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分子診斷技術如何助力全民健康醫藥事業發展?——中國科學院...

2021-01-09 中國科技新聞網

前沿科技·精準醫學

下一代分子診斷技術如何助力全民健康醫藥事業發展?

——中國科學院趙國屏院士、上海師範大學王金博士詳解

下一代分子診斷技術創新與應用

■文/桂楷東

一提起「分子診斷技術」可能有人會覺得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其實早已不陌生。

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體檢和獻血的經歷,醫護人員採血之後要檢測血樣中是否感染B肝(HBV)、C肝(HCV)和愛滋病(HIV)等病毒。

不少已婚女性的孕檢,抽點血來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篩查,看看胎兒是否會患有唐氏綜合症或其他染色體異常的風險……這些其實都離不開分子診斷技術。

那麼,什麼是分子診斷技術?新興的基因編輯技術如何帶來新一代分子診斷的機遇?我國分子診斷產業如何抓住這個機遇,實現技術突破和產業創新?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分子微生物學家趙國屏及上海師範大學的王金博士為大家詳細解答了上述問題。

分子診斷技術:健康生活的重要幫手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順利完成,越來越多的基因組和蛋白組信息被人們用來服務於與臨床診斷相關的實驗工作中,與之對應的是多種分子診斷技術也不斷湧現」。趙國屏院士介紹,到今天為止,體外診斷技術最有效的兩個手段,一個是免疫手段,另一個是以核酸檢測為基礎的分子診斷技術。分子診斷技術由於其檢測精準,靈敏度高,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傳染病的診斷、流行病的調查、食品衛生檢查、腫瘤和遺傳病的早期診斷及法醫鑑定等各個領域。

「核酸的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PCR)的發明是分子診斷最重要的突破。它可以非常專一地、較快較簡便地將非常少量的DNA迅速放大到百萬倍至十億倍,用於檢測,從而提升了檢測的靈敏度和專一性。當然,近年來開發的下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NGS)在通量和未知DNA序列的檢測方面也是另一個重大的突破。」

下一代分子診斷:「基因魔剪」引發的技術革命」

目前,儘管PCR和NGS技術都比較成熟、應用也廣,但是,由於該些技術的操作比較複雜、儀器和試劑昂貴,使得該些技術在現場和家庭檢測領域以及傳染病快速檢測等應用中受到了極大限制。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這些缺陷,王金博士團隊利用近年發現的基因編輯系統(CRISPR)中的Cas12酶研發了一套全新的分子診斷系統——「HOLMES(福爾摩斯)。趙國屏院士介紹說,該技術最初的來源,實際上是細菌有一套把入侵者清除掉的CRISPR工具,作為對外來入侵DNA/RNA的識別和清除機制。在過去很多年裡科學家掌握了這個機制,並用它來做基因編輯;從而有了「基因魔剪」的美稱。王金博士團隊在研究工作中首次發現了CRISPR/Cas12a酶具有被靶點專一結合激活後高效反式切割單鏈DNA探針的特徵,並基於這個發現創新性開發了用於DNA分子診斷的「福爾摩斯」系統。

王金博士介紹,相比於現有的分子診斷技術,「福爾摩斯」技術更加靈敏、快速,能夠有效提高傳染病的檢出率,也能極大縮短病原檢測的窗口期。例如,從樣本採集到出檢測結果,「福爾摩斯」技術只需1小時,比現有常用的分子診斷技術都要快;其檢測靈敏度極高(可達10個分子以下的水平);特異性高,可同時區分普通細菌和超級耐藥菌;檢測的試劑成本也非常低。由於有以上各種優點,該類技術在發明後不久便在2018年被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譽為「下一代分子診斷技術」。

王金博士透露,作為平臺型的技術診斷技術,「福爾摩斯」可應用於多種檢測場景,例如醫院、海關、疾控中心、血站以及農業動植物檢疫等等。

據悉,利用該技術進行傳染病檢測時無需特別複雜的儀器設備,且可由非專業人員在任意環境下進行檢測;因此,他們認為未來該技術也可能會走進普通老百姓的家庭。

我國的機遇與挑戰:如何搶佔「下一代分子診斷技術」的發展先機?

未來,這種在家就能做診斷的分子技術,我國的研究水平又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國際地位呢?

王金博士介紹,連他們在內,目前全世界共有三個研究團隊(另兩個團隊在美國)在利用CRISPR-Cas蛋白的新活性發展原創型的下一代分子診斷技術。值得一提的是,王金博士團隊的專利申請日期比美國對應團隊的申請日期早了四個多月,如不出意外的話,這將是國內團隊在整個分子診斷領域僅有的具有底層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研專利技術。

據悉,在國內,王金博士團隊正積極推動產學研結合和技術成果轉化,努力推動該自主研發成果在國內落地,以期儘快搶佔「下一代分子診斷」產業的發展高地。

趙國屏院士最後表示,越來越多的新型分子診斷技術,特別是像我們的下一代CRISPR分子診斷技術,必將逐步進入臨床檢驗應用。經過不斷的臨床實踐以及與臨床共同開展的轉化醫學研究工作,新一代分子診斷技術將能促進一些疑難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隨著該技術的不斷成熟,未來最基層的醫療機構和家庭可用它來檢測一些常見的傳染病,並可在最短時間內判斷是否需要隔離和如何治療,目標是要能夠有效保障百姓的身體健康。(完)

相關焦點

  • 下一代分子診斷技術——CRISPR分子診斷技術盤點
    如果這個基於CRISPR技術的診斷產品開發出來,將會成為居家或者社區醫院必備的醫療用品。疑似的新冠病人無需到定點醫院排隊掛號,就能完成初步的診斷,是不是很方便呢?我們熟知CRISPR技術是一種高效的基因編輯工具,怎麼就發展成為了分子診斷技術了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捋一捋這個有趣的故事。
  • 昌發展與賽默飛世爾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助力昌平醫藥健康產業發展
    近日,昌發展與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默飛世爾科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此次戰略合作,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建設集細胞與基因治療、產品研發、中試、生產於一體的一站式產業化平臺,打造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生態,助力區域醫藥健康產業快速發展。
  • 高質發展,爭創一流,走進雲南醫藥健康職業學院醫技系
    雲南醫藥健康職業學院醫技系,是在雲南經濟管理學院醫學院辦學的基礎上設立的,醫技系開設有口腔醫學(臨床醫學類)、口腔醫學技術、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和眼視光技術五個專業。  師資隊伍  醫技系現有專兼職教師 140餘人,含高級職稱教18人,中級職稱教師24人,博士3人,碩士26人。
  • 推進精準醫學發展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原標題:推進精準醫學發展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代表委員訪談   本報記者 張佳星   科技日報:今年1月30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正式宣布美國啟動「精準醫學」研究計劃,什麼是精準醫學?美國啟動的精準醫學研究計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 量子降脂儀領導者孫德春:以己所長 助力全民健康
    此次大會旨在匯聚資源、促進合作,為我國仿生事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條件,推動仿生平臺向國際化、多元化、前沿化邁進。眾多仿生領域優秀醫生學者、企業界代表參加此次大會,將進一步推動仿生學科的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據了解,與會代表孫德春在醫療領域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就,他與團隊在新材料攻關及醫療器械的應用開發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歷史性突破,研發了量子降脂儀,利用量子生物學技術治療代謝綜合症。
  • 之江生物:創新推動發展 成為國際一流分子診斷產品供應商
    之江生物是國內技術先進、產品齊全的分子診斷領軍企業,專注於分子診斷試劑及儀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公共衛生安全和臨床診斷領域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及一站式技術服務,致力於為健康醫療事業作出貢獻。  之江生物聚焦於分子診斷試劑及儀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是國內技術先進、產品齊全的分子診斷領軍企業。自成立以來,公司始終秉承「質量第一,服務第一」的理念,在公共衛生安全和臨床診斷領域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及一站式技術服務,致力於為健康醫療事業作出貢獻。公司依託成熟的研發平臺,在第一時間研製成功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
  • 傅啟華:下一代測序技術在遺傳性疾病分子診斷中的應用
    10月31日由生物谷、中國醫藥城聯合舉辦的2014(第二屆)體外診斷產業峰會暨(第三屆)POCT論壇在江蘇泰州錦泰賓館隆重開幕。眾多科研院所的專家以及業內人士齊聚泰州。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兒科轉化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傅啟華教授針對下一代測序技術在遺傳性疾病分子診斷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 分子診斷行業發展趨勢
    2017年是分子診斷快速發展的一年,這些得益於分子診斷新技術的應用和政策的支持,比如國家出臺的《「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等政策中均支持將分子診斷的應用推廣及新技術的開發。國際上FDA、CE也批准了眾多用於腫瘤診斷、病原體檢測等領域的分子診斷產品。
  • AI 技術將如何助力人類健康 |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確保人們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段所有人的福祉,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來說至關重要。Microsoft Healthcare 以AI助力人類健康福祉計算機科學日新月異,並一直與人類的生活緊密相關,為社會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AI 的發展使過去的許多不可能成為現實,能夠識別單詞和圖像,發現複雜系統中的模式並進行推理,像人類一樣學習。
  • 分子診斷成為臨床檢驗診斷領域發展熱點
    作為臨床檢驗診斷領域發展的熱點,全球分子診斷市場發展速度達10%以上,而中國的分子診斷市場每年的增長速度則達到20%以上,增長速度為全球的2倍。  分子診斷有助突破傳統診療方法瓶頸  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協和醫科大學副校長詹啟敏院士近年來致力於推動產學研用的結合發展,重點包括了抗體疫苗、生物醫藥等,自國家「十一五」規劃開始,他一直負責國家生物醫藥領域「863
  • 分子的遺傳診斷技術的發展歷史與現狀
    1976年美國加州金山分校教授簡悅威Y.W.Kan應用相分子雜交技術在世界目上首次完成了α-地中海貧血的產前基因診斷,此後,基因診斷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先後發展出DNA液相雜交和點雜交、限制性酶譜分析、限制性片段多態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 分子診斷進擊2020,如何持續領跑IVD?
    分子診斷:IVD的黃金賽道IVD,即體外診斷,是醫療器械的第一大市場,據《中國醫藥健康藍皮書》數據,2019年其市場規模達72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8.7%。它主要分為4大賽道: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POCT。其中,分子診斷被稱為IVD的黃金賽道。
  • 關於印發《全民健康科技行動方案》的通知
    大力支持廣大科技人員、醫務人員的創新活動,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動億萬民眾學習健康科學知識,掌握健康科技技能,建立科學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學健康知識、用健康技術、促健康快樂」的良好氛圍。  通過實施全民健康科技行動,加速推動我國醫藥健康科技工作的思路和重點實現四個轉變。  一是工作重心前移。從注重疾病診、治向防、診、治技術全面發展方向的轉變;二是工作重點下移。
  • 分子診斷未來發展新趨勢:整合化、全自動一體化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院長王傳新教授、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檢驗學部潘世揚教授應邀參加了上市儀式,共同見證了這一榮耀時刻,並圍繞實驗室分子診斷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分子診斷檢測患者體內遺傳物質或病毒和細菌遺傳物質的結構或表達水平的變化,其結果不僅能夠助力疾病的精準診斷,還可為臨床制定個體化診療方案、進行療效判定及患者預後管理提供可靠依據。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間,快速、準確地獲取大規模核酸檢測結果對有效防控疫情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再次凸顯了發展分子診斷技術的重要臨床價值。
  • 分子診斷技術在心血管疾病的應用
    摘要:7月7日晚,火石百家邀請阜外醫院分子診斷中心周洲教授為大家分享「分子診斷技術在心血管疾病的應用」。本次分享主要涉及遺傳性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診療技術、早期篩查和精準醫療進展4個方面。
  • 2021EBC分子診斷&精準醫療專題論壇
    2021EBC分論壇將覆蓋分子診斷、抗體藥物、細胞與基因治療、新藥研發、精準醫療、臨床進展發布、新冠產業化、生物製品青年工藝等領域,本次將從分子診斷及精準醫療的「政策與臨床」、「儀器領先」、「臨床應用現狀與展望」、「規範和標準」
  • 【限時免費票搶佔】第四屆中國先進分子診斷技術與應用論壇,縮短...
    在這個體外診斷技術爭先恐後的年代,為了取得先發優勢,行業同仁們注目分子診斷,分子診斷領域注目PCR、基因測序、基因晶片以及液體活檢與POCT。從羅氏、雅培等四大巨頭的發展路徑來看,小時修煉內功,高研發投入是充分且必要條件。
  • 中國分子診斷產業及發展戰略研究
    本研究通過文獻研究、專家研討、實地考察等方式,對我國的分子診斷行業進行市場分析,研究我國分子診斷行業的現狀及特點,理清該產業在創新、產業轉化及相關政策法規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克服現有管理體制制約的對策建議,對推動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 NGS技術落地病理科,加速分子診斷臨床應用發展
    基於分子分型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精準治療手段使腫瘤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在這一趨勢下,以新一代測序(NGS)技術為代表的靶向精準檢測方法逐漸從科研實驗室走向臨床病理科的實際應用中。 2019中國病理年會期間,在羅氏診斷主辦的「NGS助力分子病理臨床研究專題研討會」上,我國多位分子病理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NGS在分子病理診斷中的應用前沿進展。
  • BioTech分子診斷主題研討會在生命園圓滿舉行
    與會嘉賓就分子診斷領域的創業機遇與未來挑戰展開交流,暢想分子診斷的未來運用場景,分享解析國外優秀案例,探討結合實際、精準定位、整合資源、重點突破的實現路徑和方法。會議後半程進入圓桌討論環節,以 「後疫情時代,分子診斷企業如何擁抱資本市場」 為主題,與會的投資機構負責人、分子診斷企業專家各抒己見,從自身角度,帶來了前沿深邃的認識,與會者感到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帶來重要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