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全球最大樣本中國漢族人群影像遺傳學隊列研究發表

2020-12-05 腦科學君

來源:CHIMGEN團隊

中國影像遺傳學(Chinese Imaging Genetics, CHIMGEN)團隊包含全國21個城市的30個研究中心。經過近4年的實驗設計、招募被試、數據採集及質控階段,建立了全球最大樣本的中國漢族人群影像遺傳學隊列。相關成果於2019年12月發表在國際一流雜誌《Molecular Psychiatry》(2018年影響因子11.973,5年影響因子12.18),題目為「CHIMGEN: A Chinese Imaging Genetics Cohort to Enhance Cross-Ethnic and Cross-Geographic Brain Research」。

中國影像遺傳學研究旨在研究與神經影像和行為表型相關的遺傳和環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這項研究收集了7000餘名年齡在18-30歲之間的中國漢族健康人群的基因、神經影像、環境和行為學數據。作為非高加索人群大樣本神經影像遺傳學隊列的先驅,該隊列可以與高加索人群進行比較研究,從而提供有關遺傳-神經影像關聯種族差異的新見解。除微環境變量外,該研究還根據每個受試者從出生到現在的位置,利用衛星遙感和國家統計局資料庫收集了數百種定量宏觀環境變量,這將有助於發現與神經影像表型有關的新環境因素。通過使用整個生命周期的環境變量,本研究還可以提供有關影響人腦的宏觀環境暴露因素及其時間節點和作用機理的見解。

1. CHIMGEN研究

CHIMGEN研究(chimgen.tmu.edu.cn)已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准,並獲得了每個受試者的知情同意書。這項研究的目標是收集來自21個中國大陸城市的30個研究中心的10000名18-30歲健康漢族受試者的基因,神經影像,環境和行為學數據。迄今為止,我們已經招募了7000餘名受試者,建立了全球最大樣本的中國漢族人群影像遺傳學隊列。由於CHIMGEN研究正在進行中,因此以下CHIMGEN隊列的描述是基於經過全面質量評估的5819名受試者的數據。

2. 招募中心分布

這5819名受試者的分布如圖1A所示。29個中心中有18個中心招募了超過100名受試者。招募人數最多的中心有1307名受試者,最少的中心招募了54名受試者。

圖1. 招募中心分布和神經影像、行為和環境數據特徵

3. MR掃描儀的質量控制

對於每個MR(magnetic resonance, MR)掃描儀,我們使用兩個水模來評估掃描儀的成像質量。具體而言,美國放射學會認證的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水模被用來評估MR掃描儀的功能,包括幾何形變,層面定位和層厚準確度,高對比度空間解析度,信號強度均勻性,鬼影偽影和低對比度物體可檢測性。我們使用定製的水模評估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採集期間的時間穩定性。此外,在所有中心對兩名健康志願者進行了掃描,以評估不同MR掃描儀採集的MRI數據的一致性。圖2顯示了掃描儀對常用MRI測量值(灰質體積(GMV, grey matter volume),局部一致性(ReHo, regional homogeneity)和各向異性分數(FA, fractional anisotropy)的影響。這些測量結果表明,相同型號、相同掃描參數的MR掃描儀採集的MRI數據具有高度一致性;但是,不同型號的MR掃描儀採集的MRI數據存在明顯差異。對於後者,對來自不同型號掃描儀的MRI數據得出的影像數據進行Meta分析可能是減少MR掃描儀型號引起的偏差的實用方法。

圖2. 不同MR掃描儀採集的兩名健康志願者的常見MRI指標的體素水平空間相關矩陣

4. 神經影像數據的第一階段質量評估

對神經影像數據的第一階段質量評估包括了所有5819名受試者:23名受試者因金屬偽影而被排除,1名因腦萎縮而被排除,1名因腦室擴張而被排除,其餘5794名受試者被包括在以下質量控制和統計中。

5. 基因分型和質量控制

我們使用專為亞洲人群設計的高通量基因分型晶片(Illumina ASA)進行全基因組基因分型,其具有700000個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儘管所有5794名受試者都有血液樣本,但到目前為止,只有4885名受試者已進行了基因分型。在排除2個性別不匹配,9個重複被試或具有親屬關係,29個具有過高雜合率和1個具有種族離群的樣本之後(圖3),有4844名受試者(99.16%)通過了遺傳數據的質量控制。值得注意的是,以下質量評估(n = 5753)也包括909名沒有基因分型結果的受試者。

圖3. 人群分層的主成分分析

6. 神經影像數據和質量控制

神經影像數據是通過9種型號的3.0 T磁共振掃描儀獲得的(圖4)。在所有中心均採集了結構磁共振(structural MRI, sMRI),擴散張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和靜息狀態功能性磁共振數據(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 rs-fMRI),並在16個中心獲得擴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和動脈自旋標記(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數據。圖1A的子圖顯示了通過每種型號的MRI掃描儀獲取MRI數據的受試者的數量。其中,通過MR 750掃描儀獲取了5753名受試者中的4045名(70.31%)的MRI數據。

圖4. 每種掃描儀型號的掃描儀和參與者數量

我們通過計算得到了每個機型採集得到的影像指標,例如:基於sMRI數據的GMV體素水平平均圖,基於rs-fMRI數據的ReHo體素水平平均圖以及基於DTI數據的FA和平均擴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體素水平平均圖(圖5)。所有型號的掃描儀在GMV,FA和MD指標顯示出相似且對稱的空間分布,8/9的掃描儀在ReHo指標顯示出相似且對稱的空間分布,但GE Signa HDx掃描儀在ReHo卻顯示出不對稱的空間分布,尤其是在後部腦區(圖5C)。因此,本研究不包括由GE Signa HDx獲得的97名受試者的rs-fMRI數據。

圖5. 每種MR機型的影像指標圖

圖6顯示了神經影像數據(n = 5753)的質量控制結果。在5753名受試者中,有5743名(99.83%)受試者具有合格的sMRI數據,5507名(95.72%)受試者具有合格的rs-fMRI數據,5750名(99.95%)具有合格的DTI數據。在具有DKI數據的3619名受試者中,有3610名(99.75%)受試者通過了質量控制。在具有ASL數據的4108名受試者中,所有受試者都通過了質量控制。基於這些MRI數據,可以計算得到數以千計的神經影像變量。

圖6. MRI數據的質控流程圖

7. 行為和基於問卷的環境數據的質量控制

圖7顯示了5753名受試者的行為和基於問卷的環境數據的初步質量控制結果。在5753名受試者中,有8名受試者因為幾乎所有行為和基於問卷的環境數據的丟失而被排除在外。在其餘的5745名受試者中,具有合格貝克抑鬱量表第二版(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II,BDI-II)數據的有5723人(99.48%),具有合格狀態和特質焦慮量表(state and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數據的有5722人(99.46%),具有合格三維人格問卷(tridimension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TPQ)數據的有5728人(99.57%),具有合格加利福尼亞詞語學習測驗第二版(California verbal learning test-II ,CVLT-II)的5688人(98.87%),具有合格符號數字模式測驗(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 SDMT)的5619人(97.67%),具有合格RO複雜圖形測試(Rey-Osterrieth complex figure test, ROCFT)數據的有5640人(98.04%),具有合格N-back任務數據的有5578人(96.96%),具有合格Go / No-Go任務數據的有5536人(96.23%),具有合格傳球遊戲數據的有5616人(97.62%),具有合格最後通牒任務(ultimatum game, UG)數據有5639人(98.02%),具有合格城市化分數數據的有5733人(99.65%),具有合格兒童創傷問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 CTQ)數據的有5728人(99.57%)。一些代表性的行為變量的數據分布如圖1C所示,部分基於問卷的環境變量的數據分布如圖1D所示。儘管某些變量不服從正態分布,但相對較大的數值範圍表明受試者之間具有良好的區分度。

圖7. 行為學測評的質控流程圖

8. 來自遙感和國家統計資料庫的環境變量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記錄了每個受試者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確切居住位置。在5745名通過了神經影像,行為和遺傳數據初始質量控制的受試者中,有5723名受試者(99.62%)提供了當前和出生地(圖8A);但是,只有3979名受試者(69.26%)提供了終生遷移信息(圖8B)。基於遙感和國家統計資料庫,我們可以得到每個受試者數百個宏觀環境測量結果。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出生時宏觀環境變量(圖8C)及其時間變化如圖8D所示。

圖8. 來自遙感和國家統計數據的環境變量

9. CHIMGEN研究的未來計劃

未來CHIMGEN團隊將完成以下任務:

a)進一步招募至少3000名受試者,以達到10,000名合格受試者的目標;b)同時獲得大約700名受試者的基因組,表觀基因組和轉錄組數據;

c)收集2000-3000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

d)通過後續隨訪受試者,將CHIMGEN隊列發展為縱向隊列。

CHIMGEN團隊希望在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與其他科學界共享所有CHIMGEN數據(包括遺傳,環境,神經影像和行為數據)。CHIMGEN研究的所有原始數據都可以通過與CHIMGEN團隊合作獲得,也可通過正式的申請程序免費獲得CHIMGEN數據的匯總統計信息。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資助。

感謝每一名中國影像遺傳學事業的參與者!

【文章】Xu, Q., Guo, L., Cheng, J. et al. CHIMGEN: a Chinese imaging genetics cohort to enhance cross-ethnic and cross-geographic brain research. Mol Psychiatry (2019) doi:10.1038/s41380-019-0627-6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0-019-0627-6#article-info

【附錄】

作者名單:許強,郭力寧,程敬亮,王梅雲,耿左軍,朱文珍,張冰,廖偉華,邱士軍,張輝,徐曉俊,餘永強,高波,韓彤,姚振威,崔光彬,劉風,秦文,張泉,李俊,梁猛,陳峰,鮮軍舫,李建策,張靜,左西年,王大偉,沈文,苗延巍,袁飛,呂粟,張效初,徐凱,張龍江,葉兆祥,於春水

相關焦點

  • Molecular Psychiatry重磅:全球最大樣本中國漢族人群影像遺傳學隊列研究發表
    中國影像遺傳學(Chinese Imaging Genetics, CHIMGEN)團隊包含全國21個城市的30個研究中心。經過近4年的實驗設計、招募被試、數據採集及質控階段,建立了全球最大樣本的中國漢族人群影像遺傳學隊列。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次發表,漢族可分成7個亞群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次發表。4月30日,瑞金醫院內分泌科領銜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
    鑑於此,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於近日首次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聯合全國 29 家研究機構、醫院,首次公布了來自 27 個省、直轄市 8 個民族的 1 萬餘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及表型的系統性分析結果。
  • 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
    2020年4月30日,由國家代謝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啟動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最大規模中國人群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
  • 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重疊
    鑑於此,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於近日首次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聯合全國 29 家研究機構、醫院,首次公布了來自 27 個省、直轄市 8 個民族的 1 萬餘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及表型的系統性分析結果。
  • ...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成果
    在這個賽道上,美國和歐洲已實施多項以大規模隊列的基因分型、基因組測序數據為基礎的醫學研究計劃,包括著名的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美國腫瘤基因組圖譜(TCGA)計劃和多組學精準醫學研究計劃(TOPMed)等,產生了一系列具有深遠影響的裡程碑式成果。對於我國的未來醫學發展,不太適合直接應用美國、歐洲人群研究主導形成的數據和結論。
  • 新研究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徵—新聞...
    對此,深圳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文章通訊作者徐訊博士表示,本次研究成果有兩個重要意義:首先,這標誌著生命科學產業已經從單個樣本的檢測和診斷,正式進入了基因大數據時代;其次,也驗證了基於大人群的精準醫學研究已成為新的科研模式,對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具有開創性價值。
  • 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
    在這個賽道上,美國和歐洲已實施多項以大規模隊列的基因分型、基因組測序數據為基礎的醫學研究計劃,包括著名的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美國腫瘤基因組圖譜(TCGA)計劃和多組學精準醫學研究計劃(TOPMed)等,產生了一系列具有深遠影響的裡程碑式成果。對於我國的未來醫學發展,不太適合直接應用美國、歐洲人群研究主導形成的數據和結論。
  • 「泰州隊列」多項研究填補國內空白 建立我國最大單一地區生物樣本庫
    交匯點訊 9月18日下午,復旦大學泰州隊列科創成果新聞通氣會舉行,復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在隊列建設、重大慢病防治等方面多項研究填補國內空白。截至目前,泰州隊列基線人群已達20萬例,收集了150萬份生物樣本,建立了我國最大的單一地區生物樣本庫。
  • 首次全部中國自主創建最大規模國人基因庫結果發表於國產期刊
    不同地域人群的變異特徵與人口遷徙相關王衛慶教授介紹,研究團隊對隊列中代表中國不同地區和民族的10588人DNA樣本進行了40×深度全基因組測序,完成了高質量的中國人群遺傳變異數據構建、中國人群體結構分析、基因組特徵比較以及變異頻譜和致病性變異解析。
  • 中國最大規模全基因組研究告訴你
    在這個賽道上,美國和歐洲已實施多項以大規模隊列的基因分型、基因組測序數據為基礎的醫學研究計劃,包括著名的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美國腫瘤基因組圖譜(TCGA)計劃和多組學精準醫學研究計劃(TOPMed)等,產生了一系列具有深遠影響的裡程碑式成果。對於我國的未來醫學發展,能否直接應用美國、歐洲人群研究主導形成的數據和結論?
  • 臉紅不宜喝酒、中國人群甲狀腺疾病風險高 全自主中國人群基因研究...
    4月30日,中國代謝解析計劃(ChinaMAP)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細胞探索》雜誌發表研究結果,首次報導ChinaMAP一期研究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
  • 雙相情感障礙在漢族人群中有什麼遺傳基礎?
    雙相情感障礙遺傳基礎的大樣本展開探索,相關研究成果12月2日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期刊還配發了同期評論,認為該研究對於促進對雙相情感障礙遺傳基礎的理解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發
    首次全部中國自主創建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結果發表於國產期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領銜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日前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
  • 中國人基因庫:日本人與北方漢族人完全重疊
    按照公布的情況,研究團隊對隊列中代表中國不同地區和民族的10588人DNA樣本進行了40×深度全基因組測序,研究團隊首次揭示了漢族人群可顯著分成7個亞群:北方漢族、西北漢族、東部漢族、中部漢族、南方漢族、東南漢族、和嶺南漢族。
  • 復旦人類表型組:破解人群生命健康密碼的探索者
    「覆蓋度大就是用同樣的樣本量可以檢測出更多的代謝物,重複性高就是同一樣本經過多次檢測,出來的結果一樣。研究院的老師幫助我們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用儘量少的樣本來達到檢測的目標。」2020年4月8日,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痴呆研究領域國際著名學術期刊《阿爾茨海默病與痴呆》上,研究結果發現利用代謝組學技術有望發現痴呆的血液早期診斷表型標誌物。
  • 我國學者揭示漢族人群雙相情感障礙的遺傳基礎
    累積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如DNA變異、基因等)在雙相情感障礙發生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且現有針對該疾病的遺傳學分析也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歐美和日本人群,取材自我國大陸地區的雙相情感障礙遺傳學研究極少
  • 古脊椎所揭秘中國史前人群遷徙動態與族群源流
    相關研究成果呈現了中國史前人群遺傳與演變歷史,提供了東方尤其是中國地區史前人類遺傳、演化、適應方面的重要信息。  該文系首次正式發表大規模中國南北方史前人類基因組分析結果,為探源華夏族群及其文化和修正東亞南方人群演化模式做出了重要貢獻。
  • 《細胞研究》:中國力量!迄今最大規模中國人群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結果發布,藥該怎麼吃,酒誰最能喝等,這裡有答案丨科學大發現
    講道理,基因組學已經深入參與了醫學研究的各個方面,層出不窮的新研究新結果也頗給人一種「窺基因知天命」的感覺。不過啊,這外國的資料庫,納入的樣本多少還是以外國人為主。地球這麼大,兩邊兒的人遺傳背景和特徵可能天差地別,如果有可能,還是用咱自己人的基因來研究咱自己人的身體比較靠譜啊。稍等莫急,這不就來了!
  • 全國首家「三甲醫院+醫聯體」自然人群健康隊列研究項目啟動
    7月18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龍泉驛區自然人群健康隊列研究項目在龍泉驛正式啟動。未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將依託醫聯體單位,開展華西自然人群健康隊列研究項目,該項目也是全國首家以「三甲醫院+醫聯體」 模式發起的自然人群健康隊列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