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初期,勵精圖治、銳意進取,使臣民奮發圖強,最終使大唐達到了「開元盛世」的盛況。此時此刻的唐玄宗,外有能幹將軍守邊,內有賢能大臣打理朝政,他全面開啟了肆意享樂模式。此時,一位肥胖的「中年油膩男」看到了可乘之機。
天寶年間的一天晚上,富麗堂皇的華清宮裡,一個胖子正隨著歡快的鼓聲在大殿中央旋轉著踢腿。那人滿面油光,腦袋渾圓,肥胖的身體不停旋轉,滑稽可笑。鼓的節奏越來越快,這個胖子就像一個快速旋轉的陀螺,不知轉了多少圈。轉得滿朝文武百官都笑了起來。
音樂結束,這個胖子累得汗流浹背,坐在龍椅上的李隆基笑著說:「安祿山,跳得好,跳得好!你這大肚子,跳起舞來竟然那麼靈活!安祿山笑嘻嘻地說:「說,你這大肚子裡裝的都是些什麼?」「臣這腹中沒有別的東西,只有對陛下忠心耿耿!」這句話使得玄宗非常受用:「哈哈,重賞!三百多斤重的安祿山,肚子都快垂到膝蓋了,平時走路都要靠肩膀抬起身子才能移開腳步,他這一跳可真是拿自己的生命來取悅熱愛文娛活動的唐玄宗啊!
安祿山在殿前哄得唐玄宗龍顏大悅,隔天,安祿山再次出現在後宮。它肥碩的身軀被一個大襁褓包裹著,像一隻巨大的粽子。見一群宮女嬉笑著將安祿山擁上一輛彩轎,旁邊有一個錦衣玉帶,體態豐腴的女子笑得枝葉亂顫。這個面容如脂,柳眉杏眼,朱唇皓齒的女子,就是被稱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唐玄宗最寵愛的美人——貴妃楊玉環。
楊玉環追上彩轎,嘴裡大叫:「祿兒!祿兒!」安祿山在轎子裡一臉憨厚的樣子,居然大叫一聲:「娘!」娘!安祿山比楊貴妃大十來歲,竟稱她娘?原來,安祿山為討好貴妃,竟違背人倫,認一代美人楊貴妃為自己乾娘!因此,順理成章,當朝皇帝李隆基就成了自己的乾爹。
自認乾娘、乾爹以來,安祿山越來越受賞識。此時與乾娘嬉鬧,也驚動了乾爹,乾爹前來探望,發現乾娘正在為「兒子」做「洗兒禮」。本來,古時有為孩子出生後三天為其洗身的「洗兒禮」,那天正好是安祿山生日後的第三天。所以乾爹也很高興,大手一揮就給了他不少「洗兒錢」。
能夠認大唐超級「大 Boss」當乾爹,乾娘,這安祿山到底有多厲害?安祿山本是胡人,不知道自己的親爹是誰,只知道親娘是突厥女巫。他精通幾種少數民族語言,開始為市場上的商人做翻譯,後來又投身於軍隊,成為一名小兵。
這個安祿山自帶四大本領:首先,精通多種語言——與邊疆軍民打交道很容易;其次,身強力壯——是一個打仗的料子;第三,頗有軍事才能——懂得收買軍心,安撫邊民;第四,善於收受賄賂——是一路順風順水的法寶。僅憑前三條,就能幫他飛黃騰達了,這第四條就厲害了:他賄賂唐玄宗身邊的親信,替他作美言,親信說的話自然有分量。在唐玄宗、楊貴妃面前,安祿山的好感度飆升,一路上高升到了皇帝、貴妃的身邊。
這一天,安祿山在後宮陪著乾娘玩鬧了半天,眼見天色已晚,他便拜別楊貴妃,直奔自己在京城的府邸。這座府邸是皇帝親賜的,雕梁畫棟,金碧輝煌,與皇宮相比都不遜色。老話說得好,打鐵要趁熱。安祿山也明白這一點,不久,他就向乾爹提出了一個請求,要他擔任河東節度使。唐玄宗也毫不意外地答應了這一要求,於是安祿山毫不費力地出任了平盧、範陽、河東三地的節度使。
節度使是掌握地方軍政大權的官員,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兼軍區司令。當時,整個大唐只有十個節度使,而安祿山自己則是身兼三個節度使之職,手握重兵。這些地區大致包括了現在的遼寧,河北,山西等地,也就是說,安祿山可以在大唐的東北門呼風喚雨。
此時此刻,大唐邊地民族紛爭不斷。晚年的唐玄宗還認為自己的錦繡江山堅不可摧,日漸沉溺於享樂,疏於朝政。宮中有幾位重臣嫉妒安祿山,想出了一些辦法,讓皇帝削其兵權。對於這一切,安祿山心知肚明,他想,與其處處受制於人,還不如把權力攬在手中。就這樣,他一面花樣百出地向皇帝、貴妃表忠,一面暗自在範陽囤積兵馬,隨時準備起兵謀反。
安祿山於公元754年再次來到長安。這次,目的很明確,首先要讓玄宗答應他為牧馬監總管,然後再請玄宗封賞他手下的將士。完成這兩項任務後,他又快馬加鞭回到範陽。這些舉動,一是使他能夠挑選出數千匹強健的軍馬,秘密飼養;二是使其手下的將士們得到封賞,軍心振奮,安祿山的威望猛增。再者,他那匆忙奔回範陽的舉動,明眼人都能看出,他這是要謀反,奈何玄宗還未醒悟。
次年,朝廷派來的使者安祿山也沒有好好的招待,完全沒有了做臣子應有的禮數。玄宗召他入京,他也以種種理由推辭不去,玄宗這才恍然大悟。此時此刻,範陽城高築的城牆內,日日傳來馬蹄聲。安祿山坐鎮其中,甚感滿足。一切準備就緒,只欠東風,安祿山在等待時機。一天,他還沒睡著,突然有人衝進了府裡:「大人,外面殺人了!」他急忙站起來,在衛兵的保護下走出府門口,只見自己最信任的幾個門客已經倒在血泊中。
他瞬間瞭然,這件事一定是宰相楊國忠派人幹的。在朝廷反對他的大臣中,楊國忠對他的怨恨最深。楊國忠是貴妃楊玉環的遠房表哥,仗著貴妃在宮裡受寵愛,他也在朝中獨佔大權,胡作非為。當看到安祿山如此受皇帝重視,權力越來越大,他就想盡辦法來壓制安祿山。他派人嚴密監視安祿山的一舉一動,早就看穿了安祿山想要謀反的陰謀,多次向玄宗進言,玄宗不聽。此時的楊國忠恐怕正巴不得自己快點謀反,好讓玄宗相信自己的話,一舉滅了安祿山。這次,楊國忠迫不及待地要主動逼安祿山謀反。
安祿山怒不可遏,咬牙切齒道:「玄宗待我不薄,我本想玄宗歸天后再起兵造反。可是你這個奸賊欺我太甚!你現在步步緊逼,就別怪我過早行事了。
755年11月,安祿山詐稱奉玄宗旨意討伐叛賊楊國忠,在範陽起兵謀反。此時,馬蹄聲震天響,黃沙漫天飛,安祿山率領十五萬人馬奔赴戰場,直奔長安。軍中,一輛巨型戰車上,肥頭大耳的安祿山正坐在中間。身穿鎧甲的士兵手持尖刀,勢不可擋。由於安祿山與部下史思明一起反叛,因此這場戰亂史稱安史之亂;又由於是發生在唐玄宗天寶年間,因此又稱天寶之亂。
長期沒有戰事的中原軍民,一時不知如何應付,紛紛潰散。安祿山生猛的反叛分子一路攻佔東都洛陽,攻破潼關,直搗京都長安。在潼關失守之後,唐玄宗只好離開長安,逃到蜀中避難。
打了八年,有學者統計,在安史之亂之前,唐朝的人口是五千多萬,在安史之亂之後,有兩千多萬人在安史之亂中喪生,傷亡過半!而且倖免於難的民眾也大多流離失所,困苦不堪。此後,大唐由盛轉衰,禍亂接踵而至,天子已無力阻止遍及全國的藩鎮割據,中國歷史上出現了最後一個大分裂時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的是憂慮禍患可以使國家或個人生存和發展,而沉溺於享樂則會導致國家和個人的滅亡。這個說法早在先秦就已流傳下來,而大唐皇帝李隆基則對這個說法作了完美的註腳。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