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中國的研究人員擁有世界需要了解的寶貴經驗

2020-09-23 鍾離文博


上周,聯合國確認世界再次未能實現其保護自然的目標。聯合國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第五版發表了這一嚴峻的結論。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報告回顧了十年前該公約的參加國在日本愛知縣為自己制定的20個生物多樣性目標的進展(www.cbd.int/gbo)。

在今年年底之前,沒有任何目標能夠實現,這些目標包括在可持續捕撈魚類方面取得進展,控制入侵物種的擴散以及防止受威脅的野生生物滅絕。

現在沒有時間後悔或道歉,而是緊迫行動。去年,政府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政策政策平臺的分析表明,大約一百萬種動植物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野生動物慈善機構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本月初發布了最新的《生命星球指數》(請參閱go.nature.com/32wzvdz),它也是如此醒目,指出1970年至2017年間監測的脊椎動物數量平均下降了68%。

所有國家都必須做更多的事情,但現在最大的責任仍在中國的肩上:該國將與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領導人一道,共同於明年在昆明主辦下一屆締約方會議。最初定於今年舉行的那次首腦會議必須確定下一個十年的生物多樣性目標。

如我們先前所寫,先前的目標註定要失敗,部分原因是其形式難以衡量進展,並且因為各國不需要報告他們在做什麼。現在必須更改。此外,這些目標還需要與聯合國環境經濟核算體系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後者正在成為環境報告的全球標準。沒有這些變化,下一組生物多樣性目標幾乎肯定會再次失敗。

同時,隨著昆明計劃的初具規模,中國的生物多樣性科學家和政策研究人員也應擺在桌面上。該國擁有數十年的研究經驗,研究如何以及如何不使經濟發展與控制物種和生態系統的損失保持平衡。全世界都需要聆聽這些故事,而這些故事卻十分複雜。

向中國學習

《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證實,已知物種正在加速滅絕,蘇鐵和珊瑚物種處於最危險的群體之中。該報告顯示,儘管在過去十年中森林砍伐速度有所放緩,但森林仍然因農業,砍伐樹木和城市發展而分裂。這種碎片化將進一步損害生物多樣性並增加碳排放。

對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需求仍然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驅動力。政府沒有幫助。報告說,他們平均每年在危害環境的項目上投資約5000億美元,使生物多樣性項目的融資額減少了6倍。

中國擁有一系列經驗,可以幫助世界學習寶貴的經驗教訓。其快速的經濟增長使一代人擺脫了貧困。然而,這造成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尤其是空氣和陸地汙染的加劇。中國人民正確地質疑自己的領導人,他們低估了(甚至不輕描淡寫)其工業化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作為回應,部分原因是,中國當局一直在與來自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合作,為綠色發展指明道路。

例如,國家和地方政府一直在設計和試驗環境目標,並建立了監測和報告實現目標的機制,儘管取得了不同的成功。

中國的國家生物多樣性戰略包括在全國範圍內創建所謂的「紅線」,即限制人類活動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領域。

然後是中國耗資6萬億美元的「 一帶一路」倡議,這是一個龐大的計劃,旨在建設道路,港口和基礎設施,並將貫穿亞洲,歐洲和非洲的自然棲息地。最初,這些投資中的大部分並未附帶減輕環境風險的保障措施,但現在正在積極研究這些措施。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中國擁有大量的研究人員,他們致力於用金錢來量化自然資本和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以便人們和政策制定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然對人類的服務並非免費提供的。

9月30日,各國政府首腦將在明年的昆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之前在聯合國開會,就生物多樣性進行為期一天的對話。《自然》雜誌與計劃參加這次會議的國家代表團的許多代表進行了交談,其中包括研究人員和非政府觀察員。所有人都希望昆明的《公約》締約方會議能夠成功地使各國團結起來,就可衡量和有意義的目標達成協議。但是,他們對中國政府對昆明的目標或戰略的公眾參與有限,以及迄今為止研究人員在該過程中的參與相對有限表示關切。

中國的科學家一直是中國保護和經濟發展旅程的核心。他們在有效和無效方面的集體經驗可以為各國提供重要的學習機會,因為它們希望放慢速度並最終扭轉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喪失。這些研究人員在科學院中。在大學裡;在環境規劃學院;以及中國和國際非政府組織的社區。

許多人還活躍於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該委員會位於加拿大和中國,該委員會上周結束了為期兩天的會議,介紹了其最新研究成果。這個重要但鮮為人知的諮詢機構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在將中國的環境科學和環境政策社區與國際同行聯繫起來方面發揮了作用。

明年將是中國首次主辦國際環境會議,這與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類似。它必須利用其豐富的才能和經驗多樣性。其他國家的研究人員也必須同樣精通自己的知識。各方必須拋開政治分歧,就雄心勃勃的目標,實現這些目標的方式和衡量這一進展的方法達成一致。

保護和復興生物多樣性的最好方法是承認我們曾經失敗過的地方,從中學習並再次嘗試。

相關焦點

  • 英國《自然》雜誌:中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寶貴經驗值得世界聆聽
    9月23日,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社論認為,中國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中國科學家有值得全世界傾聽的寶貴經驗。文章稱,隨著昆明會議的籌備,中國生物多樣性科學家及政策研究人員的經驗故事應該被世人所知。中國在研究如何平衡經濟發展及控制物種及生態損失方面有數十年經驗,為世界生物多樣性工作帶來重要助益。文章指出,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使一代人擺脫貧困,也曾催生過一些環保問題。為了回應民意,中國有關部門一直在與國內國外的研究人員共同努力,規劃出一條更綠色的發展前進之路。
  • 英國《自然》周刊網站發表社論:世界應傾聽中國環保經驗
    英國《自然》周刊網站9月22日發表了題為《中國科研人員擁有全世界需要傾聽的寶貴經驗》的社論稱,中國在研究如何在發展經濟和控制物種及生態系統損失之間找到平衡方面積累了數十年的經驗。全世界有必要傾聽這些故事,充分了解其中的複雜性。相關內容摘編如下:近日,聯合國證實,全球再一次未能實現保護自然的目標。聯合國公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得出了這一不容樂觀的結論。
  • 《自然》:世界應傾聽中國研究人員的生態保護經驗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倫敦9月25日電 英國知名科學雜誌《自然》日前發表社論說,全球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任務迫在眉睫,中國在這方面正發揮重要作用,而各國有必要多傾聽中國研究人員長期以來積累的相關經驗和成果。
  • 凍土研究提供「中國經驗」—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倪思潔 青藏鐵路讓中國凍土研究享譽世界。這條全長1956公裡的高原鐵路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而科學家建造這座豐碑時積累的成果與經驗,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寶貴資源。 2001年,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牛富俊研究員第一次踏上青藏高原。
  • 外媒:中國成功克隆猴子轟動世界 但無意「複製人」
    參考消息網1月26日報導 外媒稱,在克隆羊「多莉」出生20多年後,中國科學家首次克隆了猴子。他們24日宣布,被命名為「中中」和「華華」的兩隻長尾獼猴在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誕生。這兩隻獼猴出生數周時間,24日首次介紹給世界,但它們已經為科研的未來作出了比許多人一生都還要多的貢獻。研究人員表示,這兩隻克隆獼猴預示著在不太遙遠的未來,實驗室將可以創造並研究大批遺傳背景相同的模型猴。在遺傳背景相同的動物身上,科學家可進行更準確的研究,可分離並修改一些動物身上的某些基因,然後將結果與此前確定相同的基因版本進行比較。
  • 外媒:研究人員藉助新型抗衰老療法恢復小鼠視力
    外媒稱,科學家12月2日說,他們已經用「裡程碑式」治療方法恢復了小鼠視力,讓細胞恢復到更加年輕的狀態,並且未來可能有助於治療青光眼和其他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報導稱,研究人員不想將細胞重新編程至最初的「白板」狀態,而是讓它們恢復較為年輕的狀態。於是,他們對混合物的構成進行了微調,只使用了3種「恢復青春」蛋白質,也就是OSK,希望這樣能讓時間倒回到正確的節點。報導還稱,他們的研究對象是眼睛中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這類細胞通過被稱為軸突的連接方式與腦部相連。軸突形成視神經,而軸突若因受傷、衰老或疾病而受損,會導致視力低下甚至失明。
  • 研究人員預測2100年世界人口88億 中國降至7.3億
    研究人員預測2100年世界人口88億 中國降至7.3億時間:2020-07-20 12:3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研究人員預測2100年世界人口88億 中國降至7.3億 北京時間15日消息,據外媒報導,一項 研究估計,全球人口到2064年將達到峰值約97億,
  • 外媒:研究人員研發出可持續的3D列印超級磁鐵
    據外媒報導稱,格拉茨技術大學(TU Graz)研究人員攜手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和亞歷山大大學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Friedrich-Alexander Universitt Erlangen-Nürnberg (FAU))近日通過雷射的3D列印技術製作出超級磁體。
  • 中國再次登上「熱搜」!再次攻克世界難題,外媒:攔不住中國了
    再次攻克世界難題,外媒:攔不住中國了。原來,我國最新研製的泵後擺火箭發射機試車成功了,據了解,我國在很長一部分時間在長徵系列的發動機都是利用這個裝置來進行實驗的,這一次的突破更讓我們成為繼俄羅斯以及美國第三個擁有此一項技術的國家,因此這對我國來說是絕無僅有的天大好消息。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們在此領域投入大量技術研發,最終成功掌握泵後擺技術。
  • 中國又怎麼了?1000人緊急前往南海「支援」,外媒:速度太快
    人類讚美海洋是「生命的搖籃、風雨的故鄉、資源的寶庫、交通的要道」,海洋中蘊藏著寶貴的資源。如今海洋中已發現有20多萬種生物,海洋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陸架海域,人類的海洋捕撈活動已從近海擴展到世界各國海域。據科學家估算,全世界海洋能的總儲量約為766億千瓦,技術上可利用的儲量約為64億千瓦,大約與當前全世界發電裝機總功率相當,可見海洋能儲量是多麼巨大。
  • 專訪:中國行動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寶貴經驗——訪哥斯大黎加前環境...
    新華社聖何塞11月30日電專訪:中國行動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寶貴經驗——訪哥斯大黎加前環境和能源部長埃德加·古鐵雷斯新華社記者範小林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前夕,哥斯大黎加前環境和能源部長埃德加·
  • 外媒:印度繼美俄後第三個擁有高超音速風洞的國家!中國:?
    2020年12月20日,防務世界網站報導稱,繼美俄後,印度也成功研製出了屬於他們的高超音速風洞,是第三個擁有如此大型設施的國家,從頭到尾提到過中國也擁有高超音速風洞這一事實。風洞,通過人工產生並控制氣流來模擬飛行器周圍氣體的流動,提供飛行器設計需要的基礎數據,是進行空氣動力試驗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
  • 世界大型淡水湖泊分布——誰擁有寶貴的淡水資源
    在中國,有許多著名的淡水湖泊,如洞庭湖、鄱陽湖、洪湖等,但是和下面我給大家介紹的湖泊相比,就顯得比較精小了。這些世界上著名的淡水湖泊,它們面積巨大,資源豐富,是人類寶貴的物質財富。五大湖總面積達24.566萬平方公裡,淡水總量約佔全世界淡水儲量的20%,有北美洲地中海之稱。五大湖出現於約100萬年前,為冰川活動的產物,其中蘇必利爾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水面積達8.24萬平方公裡,最大深度為405米。五大湖對周圍地區的氣候有著很大的緩和作用,白天吸收大量熱氣,晚上將熱量釋放到大氣中去,改善著湖泊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
  • 施一公:西湖大學擁有寶貴人才資源 育最優質學生
    2019考研交流群 698992132 中公考研小編為各位考研小夥伴們整理了施一公:西湖大學擁有寶貴人才資源 育最優質學生相關資訊文章,一起了解一下吧~今年年初,身為清華大學副校長的施一公辭職,宣稱將全心投入西湖大學籌建中,一時將西湖大學引入公眾視野。
  • 外媒:研究稱父親基因決定孩子健康 可跨代傳承
    參考消息網6月1日報導 外媒稱,根據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教堂山分校日前公布的一項研究,從基因上說,我們更像爸爸。據西班牙《萬象》月刊5月號報導,「我們從祖先那裡獲得的DNA只是遺傳的一個基礎,重要的是這些基因如何表達,即我們繼承的等位基因。
  • 外媒:中國從"山寨大國"變創新中心 求安穩觀念漸消失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雄心勃勃的創業者正在使中國轉變為創新中心。圖為網際網路平臺運營商歡聚時代公司的工作人員在辦公。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 外媒稱,一名年輕的程式設計師有了個新點子,大家卻都覺得不靠譜。中國日益繁榮,湧現了大量的年輕技術人員,他們自信且大膽。2000年以來,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大增,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也在飆升。這一代人不僅具有創新精神,而且也敢於承擔風險。中國的風險投資家李開復說,已經有一些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早早就開始創業了,他們中有些人剛大學畢業,有些甚至是退學創業。
  • 研究人員稱利用高壓氧治療艙逆轉了衰老過程
    據外媒報導,在醫療領域,有許多大型設備被稱為高壓氧治療艙。它們可以用來治療傷口、可以將人體置於足夠的壓力下從而使氧氣可以直接進入組織,而無需血液流動。一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利用這種醫療設備逆轉了老年人的衰老過程。
  • 外媒:章魚是外星物種嗎?
    參考消息網5月21日報導外媒稱,章魚是怪異的。這不只是因為它們外形奇怪,也不是因為它們聰明到令人不安的程度,而是因為它們擁有一種奇怪的能力。據澳大利亞新聞網5月18日報導,去年4月,研究人員發現章魚——以及它們的某些烏賊和魷魚近親——定期編輯自己的RNA,這使它們區別於動物世界的其餘成員。與DNA一樣,RNA記錄遺傳密碼,但DNA是雙鏈結構分子,而RNA僅由單鏈組成。RNA在我們體內的作用是傳送遺傳信息,以觸發蛋白質的生產。
  • 日本專家:中國抗疫為世界贏得了時間,貢獻了經驗
    這也需要科學的、專業的研究予以查明。中國和美國以及世界各國同樣有這個責任。」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國際3E研究院院長周瑋生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中國抗疫實踐為世界提供了兩個重要信息周瑋生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從中央到地方舉國上下迅速動員,從醫護人員、公務員和軍人,到志願者和普通民眾,都在各自崗位上全力應對疫情。
  • 外媒稱三星14nm以上製程湧入中國晶片客戶
    打開APP 報導稱三星14nm以上製程湧入中國晶片客戶 問舟 發表於 2020-11-23 11:16:55 據外媒 Digitimes 報導,半導體業內人士表示,三星近期 14 納米以上製程新增客戶有不少來自中國內地的晶片廠商,帶動三星產能利用率逐季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