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cytotoxic T lymphocyte),又稱殺傷性T淋巴細胞,是正常人體細胞免疫的主要效應細胞,也是腫瘤免疫過繼療法主要效應細胞之一,專門分泌各種細胞因子參與免疫作用。對某些病毒、腫瘤細胞等抗原物質具有殺傷作用,與自然殺傷細胞構成機體抗病毒、抗腫瘤免疫的重要防線。
功能:特異性識別抗原肽-MHCⅠ類分子複合物,可通過脫顆粒釋放穿孔素和顆粒,直接殺傷胞內病原體(病毒和某些胞內寄生菌)感染細胞及腫瘤細胞等靶細胞。
特點:抗原(Ag)特異性、MHC限制性、可連續殺傷。
1
CTL細胞對靶細胞的殺傷作用
CTL殺傷靶細胞的兩種機制:
1.粒酶途徑。CTL上的T細胞受體與靶細胞表面所呈遞的抗原相互作用,形成聚合體。CTL中的高爾基體開始堆積,含有粒酶(granzymes)的顆粒重新定位於與靶細胞相接觸的區域,並通過胞吐作用(exocytosis)釋放出穿孔素(perforin)和粒酶,後者在前者的幫助下進入靶細胞,激活細胞的凋亡(apoptosis)路徑,誘導細胞的死亡。
2.Fas途徑。某些CTL缺乏穿孔素和粒酶,它們通過Fas途徑來介導細胞毒性。CTL表面的Fas配體與靶細胞上的Fas結合,使之結合Fas相聯的死亡結構域蛋白(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 protein,FADD),後者相應地引發一系列反應,導致細胞凋亡。
目前,在國內擁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ACTL靶向性細胞免疫治療技術(簡稱「ACTL技術」),該技術經細胞因子誘導,單核細胞轉化為具有強大抗原提呈功能的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 ,DC),而獲得的DC可刺激產生有效殺傷腫瘤細胞的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所產生的CTL具有腫瘤抗原特異性,即靶向性。經重組腺相關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rAAV)感染的DC刺激產生的CTL僅針對某種或數種腫瘤相關抗原陽性的腫瘤細胞具有殺傷作用,對抗原陰性的細胞無作用。
2
ACTL技術CTL的功能研究
實驗目的:
(1)觀察CTL對COLO 205細胞的殺傷作用;
(2)觀察CTL殺傷作用的特異性(靶向性);
(3)觀察CTL殺傷作用的MHC-I類分子(HLA-I類抗原)限制性。
實驗一:CTL殺傷效果實驗:
如上圖所示,CTL針對COLO 205細胞的殺傷作用約為46.27%;而針對K562的殺傷作用為20.94%,且他們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
實驗二:使用人工合成的MHC-肽四聚體,藉助細胞流式檢測技術,定量檢測待檢標本中抗原特異性T細胞數量。
PSA流式結果:
CEA流式結果:
數次檢測結果表明PSA-CTL佔受檢細胞總數的平均值為55.59%,CEA-CTL佔受檢細胞總數的平均值為47.33%,證明了特異性CTL的存在。
實驗三:添加MHC-I類分子抗體阻斷CTL殺傷腫瘤細胞實驗,使用51Cr細胞殺傷實驗證實CTL的殺傷作用是MHC-I類限制性的。
實驗結果如下:
實驗結果證實,添加MHC-I類分子抗體後,AAV/BA46激活的CTL,其殺傷腫瘤細胞的能力有所下降,證明CTL的殺傷能力是MHC-I類限制性的。
ACTL
TM
治療技術可治療的惡性腫瘤
ACTL治療適應症非常廣泛,可用於某種或數種腫瘤相關抗原陽性的肺癌、肝癌、乳腺癌、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宮頸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腸癌、卵巢癌、鼻咽癌、食道癌、腎癌、膀胱癌、胃癌、黑色素瘤、膽管癌、胰腺癌、淋巴瘤以及骨髓瘤等惡性腫瘤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