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魚團標制定方稱海水淡水寄生蟲風險一樣:海魚不鹹人不淡

2021-01-15 澎湃新聞

近日,隨著一則《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的發布,有關淡水養殖「虹鱒」是否應屬於「三文魚」的話題引發海內外巨大爭議。

8月21日下午,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召集上海市人大代表、消保委委員、消費者代表、專家、企業以及團體標準的起草方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等多方面召開了「三文魚」定義之爭公開討論會,這是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首次參與此類討論會公開回應對該協會日前所發布標準的種種質疑。

上海市消保委近日發起的調查顯示,83.6%的消費者認為團體標準將淡水養殖的虹鱒魚歸入三文魚是「指鹿為馬,誤導消費者」。73.4%的消費者擔心虹鱒被列入三文魚類別後,企業會藉此誤導消費者。正如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健盛所說,消費者主要關心兩個問題:我吃的東西安不安全?是不是值這些錢?

討論會持續了3個多小時的時間,主要就下述三個問題進行了討論:虹鱒魚與「三文魚」到底是什麼關係?怎麼看消費者對把虹鱒列入「三文魚」表示擔憂?團體標準是否可以定義商品?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整理了會議現場關於8大焦點問題的各方意見概要。以下為討論會上的「乾貨」:

焦點一:虹鱒魚與「三文魚」到底是什麼關係?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主任、碩士生導師陳舜勝:

我不贊同把虹鱒列入三文魚。最初中國在引進「三文魚」時採取的就是狹義定義,特指大西洋鮭,這個名稱一直指海水魚。最近美國FDA也明確表示虹鱒在銷售時不能叫做「salmon」(編註:三文魚,是「salmon」的粵語音譯)。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理事、北京北歐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維中:

「三文魚」並非科學名稱,而是約定俗成的概念,不是一個狹義的名稱,而是包括很多種類,包括大西洋鮭、虹鱒等多種鮭科魚類。協會不能判定俗稱的對與錯,協會能做的,就是把現在中國市場上在以「三文魚」名義銷售的魚類聚集起來,告訴消費者目前市場上銷售或將來有可能銷售的「三文魚」指的就是這些。協會已在標準中明確規定商家出售時應標註「三文魚」的產地和種名,是大西洋鮭還是虹鱒。

上海市消保委常務委員、上海聯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江憲:

此次「三文魚」定義之爭已經超越學術之爭變成法律問題。不良商家利用了專家的科學精神將兩種魚混淆。是侵害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的行為,誤導了消費者。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理事/顧問、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海洋學院教授王亞民

:「三文魚」既然出現這麼大的爭議,可能和國內外不同企業間的利益爭奪有關。我們不能隨意剝奪企業使用「三文魚」名稱的權利。我個人的觀點是,乾脆不再繼續單純使用「三文魚」這個名稱,標明到底是大西洋鮭還是虹鱒,挪威、紐西蘭也不要用「三文魚」了。

焦點二: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出臺團體標準的初衷是什麼?

鄭維中:

我們出臺標準的初衷恰恰是為了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出臺標準是為了告訴消費者,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所謂「三文魚」都包括哪些具體魚類。協會不能判定不同企業對「三文魚」標準的對錯。如果我們不出臺標準,消費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魚。協會要規範現在的「三文魚」市場,要對消費者公平,所有國內外企業來中國市場賣「三文魚」時都要遵守這個標準。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副秘書長陳麗純:

市場上已經出現多種「三文魚」魚類銷售的情況,因此協會才出臺標準。

焦點三:淡水養殖虹鱒和海水養殖虹鱒,生吃時寄生蟲風險是否相同?

鄭維中:

其實鹹水和淡水,風險是同樣的,沒有大小之分。人們認為淡水風險會比較大是因為人類接觸淡水魚比較多。海水魚也並不是鹹的,我們做黃花魚的時候都會放鹽。人體也是鹹的,否則為什麼醫院給你打生理鹽水不打蒸餾水呢?現在我們仍然需要科學精神。

王亞民:

無論是淡水還是海水,都有寄生蟲風險,所以我建議能熟吃就儘量不生吃。日本人習慣生吃海水捕魚的生魚片,體內異尖線蟲量比較大。

陳舜勝:

淡水養殖和海水養殖的魚類在生吃時寄生蟲方面有很大不同。海水養殖的魚類攜帶的主要是異尖線蟲,因為海水滲透壓高,異尖線蟲在魚類體內能夠成長,而不能夠在人類體內成長為成蟲,因為環境不夠好。但是淡水養殖魚類體內的多種寄生蟲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如絛蟲、肝吸蟲、肺吸蟲等會給人類造成胃穿孔、肝炎等。日本人生吃海水魚體內確實會存在異尖線蟲,但在人體內不會造成大危害。

焦點四:虹鱒和大西洋鮭有什麼區別?

陳麗純:

虹鱒也可以在海水中養殖,而大西洋鮭也可以在淡水中養殖,並不是大家之前一直認為的大西洋鮭一定是海水魚、虹鱒一定是淡水魚。口感方面,我們有企業做過盲測,結果是消費者接受度比較高的是虹鱒。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水產品市場分會秘書長鄒國華:

有代表提到市場上有很多拿著便宜的虹鱒當三文魚賣,實際上消費者也擔心這一點。實際上2017年海關的到岸價,大西洋鮭是0.85萬美元一噸,虹鱒是1.057萬美元一噸。實際上到岸價虹鱒比大西洋鮭貴。

鄭維中:

從口感來說各有千秋,生物學來講,大西洋鮭個體會比較大脂肪含量會多一些,虹鱒相對較小,相對沒有這麼肥膩。

王亞民:

我個人的意見,從口感的角度上講,我更喜歡吃虹鱒,因為他Q彈,有彈性。大西洋鮭有點軟綿綿、油膩的感覺。

焦點五:協會到底有沒有定義三文魚?

鄭維中:

協會沒有定義「三文魚」這樣一個俗稱。

唐健盛

協會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編制說明第4頁明確寫道「本標準對三文魚的定義規定如下:三文魚(salmon)/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如何解釋?

鄭維中:

這個是因為任何一個標準都有一個格式,必須對範圍有一個定義……只能這樣來了。

焦點六:企業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易果集團副總裁周輝:

我們商家賣什麼產品、提供給消費者怎麼樣的信息,都是根據消費者的需要來。消費者需要傳統意義上的「三文魚」,我們就提供這種魚。如果消費者也要虹鱒,那麼我們提供虹鱒。如果消費者非常介意傳統的「三文魚」和虹鱒,那麼我們會在標註上說清楚。我們所有服務都是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從目前易果的角度說,第一,我們目前非常關注消費者對這件事的看法,我們沒採用這個標準。第二,在易果的官網或者獨家運營的天貓超市生鮮區,我們從沒賣過虹鱒。因為市場上還是認可傳統「三文魚」的比較多。如果市場上大家也喜歡虹鱒了,我們也會賣虹鱒,但是我們會把虹鱒和「三文魚」說清楚。

焦點七:面對巨大的輿論壓力,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是否考慮修改標準?

陳麗純:

目前我們的標準已經發布,現在還沒有推遲實行和修改標準的決定。

焦點八:日前協會為何主動刪除了官網上《市面上低價三文魚 有可能是大馬哈魚、虹鱒魚冒充的》等文章?

陳麗純:

情況是真實的,這個新聞是我們轉載的,我們在新聞審核方面存在疏漏。8月10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成立後,我們對網站進行了梳理,覺得不合適就刪掉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虹鱒被列三文魚 寄生蟲滅殺法和海水產品一樣?
    網絡圖虹鱒寄生蟲滅殺法竟和海水產品一樣?在公開討論會上,許多參會專家也不贊成把虹鱒列入三文魚的觀點。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主任碩士生導師陳舜勝教授解釋,在中國農業大百科等精典書裡,都沒有將三文魚的種類進行分類。「三文魚」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既然是俗成,就應該保持原來的理解,沒有必要擴展。
  • 說是深海三文魚,其實是淡水虹鱒魚!還有寄生蟲!
    其實海水魚也有大量寄生蟲。但淡水生物和海水生物適應的滲透壓是完全不同的,而人體內的滲透壓類似於淡水環境。也就是說,大多數海水魚身上的寄生蟲,到了人體內根本無法存活。海魚可以做刺身,是因為合法進口的海魚都是符合要求急凍後保鮮運輸,而且還有檢驗檢疫部門把關,自然更安全。
  • 【生活小常識】為什麼海水很鹹,而海魚肉卻是淡的
    一般大家都知道,海水並不是無味的,而是帶有鹹味和苦澀味的,海魚生活在海中,潛移默化的,味道怎麼也應該類似吧,可實際上,海魚的味道都是淡的
  • 海魚肉含鹽量高,不能用來餵食烏龜?海魚生於海水但並不鹹
    而海水是鹹的,含鹽量比淡水高得多。地球上現有的100多種元素,80%以上在海水中可以找到。其中又以氯和鈉的含量最高,氯化鈉的含量約佔海水中鹽類總量的80%,這正是海水鹹的原因。我們都知道,用食鹽(即氯化鈉)溶液醃漬蔬菜、魚、肉,可以製作成鹹菜、鹹魚和鹹肉。
  • 你以為吃的是深海三文魚,其實是淡水虹鱒魚?!到底能不能生吃?
    其實海水魚也有大量寄生蟲。但淡水生物和海水生物適應的滲透壓是完全不同的,而人體內的滲透壓類似於淡水環境。也就是說,大多數海水魚身上的寄生蟲,到了人體內根本無法存活。△ 挪威奧勒松水族館裡的大西洋鮭(S. salar)海魚可以做刺身,是因為合法進口的海魚都是符合要求急凍後保鮮運輸,而且還有檢驗檢疫部門把關,自然更安全。
  • 生食虹鱒風險幾何?專家:所有淡水魚類都可感染肝吸蟲
    在上海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8月21日召開的「三文魚」定義之爭公開討論會上,一位《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的制定者聲稱,「鹹水和淡水「的寄生蟲風險是同樣的,沒有大小之分。這一旨在平息國產虹鱒消費者憂慮的發言,卻進一步引發了輿論的普遍質疑。  8月10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牽頭髮布了《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將淡水養殖的虹鱒歸為「三文魚」。
  • 海魚生活在海水中為什麼吃起來不鹹呢?
    又一次朋友來我家玩,我便買了一條海魚,吃著吃著,他突然問到,海魚生活在海裡,海水又這麼鹹,為什麼吃起來不鹹,煮的時候還需要放鹽呢,我頓時感覺讀書真的很重要,還真的被問到了,於是各種資料搜索。原來海魚之所以不鹹是因為它本身就又很強的排鹽能力,他還有專門的排鹽器官,位於鰓片中的「泌氯細胞」為了保持本身體內的水分平衡,海水魚需要吞食大量的海水來平衡體內的失水,但是吞食大量的海水會造成體內堆積大量的鹽份,光靠腎臟排鹽是完全達不到平衡的,所以還需依靠鰓組織中的「泌氯細胞」完成排鹽。
  • 生食虹鱒風險幾何?寄生蟲學家:所有淡水魚類都可感染肝吸蟲
    在上海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8月21日召開的「三文魚」定義之爭公開討論會上,一位《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的制定者聲稱,「鹹水和淡水「的寄生蟲風險是同樣的,沒有大小之分。這一旨在平息國產虹鱒消費者憂慮的發言,卻進一步引發了輿論的普遍質疑。
  • 海水是鹹的,但是為什麼生活在海裡的「魚」卻不是鹹的?
    海水是鹹的,但是為什麼生活在海裡的」魚「卻不是鹹的?魚有海魚和淡水魚,海魚比較常見的有帶魚、黃花魚、金槍魚、三文魚等等,淡水魚比較常見的就是鯽魚、鯉魚、草魚等等。一般來說,海魚要比淡水魚更加的有營養一些,味道也更鮮美、更好吃一些。這是因為海魚的活動範圍廣,魚肉更加的有彈性,而且海魚肉裡的礦物質含量更高,所以味道更鮮美,營養更豐富。
  • 反正都不是大麻哈魚,三文魚有什麼資格瞧不起淡水虹鱒
    口感跟肥肉一樣,價格又那麼便宜,只有平價日料才拿這種破落貨來當招牌,有腔調的都是吃金槍魚和鯛魚刺身的好嗎。淡水虹鱒吃法都比你們三文魚先進,和澳洲龍蝦、帝王蟹這些頂級食材一樣,我們可以「一魚三吃」。說正經的吧~關於這次的真假三文魚事件,實實在在的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踐踏。明明以為買的是三文魚(大西洋鮭)卻被塞了一嘴可能會有寄生蟲的淡水虹鱒,而且還花了一倍的冤枉錢。同樣是九年義務教育,為何你就那麼優秀。我只能認為這幫賣淡水虹鱒的想錢想瘋了,看著生魚片賣那麼貴,自己只能賣凍魚,心裡不平衡了。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了淡水!一鹹一淡,這淡水是怎麼出現在海底的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了淡水!一鹹一淡,這淡水是怎麼出現在海底的隨著世界工業化程度的加深,汽車尾氣的排放,現在世界各地大氣環境都變得很差了。這些問題,導致了世界產生了溫室效應。在全球變暖的同時,世界各地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乾旱。
  • 海水這麼鹹,不能直接喝,那海洋裡的生物是怎么喝到淡水的?
    這個問題可能小學生都知道,海水中富含大量的氯化鈉以及其他礦物鹽,所以海水不僅比淡水更鹹,而且密度還大。人體一旦喝入海水,就會面臨脫水的危險,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電影中,主角在海上漂泊,無比口渴卻不願喝海水的原因。那麼這麼多海洋生物呢?
  • 三文魚事件不斷發酵!但是你知道魚類身上一般有哪些寄生蟲嗎?
    提起三文魚,我們都很熟悉,又叫大馬哈魚、鮭魚主要分布在大西洋與太平洋、北冰洋交界的水域,屬於冷水性洄遊魚類,被國際美食界譽為「冰海之皇」。是一種高檔魚類,肉質為橙紅色,三文魚製作的生魚片是很多人喜愛的美食。其實這種魚類還是儘量不要生吃,因為不管是海洋魚類還是淡水魚類,身上都有寄生蟲。
  • 海水會越來越鹹嗎 科學家卻在擔心海水會越來越淡
    有一首歌唱道:都說那海水又苦又鹹------。的確,孕育了地球生命的海水又苦又鹹,那是因為海水含有大量的鹽分,如果把海水中所有的鹽分都提取出來,鋪在陸地上,可得到厚153米的鹽層。那麼海水為什麼會是鹹的呢,會不會越來越鹹呢?
  • 三文魚能不能生吃,會不會有寄生蟲呢?
    如果去市場轉一圈,你會發現,雖然很多魚都被稱為「三文魚」,但是它們的外觀、質地、口感卻大不相同,而且這些「三文魚」的前邊還多了不少「前綴」:挪威三文魚、帝王三文魚、紅三文魚、阿拉斯加三文魚……甚至還出現了「淡水三文魚」。
  • 虹鱒魚是不是「三文魚」?能生吃嗎?關於它的討論都在這裡了
    同時,中國水產與流通加工協會也在5月25日跟進澄清,也稱「規範化養殖的三文魚較野生三文魚更安全可控」、「三文魚既可以在淡水中養殖,也可在海水中養殖」、「虹鱒是三文魚的一種」。但爭議仍在繼續,多位業內科普專家也紛紛發文釋疑解惑,認為「三文魚」不包括虹鱒魚,淡水三文魚不適合生吃等。爭議1:虹鱒魚是不是「三文魚」?
  • 這種三文魚別生吃 其實是虹鱒魚!
    青藏高原上養殖三文魚?近日,一個磨破嘴皮子的老生常談,不適合生吃的、經常被商家暗搓搓叫做「淡水三文魚」的虹鱒魚,竟然被某媒體大大方方地說成「三文魚」。原產於北美洲北部和太平洋西岸,多數種群終身生活於低溫淡水環境中,但也有一些俗稱為"硬頭鱒"(steelhead trout)的亞種在不同季節分別生活在淡水和海水裡,具有洄遊產卵的特性。  虹鱒屬肉食性魚類,幼體階段主要以浮遊動物、水生昆蟲為食,成魚則捕食小型魚類、甲殼類、陸生、水生昆蟲。
  • "三文魚之爭"三問:養殖的"三文魚"可以生吃嗎?
    三文魚因色澤誘人、口感細膩、富含蛋白質和多不飽和脂肪酸而風靡全球,近幾年也受到國內消費者喜愛。提到三文魚,人們自然會想到它是一種海水魚。但最近有媒體報導稱,現在我國市場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魚」都來自青藏高原。隨即有部分網友質疑,青藏養殖的並非三文魚,而是虹鱒,虹鱒肉含有寄生蟲不能生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還可以放心吃三文魚嗎?市面上名目繁多的「三文魚」該如何辨別?
  • 烹製好的虹鱒魚與三文魚看起來一樣 連日料大廚都難以分清 市民們...
    盒馬鮮生相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表示,盒馬鮮生不會把淡水虹鱒當成三文魚賣,他說:「符合國際一般認知的三文魚(包括Salmo&nbspsalar,海水養殖大西洋鮭、原產於大西洋)相對淡水虹鱒(Oncorhynchus&nbspmykiss)更為安全,選擇可靠供應商確保新鮮無二次汙染可以生食,而高品質虹鱒魚則更推薦熟食。
  • 為什麼那麼多人堅持認為海裡沒有寄生蟲?
    很遺憾,其中也有寄生蟲存在。最常見的是 異尖線蟲 ,在海魚中甚至肉眼可見,據說黃海海捕魚的幼蟲攜帶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但不必驚慌,相比陸地及淡水水域中的寄生蟲,海鮮中寄生蟲的風險要小很多。三文魚刺身由於海水寄生蟲在人體內無法完成生活史,對人體危害較輕。在生吃大國日本,異尖線蟲的感染者不少,而真正的危害案例非常罕見。淡水的寄生蟲要兇險的多,像血吸蟲、肝吸蟲之流,一不留神就能要人命。只要生吃過一次淡水魚,就有感染肝吸蟲的風險,惜命者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