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科技創新中心在哪裡?很多人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美國矽谷,而有些人則認為是中國深圳。但這個兩個地方都各有所長卻不完美,如果說有一個接近於完美的地方,那恐怕應該是以色列特拉維夫的silicon wadi也就是矽溪。
在那裡你可以找到除了特斯拉之外的所有美國科技企業包括谷歌、臉書、微軟、亞馬遜以及中國科技企業的代表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事實上幾乎所有你能叫得上號的科技公司都在這裡設有分部,那麼是什麼讓矽溪如此吸引科創企業?
有相關經驗的人可能認為是低稅收吸引這麼多公司前來投資,但事實上世界範圍內擁有低稅收甚至是零稅收的地方有很多,像開曼群島、阿聯杜拜這樣的地方都沒有能夠成為科創中心,而矽谷的稅收並不低,比美國平均稅收水平高出兩倍多,這也沒有影響矽谷的繁榮。
事實上一個地方如果要成為科創中心,必須要滿足三個基本的條件:
一、人才
以色列是全世界教育程度最高的國家,目前25歲以上的擁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多達47%,所以能夠參與到高科技創新的勞動人口比例高。你可能會說以色列人口也不多怎麼可以與美國矽谷相媲美?
但你不知道的是這其實變成了以色列的優勢,正因為以色列面積小,人口不會過多,所以以色列可以很容易地將他們集中在一起。一個國家擁有很多有才能的人是好事,但如何將他們集中在一起工作才是關鍵,以色列沒有這個麻煩。
當大學、初創企業集中一個地區時,人才們才華的碰撞會瞬間迸發出火花,他們周邊到處都是客戶、業務合作夥伴和競爭對手,這有利於人才的快速成長,為以色列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科技動力。

以色列人口是少,但是比起其他大國和以科技立國的國家相比,以色列的人口有另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年齡結構合理。很多先進國家目前都邁入了老齡化階段,意味著他們的年輕人背負著沉重的養老壓力,這不利於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而以色列一直保持著正常的「金字塔」年齡結構年輕人非常多,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裡不會因為養老金問題而焦頭爛額。

以色列還有另外一個優勢就是用於吸收移民尤其是技術移民,現在以色列的科技發達與蘇聯解體時大量的俄羅斯籍猶太人移民有關,靠著這些移民所帶來的技術人才,以色列每一萬人中就有140名科學家、技術人員或者工程師傲視全球,而美國只有85名。
如果光有人才沒有錢,那麼人才早晚都得跑光光,資本是創業的根本動力和保障,沒有來源廣泛的投資者矽溪頂多算是個高等教育中心。以色列政府本身非常重視創業,成立了YOZMA政府基金專門鼓勵創業,整個國家GDP的4.5%都用於科研,目前略低於韓國位居世界第二,不過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裡以色列都是第一名。
除了本國政府的大力資助外,以美國為首的外部資本也是重要的來源,這讓矽溪的創業者從來沒有因為資金而感到發愁。
三、生活水平
人才是人而不是機器,他們要好的生活水平來平衡創業所帶來的巨大壓力,這對一個地區的房屋售價及租金、醫療保健、犯罪率、公共運輸情況等等都息息相關,能在所有方面做到優秀的地方不多,矽溪恰好是其中一個。
與此同時矽溪還很好地保持了人才的競爭力,雖然美國矽谷的工程師平均薪資高達11.4萬美元,而以色列工程師只有7.3萬美元,但以色列工程師的性價比高於美國,這意味以色列工程師的職業收入穩定性強且生活水準高,而雖然美國矽谷工資高,但企業倒閉和被辭退的風險也更高。
除了以上三個基本條件之外,以色列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文化。猶太人根深蒂固的商業文化除了給他們精明的頭腦,還給了他們勇於嘗試和不畏懼失敗的勇氣,這是創業最為需要的一點。同時以色列是世界上少數實行強制性兵役的國家,男性要服役三年,女性要服役兩年。在服役期間錘鍊了年輕人的身體與意志,也讓他們感覺到國家的危機感,時刻提醒他們以色列仍然處於阿拉伯人的「包圍」之中,這讓以色列人不會讓自己懈怠,必將在工作與生活中全力以赴,這種緊迫感與責任感恰恰是很多想要成為科創中心的地方所不具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