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一家關注健康飲食的網站推出了一組照片,「簡單粗暴」地告訴大家:要跑多遠才能消化這些食物。比如消耗一根玉米的熱量要跑2.38公裡、一個芝士漢堡是4.05公裡、一個蘋果是0.89公裡……
這一組照片推出後,在網絡上和微信朋友圈中瘋傳,這種把不同食物和跑步距離之間建立等式的方式,讓大家看了後都是心有餘悸。對此,記者採訪了國家高級營養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主任朱傑博士,他認為這一組照片造成了一個誤區,我們正確的習慣應該是:少吃東西不如多運動。
跑多了沒用!運動消耗能量只佔兩到三成
按照這一組照片上的數據,一個成年人即便是一天只吃三包薯條,也要跑接近18公裡才能消耗掉;吃三個水煮蛋,則要跑3.7公裡左右。看了這一組照片的人,恐怕再也不敢吃東西了,有網友調侃:「吃一頓要繞地球跑一圈才行。」
朱傑博士在看了這一組照片後表示:「數據上沒有太大的問題,根據這些食物自身的能量,確實要跑這些距離才能消耗掉。不過,人體的能量消耗分四個部分,運動只是其中之一,應該佔到人體能量消耗的20%-30%,所以並不代表你每天要跑這麼長的距離。」
朱博士繼續解釋:「一個人的能量消耗有四種途徑,其中佔比最大的一塊是基礎代謝,包括你的心跳、呼吸、體溫等,這些要佔據60%-70%左右;另外,一般人想像不到的是,吃飯的過程本身就是有能量消耗的,因為食物需要被消化,這個佔比大概是10%;剩下的20%-30%,才是運動產生的能量消耗;最後一種途徑是針對特殊人群,比如處於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比如孕婦,他們都會有一些自然地能量消耗。」
根據朱博士的解釋,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天攝入食物的總能量,大部分都會通過基礎代謝消耗掉,只有兩到三成需要通過運動來解決,如果不運動的話,能量肯定會轉換成脂肪,造成身體越來越胖。
所以,朱博士也表示:「看了這一組照片後,很多人肯定會有這樣的感覺,好像什麼東西都不敢再吃了。實際上,情況並沒有這麼嚴重,只要有足夠的運動就行。」
跑多少合適?每天慢跑30至60分鐘最適宜
既然能量的攝入和運動之間可以建立等式,那麼怎樣才算是一個合理的標準呢?
朱博士表示:「按照《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最新標準,以一個體重60公斤,從事輕體力勞動的成年男性為例,一天的攝入量應該在2250千卡,大致相當於主食300克、蔬菜400克、肉類50克、一個雞蛋、一塊魚和一個蘋果。按照10%來計算應該消耗225千卡的熱量,這是最低標準。而慢跑一公裡消耗的熱量大約是75千卡,也就是說慢跑3公裡才行,換算成步數大概是6000步。如果是中等水平,要達到7000步到10000步之間。」
朱博士認為,10%是最低標準,30%是最高標準,如果超過30%,就說明運動超標了。另外,慢跑和走路消耗的能量差不多,普通人在攝入量正常的情況下,無論是跑步還是走路,每天在30-60分鐘之間,就能達到不錯的運動效果。
朱博士最後告訴記者,運動還能促進新陳代謝。「比如說你跑了一公裡左右,表面上看相當於消耗了一個蘋果的能量,但跑步的同時還增強了基礎代謝功能,休息的時候消耗的能量會更多。因此我的建議就是:少吃東西不如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