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當年為救人賣藥被抓,他的現狀如何?

2020-12-04 七米同學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一方面醫療保險的健全促進了醫療衛生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就醫條件;另一方面高額的醫藥費用也如一座隱形的大山,壓垮了很多人,很多人因支付不起醫藥費而抱憾萬分,進而導致醫患矛盾進一步突出。

今天我們所講述的故事就是《我不是藥神》中由徐崢扮演的原型——陸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部感人的電影,當年陸勇為很多白血病患者帶來福音。可是卻因從印度買仿製藥而被抓,這引起很多人的不滿,大家為他請願。或許因為當時的特殊背景,讓陸勇因為病友的支持,讓他最終免於刑罰。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關注曾引發社會熱論的陸勇的救人事跡吧。

一、救人俠客——陸勇與仿製藥的緣分

「救人俠客」陸勇,被救治的患者們冠以親切的稱呼,他也是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渴望降低藥價一直是很多患者心中的願望,可是隨著醫藥成本的投入,再到開發研究藥物的專利權,還有醫療人員參與研究藥品經費等,算下來的藥品價格比成本高出很多。陸勇在從事外企工作中,無意間接觸到仿製藥,這種藥在藥店醫院等銷售價格一盒高達23500元,而在印度直接代買的話,只要4000元便可以買到。

他們的藥性相似度為99.9%,這種藥也是極其安全的。因為每個慢粒白血病患者每個月都需要服用,這筆天價的藥費很快就會把一個家庭的收入給挖空。陸勇看到太多的患者因為不能支付起高額費用而耽誤了病情,致使病情不斷惡化。這讓陸勇萌生了救人的想法,因此他決定鋌而走險,前往印度買藥。

二、付諸行動的俠客印度行

陸勇是一個敢想敢做的人,他在萌生想法後立刻付諸行動。前往印度去買仿製藥,為廣大患者帶來福音,他從印度買的藥品帶給患者,緩減了患者們支付天價藥費的困境,讓人們看到了治病的希望。因此,越來越多的患者拜託陸勇給他們進藥,而不去醫院和藥店去買藥,這對於患者來說本來是一件好事,可這一舉動卻引來了相關部門的注意。

三、因分享購藥渠道被檢方起訴

在2014年7月21日,沅江市檢察院以「賣假藥」為罪名,將陸勇起訴。這引起很多患者的不滿,他們甚至集體請願,為心中的「救人俠客」被起訴而抗議,時光總是過得很快,而獄中陸勇的心卻一點點沉靜下來,熬過那漫長悽苦的銅牆鐵壁夜。而2015年1月29日下午,陸勇獲釋。因為陸勇被起訴,而引起廣泛的社會討論,支持和反對的聲音不斷。

而我更傾向於陸勇是一位英雄。雖然他的渠道的確有些不妥,但在醫患關係緊張,天價藥費的攔路虎中,這條路走的艱辛苦楚,又為患者帶去希望,把上萬名患者解救出來,在幾乎絕望的土壤上撒下生機的種子,開出信念的花朵,就不得不佩服這位「救人俠客」的壯舉了。

四、轉型當老闆,重圓心中夢

陸勇是很有經商頭腦的,在買仿製藥品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誠信和善良,對患者盡心盡力。他也是深受白血病的折磨,卻以無畏的精神站在時代浪潮的前頭,為患者們撐起一片天地,給予被病魔吞噬的患者以親切安慰。2015年47歲的陸勇,在獲釋後重新開始打拼,成為江蘇一家針織品出口貿易公司的老闆,他經營有道,誠信為本。這家公司在陸勇的帶領下,已經在無錫發展的有聲有色,極具規模。

五、「藥神」的傳奇正推動法律的改革

陸勇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他是「國外抗癌藥代買第一人」,是患者心中的「藥神」,卻因曾經代買藥品遭受牢獄之災,隨著我國法律體系的健全,2019年通過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規定「非法進口藥」不再被認定為假藥,不構成「生產假藥罪」的出臺,這部法律洗淨了陸勇曾經的委屈,照亮了人們的心靈,更讓人們看到了未來醫藥市場的新政策。

結語:

我們崇尚救人俠客,渴望社會更加公平公正,也希望醫患矛盾能進一步消減。陸勇的出現,打破了沉寂悲鳴的醫藥氛圍,給患者帶去了重新生活的希望,他的入獄,也促使了醫藥改革的健全與規範。我們更渴望在未來的歲月中,能多出現老百姓能買得起的藥物,規範藥物價格,讓患者不再擔憂,願未來的醫藥市場會越來越明朗。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好評如潮,原型陸勇不滿:「我不是個藥販子」
    2018年,《我不是藥神》票房大賣30億元,電影評分高達9分,可「藥神」的原型陸勇卻說:「徐崢演的主角破壞了我的形象。」徐崢演得挺感人的啊,「藥神」本人怎麼會有意見呢?電影裡的程勇是個商人,身體健康,但生意失敗,身無分文,後來遇到患了慢粒白血病的呂受益,拜託他去印度找一種治病的替代藥「格列寧」。為了賺錢,程勇親自去了印度,並拿下了該藥的獨家代理,既能賺得盆滿缽滿,又能減輕患者的負擔,後來他甚至以成本價賣藥,但最終因觸犯法律,鋃鐺入獄。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14年的藥神經歷
    豆瓣評分9.0《我不是藥神》只因火爆的點映和良好的口碑,電影的上映日期從7月6號8點提前到7月5號零點。到目前為止,在豆瓣有15萬多人給出了9.0的高分。過多的文字,無須贅述,這就是一部優秀的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 我不是藥神電影原型是什麼 我不是藥神改編自什麼事件?
    進入暑期多部影片將要上映,其中徐崢領銜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近日進行了點映,現場的觀眾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很多網友比較好奇這部電影有沒有故事原型?這部電影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一起來看看!
  • 《我不是藥神》百姓救命的藥賣到2萬一盒,沒有錢就只能等死嗎?
    7月6日上映的《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爆了,被稱之為難得的國產好片,這部電影之所以這麼火爆,是因為他把現代醫藥的倫理衝突困境展露無遺,選取的藥物原型也是爭議最大的癌症神藥格列衛。我不是藥神讓很多人"先笑後哭"、感動不已的《我不是藥神》故事從一位不速之客的意外到訪講起,神油店老闆程勇的平凡人生由此打破。主人公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
  •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體現了普通人吃不起天價藥
    2018年,《我不是藥神》獲得了30億的票房,可「藥神」的原型陸勇很生氣,他說:徐崢扮演的主角完全破壞了我的形象。這部影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圍繞白血病患者這類特殊群體展開,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讓我們感受到沒錢的無助。
  • 中學生優秀作文:《我不是藥神》電影觀後感,深入體會!
    《我不是藥神》說的是主公翁程勇,在機緣巧合下成為了印度仿製抗癌藥的中國區代理,通過買仿製藥發家致富,最後正版藥公司的述求下他退出了,可後來發現,曾經在他這裡買藥的患者陷入了困境,因為缺藥而死,心有愧疚的程勇決定為了患者鋌而走險,再一次以成本價向患者出售正版上萬元的仿製藥,最終因為「走私假藥」而被捕。最諷刺的最心酸,最荒誕的最現實。
  • 《我不是藥神》改編自湖南檢察真實案例
    「邊看邊哭,哽咽聲一片……」 沒錯,你知道我說的就是神劇—— 《我不是藥神》 「藥神」在朋友圈刷屏,看過的朋友紛紛表示笑中帶淚。 故事的現實原型陸勇是位慢粒白血病患者,在高藥價的逼迫下,走上了海外代購國外仿製藥的道路,他也通過網購的信用卡為很多病友代購了這種藥物,被稱為「抗癌藥代購第一人」。
  • 《我不是藥神》那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為什麼說沒有劉德華就沒有《我不是藥神》。二零零五年,劉德華出資兩千五百萬,啟動了一項扶持新人導演的「亞洲新星導」計劃,用來資助有潛力的年輕人。當時還沒什麼名氣的寧浩,帶著《瘋狂的石頭》找到劉德華,沒想到劉德華看完直接給了他三百萬。
  • 電影《我不是藥神》,販假藥救人命,到底該不該對「藥神」法外開恩
    對於《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始終沒有時間去電影院觀看。版權開放以後,在電腦上開著彈幕看了一次。影片講的是主人公程勇販賣盜版但是價格極低的藥,救了很多患者的性命,同時也完成了對於自己的一種救贖的故事。可能正是因為程勇這英雄般的做法,彈幕上網友們對於影片中程勇的做法幾乎都持有一種強烈支持的態度。
  • 電影《我不是藥神》生而為人,活著總是很艱難
    電影我不是藥神的大火,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觸動了所有人,讓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展現在眾人眼前,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生病了,你該怎麼辦?每個人都想活下去,可是活著的壓力是如此之大,活下去是那麼困難。沒有人能保證這輩子,你和你的家人都不會生病,正如電影裡說的那樣,生病了,我只想活下去,有錯嗎?可為什麼就這麼難?
  • 她在《我不是藥神》感動了很多人,卻在電視劇《安家》讓又愛又恨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電影《我不是藥神》,即使沒有看過也一定有所耳聞。《我不是藥神》概括來說是一個關於進口藥太貴的故事。徐崢主演一個賣假藥的商人程勇,由原本的利己主義者,轉變為為了病人能吃上救命藥,不惜坐牢的英雄形象。
  • 都是以社會現象為題材的電影,一部票房近30億,一部不足80萬
    《我不是藥神》講述了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賣保健品的窮商販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獲得巨額利潤的故事。程勇被病患者們冠以「藥神」的稱號。但是,一場關於救贖的拉鋸戰也在波濤暗湧中慢慢展開......
  • 《我不是藥神》上映兩年半,五個場景記憶尤深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由文牧野執導,徐崢、周一圍、王傳君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8年7月5日在中國上映。記得當時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全程淚目。前妻懷上了富豪的孩子,還要把他兒子的撫養權給拿走。一日,店裡來了一個白血病患者,求他從印度帶回一批仿製的特效藥,好讓買不起天價正版藥的患者保住一線生機。百般不願卻走投無路的程勇,意外因此鹹魚翻身,平價特效藥救人無數,讓他被病患封為「藥神」,但隨著利益而來的,是一場讓他的生活以及貧窮病患性命都陷入危機的多方拉鋸戰。
  • 我不是藥神:悲情中不失笑點平凡中存在溫暖,小人物也有大情懷
    《我不是藥神》2018年在中國內地上映,由文牧野導演執導,徐崢,周一圍,王傳君主演,故事情節符合邏輯,演員表演的好,人物性格豐滿,是一部即使二刷也不會覺得乏味的作品。其實,這是曾經真實發生的故事,故事的原型是2014的熱門事件「程勇代購天價抗癌藥事件」。程勇出生在江蘇無錫一個幸福家庭,家境殷實,他自己也兢兢業業的工作,生活美滿,這時候被查出白血病的他在一生的建議下選擇一瓶2萬多的特效藥,耗光了自己的積蓄。走投無路的他,聽說了印度的特效藥,兩者藥效相似,價格卻天差地別。
  • 原子智庫 | 又一現實版《藥神》? 上海醫生海外買疫苗遭重判
    另一版本的《我不是藥神》電影《我不是藥神》近期大熱上映,主角原型陸勇的事跡被很多人知曉。另一起「我不是藥神」事件引起媒體關注。6月27日,上海美華婦兒醫院原院長郭雨橋(原名郭橋)涉嫌「銷售假藥罪」案,在上海高級人民法院二審開庭審理。
  • 我不是藥神:不甘平凡,卻又平凡
    《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導演執導的電影,電影內容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的是一個神油店老闆賣印度格列寧的事情,由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等主演。我不是藥神,我們只是平凡的普通人,在疾病面前,我們會恐懼,會想要活著。
  • 《我不是藥神》深刻揭露社會問題影片 國人實在沒有必要妄自菲薄
    看了這部已經下載許久的國產高分電影《我不是藥神》。很慶幸沒有浪費我兩個多小時,看了一場足夠精彩和發人深思的影片。不過,要說到《我不是藥神》的獨到之處,還是在於影片的題材與演員的表演上。
  • 動物世界和我不是藥神有什麼差距,看了這些你也許會明白
    電影《我不是藥神》和《動物世界》兩部作品居高不下,各有各的特色之處,但是總體來說,《我不是藥神》略勝一籌。當《我不是藥神》還排在榜首的時候,曾經排在第二的《動物世界》已經有所滑落。現在就這兩部電影來說一下不足和亮點所在,以下僅是個人意見和看法,不代表大眾。
  • 看《我不是藥神》是如何把複雜的情感主題表現出來的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的景別大部分為中景、近景和特寫。一般來說,中景用於交代人物間的關係,表現人物的形體動作和行為動機;而近景和特寫鏡頭則展現人物的面部表情,刻畫人物性格以及描繪人物心理。《我不是藥神》的攝影指導王博學在接受採訪時曾這樣說道:「我希望鏡頭要跟著演員一起呼吸,捕捉到演員所有細節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