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測量的量子振蕩!發現這種二維新材料,竟具有三種未知性質!

2020-11-24 騰訊網

對於所有的元素,要弄清楚它們能做什麼,是單獨還是各種混合一起做,是一大研究難題。對於萊斯利·斯庫普實驗室,現在在一次這樣的研中,揭示了一種層狀化合物,它具有三種以前未知的性質,存在於一種材料中,其研究發現發表在《科學進展》期刊上。

研究表明範德華層狀材料三碲化釓(GdTe3)在所有已知的層狀磁性材料中,顯示出最高的電子遷移率。此外,它具有磁性有序,很容易被剝離。

這些特性結合在一起,使其成為磁雙電子器件和自旋電子學等新領域以及數據存儲和器件設計的先進候選者。Schoop團隊在項目開始後不久,於2018年初初步發現了這些獨特的特徵,研究團隊的第一個成功是證明了GdTe3很容易剝離到10 nm以下的超薄薄片。

隨後,研究小組花了兩年時間將材料晶體的純度,提煉到只會放大結果的狀態。該實驗室已經向研究人員運送了一些樣本,並急於探索這種化合物是如何歸入以前只有黑磷和石墨佔據的類別。

高遷移率在層狀材料中是罕見的,這項研究中詳細描述的特性,被描述為可以測量的量子振蕩或「擺動」,非常明顯,以至於在沒有國家實驗室通常可以找到的特殊探測器和設備的情況下就能觀察到它們。

通常情況下,如果你看到這些振蕩,部分取決於樣品的質量。在兩年的時間裡,研究人員提高了質量,所以這些振蕩變得越來越戲劇性。但是第一批樣品已經顯示出,即使生長出第一批晶體,也不知道到底在做什麼。

這對研究人員來說是非常令人興奮的,研究在這種材料中看到了這些沒有預料到的高流動性電子結果。研究人員將這一消息描述為一次「突破」,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流動性很高。把這種材料添加到二維範德華層狀材料裡,就像是添加了一種新發現的烹飪原料,這就能做出現新的口味和菜餚。

所以,首先要把這些材料拿出來,下一件事是找出其應用潛力:比如可以用它製造的設備有什麼功能?作為沿著這條線的下一代材料,還可以進一步提高什麼性能?

作為一種稀土三碲化物,GdTe3的載流子遷移率超過60000 cm2V-1s-1。這意味著,如果對材料施加1伏特/釐米的磁場,電子將以每秒6萬釐米的淨速度移動。相比之下,其他磁性材料的遷移率通常只有幾百cm2V~(-1)s~(-1)。

高遷移率很重要,因為這意味著材料內部的電子,能夠以最小的散射高速移動,從而減少任何用它製造電子設備的散熱。範德華層狀材料是2-D材料的母體化合物,在這種材料中,層被弱力捆綁在一起。

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它們,用於下一代設備製造,也用於雙電子學,這在幾年前才在科學界首次描述。有了旋轉學,當二維材料層疊在一起時,它們會錯位或扭曲。晶格的合理錯位可以改變電學、光學和機械性質,從而可能產生新的應用機會。

此外,大約15年前,科學家發現範德華層狀材料可以通過使用像透明膠帶這樣普通的東西來剝離到最薄的一層,這一發現激發了物理學的許多新發展。直到現在才發現2-D材料表現出磁序,即電子的自旋相互排列。

所有微型設備(例如硬碟驅動器)都是基於材料以不同的方式磁性排序,從而產生不同效率和用途。發現這種電子射出的材料,非常完美,非常容易,速度也很快。此外,這種磁序以及進入二維的可能性,對於這種材料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項研究結果對兩年多前才成立的年輕斯庫普實驗室來說,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明,也是與普林斯頓複合材料中心以及合著者Nai Puan Ong、SanFung Wu和Ali Yazdani合作的產物,他們都是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的教員。

為了全面了解GdTe3的電磁特性,該團隊還與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和馬克斯·普朗克固態研究所合作,利用同步輻射了解材料的電子結構。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斯庫普實驗室對這項研究最滿意的是「化學直覺」,正是這種「化學直覺」讓研究小組首先從GdTe3開始了這項研究,因為最初懷疑會有有希望的結果,GdTe3如此迅速和有力地產生它們的事實是一個跡象,表明化學對固體物理領域有重大貢獻。

研究團隊也是化學系的一個小組,根據化學原理計算出這種材料應該對高遷移率的電子有用,在考慮原子在這些晶體中是如何排列的,以及它們應該如何相互鍵合,而不是基於物理手段,後者通常是基於哈密頓來理解電子的能量。

但研究人員採取了一種非常不同的方法,更多地與繪製圖片有關,就像化學家所做的那樣,與軌道等相關的東西。研究人員也用這種方法取得了成功,

在思考令人興奮的材料方面,這是一種如此獨特和不同的方法!

博科園|研究/來自:普林斯頓大學

參考期刊《科學進展》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二維材料中的新型量子點:為量子電子器件帶來新可能!
    ,當顆粒尺寸進入納米量級時,尺寸限域將引起尺寸效應、量子限域效應、宏觀量子隧道效應和表面效應,從而派生出納米體系具有常觀體系和微觀體系不同的低維物性, 展現出許多不同於宏觀體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它由兩種新材料(其中每一種都由單原子層組成)和掃描隧道顯微鏡的針尖組成。
  • 數據驅動具有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二維材料...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驅動具有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二維材料異質...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一種充滿驚喜的二維材料,猜猜是什麼?
    在單層材料中,電子的運動方式會受到限制:就像棋盤遊戲中的棋子一樣,可以前後左右、也可沿對角線移動,但就是不能上下移動——電子運動的這種限制,使得單層結構具有成為二維材料的功能。二維領域揭示的是量子力學所預測的諸多性質。
  • 數據驅動具有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二維材料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研究獲進展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物理學家發現新的二維材料
    阿肯色大學的科學家是一個國際團隊的一部分,他們發現了一種只有兩個原子厚的二維鐵電材料 二維材料是超薄膜,具有新型的光電子、熱和機械應用前景,包括可摺疊和信息密集的超薄數據存儲設備。 巴拉扎-洛佩斯說,鐵電材料是那些具有內在偶極子電位(一種正電荷和負電荷分離的度量的測量材料)的材料,可以通過電場進行切換。
  • 二維材料領域的「新大陸」- 範德瓦爾斯異質結
    圖1 樂高積木塊可以搭建出令人驚嘆的作品。不同二維材料人工組裝起來,可以實現單個材料所不具備的新性質清華大學物理系周樹雲研究組利用角分辨光電子譜,首次直接探測到經典範德瓦爾斯異質結——石墨烯/氮化硼——的能帶調製,發現了由於超晶格周期勢調製導致的次級狄拉克錐和由空間反演對稱性破缺導致的能隙。
  • 科學家發現:用於集成量子光學,二維材料中的局域激子!
    科學家發現單層二烯化鎢(WSe2)中的氧間隙使其能夠作為單光子發射器(SPEs)用於量子光學應用。近年來,人們在實驗中發現了具有原子薄蜂窩狀晶格的二維(2-D)材料。spe以單個粒子或光子的形式一次發射光,在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處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spe採用二烯化鎢等二維材料開發,為半導體製造環境中的潛在器件和電路集成提供了靈活性。
  • 科學家發現:用於集成量子光學,二維材料中的局域激子!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前沿科技#系列徵文科學家發現單層二烯化鎢(WSe2)中的氧間隙使其能夠作為單光子發射器(SPEs)用於量子光學應用。近年來,人們在實驗中發現了具有原子薄蜂窩狀晶格的二維(2-D)材料。
  • 湖南大學發現二維材料,為量子科學立奇功
    二維世界並非完全是科幻,在量子領域和微觀科學領域,二維材料有著獨特的優勢。湖南大學發現二維材料,立奇功!考慮到單層過渡金屬二硫屬化合物具有激子振蕩強度,是在較高溫度下探索二維極化子物理的極佳選擇,而其超薄幾何形狀則可確保對底層光子晶體的能帶結構的幹擾最小。研究人員通過將單層WS2激子與拓撲非平凡的六角形光子晶體強耦合,證明了在類似QSH系統中的螺旋拓撲極化子。
  • 石墨烯表面性質的尺寸效應研究獲得新發現
    當顆粒的尺寸進入納米尺度後,納米材料所具有的宏觀塊材所不具備奇異或反常的物理、化學特性,一般稱為小尺寸效應。如半導體量子點隨尺寸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顏色。目前精確地確定量子點中每個組分原子的位置還十分困難,所以還不能定量的建立量子點中結構與性質的關係。近幾年來,研究人員發現,某些金屬二維膜可以精確的控制其厚度,精度可以達到單原子層。
  • 石墨烯潛的量子潛力——同時具有超導、絕緣和磁性的神奇材料
    發光的金屬絲連接到金電極上進行電測量。伯克利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掘了石墨烯作為一種可電調諧超導體、絕緣體和磁性器件的潛在才能,以推動量子信息科學的發展。自從石墨烯在2004年被發現以來,科學家們就一直在尋找將這種原子般薄的2D材料投入使用的方法。
  • 科學家發現外爾半金屬中巨大熱導率量子振蕩和手性零聲的證據
    該定律所描述的熱和電的輸運關係是朗道費米液體的基本性質之一,但是其在拓撲半金屬體系中的適用性仍然不明確。拓撲半金屬的電輸運測量,尤其是電導率的量子振蕩,是理解該類材料拓撲電子物性的關鍵手段。相比之下,很少有研究者會嘗試測量金屬或半金屬體系的熱導率量子振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基於電導率的測量結果和WF定律,可以簡單地估計出熱導率量子振蕩。其通常是非常微弱並難以測量。
  • 段曦東:二維材料淘金者
    異質結、多重異質結、超晶格、量子阱等都是基於現代先進材料生長技術製備的人工結構材料,被發現具有注入效率高、量子限制效應、聲子限制效應、共振隧穿效應、二維電子氣、微能帶等特殊物理現象,在現代電子學、光電子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許多二極體、三極體、雷射器的基礎物理結構。
  • 進展|外爾半金屬中巨大熱導率量子振蕩的發現和手性零聲的證據
    該定律所描述的熱和電的輸運關係是朗道費米液體的基本性質之一,但是其在拓撲半金屬體系中的適用性仍然不明確。拓撲半金屬的電輸運測量,尤其是電導率的量子振蕩,是理解該類材料拓撲電子物性的關鍵手段。相比之下,很少有研究者會嘗試測量金屬或半金屬體系的熱導率量子振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基於電導率的測量結果和 WF定律,我們可以簡單地估計出熱導率量子振蕩。其通常是非常微弱並難以測量。
  • 二維材料及其異質結構的模型構建,基本性質、吸附性質、催化性質計算
    自2004年石墨烯問世以來,二維材料一直是材料研究領域的焦點之一。本課程旨在通過講授二維材料及其異質結構的模型構建,基本性質、吸附性質、催化性質計算,幫助科研人員系統了解二維材料計算的思路,掌握基本的和先進的計算方法,將計算應用於日常實驗、科研思路的分析之中。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該實驗室郭國平教授研究組與其合作者深入探索二維層狀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應用於半導體量子晶片的可能性,實驗上首次在半導體柔性二維材料體系中實現了全電學調控的量子點器件。該成果於10月20日在線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半導體門控量子點作為一種量子電晶體已經成為量子晶片的熱門候選體系之一。
  • 在磁性範德華材料中發現的量子激子
    事情總是可以做得更快,但有什麼東西能打敗光嗎?用光代替電進行計算被視為提升計算機速度的突破口。電晶體是數據電路的構件,需要將電信號轉換為光,以便通過光纜傳輸信息。光計算可以潛在地節省用於這種轉換的時間和能量。除了高速傳輸外,光子出色的低噪聲特性使其成為探索量子力學的理想選擇。這種引人注目的應用的核心是確保一個穩定的光源,特別是在量子狀態下。
  • 科學家發現絕緣體中新的量子現象,目前的理論尚無法解釋
    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在一種由二碲化鎢製成的絕緣體中發現了一種意想不到的量子行為。這種行為被稱為量子振蕩,通常只在金屬中才能觀察到。在絕緣體中發現這種量子現象為我們理解量子世界提供了新的視角,這一發現還暗示了一種全新的量子粒子的存在,該團隊稱之為中性費米子。
  • 物理所首次發現由過渡金屬元素構造的二維原子晶體材料
    石墨烯的非凡性質根源於其蜂窩狀晶格中的粒子隧穿。近年來,石墨烯的成功使得人們關注其他新型二維蜂窩狀材料的研究,以進一步探索蜂窩狀結構非同尋常的電子學性質。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高鴻鈞研究組在Ir(111)襯底上成功製備出矽烯,並深入研究了它的幾何、電學性質以及和基底的相互作用 【Nano Letters 13, 685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