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魚歷史:淡水中走出的魚類,我國還未規模養殖,無法自給自足

2021-01-11 橋川野鴿

鮭魚又名三文魚,大馬哈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魚類。而三文魚一詞是英文「Salmon」音譯過來的,因為其名字中帶有數字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加上魚肉富含豐富的營養物質,是上好的滋補食材而被人民所熟知。三文魚(下文都稱三文魚)主要分布在三個區域:

北太平洋沿岸:從墨西哥附近一路北上到阿拉斯加,跨過白令海峽到俄羅斯的勘察加半島,最後到日本海沿岸(我國的黑龍江,烏蘇里江也有大量的三文魚的自然分布)。

北冰洋靠近白令海峽與太平洋交界的沿岸區域。

北大西洋沿岸:挪威,英國等北歐國家是該區域三文魚的主要產地,也是全球重要的產地之一。

習性史

我們都知道,三文魚是一種在淡水河流中孵化,隨後順著河水進入海洋,在海洋中長大,最後又迂遊回到淡水河中繁殖的魚類(繁殖後成年魚類就會死去,死去的魚是棕熊,鳥類等動物的食物,它們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食物鏈)。北美的印第安人稱這種魚類為「跳躍的閃電」,因為其基因中有一種記憶,必須要從海洋迂遊回淡水河中,一路上可能會遇到險灘,瀑布的阻擋,而這時候三文魚就會跳躍起來,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所以被稱為是「跳躍的閃電」。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最早的三文魚是一種淡水魚類(畢竟其都要在淡水中孵化,基因中這種習性還未改變)。在大約2500萬年之前,環北太平洋地區(我們以這一地區作為例子),淡水湖泊和河流的水溫普遍偏低,而三文魚又是一種冷水魚,所以在適宜氣候條件的支持下,三文魚的數量增加得很快。慢慢地它們繁殖到了海洋與河流的交界的河口地帶,在這裡它們逐漸適宜了鹹水的環境,進化出了能在海洋鹹水中生存的基因。而涼爽的北太平洋海水,加上洋流帶來的豐富養料,使三文魚有了適宜的環境和充足的食物來源,最終海洋成為了它們最為重要的生存場所,只有在繁殖的時候才回到淡水中(再經過幾百萬年的進化,相信三文魚能完全適宜在海水中的繁殖和成長)。

人類食用史

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北美沿岸的部落遺址中就有三文魚的食物殘骸,說明當時的三文魚已經是當時人類的食物之一。日本北海道島的阿伊努人和北美地區弗拉塞德人在數千年前就形成了以三文魚為基礎的社會經濟(主要的食物和平原地區的稻米是一個道理)。在歐洲地區,因為大西洋的鮭魚遍布整個歐洲西海岸,在幾個世紀之前,三文魚就已經成為了餐桌上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隨著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捕撈業的發展,野生的三文魚持續的減少,到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北大西洋地區的三文魚明顯減少,種群數量減少50%以上,但是人們的需求卻在不斷上升(世界範圍內的趨勢也是如此)。

所以在19世紀70年代,北歐的挪威開始人工養殖三文魚(雖然營養價值比不上野生的,但有總比沒有好),人們從挪威的河流中收集野生的鮭魚,進行養殖。並且在1985年左右把人工養殖的挪威三文魚推向日本市場,2000年左右進入了中國市場。三文魚還漂洋過海來到了南美地區的智利,目前智利也是三文魚的一個重要養殖區域(其沿岸有秘魯寒流,水溫偏低,十分適合三文魚生存)。所以三文魚的人工養殖,也大大的保護了剩餘的野生三文魚,使得它們能正常的繁殖延續。

目前受到三文魚生長條件的影響,在我國境內還沒有超大規模的三文魚養殖,大部分優質三文魚需要從國外進口(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常年水溫偏低,目前有三文魚養殖)。希望有一天,三文魚也能在國內大規模養殖,自給自足,服務百姓餐桌。

相關焦點

  • "三文魚之爭"三問:養殖的"三文魚"可以生吃嗎?
    三文魚因色澤誘人、口感細膩、富含蛋白質和多不飽和脂肪酸而風靡全球,近幾年也受到國內消費者喜愛。提到三文魚,人們自然會想到它是一種海水魚。但最近有媒體報導稱,現在我國市場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魚」都來自青藏高原。隨即有部分網友質疑,青藏養殖的並非三文魚,而是虹鱒,虹鱒肉含有寄生蟲不能生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還可以放心吃三文魚嗎?市面上名目繁多的「三文魚」該如何辨別?
  • 說是深海三文魚,其實是淡水虹鱒魚!還有寄生蟲!
    原來,新聞來源於一條微博在這份報導中提到:在青海省共和縣龍羊峽水庫,有我國目前海拔最高,最大的三文魚養殖場;現在,青藏高原上的三文魚,承包了國內三文魚市場上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我們所認知的三文魚,基本都是大西洋鮭魚,深海水魚,原來並不是!!那麼,虹鱒魚是不是「三文魚」?
  • 你以為吃的是深海三文魚,其實是淡水虹鱒魚?!到底能不能生吃?
    原來,新聞來源於某媒體在前天發布的一條微博在這份報導中提到:在青海省共和縣龍羊峽水庫,有我國目前海拔最高,最大的三文魚養殖場;現在,青藏高原上的三文魚,承包了國內三文魚市場上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絕大多數鮭科魚類為洄遊性魚類,無論是野生還是人工養殖,產卵、孵化和幼魚階段均在淡水中完成,生長期洄遊或人工放回到海水中,性成熟後再回到淡水中產卵。虹鱒在海水淡水都能生存。大西洋鮭前半生在淡水裡,後半生才遊到海裡面,遊到海裡後身體的顏色就出現了彩虹色,它也有彩虹色。
  • 日本人不吃生吃三文魚!?
    刺身所用的食材,當然以魚類最為常見,比如體型巨大的金槍魚,肉質鮮紅,口感潤軟鮮嫩,還散發著淡淡的清香。還有最為人熟知的三文魚,但是,在日本的刺身中三文魚並不是主要的食材,卻被中國人當作是日式魚生的「標誌」!!!日本人不吃三文魚!而且食用三文魚竟然還不安全?!
  • 塔斯馬尼亞三文魚—澳洲海鮮頭牌
    大海的禮物提起三文魚,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挪威三文魚,確實,挪威等北歐的三文魚已經成為了大西洋魚類的代名詞,但是其實並不是只有挪威的三文魚彩椒三文魚,塔斯馬尼亞島周圍的海水中,也同樣存在著優質的三文魚。塔斯馬尼亞位於澳大利亞的東南端,書一塊與大陸隔絕的小島。
  • 「淡水三文魚」到底是什麼魚?實地探訪青海省龍羊峽水庫
    生活在海洋中的三文魚雖有洄遊產卵的習性,但它是如何越過重重水壩、來到海拔2600米的地方,並長期在淡水水庫中生長?懷揣這份好奇,澎湃新聞記者日前探訪了這個所謂的中國「淡水三文魚」主產地——青海省龍羊峽。而水庫中的所謂的「淡水三文魚」,其實是三文魚的近親——虹鱒。龍羊峽鎮復興的新產業黃河幹流上遊除河套平原外,分布著三十多處峽谷與盆地、川地。
  • 反正都不是大麻哈魚,三文魚有什麼資格瞧不起淡水虹鱒
    淌入清澈冷冽的河水中,在晨光熹微中拋出釣竿,自然的氣息撲面而來,鱒魚閃亮的鱗片充滿著野性,那是鮮活生命不屈的力量。捕撈三文魚(大西洋鮭)能展現出這樣人與自然和諧的場面嗎?雖然青口不會毒品成癮,但魚類,比如三文魚,會。成癮的魚,會主動去找鴉片。而淡水養殖的虹鱒絕對不會毒品成癮的!!!我們只放蝦青素讓魚肉變紅,你吃了才能紅紅火火,你感受到我們的體貼沒有?!
  • 三文魚養殖的福音,科學家實驗用魚類清理海蝨
    挪威正在實驗將以海蝨等寄生蟲為食的魚類用於鮭魚養殖業中,如果成功大規模投放將會大大減少鮭魚養殖中抗蟲藥類的使用。挪威是世界上最大的養殖魚類生產國之一,該國養殖最大的魚類是大西洋鮭魚,另外還要一種產自大西洋的圓鰭魚也越來越受到挪威漁民的喜愛。
  • 國產虹鱒被列為三文魚 虹鱒和三文魚有什麼區別
    今年5月,一則「我國青藏高原養殖三文魚已佔國內三分之一市場」的新聞引起了爭議。有人說,青藏高原養殖的是「虹鱒」,並非「三文魚」。虹鱒到底是不是三文魚?近日,終於有了肯定的答案。而下這個定論的,是一個協會和13家企業。
  • 《生食三文魚》標準發布,虹鱒到底是不是三文魚?
    此次標準的出臺,填補了行業空白,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中國三文魚產業走向標準化、規範化過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此次會議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及中國水產學會鮭魚類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匯聚了近三百名國內外三文魚產業及相關領域的主管部門、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和企業代表,共同見證了此次標準發布。
  • 「淡水三文魚」電商在售:隻字不提「虹鱒」,仍推薦生吃
    生活在淡水中的魚蝦通常不適合生吃,它們體內可能攜帶多種寄生蟲,例如闊節裂頭絛蟲、肺吸蟲、華支睪吸蟲(俗稱肝吸蟲)、顎口線蟲等,這些寄生蟲會對人類產生安全隱患。這也是虹鱒蹭三文魚熱度的原因。虹鱒能否生吃的爭議點在於魚體內是否存在寄生蟲。今年5月,中國水產品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三文魚有沒有攜帶對人類有致病性的寄生蟲,不是決定於在海水還是在淡水生長,而是看其生長過程是否安全可控。管理標準、監控嚴格、水體潔淨、飼料優良的工業化養殖三文魚的品質更容易保證,食用也更安全。
  • 這種三文魚別生吃 其實是虹鱒魚!
    青藏高原上養殖三文魚?近日,一個磨破嘴皮子的老生常談,不適合生吃的、經常被商家暗搓搓叫做「淡水三文魚」的虹鱒魚,竟然被某媒體大大方方地說成「三文魚」。原產於北美洲北部和太平洋西岸,多數種群終身生活於低溫淡水環境中,但也有一些俗稱為"硬頭鱒"(steelhead trout)的亞種在不同季節分別生活在淡水和海水裡,具有洄遊產卵的特性。  虹鱒屬肉食性魚類,幼體階段主要以浮遊動物、水生昆蟲為食,成魚則捕食小型魚類、甲殼類、陸生、水生昆蟲。
  • 三文魚知多少?
    洄遊中的大馬哈魚大馬哈魚的的洄遊是整個北半球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西伯利亞灰熊儲備過冬肥膘的主要食物,北太平洋的大馬哈魚經常在9-10月回到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產卵,所以還被稱為秋鮭。大馬哈魚屬總共包括帝王鮭、秋鮭(狗鮭)、銀鮭、櫻鱒、粉紅鮭、紅鮭以及虹鱒等,很多魚都被當成三文魚銷售,其中虹鱒魚最被大家所熟識,這是生活在淡水中的馬哈魚屬,它的肌肉紋理以及口感和三文魚非常相似,但兩者完全不在同一個級別!
  • 美國人偏愛的10種野生魚類,三文魚排第三,沒有藍鰭和馬林
    如今我們國內也已經有大規模養殖各種淡水鱒魚,特別是虹鱒,雖然是養殖的,但是這滋味應該不至於差別太大,感興趣的,可以嘗試一下,但是不建議生食。美國有號稱千萬級別的喜歡釣魚的人口,對北美境內的魚類肯定是如數家珍的,一條淡水鱸魚居然能排到第四的位置,可見真的是靠實力上位。
  • 三文魚團標制定方稱海水淡水寄生蟲風險一樣:海魚不鹹人不淡
    近日,隨著一則《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的發布,有關淡水養殖「虹鱒」是否應屬於「三文魚」的話題引發海內外巨大爭議。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副秘書長陳麗純:市場上已經出現多種「三文魚」魚類銷售的情況,因此協會才出臺標準。焦點三:淡水養殖虹鱒和海水養殖虹鱒,生吃時寄生蟲風險是否相同?鄭維中:其實鹹水和淡水,風險是同樣的,沒有大小之分。人們認為淡水風險會比較大是因為人類接觸淡水魚比較多。
  • 2018食品安全熱點十:三文魚標準之爭 專家:虹鱒魚是淡水魚列為...
    從2018年8月起,有關「淡水虹鱒是否屬於三文魚」的爭議便備受關注,進而引發有關三文魚標準的討論,對此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上海海洋大學原校長潘迎捷教授表示,將虹鱒魚列為三文魚是不合適的,但淡水魚類並非一定有寄生蟲,只要做好相關的檢驗檢疫工作,其風險是可控的。他建議,虹鱒魚行業應在充分調查研究與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修訂補充團隊標準,使之達到相對完善。
  • 三文魚事件不斷發酵!但是你知道魚類身上一般有哪些寄生蟲嗎?
    疫情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出現了三文魚感染事件,外媒又曝光挪威三文魚養殖,魚身上布滿潰瘍,寄生蟲長達20公分。而國內的三文魚事件與挪威是否有關係目前尚無明確定論,但是很多商家三文魚被下架卻實是不爭的事實!
  • 虹鱒魚是不是「三文魚」?能生吃嗎?關於它的討論都在這裡了
    針對媒體和網友的懷疑,5月24日,中國漁業協會發表聲明,認為網上對「國產三文魚」有不實報導,並對四個誤解作出回應,包括「虹鱒不是三文魚」、「淡水三文魚存寄生蟲,生吃對人體有害」、「淡水中不能養殖三文魚」、」虹鱒的色澤不如大西洋鮭,使用了色素摻假」。
  • 鮭魚、鱒魚、三文魚和大麻哈魚之間是什麼關係?
    鮭科魚類包括白鮭屬(Coregonus)、大麻哈魚屬(Oncorhynchus)、哲羅鮭屬(Hucho)、鮭屬(Salmo)、細鱗鮭屬(Brachymystax)等11屬,全球共有222種,主要分布於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及北冰洋海區和沿岸諸水系流域中。有些種類終生生活在淡水中,如細鱗鮭;有些棲息於海洋中,生殖季節長距離洄遊,溯河產卵。
  • 專家:所有淡水魚類都可感染肝吸蟲
    在上海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8月21日召開的「三文魚」定義之爭公開討論會上,一位《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的制定者聲稱,「鹹水和淡水「的寄生蟲風險是同樣的,沒有大小之分。這一旨在平息國產虹鱒消費者憂慮的發言,卻進一步引發了輿論的普遍質疑。  8月10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牽頭髮布了《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將淡水養殖的虹鱒歸為「三文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