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患、地震、海嘯、火山噴發和病疫、禽蟲等自然災害不時的在危害著人類生存發展。由此,人類在與自然災害進行頑強的拼搏和抗爭的同時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文化文明時代!
如今,我們在相對發達的高科技「態勢」中,面對水患、地震等自然災害時就比上古人類要幸運得多了,有的災害完全可以防治與對治。但是,水患還是無情的,它的摧毀力還是很強的,人類因它遭受了很多很大的危害,以至於世界各地都有「大洪水」的信息殘存記憶與警示!
為了說明問題,我從網上搜集了以下幾幅當今遭受水患的圖片,有英國的,也有印度的,有澳大利亞的,也有我們中國的,恕不一一標註是那個地方了,在此謹向原圖片作者致謝!
上面這幾張圖片就可以證明,上古萬年前/下線至5千年前的華夏文化文明,乃至全世界的人類文化文明為什麼會在北緯30度到40度區域之間產生。而對於華夏文化文明來說,則是在中國西北、北方、東北(且以西北為主)及東南、南方一些相對平坦、平緩山林高地能存活發展並創造延續不斷的文化文明重要原因之一。
茲備錄幾個重要地方的海拔高度如下,供有意者慧思:
1、良渚平均5米至10多米左右; 餘姚平均9米左右; 萬年縣平均100多米左右; 巢湖區域 平均5米至200多米左右; 常德 平均35米至100米左右 ;
2、南陽 平均90多米至200多米左右;鄭州平均110多米至300多米左右; 洛陽 平均140多米至300多米左右 ;商丘 平均30多米至60多米左右;
3、濟南 平均20多米至400多米左右;淄博 平均30多米至500多米左右; 泰山 平均120多米至1500多米左右 ;赤峰 平均400多米至1000多米左右;通遼 平均130多米至260多米左右;
4、太原 平均700多米至1600多米左右; 運城 平均600多米至1500多米左右 ;渭南 平均300多米至800多米左右; 西安 平均300多米至1400多米左右 ;藍田 平均500多米至1600多米左右;黃陵縣 平均800多米至1300多米左右;
5、慶陽平均1100多米至1500多米左右 ;平涼 平均1200多米至1900多米左右; 六盤山平均1800多米至2300多米左右 ;蘭州 平均1600多米至2200多米左右;天水 平均1500多米至1800多米左右;
6、隴南 平均1200多米至2000多米左右; 青海湖平均3200多米左右 ;張掖 平均1300多米至3000多米左右;烏魯木齊 平均500多米至2300多米左右;
7、昌都(羌塘區域)平均4000多米至5000多米左右 ;成都 平均400多米至1200多米左右;重慶 平均400多米至1300多米左右。
按說,第四紀末次大冰河期大約結束於五萬年之前的舊石器時期,延續至三萬年前才相對穩定下來,現在還是冰河期的後續時期。其之前的北極冰蓋都覆蓋到了祁連山北麓了,如現在甘肅張掖還有未融化完的古冰川遺存。
末次大冰河期溫度從極寒急升至高溫融化狀態,通過對古地質水文研究和資料的學習理解表明,當時大洪水淹沒高度達一千米左右,而且以海的形式存留並逐漸的退去,滄海桑田,大洪水退的時間達萬年之久,所以,如今許多山的山腰或山頂不斷的發現貝類等生物遺物就是明證之一。
在這種「滄海桑田」的大環境下,亞歐大陸的高原、高山區域勢必就成了古人類伊甸園的新生地帶一一&34;眾神所出″之地。
上古&34;人&34;神″而已。 即就是商代 甲骨文中的「人」字大多對應的都是「縛羌」、「獲羌」之事和本義,與我們現在講的人的概念和本質是不同的。所以,我在講《山海經》時說,神話即人說,不要拿宗教神的觀念(特別近現代西方宗教神的觀念)去理解上古人類——即「神」!再於是乎,&34; 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 ″就隨運順時的橫空出世了,不過這個孕期太長了,感恩許多這方面的前賢時哲研究成果和很多的思想言論對我「研究」的啟發與催生!一一2018年戊戌初秋楊牧青於京華,2020年庚子仲夏復記,這篇文今修改完了,並附上十幾幅圖片,以供有識者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