈷(Pd-Co2P)複合納米顆粒,其中Pd單原子(PdSAs)錨定在氧化石墨烯(GO)上。這種複合納米顆粒的電荷轉移動力學很快,Co2P可以促進Pd位點上吸附的CO快速與OH-反應而除去,從而增強EOR的活性和耐久性。這為合理設計原子分散的催化劑提供了新思路,可以將其用於更複雜的反應中。


研究亮點

1. 合成了鈀-磷化鈷納米顆粒,其中Pd單原子錨定在氧化石墨烯上;

2. Pd和Co2P間的協同電荷轉移使Pd的d帶中心移動,從而增強了EOR活性;

3. Cat-1的EOR質量活性遠高於其它報導的碳基貴金屬催化劑。


研究背景

近年來,直接乙醇燃料電池(DEFC)備受關注,具有低毒性、可再生和高能量密度的優點。然而,當前的EOR催化劑易中毒,耐久性差,限制了DEFC實現商業化。Pt和Pd作為在鹼性介質中DEFCs的基準催化劑,抗CO性能很差。開發高性能EOR催化劑是實現低溫DEFCs大規模應用的關鍵。Pd-Au, Ag, Ni, Cu, Ce合金可以增強純Pd的電催化活性,但這些金屬溶解會導致催化活性和耐久性下降。因此開發具有高EOR活性和耐久性的陽極催化劑是緊迫的任務。


研究表明單原子催化劑由於結構簡單,只適用於簡單的反應,在涉及多個步驟的催化反應中, 活性和穩定性會大大受限。基於原子分散催化劑中存在的複合納米顆粒可以提高催化性能,本研究開發了一種有效的Pd-Co2P複合納米顆粒,其中Pd單原子(PdSAs)錨定在氧化石墨烯(GO)上


圖文導讀

催化劑的結構表徵

高分辨TEM(HRTEM)圖像和快速傅立葉變換(FFT)/衍射圖譜表明納米顆粒表面存在非晶態的P,晶疇歸屬於Pd, Co2P和Co2P2O7。從像差校正高角度環形暗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HAADF-STEM)圖像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中可以觀察到Pd單原子的存在,並且主要位於GO層的N位點。電子能量損失譜(EELS)分析表明GO表面存在C, N和Pd單原子,無Co單原子(730.3 eV)。EXAFS進一步證明了納米顆粒的存在,Pd原子與Co原子分離。XANES中Cat-1的Pd KIII邊向低能量移動,暗示了電子從金屬Co轉移到Pd,這使得樣品中的Pd是富電子。富電子Pd會導致d帶中心下移,從而調控反應物或中間體的吸附/解吸能力,提高EOR性能。


圖1 20次CV循環後Cat-1的物理和化學特性。a, HRTEM圖像和相應的FFT/衍射圖像;b, HAADF-STEM圖像;c, EELS 分析b的元素組成;d, N 1s的高分辨XPS圖譜。


圖2 樣品的X射線吸收光譜。a, Cat-1, Cat-2, Pd/C和Pd箔的Pd LIII邊的EXAFS光譜;b, Pd LIII邊的XANES光譜;c, Cat-1和Cat-2的Co K邊EXAFS光譜;d, Co K邊XANES光譜。Cat-1:Pd-Co2P-Co2P2O7-PdSAs@GO(900 ℃);Cat-2: Pd-Co- PdSAs@GO(900 ℃)。


電化學性能分析

在1 M KOH-1 M C2H5OH中,催化劑的CV曲線表明Cat-1具有很高的EOR質量活性(6090 mA/mgPd)。在正向掃描中,在0.4到1.0 V(vs RHE)間出現的一個陽極峰歸屬於乙醇氧化生成中間體;在反向掃描中,在0.35到0.75 V(vs RHE)間出現的一個陽極峰歸屬於中間體進一步氧化。用計時安倍法在0.7 V處評價了催化劑的長期穩定性,Cat-1在記錄的1800 s內始終表現出最高的催化活性。重要的是,Cat-1強具有很強的抗碳中間物能力,可以通過將電解質轉換為新鮮的1 M KOH-1 M C2H5OH電解質來快速恢復催化活性。而且在連續4個周期的電流安培測試(5 h)之後,Cat-1仍然顯示9120 mA /mgPd。


圖3 在1 M KOH-1 M C2H5OH中催化劑的催化性能。a, 50 mVs下的循環伏安(CV)圖;b, 0.7 V下的計時電流曲線;c, 用計時安倍(CA)法在0.7 V處進行EOR長期穩定性測試;d, 30 min和20 h後的CV和CA測試。


為了更好地理解高EOR性能和抗CO中毒的機理,進行了CO溶出伏安法測試。Cat-1的低CO氧化起始電位暗示了高活性CO氧化活性位點的存在,這是由於Pd上吸附的CO和表面羥基或氧原子的反應更有效。Co2P與電解質有很強的相互作用形成更快的OH,這有助於吸附在Pd位點上的反應中間體的氧化,從而加快電荷轉移的動力學。與Co2P鍵合的Pd應該是帶正電的,這可能會減少CO鍵合併加速CO的氧化。


圖4 1 M KOH中CO溶出伏安法測試。a, Cat-1; b, Cat-2, c, Pd/C。掃描速度:50 mV/s。


原位電化學拉曼光譜分析(ISERS)為除去CO提供了光譜學支持,CO不會在Pd表面大量積累,容易轉化為CO2,因此,Cat-1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圖5 原位拉曼光譜分析。a, Cat-1;b, Cat-2。


為了進一步分析催化反應動力學,通過電化學阻抗譜(EIS)檢測了電極-溶液界面處的阻抗變化。結果表明,EOR反應是動力學控制的。半圓形奈奎斯特曲線的直徑越小,催化劑的電荷轉移阻力(Rct)越小,因此,Cat-1的電荷轉移反應動力學最快。


圖6 a, 在1 M KOH-1 M C2H5OH電解質中獲得的EIS曲線;b, 等效電路圖用來擬合EIS曲線。


結論與展望

Cat-1不僅具有高催化活性,而且在鹼性電解液中表現出較高的CO2選擇性和結構穩定性。其中,Pd-Nx(x=1-4)配位位點的獨特電子結構可以增加N摻雜的GO的導電性,從而減少EOR反應的電荷轉移電阻,增加電催化活性。Co2P納米顆粒有助於EOR初始階段C-C鍵裂解,防止CO在Pd位點上積累。在乙醇氧化反應中,Co位點上形成的OH可以完全氧化CO生成CO2。


研究團隊首次發現Co2P類似於Au,可以有效地去除CO,防止中毒。這為合理設計原子分散的催化劑提供了新思路,可以將其用於更複雜的反應中。


素材來源:Kwang S. Kim團隊。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處理。歡迎轉發文章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告知轉載事宜。


相關焦點

  • Nano Energy:納米限域,同時增強增強ORR/OER
    從電子結構的角度合理設計堅固的雙功能氧催化劑對於高活性可充電鋅空氣電池(ZABs)的發展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和挑戰性。研究發現,MOF微孔的限域效應不僅提高了亞納米氧化鈷團簇的穩定性,而且使其與Co-NX偶聯,進一步調節了前者的電子結構,協同作用增強了ORR/OER活性。要點2. 結果表明,優化後的0.05CoOx@PNC催化劑具有優異的雙功能氧性能,電勢差較小,僅為0.67 V。
  • 南開大學AEM綜述:多功能過渡金屬磷化物在能源電催化中的應用
    日益加劇的環境和能源問題給現代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探索廉價高效的電催化劑以實現高效能源轉化迫在眉睫。過渡金屬磷化物由於具有豐富的活性位點,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可調的組分結構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 貴金屬磷化物的合成及電催化分解水的研究進展
    最後, 總結了貴金屬磷化物電催化劑的優勢與面臨的挑戰, 並討論了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以期為新型電催化劑的設計和製造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能源危機是人類發展面臨的重要難題之一, 能源儲存和轉換的需求不斷增加, 解決的關鍵是能源材料的發展和突破.
  • 酞菁鐵活性和穩定性的協同提升
    溶劑熱法合成了一種具有非均相金屬元素分布的異質結構 (FePc/CoPc HS) ORR電催化劑,實現了對FePc穩定性和催化活性的協同提升。相比於FePc,FePc/CoPc HS展現出更高的動力電流密度 (增加了100%) 和更持久的穩定性 (增加了20.5%)。
  • 聚焦化療耐藥性凋亡和鐵死亡協同增強缺氧惡性腫瘤療效——上海...
    然而,由於腫瘤內凋亡抑制劑和腫瘤多藥耐藥的過度表達導致腫瘤細胞對化療的敏感性降低。鐵死亡是一種完全不同於凋亡、壞死、自噬和其他形式細胞死亡的程序性細胞死亡形式,主要表現為鐵依賴性脂質過氧化物的堆積及質膜多不飽和脂肪酸的耗竭。通過鐵死亡與凋亡協同作用,有望克服腫瘤的凋亡抵抗和多藥耐藥,為化療耐藥性腫瘤治療提供一種新的治療策略。
  • 木士春:釕摻雜3D花狀雙金屬磷化物在電催化全解水中的攀爬效應
    過渡金屬磷化物(TMPs)作為一類間隙化合物,具有高的導電性、電催化活性及電化學穩定性,未來有望取代貴金屬Pt基催化劑。Ru作為Pt族的一員,具有類Pt的析氫活性和高於Pt的析氧活性,而且其價格僅為Pt的4%,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 點軍從廢碳鈀催化劑中提取鈀操作
    點軍從廢碳鈀催化劑中提取鈀操作從廢碳鈀催化劑中提取鈀溼法冶金離心萃取機是一種液液萃取設備,料液在旋轉部件的作用下完成混合傳質和離心分離的過程;其主要由電機、轉鼓、混合器、外殼、機架等部件構成。
  • 過渡金屬磷化物用於高性能氣相光熱催化轉化CO2
    近日,來自多倫多大學和中山大學的團隊,率先報導了過渡金屬磷化物也可以作為一類高效、穩定的催化劑材料,通過光熱效應驅動氣相逆水煤氣轉換反應 (CO2+H2 → CO+H2O)。此外,在連續式反應器中的測試結果表明,持續測試100小時後Ni12P5可以很好地保持其物相、顆粒尺寸和催化活性的穩定。相比於Ni金屬納米顆粒催化劑,Ni12P5顯示出了優異的長期穩定性。
  • 合成具有富集表面結構和增強CO2還原催化活性的Pd-Cu Janus納米晶
    合成具有富集表面結構和增強CO2還原催化活性的Pd-Cu Janus納米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20:53 香港科技大學邵敏華團隊通過動力學控制合成具有富集表面結構和增強CO2還原催化活性的Pd
  • Energy、JACS大合集
    本文證明了用NaOH水溶液對ZnCr-LDH、ZnAl-LDH和NiAl-LDH納米片進行簡單的預處理可以大大提高納米片中氧空位的濃度和配位金屬中心,從而顯著增強在紫外可見光下將N2還原為NH3的活性(無需添加犧牲劑或助催化劑)。
  • ​香港中文大學邊黎明教授團隊《ACS Nano》:仿生雙配體單鏈高分子納米凝膠協同調控幹細胞行為與分化
    在生物體中,細胞的行為與命運跟細胞表面受體與細胞外基質中具有生物活性的配體相互作用有非常緊密的聯繫。
  • 江南大學劉小浩教授團隊ACS Catalysis:鈷基費託合成反應中活性和...
    鈷基費託合成反應由於其低水煤氣變換反應活性(低CO2選擇性,高的碳原子利用效率)引起學術界和工業界的濃厚興趣。然而,鈷基費託催化劑的表面反應過程極其複雜,對反應活性中心的認知和反應機理決定的產品選擇性調控,特別是降低不期望的甲烷產物的生成是極具挑戰性的研究課題。
  • 加點磁場就直接增強催化活性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007525 研究表明,當簡單地向電極施加中等磁場(350mT)時,觀察到ORR和OER的氧催化活性顯著增強,即ORR的半波電位增加20mV,OER在10 mA cm 2處的過電位降低15mV。
  • 江海龍教授Angew:單分散金屬磷化物促進MOF光催化產氫
    研究出發點雖然TMPs作為共催化劑用於光催化產氫的工作被廣泛報導[1],但之前有關的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兩個問題:1.TMPs通過金屬鹽或氧化物衍生得到,這種方式得到的磷化物尺寸較大,不利於活性位點的充分暴露;即使部分工作中合成了小尺寸的TMPs,但由於小尺寸納米顆粒具有很高的表面能,在催化過程中很容易團聚失活;2.如何合理的比較磷化物與
  • 南科大徐保民&潘暉:鈷原子和四氧化三鈷強強聯合,助力鋅空電池
    同時,單一組分的催化劑目前還不能滿足鋅空電池的要求,所以結合金屬氧化物和單原子催化劑的優點,提出金屬氧化物和單原子協同作用,提高催化活性,克服催化劑缺點,開發新型高效雙功能催化劑應用於鋅空電池備受科研工作者的關注。
  • 黃小青教授Nano Energy:化學蝕刻,改善和穩定Ru基催化劑高效酸性OER
    當前活性低和/或穩定性差的缺點驅使人們尋求有效的OER催化劑。RuO2和IrO2基催化劑因其有希望的催化性能而被廣泛用作OER的穩健催化劑。在這些催化劑中,RuO2因其價格較低但活性較高而被認為是有前景的OER催化劑。然而,由於易溶,RuO2在酸性條件下具有穩定性差的缺點。與基於RuO2的催化劑相比,活性和穩定性之間的平衡非常重要,但仍具有挑戰性。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單位 合成新型氧化鈷催化劑
    原標題: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單位合成新型氧化鈷催化劑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張建團隊與中科院金屬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張志東團隊等合作,利用碳包覆鈷磁性納米膠囊結構中缺陷石墨殼層的束縛作用,合成了富含高指數晶面的氧化鈷催化劑,在甲烷催化燃燒反應中體現出可替代貴金屬鈀、鉑的潛力。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 測定單個納米氧化鈷顆粒的催化活性
    來自波鴻魯爾大學電化學中心(RUB)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學(UDE)無機化學研究所的一個團隊為此提出了一種新方法。該小組開發了一種使用機械臂的方法,使他們能夠在電子顯微鏡下選擇單個顆粒,並將它們放在納米電極上進行電化學分析。該方法2020年11月19日發表在《Angewandte Chemie》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