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學》雜誌英文版與澳大利亞學界合作

2020-12-04 中國江蘇網

《人民文學》雜誌英文版《路燈》出版暨中澳文學交流報告會日前在京舉行。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吉狄馬加發表致辭說,《人民文學》外文版創建了與優秀譯者和漢學家的良好合作模式,用最快捷的方式把中國當代很多重要作家和批評家的一些作品翻譯成不同文字,讓不同國家能比較全面、整體地了解中國當代作家的當下寫作。此次《人民文學》英文版《路燈》與澳大利亞學界的合作,表明中澳文學的交流有了實際成果。

據《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介紹,從2011年創刊到今年年底,《人民文學》外文版將出版10個語種。《路燈》的出版,不僅要推動中國文學走出去,更要推動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的對等交流。《路燈》的作者既有重量級的中國最著名的作家,同時也注重一些青年作家。雜誌目前正在推進落地出版,如繼在美國成功實現《路燈》經典本的出版之後,也已經與西雪梨大學議定年底在澳大利亞的出版事宜。

澳大利亞西雪梨大學講師瑞秋·莫莉說,我們拿到了不同版本的《路燈》,我很高興能夠把這個雜誌帶回家給我的學生看。中國文學的創造力和實驗性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所接觸的中國文學是富有勇氣、非常感人、有挑戰性的文學。(藍 文)

相關焦點

  • 《中國現代文學文庫》(英文版)出版始末
    外國文學在中國的譯介百花齊放、空前繁榮離不開翻譯界、出版界、學術界和民間力量的共同努力,我們應該把引進外國文學的成功經驗應用到推動中國文學「走出去」的偉大事業中去……近日,整理辦公室雜物,竟然找出當年我親擬的一份《〈中國現代文學文庫〉(英文版)選題設計方案》。
  • 《上海文學》創刊65周年 首次推出英文版特刊
    中新網上海12月27日電 (王笈)由巴金創刊於1953年的《上海文學》雜誌,27日在上海市作家協會舉辦創刊65周年慶典暨《上海文學》英文版首發式。《上海文學》雜誌社與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合作推出一期《上海文學》英文版特刊,這也是目前上海唯一一種推介中國當代文學的外文版文學期刊。
  • 從《人民文學》看「十七年」文學政治圖譜
    在1957年7月號的《人民文學》雜誌上,新中國成立以來沉寂多年的帶有自由主義色彩的作家們–––––沈從文、周作人、穆旦、宗璞、汪靜之等「集體復出」,紛紛發表作品,有的還成為當期散文、詩歌欄目的「頭題」。這期雜誌被稱為「革新特大號」。  《人民文學》作為當時全國文協下屬的權威刊物,具有超乎文學範疇的意義,登上這一平臺無異重新獲得了官方的認可。
  • 中國60年歷史地理雜誌走向全球 --《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正式創刊
    作為廣受歡迎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的英文版,《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英文版由智睿集團出版,秉承「將中國帶向世界」的理念辦刊。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英文版旨在通過關於中國地理,歷史和文化的深度報導揭開這個擁有4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的神秘面紗。該雜誌的目標讀者是:在中國生活和工作的外國人,在國外有興趣了解中國的外國人以及上百萬出生在海外力圖尋根的華人。
  • 《中國地衣志》(英文版)合作諒解備忘錄在京籤署
    )合作諒解備忘錄。,順利開展《中國地衣志》(英文版)的編寫工作。《中國地衣志》(英文版)是中國科學院孢子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國際合作計劃的組成部分,項目的科學顧問為美國密蘇裡植物園的 Peter Raven 教授。該編委會由十位地衣學家組成,包括中方和外方共十人的團隊。
  • 網絡翻譯:撐起翻譯界的另一片天空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加速普及,一批年輕的「局外人」正撐起翻譯界的另一片天空,網絡譯者正成為炙手可熱的掘金新貴之一。  2002年,20歲的韓斌第一次從書店買到一本中文版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從此就迷戀起那個魔法世界來。與英國的「哈迷」相比,他與哈利·波特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晚了5年。
  •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將推出英文版
    10月15日消息,總部位於香港的知名媒體投資公司智睿集團近日宣布:即將推出廣受歡迎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英文版。  1949年以來,《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一直是中國地理和文化信息的權威來源。該雜誌於2005年推出的《選美中國》特別版迄今累計銷量超過200萬份。
  • 拒絕「一稿多投」能救文學雜誌嗎?
    而在中國,銷售情況最好的文學雜誌是《收穫》,它的銷量是多少呢?10萬冊,而這已經大幅度領先國內其他文學期刊了。比《收穫》名頭更響的《人民文學》,大概銷量在2-5萬冊左右。所以,銷量10萬冊的雜誌去跟人家銷量110萬冊的雜誌比稿酬,這就像個三歲小孩和體重兩百斤的胖子比誰力氣大,完全就沒有任何的可比性。
  • 這本體育雜誌為啥這麼火?《運動與健康科學》躋身SCI體育學期刊...
    上海體育學院主辦的中國大陸第一本英文版體育學術期刊——《運動與健康科學這標誌著這本體育雜誌已具備相當的國際影響力,邁入國際一流體育學術期刊行列。
  • 《地理學報(英文版)》被SCI擴刊版收錄
    12月18日,《地理學報(英文版)》副主編趙歆收到美國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科技信息所(ISI)地學編輯Chonka先生的來信:地理學報(英文版)已被列入SCI擴刊版收錄。    《地理學報(英文版)》(Jou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自2001年創刊以來,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已發表了來自美國、德國、瑞士、比利時、印度等國作者的來稿,以及中國學者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瑞典、挪威、奧地利、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14國學者合作的論文。
  • 漢學家眼中的中國文學
    ,來自墨西哥、義大利、英國等國的出版人和翻譯家進入世界文學視野的中國作品越來越多,中國作家正在向世界更全面、更立體、更真實生動地傳播新時代的聲音。其中,《浮躁》英文版獲得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廢都》法語版獲得法國費米娜外國小說獎;今年7月,《帶燈》義大利語版獲得義大利克拉麗絲·阿皮安翻譯獎。  進入世界文學視野的中國作品越來越多,中國作家正在向世界更全面、更立體、更真實生動地傳播新時代的聲音。那麼,在傳播的過程中,漢學家們如何理解中國文學?他們選擇中國作家的標準是什麼?為什麼選擇這一部作品而非另一部?翻譯家們各有不同的答案。
  • 曹文軒新作《蜻蜓眼》推出英文版、西班牙版
    本報訊(記者陳香)據悉,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與紐西蘭EUNO⁃IA出版集團籤訂了曹文軒作品《蜻蜓眼》英文版、西班牙語版,《草房子》英文版、西班牙語版,《青銅葵花》葡萄牙語版等版權合同,共計7份,即將實現這幾本圖書在紐西蘭、澳大利亞、西班牙、南美的出版和發行。
  • 【象限】《三體》英文版全球銷量逾2萬
    作者:許曉青 姬少亭中國科幻小說《三體》的英文版銷量在全球已逾2萬冊,其中也包括在兩岸四地銷售的逾2100冊。5日,推動《三體》英文版問世的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公司出口綜合部總監李贇,向新華社記者披露了上述數據。
  • 翻譯界浮華中有危機(圖)
    《時間簡史》差錯特高  翻譯界繁榮的表面下,是高端翻譯人才匱乏。「老一輩翻譯家逐漸退出之後,要從現在的年輕人裡找到高手太難了,」曾經參與《毛澤東選集》英文版翻譯工作、原中央編譯局副局長尹承東感嘆。  「不說別的,當年翻譯《毛澤東選集》時高手如雲,翻出來幾乎無可挑剔,然而我們給十六大文件的英文版定稿時,卻發現能夠吃透原文精神進行準確翻譯的譯員太少,改得很辛苦。」尹承東說,「雖然現在懂英語的人多了,但很難說翻譯的整體水平提高了。」  高端翻譯面臨一將難求的窘境,粗製濫造、質量低劣的翻譯作品泛濫。
  • 如果重讀小學,我也會買這本關於博物館的雜誌
    這是一本怎樣的雜誌?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館長 宋新潮 博士、研究院,國家文物局副局長 陳建明 原湖南省博物館館長 鄭奕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副教授 2018年第25屆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期間,在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2018年中外文學出版翻譯合作研修班」結業儀式上,《奇妙博物館》期刊英文版(Museum China)試刊作為研修班重要成果之一亮相。
  • 《自然》雜誌為什麼那麼牛掰?中國為啥沒有?
    編者按:《自然》(Nature)雜誌在中國學界有著神話般的地位,在它上面發文章,不僅意味著榮譽,還對升等、評選大有幫助。但大熱的背後,其實很多人對這本雜誌並不了解,對它的印象也是刻板的。後來我們發現,《自然》與科幻之間有特殊的關係,就把目光轉到這本雜誌上。這一轉就發現,在中國學界眼中那麼「高大上」的《自然》,其實跟我們慣常的想像完全不一樣。於是,我們就決定對它做實證研究,想看看它為什麼在中國會有神話般的地位。這一研究,就涉及影響因子的問題。
  • 河津市人民醫院推出英文版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報告
    黃河新聞網運城訊 為進一步滿足公眾辦理籤證、出國、留學等對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報告英文版的需求,河津市人民醫院推出便民新服務,於2020年12月6日起,可為公眾出具英文版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報告。
  • 山東大學教授:信仰危機在嚴重衝擊著學界
    山東大學教授:信仰危機在嚴重衝擊著學界 拿現當代文學研究來說,很多人都希望能超脫一點兒,真正把它當學問來做,但是很難,這是學科的「基因」或者「性格」所決定的。  現當代文學學者所面對的是文學,是尚未完成的歷史,這種研究對象和現實有天然的血肉關聯。
  • 江曉原談《自然》雜誌:兩棲辦刊模式值得學習
    編者按:《自然》(Nature)雜誌在中國學界有著神話般的地位,在它上面發文章,不僅意味著榮譽,還對升等、評選大有幫助。但大熱的背後,其實很多人對這本雜誌並不了解,對它的印象也是刻板的。後來我們發現,《自然》與科幻之間有特殊的關係,就把目光轉到這本雜誌上。這一轉就發現,在中國學界眼中那麼「高大上」的《自然》,其實跟我們慣常的想像完全不一樣。於是,我們就決定對它做實證研究,想看看它為什麼在中國會有神話般的地位。這一研究,就涉及影響因子的問題。
  • 成都本土作家作品《杏的復仇》英文版榮登「美國好書榜」
    》英文版榮登2016年美國《圖書館雜誌》最佳推理小說榜,是登上該年度榜單的唯一一部中國作家的文學作品。 美國好書榜  本土作家作品上榜  美國《圖書館雜誌》是美國圖書館行業的專業出版物,每年面向圖書館和出版界發布「年度好書」和「年度好媒體」兩種優選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