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微信公眾號「何加鹽」
ID: ihejiayan 授權發布
10年前,我開始研究一個問題:牛人為什麼這麼牛?
當時,我在政府部門從事國際經濟與政策研究,有機會接觸一些政要、著名政治學者、諾貝爾經濟學得主、國際金融機構高管、知名企業家等。
在交往過程中,我總是會去探究他們的成長經歷,試圖總結出成功的共性。
後來,我做了諮詢公司,又有機會深度研究很多企業和企業家,其中包括福布斯富豪榜上榜人物。
諮詢師等於企業醫生,需要了解企業和企業家方方面面的情況,這種研究是極其深入的。很多時候,諮詢師對企業和企業家的了解,比企業家本人還要深。
訪談過的高管,就更多了。每一次諮詢,我都要把該公司的所有高管,都訪談一遍。我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是:「能不能介紹一下您過往的光輝歷程?」
就這樣,我積累了很多的案例。
今年以來,我開始專門研究知名的企業家。我寫了任正非、劉強東、王興、張一鳴、程維、黃崢、孫宇晨、李想等。
每一次寫作,我都會把所有能找到的書、雜誌文章、網絡資料全部過一遍,把能接觸到的相關人士,都訪談一遍。
可以自信地說,在公眾號寫作界,沒有任何一個人,對這些人的研究有我這麼深入、細緻、內幕。大家去對比一下寫同一主題的何加鹽文章和其他公眾號的文章,就會知道我所言非虛。
最近,那個在我腦海裡盤旋了10年的問題,答案漸漸清晰。
牛人為什麼牛?我認為可以總結為下面這個公式:
這個公式比我們平常看到的那些簡單化的公式來說,要複雜一些。
下面,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它進行詳細的闡述: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成功要學會用方法
成長動力學的秘訣
時勢造英雄的真理
乘法的原理與作用
1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我們常說,要變成牛人,一定要很努力。
這話沒錯。
但是,努力的人那麼多,為什麼成為牛人的那麼少呢?
因為在努力之上,還有更高維度的因素,就是選擇。
選擇才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最重要因素。
馬雲在他的同齡人中,起初並不出眾。他參加高考,連考三次才考上大專,碰巧趕上學校專升本,才能拿到本科文憑。
他和小夥伴一起去找工作,其他人都被錄取了,他是唯一被淘汰的那個。
可是後來,他選對了一條道路:做電子商務。這是他後面一切成功的起源。
所謂選擇,主要是選去哪兒和怎麼去。也就是你要走什麼路,以及通過什麼平臺前進。
如果方向對了,哪怕走得慢一點,總會離目標更近。方向錯了,越努力,離目標越遠。
雷軍說,在風口上,豬都能飛。2010年選擇了智慧型手機行業,2013年選擇了移動網際網路行業,就很容易成功。而如果是逆著暴風雨,老鷹都飛不高飛不遠。
但選對方向只是第一步,你還需要選對平臺。如果平臺選對了,你邁向成功的步伐會更快速、更輕鬆。
同樣是從商場一樓到七樓,你坐直梯、扶梯和走樓梯,方向都是一致的,但速度截然不同。
阿里巴巴早期員工的經歷是絕佳例證。馬雲在南非的一次演講中說到:
「阿里巴巴B2B業務IPO的時候,我們有300個人成了百萬富翁。我問了我的同事三個問題。你們成為百萬富翁是因為你們比其他人聰明嗎?他們說不是,我們都找不到工作。是因為你們勤奮工作麼?也不是,有很多人都很勤奮。聰明人都去IBM和微軟了。獵頭根本就不來我們公司搶人。」
這些並不比別人聰明、也不必別人勤奮的人,卻獲得了比同樣聰明和勤奮的人、甚至更聰明勤奮的人更多的回報。
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他們處於一個飛速發展的平臺上。
方向和平臺,是選擇的關鍵;選擇,是成為牛人的關鍵。
因此,在這個公式裡,我在選擇的右上角加上了一個「3」,其意思是3次方。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3」是簡化,代表「很多」的意思,請不要理解為一個確數。它的真實含義是:在所有成就牛人的影響因素中,選擇的作用最大。
關於如何選好方向和平臺,需要了解三個方面的情況:你喜歡什麼、你擅長什麼、未來什麼有前途?這方面我專門寫過一篇長文,題為《 迷茫時的3個選擇,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對如何做選擇有詳細的闡述,大家可以看看。
另外,未來有什麼重要的風口?如何搭上順風車?我在《 比「5G有多快」更重要的,是5G將帶來哪些改變》裡也有詳細論述,有興趣的可以點擊進去閱讀。
2
成功要學會用方法
那麼選擇好了方向和平臺之後,是不是就可以吭哧吭哧地朝著理想前進了?
還不行。
第二維度的影響因素,是方法。
做任何事情,都有效率高低之分。採用不同的方法、使用不同的工具,就會在質量和速度上形成區別。
牛人比大家學習更好,工作更高效,可能不一定是他比大家聰明,而是他用了好方法。
不管是銷售、演講、寫作、編程,還是管理、創造、科研、時間管理,都有其客觀規律。如果能夠找到規律、順應規律,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找不到規律,背離規律,累死累活,還是一事無成。
沒有一個牛人,不是善於利用方法的人。
有效的方法來自於學習、思考和實踐。
向前人學習、向書本學習、向身邊的牛人學習,加上自己的思考與改進,在實踐中不斷練習和總結,我們就能不斷地習得和改進做事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效率。
這裡說到的練習,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刻意練習」,就是離開舒適區,給自己更難的、但是跳一跳可以夠得著的挑戰。太容易的練習起不到效果,太難的練習會令人失去堅持的動力。最好的練習,是每次有85%已經會的內容,15%新的挑戰。
在公式中,我在「方法」的右上角也標上了一個數字「2」,意思是在成為牛人的影響因素中,方法的重要性比選擇小,但是比努力大。
關於方法,我寫過不少文章,如關於拓展人脈關係方法的《 拼多多上市,80後創始人28個月做到身家800億,憑的就是三個字》,關於如何搞定一個人的《胖揍還是色誘?搞定一個人的五個層次 》,關於應對不確定的《 任正非和馬化騰的灰度: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擁抱不確定性》,關於提高情商的《 情商高不是讓人舒服,而是達到目的》等。有興趣的可以點擊連結閱讀。
3
成長動力學的秘訣
當方向對了,平臺也選好了,也有了好的方法,接下來比拼的就是誰更努力。
雷軍雖然說了「在風口上,豬都能飛」,可是他能飛不僅僅是因為風。事實上,雷軍被稱為「網際網路」勞模,年復一年地每天工作16個小時。
這麼多年來,我所見過的牛人,沒有一個不是學習狂、工作狂。
我曾經問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What do you like to do in your spare time?",他笑笑回答:" I have no spare time." ( 「你閒暇時喜歡幹什麼?」 「我沒有閒暇時間」)
在格拉德維爾的《異類》這本書中,作者提出,經過1萬小時的刻意訓練,一個普通人可以成為一名專家。這裡的「專家」,可不是網上那些胡說八道的「磚家」,而是各領域的牛人。
刻意訓練,是掌握方法;1萬小時,就是付出努力。這個時間,約等於10年(不算吃飯、休息等)。
這裡有一個關鍵,牛人瘋狂地學習和工作,不是被逼的,而是主動選擇。
很多人工作也非常辛苦,例如田間地頭的農民伯伯、富士康生產線的弟弟妹妹,但這些都是被迫勞作,而不是為了自己的興趣,不是為了提高某一方面的技能、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
被迫的努力,從情感上讓人心生厭惡,從效果上收益很低;而主動的努力則反過來,從情感上讓人心情愉悅,從效果上收益很高。
努力是我們最容易做到的,但又是最難堅持的。絕大多數人都有過發奮圖強的時刻,但往往很快就懈怠了。
這是因為沒有掌握「成長動力學」的秘訣。
要保持持久的動力,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循序漸進
及時回饋
夢想激勵
外部監督
循序漸進,是指不要一下子給自己太多、太難的任務。
很多人都是激情澎湃地開始努力,一兩個星期之後就蔫了。主要原因就是目標太高,讓自己受挫和絕望。
如果先從容易完成的小任務開始,就容易獲得滿足感,堅持下去。這一步的重點是形成習慣。習慣了以後,再逐漸加量。
及時回饋,是指要讓自己的努力時常能得到獎勵。為什麼遊戲會讓人上癮呢?因為你總是會及時得到回饋。撞一下頭頂的磚頭,就能得到金幣;一下子消掉4行積木,就能翻倍加分;殺死一群怪物,就能升級等等。
在平時努力時,如果能像遊戲那樣,及時提供回饋,我們的積極性就會高得多。
例如,學一首吉他曲一個星期後,發現能順利彈唱了;寫公眾號一個月後,發現閱讀達到1萬了;做銷售拜訪100個客戶後,發現開始成交了等等。看得見的進步、物質的收益、自己在乎的人的誇獎等等,都是及時反饋的方式。
夢想激勵,是指要有一個長遠的願景隨時讓你心潮澎湃。
在舒適區的努力是愉悅的,但是在挑戰區的刻意練習一定是痛苦的,如果沒有一個長遠目標的激勵,我們很難長時間地做一件痛苦的事情。
電影《霸王別姬》裡面,小豆子忍受不了戲班的苦,和小夥伴一起逃走了。在戲院裡,他們看到了京劇名角表演的場景,受到了震撼。哭著說:「他們是怎麼成的角兒啊,得挨多少打?」然後又回到了原來想逃離的地方。後來小豆子成了程蝶衣。
「成角兒」這個夢想,讓小豆子情願回到戲班,忍受地獄般的生活,因為他看到了夢想和希望。
我們的努力,也要讓自己看到夢想和希望,這樣才能不竭的動力。牛人為什麼比普通人更努力,更能堅持?因為他們的夢想更清晰。
外部監督,是讓自己的努力有一個外部力量的幫助,使自己能堅持更長時間。
我們自己在家健身,是很難堅持下去的,但是報了私教課,教練天天給你打電話,你堅持下去的可能性會高很多。
羅振宇寫羅輯思維公眾號,承諾了每天早上60秒,要做10年。做了半年他就堅持不下去了,特別想放棄。但是因為承諾了,沒辦法,只能咬牙堅持下去。
最有效的外部監督,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是讓你在乎的人監督你,一旦你做不到,他就會失望,而你絕不希望他對你失望,所以必須堅持。
第二種是讓輿論監督你,公開向世界宣告自己要做的事情,每次想放棄就要面臨輿論的壓力。
第三種是讓努力與利益掛鈎,如果不努力就會有令你肉痛的利益損失,那也只好咬牙堅持了。
關於如何保持成長的動力,我也寫過一些文章,大家可以在《 迷茫時的3個選擇,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為什麼每天做1個伏地挺身的人,比一次做100個的更牛》裡面看到。
4
時勢造英雄的真理
如果我們把選擇、方法和動力三項都做得很好,是不是就能夠成為牛人了呢?
並不能。
上面說到的三個因素都是我們個人可控制的因素。但是,能不能成為牛人,還有很多是我們不可控制的因素。
這些不可控因素裡面,有些是固定不變的恆常事物,如時間,或者我們所處的大環境等。我把他們用常數C來代替。有些是會隨機出現的事物,如運氣,或者政策變化等。我把它們用表示隨機擾動的符號μ(念miu,諧音「謬」)來代替。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時間和運氣。
牛人的成長,不是線性的,而是指數型的。指數型的成長方式,需要時間才能發揮作用。
如果每一次刻意練習,能夠讓你提高千分之一,那麼一萬小時以後,你的能力是最初的21917倍。這就是時間的威力。
如果是在一個牛頓力學的世界裡,我們的分析可以到此結束了。因為牛頓力學世界裡,幾個原始參數一給定,最終結果就是確定的。擁有了上述成功因素的人,一定會成為牛人。
而現實世界是量子力學和混沌理論的世界,有很多事情的發展是不可預測的,這就使得運氣成為決定一個人命運的關鍵因素之一。
美國經濟學獎羅伯特·弗蘭克在暢銷書《成功與運氣:好運氣和精英社會神話》中,認為比爾·蓋茨等牛人的成功,與他們的好運氣離不開關係。
弗蘭克在書中寫到,科學家用計算機做過模擬實驗,即使天賦和努力能決定95%的制勝概率,運氣只負責5%,只要參與的人數足夠多,最後勝出的,總是運氣最好的,而不是天賦和努力最高的。
這個實驗在現實生活中也隨處可見實例。
王興認為自己做成美團,是趕上了好時代;程維把滴滴能夠順利起步的原因,歸結於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許家印曾經一度要破產,一次突然的政策變化,讓他成為中國首富。
在所有牛人成長、成功的過程中,運氣,從來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5
乘法的原理與作用
我們曾經見過很多類似的公式。例如,愛因斯坦說,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季羨林說,成功=天資+勤奮+際遇。
這些都從不同角度給我們啟發。
但是,大師們為了讓我們更好理解,幫我們做了太多簡化。
在我總結的牛人公式中,我用了乘法而不是加法。其中的區別在於:
在加法公式中,右邊去掉幾項,左邊仍然為正。如果右邊某一項的數據特別大,其他項可以很小甚至為零,左邊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數值。
而在乘法公式中,只要右邊任何一項為零,左邊就等於零。
也就是說,在我總結的選擇、方法、動力、時間和運氣這5項因素中,任何一項缺失,一個人就不可能成為牛人。
牛人是全面的競爭。一個人需要在正確的方向上、用正確的方法、長時間地努力,再加上一些運氣,才有可能成為牛人。
6
總 結
讓我們再複習一下牛人公式:
理論的目的,是為了指導實踐。我總結這個公式,也是為了讓大家能夠系統化地思考:如果我要成為牛人,需要從什麼方面入手?
在公式的最後部分,我用μC來代表隨機擾動和固定常數,而沒有直接用「運氣」和「時間」。這是因為這兩項不在我們控制範圍之內,我們就算知道,也無法控制,所以用字母來模糊化處理。
在實踐中,我們只關注前面三個因素就好。
在成為牛人的路上,請不要盲目開始。因為選擇、方法和動力三個因素的權重是不同的。選擇大於方法,方法大於努力。
所以,最重要的是定好方向,選好平臺;然後要學習好的經驗和方法;在前面兩項做好的前提下,努力才能起作用。這樣,你的努力才值得,否則都是白費功夫。
最後需要說明一點的是,這個公式裡,我沒有用到「天賦」。
因為研究過那麼多牛人過後,我發現,天賦只是加分項,而不是必要項。
很多牛人,都只是中人之資,他們只是做了好的選擇,用了好的方法,然後持續努力,就成功了。
所以,這是我們普通人的公式,是進化的公式,是一個普通人逆襲成為牛人的公式。
牛人不是天生強大,只是愈發變強~!
作者簡介:何加鹽,一個專門研究牛人的牛人。曾在政府工作,後創立諮詢公司,現為諮詢顧問,公眾號寫手。和你一起了解牛人是怎麼煉成的,從牛人的經歷與方法中,獲得思維與認知的提升。了解牛人,學習牛人,成為牛人,從關注何加鹽開始。
福利獲取
掃碼可獲取俞老師直播門票
每個有志青年
都應該知道的
就業&創業知識
1)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在校期間需要從哪些方面培養自己,並且在具備哪些特定的能力,才能更好的認識自己,認知社會。
2)對於已經踏上職業道路的青年們來說,需提升哪些方面的素質,並如何結合自身的優勢,對「雙創」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
作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創始人,同時新東方在線也在今年成功上市,俞敏洪老師作為創業界的成功代表,同時也是新青年創新創業導師,在理論認知與社會實踐上有獨到的見解,7.3日19:00 我們特意邀請到了俞敏洪老師,作為主分享嘉賓,為大家帶來:每個有志青年都應該知道的就業&創業知識。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善緣街0號。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顯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