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和老美有國力差距,日本還發動太平洋戰爭,因為少了個李四光

2020-12-04 不二書

昨天有網友問了不二這樣一個問題,說二戰時期日本明知道和老美在國力上有著巨大差距!那麼日本為什麼還要發動太平洋戰爭?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日本少了一個李四光!

當然,這裡面有很多前提原因!

日本為什麼要發動太平洋戰爭?

因為日本偷襲了老美的珍珠港!

日本為什麼要偷襲老美的珍珠港?

因為老美對日本實行了石油禁運!

老美為什麼要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

因為日本要南下找石油!

日本為什麼南下找石油?

因為日本沒有石油啊!

眾所周知,日本由於是個島國,島內領土狹長所以資源自然也就匱乏,那麼匱乏怎麼辦呢?在自己的土地上沒辦法,但不代表在別人家的土地上沒有辦法是吧?

所以短期靠自產,長期靠進口這是二戰時期日本的主調,可是當90%以上的石油都需要依靠進口的時候,龐大經濟消耗成為了一個問題。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這種依賴一旦形成後果是非常可怕的,因為時刻被別人掌控著命脈,如果有一天人家突然不給了,那麼日本這個戰爭機器也就轉不動了!

日本正是擔憂這一點,所以對於尋找石油這個夢,一直都沒有停歇,不過一開始自然不能得罪老美。所以日本的石油夢做到了中國來。

那年侵略者戰爭達到頂峰,日本自己家沒有石油,於是組建了專家團來到了我們遼闊的東北地區,日本很確信,東北這塊寶地上是有石油的。

於是他們從哈爾濱沿著中東鐵路一直探測到了牡丹江上遊,結果一點發現也沒有。此後得到情報說老美發現了東北地區一個地方有石油,為此日本軍方還賄賂了當時的美國領事館官員。

老美信奉金錢至上,所以也不管會不會對國家造成損害,只要錢給到位,爹媽都可以出賣。於是靠著金錢的力量,日本打探到了消息,終於在扎賚諾爾煤田找到了油苗。

自從發現了油苗以後,日本那真的是鼓足了勁兒,抱著不找到石油終不還的信念,瘋狂在扎賚諾爾打洞。

但是,油是出來了,可出來的都是一些粘稠的重質石油,壓根就沒有工業開採價值。

也就是這樣,在耗費了眾多經費和數年的時間後,日本啥也沒有得到,最終只能灰溜溜的回去了。並且他們很確定,東北這個地方壓根就沒有石油,

那麼東北這個地界到底有沒有石油呢?

這個問題我們有請遼河油田和大慶油田來回答,一個年開採量高達一千萬噸,一個年開採量達到五千萬噸!

那麼為什麼當初日本發現不了而我們發現得了呢?

這就回到文章主題上了,因為日本缺少了一個靈魂人物,這個人就是李四光先生!

日本的地質學者們信奉的是海相堆積說,意思就是說只有被海洋淹沒過的地方才會產生石油,所以在東北地界的探尋中,日本的團隊總是自我懷疑,一方面得到消息說這地兒有石油,但又和他們信奉的地質學有衝突,導致團隊經常產生矛盾!

而在這種矛盾之下,找不到所謂的石油也成為了必然之事。

那麼李四光先生為什麼能夠在東北地界兒找到石油?原因就是李四光先生是陸相堆積說的支持者,當時很多地質學者們都信老外那套,說什麼東北地區沒有被海洋淹沒過,這也就意味著沒有海洋生物屍體堆積,所以能產石油,那真的是奇了怪了!

但李四光先生卻認為陸相地層一樣可以產油,於是他親自帶領團隊深入「華北平原和東北松遼平原」考察,結果一找就找到了松遼平原的石油田。

好傢夥,能年量產達到上千萬噸的石油田,不知道當時日本聽到這個消息後到底有多麼的悔恨,多麼希望李四光先生是屬於他們的。

但這是不可能的,李四光先生當年奔赴國外學習地質學,畢業以後原本他所就讀大學讓他留下來任教,但李四光先生想也沒想就拒絕了,他說:

我來到這裡就是為了將學到的知識帶回去報效祖國!

可見,有李四光先生這樣的地質學家生在我們中國,實在是國之大幸,

當然,李四光先生不止為我國找到了石油,還為我國找到了鈾礦,眾所周知,沒有鈾礦就沒有原子彈的誕生。

所以可見李四光先生為國家做出的貢獻是多麼巨大,當然,李四光先生不止將自己畢生的地質學知識貢獻給了祖國,為了培養下一代接班人,李四光先生還寫了一本地質科普書,名字叫做《穿過地平線》。

在這本書裡,李四光先生介紹了有關地質的各種知識,比如地球年齡到底有多大,中國地勢有什麼優勢跟缺點。

還有如何培養兒童對科學的興趣,以及大地構造與石油沉積,就是他在中國找到石油的秘訣。

還有地震、地熱、冰川等各種地質知識,當時世界說中國沒有第四紀冰川,李四光就找給他們看。

而這一本書收錄在《中小學科普經典閱讀書系》之中,這套書是組織中國最優秀的科學家編寫的。一共十四本,都是中國近代的大科學家所寫的。

比如中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的設計者茅以升先生的《橋梁史話》。

中科院院士著名的數學教育家張景中先生的數學啟蒙教育書籍《藏在生活中的數學》。

海洋地質專家雷宗友的海洋百科書籍《海洋的秘密》。

兩院院士三峽工程的設計者潘家錚的腦科學科普書籍《偷腦的賊》。

科學家高士其的《細菌世界歷險記》

……等等。

這套書的作者皆為科學界裡面的大牛。

這些科學家能為中學生創作科普書是非常難得的。內容從數學到物理再到氣象學、橋梁學以及考古學,涵蓋面非常廣泛,把這套書看完了,孩子絕對是知識達人。

而且對學習也很有幫助,因為這些書裡不僅僅講有趣的故事,還講背後的原理。是一套能夠讓孩子愛上科學的書。

其實很多家長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現在孩子們學習是非常零散的,語文是語文,數學是數學,地理是地理,物理是物理,但其實這些知識都是可以相互打通的,只有打通了,才能融會貫通,真正理解知識。

這套書就是一個專門為孩子打通認知,把他所學的知識串聯起來的科普叢書。

因為它不是單獨地講某個知識點,而是通過以點帶面擴充知識,比如通過氣象講地理,通過地理講歷史等等。

書中每個故事都不長,但結構清晰,邏輯性很強,幾分鐘就能讀完。每天讀懂一個故事,幾個月積累下來,小學階段要掌握的相關概念和知識,就牢牢印在孩子腦子裡了。

這些故事或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或來源於歷史中,讓孩子記得比上課還要牢,而且也不會覺得枯燥、有壓力。

而每個故事中穿插的類似於概念知識「小貼士」作為拓展補充,儘可能地讓科學內容更加豐富、充實,讓孩子獲得更多的收穫。

這套書現在原價319元,現在折扣打下來只需要179元,數量已經不多,需要的家長們可以點上面橫條直接購買!

相關焦點

  •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時享有多大優勢?
    1941年12月7日,在日本聯合部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日軍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所在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那麼在發動這場戰爭前,日本到底享有多大優勢?
  • 「日本不是真想佔領中國」 發動「無勝算」太平洋戰爭的背後原因
    ,真正想要的是東南亞的能源、資源,但南進不得,被中國「拖住」,國內資源用盡,只好鋌而走險發動太平洋戰爭。郭表示,外界疑惑在戰爭後期,為何日本會鋌而走險發動太平洋戰爭,其實是因為深陷中國戰場。「日本當年真正想要的是東南亞的能源資源」她解釋,日本當年真正想要的是東南亞的能源資源,包含橡膠、石油和礦場,並且成立一個個親日傀儡政權,控制中國的資源。
  • 日本明知打不過美國,為何要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
    日本對於珍珠港的偷襲其實比較成功,因為就正面戰場而言,日本沒有什麼可比性,這對於當時的日本來說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戰績。雖然偷襲之前具有很多可能性,但最終迎來的結果非常優異,在日本來說,可以讓他們自豪很久。日本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勇氣進行這次襲擊,除了日本一直以來日漸膨脹的野心外,和襲擊計劃的主要負責人,山本有著不可割斷的關係。
  • 陽炎型,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主力驅逐艦
    1937 年初,《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正式失效,在日本侵華戰爭的隆隆炮聲之中,傾日本之全部國力大舉擴張海軍的第三次擴軍補充計劃(丸三計劃)誕生了,建造出日後鼎鼎大名的「聯合艦隊豪華旅館」大和型戰列艦——和翔鶴型大型航空母艦。
  • 李四光在東北能找到石油,為何日本卻徒勞三年?日本學術界的笑話
    我們知道,日本是個島國,礦產物資相當匱乏,其向外擴張的根本意圖也是為了掠奪物資,是具有很大的憂患意識的,這點我們還是得必須承認。在其「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神話打破之後,實質上已經被拖入了戰爭的泥潭,為維持其繼續侵略戰爭,如鋼鐵、石油、橡膠等戰略物資則是必須的。而有足夠的石油作為機械化部隊的燃料,更是迫在眉睫。
  • 日本為何非要偷襲珍珠港?因為日本轉動地球儀時,發現了一個秘密!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先後有61個國家至少20億左右的人口捲入到戰爭,軍民傷亡的總人數達到了9000多萬人。而挑起這場世界大戰的元兇則是以納粹德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為主的法西斯軸心國,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應該便是日本了。
  • 其實放到太平洋比日本還猛
    二戰前日本航母數量比英國多,只是英國人沒有那麼強烈的生產需求,如果英國人發飆,很快就能碾壓日本。這就是兩國工業和國力的差距。其次,在造船技術上,英國同樣佔有明顯的優勢。作為日本海軍的老師、世界老牌海軍強國,英國的造船水平和技術積累遠高於日本。當時英國海軍的裝甲航母是現代航母的模板,很多技術引領世界潮流。
  • 看看一旦美國戰爭機器開啟,真實生產能力到底有多恐怖
    20世紀以來,人類戰爭早已進入到了工業模式,想打贏戰爭靠的是國力,鋼鐵洪流可以碾壓戰爭意志。而二戰中美國的勝利完美詮釋了這一特點,尤其是在太平洋戰爭中和日本的對比。日本海軍可以說是世界頂尖行列,但是日本整個二戰時期一共只有25艘航母,級別差距先不考慮,只考慮數量。
  • 二戰風雲:日本為什麼偷襲珍珠港?其實是當年日本的最佳選擇!
    因為在日本軍部看來,如果三個月沒能快速的滅亡中國,受本國國力的制約,日本將在侵華戰爭中失敗。而當時日本雖然佔領東北以後獲得了東北的煤炭、鐵、銅等戰略物資,但石油、橡膠等戰略物資,主要都靠從美國進口。1937年這一年,日本從美國進口的物資就達到了過億美元,僅僅石油、精煉油、廢鋼鐵、原棉等四項就達到了1.4億美元。
  • 日本要對俄羅斯發動戰爭?普京還沒來得及反應,日本就先不幹了!
    如今,國際局勢複雜多變,在俄羅斯的極力調解下,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總算達成停火協議,印度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一直處於緊張對峙狀態,美國還處處針對伊朗,如今,日本的野心也又開始暴露,竟然要對俄羅斯發動戰爭。有媒體報導,日本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奧列格·卡扎科夫表示,日本正在針對俄羅斯,兩國之間發生戰爭並不是沒有可能。北方四島只能遠遠望著,難怪日本心裡不痛快話裡話外,透露著一股戰爭的氣息。對於日本和俄羅斯來說,兩國最大的問題就是北方四島問題,日本人只能遠遠望著,心裡肯定不痛快,常常有開戰的念頭。
  • 為轉移矛盾,不惜發動侵華戰爭,當時的日本有多亂?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日本開始發動侵華戰爭,中國東北很快被攻陷,日本為了完成侵佔中國的宏偉霸業,在此地建立了「偽滿洲國」,移民計劃也開始執行,至此中國開啟了14年的抗日戰爭之旅,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才對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在長達14年的抗戰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日本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才發動侵華戰爭
  • 二戰中德國和日本誰相對更強?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們知道了日本、德國、義大利三個國家是軸心國,三個國家中如果要論實力,我們大概排個名次的話應該是德國第一,日本第二,義大利第三。為什麼這說,從二戰中的各自國家的戰績我們就能看得出來了,德國佔領了大部分的歐洲地區,日本佔領了亞洲和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義大利之佔領了非洲的一小部分地區,從以上就能看得出來,各自的一個大概實力差距了。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詳細討論下各自的差距。
  • 二戰時期美日差距有多大?美國:輕輕鬆鬆打贏日本
    但是讓日本沒有想到的是,美國僅僅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恢復了海軍的實力,並且在實力上還有較大的進步,在此之後,日本的物資補給路線被全面封鎖,日本在整個戰爭中逐漸進入劣勢,並且最終走向戰敗的結局。上個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參戰是扭轉戰局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僅向歐洲戰場投放了大量的士兵和軍事裝備,同時也封鎖了日本的海上物資補給路線。
  • 我讀︱《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民族切腹」之路
    日本歷史學家山田朗曾經將各種「歷史修正主義」總結為九類:一、「日本並不是唯一實施過殖民統治和侵略的國家」;二、「戰爭與殖民統治也有好的一面」;三、「所謂『大東亞戰爭』為亞洲國家獨立解放發揮了作用」;四、「日本對英美開戰是迫不得已」;五、「日本雖發動戰爭但並無領土野心」;六、「若承認是侵略戰爭,那麼陣亡者豈非犬死」;七、「昭和時代的戰爭或許是非正義的,但明治時代戰爭則值得稱頌」;八、「不應該現在的價值觀去評判當時的作為
  • 一美國人僅用8個月預言未來,告誡大家日本人很可怕,會影響世界
    古今中外,有很多著名的預言,例如瑪雅預言,甚至是霍金預言,很多都實現了。這位偉大的預言家正是二戰中著名的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來中國了解日俄戰爭時,他不過是一個平凡的上尉。結果卻是日本不但擊敗俄國,而且進一步侵略亞洲鄰邦,成為了二戰裡的罪魁禍首。
  • 日本偷襲珍珠港是否是戰術上的勝利,戰略上的失誤?
    它的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日本的這次軍事行動以極其周密的組織計劃和嚴密的保密手段,以非常小的的代價(日軍傷亡僅200多人)就給予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幾乎以毀滅性的打擊,炸沉了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直接炸毀了接近200架飛機,受損的建築、船隻和飛機則更多。
  • 北岡伸一:日本對中國的戰爭最終還是侵略(圖)
    因為美國當時在東京開庭,用很短的時間就把戰犯都定下來了。他們注目的是東條英機,他們認為東條英機是最壞的,和東條英機比較接近的人都被定為戰犯。而那些和東條英機對立的人,就算他們對戰爭負有責任,有罪,也沒被定罪。  比如說,發動「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的石原莞爾,就是一個代表。他是一個有罪的人,但是因為他後來和東條英機對立,所以當時沒有定他的罪,我覺得東京審判是不充分的一個審判。
  • 二戰時日本人為何被美國潛艇搞得焦頭爛額
    太平洋戰爭中,美國潛艇共擊沉日本各類艦船1560艘,總噸位高達530萬噸,日本大部分商船包括很多航母都是被美國潛艇擊沉的,美國潛艇部隊可以說是太平洋戰爭中僅次於航母的第二大功臣。囂張的美國潛艇到處襲擊日本船隻,美國潛艇連日本的航母都敢攻擊,美國潛艇甚至公然跑到日本內海活動,就跟去日本旅遊一樣。
  • 日本政府為何從不承認發動過侵略戰爭?
    生活在日本,時間越長越會發現彼此的隔閡是很多的,特別是歷史問題和戰爭問題。包括我們公司裡很多日本員工,還有工作夥伴、電視臺的人,大家談起來都很不一樣。這些其實就是很重要的準備過程。你必須去想為什麼不一致,他們的想法是什麼。相應地,在即興拍攝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不了解的,我會再進一步了解歷史背景,這是有針對性的。    關於戰爭歷史問題上日本跟我們的差異,我讀了非常多的書。
  • 日本最怕的4個國家,美國第二俄羅斯第三,第一名兇狠無比!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戰爭範圍最廣、傷亡損失最大的戰爭,在歷史上沒有一次戰爭可以相提並論,二戰中作為戰爭發動國之一的日本難辭其咎。日本在二戰中手段的狠毒在軸心國當中也是排得上號的,日本實行多戰線作戰,侵略了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犯下累累罪行,日軍的兇狠殘忍讓被侵略國的國家和人民無不為之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