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聯合國確認世界再次未能實現其保護自然的目標。聯合國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第五版發表了這一嚴峻的結論。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報告回顧了十年前該公約的參加國在日本愛知縣為自己制定的20個生物多樣性目標的進展(www.cbd.int/gbo)。
在今年年底之前,沒有任何目標能夠實現,這些目標包括在可持續捕撈魚類方面取得進展,控制入侵物種的擴散以及防止受威脅的野生生物滅絕。
現在沒有時間後悔或道歉,而是緊迫行動。去年,政府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政策政策平臺的分析表明,大約一百萬種動植物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野生動物慈善機構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本月初發布了最新的《生命星球指數》(請參閱go.nature.com/32wzvdz),它也是如此醒目,指出1970年至2017年間監測的脊椎動物數量平均下降了68%。
所有國家都必須做更多的事情,但現在最大的責任仍在中國的肩上:該國將與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領導人一道,共同於明年在昆明主辦下一屆締約方會議。最初定於今年舉行的那次首腦會議必須確定下一個十年的生物多樣性目標。
如我們先前所寫,先前的目標註定要失敗,部分原因是其形式難以衡量進展,並且因為各國不需要報告他們在做什麼。現在必須更改。此外,這些目標還需要與聯合國環境經濟核算體系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後者正在成為環境報告的全球標準。沒有這些變化,下一組生物多樣性目標幾乎肯定會再次失敗。
同時,隨著昆明計劃的初具規模,中國的生物多樣性科學家和政策研究人員也應擺在桌面上。該國擁有數十年的研究經驗,研究如何以及如何不使經濟發展與控制物種和生態系統的損失保持平衡。全世界都需要聆聽這些故事,而這些故事卻十分複雜。
《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證實,已知物種正在加速滅絕,蘇鐵和珊瑚物種處於最危險的群體之中。該報告顯示,儘管在過去十年中森林砍伐速度有所放緩,但森林仍然因農業,砍伐樹木和城市發展而分裂。這種碎片化將進一步損害生物多樣性並增加碳排放。
對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需求仍然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驅動力。政府沒有幫助。報告說,他們平均每年在危害環境的項目上投資約5000億美元,使生物多樣性項目的融資額減少了6倍。
中國擁有一系列經驗,可以幫助世界學習寶貴的經驗教訓。其快速的經濟增長使一代人擺脫了貧困。然而,這造成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尤其是空氣和陸地汙染的加劇。中國人民正確地質疑自己的領導人,他們低估了(甚至不輕描淡寫)其工業化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作為回應,部分原因是,中國當局一直在與來自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合作,為綠色發展指明道路。
例如,國家和地方政府一直在設計和試驗環境目標,並建立了監測和報告實現目標的機制,儘管取得了不同的成功。
中國的國家生物多樣性戰略包括在全國範圍內創建所謂的「紅線」,即限制人類活動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領域。
然後是中國耗資6萬億美元的「 一帶一路」倡議,這是一個龐大的計劃,旨在建設道路,港口和基礎設施,並將貫穿亞洲,歐洲和非洲的自然棲息地。最初,這些投資中的大部分並未附帶減輕環境風險的保障措施,但現在正在積極研究這些措施。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中國擁有大量的研究人員,他們致力於用金錢來量化自然資本和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以便人們和政策制定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然對人類的服務並非免費提供的。
9月30日,各國政府首腦將在明年的昆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之前在聯合國開會,就生物多樣性進行為期一天的對話。《自然》雜誌與計劃參加這次會議的國家代表團的許多代表進行了交談,其中包括研究人員和非政府觀察員。所有人都希望昆明的《公約》締約方會議能夠成功地使各國團結起來,就可衡量和有意義的目標達成協議。但是,他們對中國政府對昆明的目標或戰略的公眾參與有限,以及迄今為止研究人員在該過程中的參與相對有限表示關切。
中國的科學家一直是中國保護和經濟發展旅程的核心。他們在有效和無效方面的集體經驗可以為各國提供重要的學習機會,因為它們希望放慢速度並最終扭轉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喪失。這些研究人員在科學院中。在大學裡;在環境規劃學院;以及中國和國際非政府組織的社區。
許多人還活躍於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該委員會位於加拿大和中國,該委員會上周結束了為期兩天的會議,介紹了其最新研究成果。這個重要但鮮為人知的諮詢機構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在將中國的環境科學和環境政策社區與國際同行聯繫起來方面發揮了作用。
明年將是中國首次主辦國際環境會議,這與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類似。它必須利用其豐富的才能和經驗多樣性。其他國家的研究人員也必須同樣精通自己的知識。各方必須拋開政治分歧,就雄心勃勃的目標,實現這些目標的方式和衡量這一進展的方法達成一致。
保護和復興生物多樣性的最好方法是承認我們曾經失敗過的地方,從中學習並再次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