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墨經》看量子衛星「墨子號」的命名

2021-02-13 科易禪

潘建偉教授在一次演講中透露了將量子衛星命名為「墨子號」的緣由,下列黑體字部分即是他的原話:

選「墨子號」這個名字,是因為墨子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科聖。墨子生活在2400年前,他主張「兼愛、非攻」,也就是平等、博愛、反對戰爭。墨子在《墨經》裡面提到「端,體之無序而最前者也」。這個「端」指的是小顆粒,是組成所有物質的最基本的單位。從這個含義上講,墨子是所有科學家裡面最早提出原子概念雛形的人。


此外他在《墨經》裡面還提到「止,以久也,無久之不止」。久是力的意思。這句話說的是一個物體之所以會停下來,主要是受到力的作用,如果沒有阻力的話,一個物體是永遠不會停止的。這與我們高中學到的牛頓慣性定律是完全一樣的。


潘教授在這裡引用了兩段《墨經》中的話並做了自己的解讀。墨子這兩段話到底是否如他解讀的那樣呢?讓我們來看看。

1)第一句引言出自《墨經·經上》62「端,體之無序而最前者也」。這裡「序」是「代、更」之意,「無序」就是無可替代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端是物體中無可替代而又處於邊界的部分。墨子是邏輯學大家,《墨經》條理清晰、順序分明。結合上下文來看,緊接著描述「端」這條端下一條《墨經·經上》63說「有間,中也」,說有間是夾在中間的部分。相鄰的兩條原文一條說邊界、一條說中間,說的都是物體的不同部位。由此可見,墨子說的「端」與小顆粒和原子真沒啥關係。

2)第二條引言出自《墨經·經上》51「止,以久也」。這裡「久」指的是力嗎?還是用老辦法回到上下文去看,《墨經·經上》40「久,彌異時也」,《墨經·經上》41「宇,彌異所也」。墨子在這兩條中清晰界定了「久」和「宇」的概念內涵:時間和空間,「久」是時間,「宇」是空間。這樣一看「止,以久也」的意思就很明確:時間會讓運動停下來。這條和牛頓慣性定律真的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但墨子還真的說了一條和牛頓第二定律類似的話,見《墨經·經上》21「力,形之所奮也」。這裡「力」就是力而不是「久」,「形」指有形物體,「奮」指加速運動,這條描述的是力導致物體加速運動,這正是牛頓第二定律所描述的內容。

綜上所述,墨子無疑是偉大的思想家和科學先驅,但《墨經》中的確沒有涉及量子力學,潘教授對《墨經》的理解是有較大偏差的,基於這種偏差將量子衛星命名為「墨子號」是有問題的。

如果一定要以一個古先賢的名字來命名量子衛星,最佳人選是王陽明。王陽明遊南鎮,有人指著巖中花樹問道:「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陽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傳習錄》)」此話很符合量子力學中的觀察者效應,即觀察者的觀察方法會導致量子疊加態或波函數的不同坍塌方式從而影響觀察結果,這句話絕對是量子大咖才能說得出來的。由此看來,量子衛星叫「陽明號」不是更貼切嗎?

相關焦點

  • 【中國青年報】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命名「墨子號」
    8月15日,我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已正式命名為「墨子號」。這是量子衛星的名字首次公開。潘建偉說:「衛星之名取自於我國科學家先賢,體現了我們的文化自信。」
  • "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成功 墨學專家祝賀
    大眾網棗莊8月17日訊(記者 孟令洋)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這一消息令人振奮。首顆量子衛星被命名為「墨子號」,多年來一直堅持墨子文化研究和傳播的墨學專家歡欣鼓舞。
  • 墨子號成功發射 揭秘為啥以古代先賢命名這顆衛星?
    據新華社消息,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將使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 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個量子衛星「墨子號」
    記者 崔箏 於達維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將使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新華社在今天凌晨播發這一消息時還說,「墨子號」將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並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 墨子號為何成為量子衛星命名稱號,因墨家科技代表最高水平成就
    墨子號為何成為量子衛星命名稱號,因墨家科技代表最高水平成就在本期圖文中,老龍將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戰國時期的祖國的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運用。在戰國時代,祖國科學技術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除了我們前面說過的天文、曆法、數學、醫學等方面的成就以外,在力學、聲學、光學、磁學諸方面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正式被命名為「墨子」,近日即將升空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正式被命名為「墨子」,近日即將升空 吳晶晶 徐海濤/新華網 2016-08-15 13:08 來源:澎湃新聞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定名「墨子號」—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訊(記者李瑜)8月15日,據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透露,即將於近日發射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定名
  • 第一顆量子衛星為啥叫「墨子號」?「超期服役」TA還好嗎?
    2016年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世界首條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開通……量子究竟是什麼黑科技?它現在發展到了哪一階段,又將會對我們未來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57講聚焦當下熱議的「量子科技」話題,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與觀眾一起探秘神秘的量子世界。小布從會上獲悉,「墨子號」已發射四年,超出其預期兩年的壽命,科學家制訂了後續拓展實驗計劃——構建由高、中、低軌道衛星組成的量子星座,建立覆蓋全球的量子通信網絡。為什麼叫「墨子號」?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緣何叫墨子號?背後的故事值得每個滕州人驕傲
    文/史間一壺酒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聯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單位的科研工作人員,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嘗試結合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理論進行了實驗檢驗,取得了重大成就。
  • ​世界第一顆量子衛星為啥叫「墨子號」? 「超期服役」的TA還好...
    ​世界第一顆量子衛星為啥叫「墨子號」? 「超期服役」的TA還好嗎?小布從會上獲悉,「墨子號」已發射四年,超出其預期兩年的壽命,科學家制訂了後續拓展實驗計劃——構建由高、中、低軌道衛星組成的量子星座,建立覆蓋全球的量子通信網絡。為什麼叫「墨子號」?2016年,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取名「墨子號」它的技術未來有望走進千家萬戶
    新華社發  浙江在線8月16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梁建偉 章咪佳 文/攝 發自酒泉)昨天上午,在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之前,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了一次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的焦點人物是潘建偉院士,他是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首席科學家。
  •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升空,它是如何做到「不可竊聽、不可...
    新華社甘肅酒泉8月16日電(記者吳晶晶、楊維漢、徐海濤)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這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墨子號」之所以用墨子命名,是因為早在2500多年前墨子就在《墨經》裡記載了「光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凸面鏡成像」等光學八條,顯示了我國在光學領域領先於時代的技術。
  • 探秘「墨子號」: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圖)
    本月中下旬,浩瀚的宇宙空間可望增添一顆新的衛星——「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是我國也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於近日擇機發射升空,目前這顆衛星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如果該衛星運行成功,我國將成為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
  • 「墨子號」量子衛星提前實現三大目標 墨子號的意義
    日前,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提前並圓滿實現全部三大既定科學目標,為中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2016年8月16日,中國成功發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 「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實現洲際量子密鑰分發
    央廣網合肥1月21日消息(記者劉軍)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國家天文臺、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與奧地利科學院塞林格研究組合作,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 墨子號量子衛星,讓量子糾纏走出實驗室
    墨子號量子衛星,讓量子糾纏走出實驗室一提到量子,大家都是一頭霧水,那麼到底什麼是量子呢?三、量子糾纏的應用墨子號量子衛星,為中國人爭氣!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墨子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用
  • 不辱使命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四歲了!
    圖1 量子衛星正在實驗中(網絡圖片)2020年8月16日是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入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回望「墨子號」衛星的經歷也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2011年,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正式啟動。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負責衛星系統總體,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負責量子密鑰通信機、量子糾纏發射機,以及載荷溫控儀等單機研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負責量子糾纏源、量子科學實驗控制與處理機等有效載荷研製,同時負責地面科學應用系統開發與運行。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新華社發(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供圖) 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搭載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航天城順利發射升空。 「墨子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實驗衛星之一,主要科學目標是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在此基礎上實驗廣域量子密鑰網絡,以期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它將在太空中分發糾纏光子,實驗量子隱形傳態,並檢驗空間尺度的量子力學完備性。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就在人們即將迎來「史上最長」國慶中秋假期的時候,遨遊在太空的「墨子號」量子衛星完成了她的首次「太空求解」。圓滿實現三大科學目標,還將超期工作年「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6年8月1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2017年1月18日正式開展科學實驗。「『墨子號』量子衛星圓滿實現預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為我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9月20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布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範靖雲等與合作者完成的一項成果——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進行了實驗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