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絕非最糟!美專家預測:下個傳染病,或改變地球生命軌跡

2021-02-15 拾貝智庫

從2019年年末,到2021年年初,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就連淨土南極大陸都已被病毒汙染。那麼,新冠病毒就是人類面臨最糟糕的病毒了嗎?其實不然。

近日,美國新聞網"Missoulacurrent"刊登了美國專家的研究:在下一場傳染病中,病毒可能具有更高的致死率,但傳播速度卻會像新冠病毒一樣。屆時,病毒將改變地球上的生命軌跡。

來自蒙大拿州一個生態學實驗室的研究員瑞娜·普洛萊特表示,自然界中的病毒種類繁多,但往往都"個性鮮明"。

要麼像新冠病毒一樣,傳播性極強,但平均死亡率不到1%;


要麼像尼帕病毒、伊波拉病毒一樣,致死率高達75%-100%,但傳播範圍卻不大。

就拿尼帕病毒舉例來說,上世紀90年代,科學家以馬來西亞一個村莊為該病毒命名。

當地的農場主突然感染了怪病,腦腫脹、頭痛、脖子僵硬、嘔吐、昏迷,進而死亡。出現這種怪異疾病的人,死亡率高達75%。

普洛萊特表示,蝙蝠是尼帕病毒的自然宿主。蝙蝠吃了農場附近樹上的果子,果子便被病毒汙染了。

農場中的豬吃了果子後,便成了病毒的中間宿主。農場主接觸過活豬,或者處理生豬時,便感染了尼帕病毒。

事實上,包括Mers、新冠病毒、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在內的多種病毒,都能在多種蝙蝠體內找到。蝙蝠自帶"光環",體溫高達40餘攝氏度,能和體內的病毒共生,但人類不行。

那麼問題來了,蝙蝠是如何入侵人類棲息地,並傳播病毒的呢?

美國的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有另一種答案:不是蝙蝠入侵了我們的地盤,而是我們奪走了蝙蝠的地盤。

隨著地球上人口數量劇增,人類的棲息地也在逐步擴大。當人類慢慢入侵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時,感染各種病毒的倒計時警報便逐一拉響。

普洛萊特表示:"如果蝙蝠在原始森林中覓食,那麼也不會把病毒帶到人類社會。但問題在於,棲息地消失、氣候變化,給蝙蝠種群帶來了太大的生存壓力。"

除了蝙蝠外,人類社會中肉類消費也在增加,這也就意味著人類要砍伐更多的森林,用來養育更多的家畜。然而,隨著森林這種天然保護罩的消失,那些隱藏在叢林中的病毒便會逐漸外溢。

在傳統觀念中,人們普遍認為,致死率極高的病毒的傳播範圍不會太大,因為沒等病毒傳播出去,人類宿主就已經死亡了。

尼帕病毒就是這樣,人類感染該病毒時,體內病毒數量會逐步增加,等到患者死亡時具有最高的傳染性。但是新冠病毒不一樣,感染者在發病前,就已經具有傳染性。

如果有一種病毒,可以在宿主發病前就傳播出去,並且具有尼帕病毒、伊波拉病毒的致死率,那麼後果是災難性的。

普洛萊特說:"一旦這種傳染病出現,地球上的生命軌跡將被改變。"

公開數據顯示,全球傳染病專家們估計,自然界中約有167萬種病毒,但人類目前僅確定了4000餘個。

隨著新冠病毒疫苗誕生,更多的科學家開始將目光轉向下一波疫情。沒人知道下一波疫情什麼時候會來,但人類必須做好準備,提前找到可能引發大流行的病毒,並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相關焦點

  • 美預測新冠病毒傳播高風險場所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0日發表了一項根據美國大數據開展的流行病學建模研究,結果顯示,重新開放餐館、健身房、咖啡館和酒店會帶來最大的新冠病毒傳播風險。模型顯示,降低這些場館的使用率,或能讓預測的感染人數大幅降低。
  • 港大傳染病專家:不排除變種新冠病毒影響疫苗成效和檢測方法
    港大傳染病專家:不排除變種新冠病毒影響疫苗成效和檢測方法 澎湃新聞記者 吳怡 2020-12-2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
  • ...院劉遠立:對新冠病毒認知存在四大不確定性 警惕下一個新發傳染病
    財經網訊「我們對於病毒的認識比較表淺,存在著四大方面的不確定性」。11月26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執行院長、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會長劉遠立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表示,人類面臨新發傳染病的間隔期快速縮短,「必須要做好與狼共舞的長期準備」。
  • 美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新毒株」!我們如何應付變異的新冠病毒?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分析為什麼病毒會不斷變異,並提醒如何做好與病毒長期共存的準備。|生命時報記者 張健 李爽 □林烽本文編輯 |徐文婷新毒株傳染性更強兩項新研究都針對新冠病毒的RNA基因組展開了研究,以追蹤其突變情況。
  • 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新冠病毒絕非人造,建議去蝙蝠棲息地溯源
    3月9日晚,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石正麗做客騰訊「2020科學抗疫」線上公益課堂。她澄清,新型冠狀病毒絕非人為製造,華南海鮮市場的關閉確實給新冠病毒中間宿主的溯源帶來了困難。她還提醒,出現下一次蝙蝠冠狀病毒跨族群感染仍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 中國醫學科學院劉遠立:對新冠病毒認知存在四大不確定性 警惕下一個新發傳染病
    財經網訊 「我們對於病毒的認識比較表淺,存在著四大方面的不確定性」。11月26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執行院長、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會長劉遠立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表示,人類面臨新發傳染病的間隔期快速縮短,「必須要做好與狼共舞的長期準備」。
  • 為什麼新冠病毒如此令人恐懼?人類讓病毒變得更強大
    儘管人類現已掌握先進的醫學技術,但是新冠病毒的爆發,令許多國家措手不及,造成了世界範圍內的大恐慌,為什麼新冠病毒這麼令人感到恐懼?其實歷史上,一些病毒比新冠病毒更糟糕。數百年前的西班牙流感和黑死病讓人們感到恐懼,這些災難事件導致數百萬人死亡,對當時的社會帶來了深刻變化。
  • 許多地方流行的新冠病毒已不同於原始病毒…
    基因變異可以自然產生(如本文提到的自然變異了的新冠病毒毒株),或人為誘導(通過輻射、化學試劑等增大隨機突變發生的概率),或在實驗室條件下通過基因剪切、修飾等基因工程手段構建。不是所有的基因突變都會帶來不良的後果:在自然界,正是突變推動了物種的進化,帶來了多樣性。
  • 傳播太快無法阻擋,專家預計英國變種新冠病毒將主宰地球
    英屬直布羅陀成為了英國本土之外第5個發現了英國變種新冠病毒的地區。直布羅陀是英國的14處海外領土之一,也是最小的一個,是通往地中海的入口,面積只有6平方公裡,與西班牙交界。    直布羅陀最有名的是數量龐大而自由生長的猴子,和峨眉山上的猴子一樣,已經成為了當地的標誌。直布羅陀是英國人度假的首選之一,出現變種病毒應該說是毫不意外。
  • 高致死率的超級病毒來了!美科學家向全球發出預警,人類或迎來「滅頂之災」!
    新冠疫情的出現,讓全世界都迎來了異常艱難的一年,在疫情的肆虐下,多國爆發經濟危機,甚至還有多個國家因疫情宣告破產
  • 美疾控中心稱美新冠病例或早於中國,世衛專家將前往武漢調查
    美疾控中心:美新冠病例早於中國數周,世衛專家將前往武漢調查 2020-12-02 1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冠病毒如何無聲無息潛入我們?與地球環境變化存在怎樣的關聯?
    建國初期的鼠疫、天花、霍亂等傳染病爆發的時候,國家也沒有採取過如此堅決果斷的決定。之後又發現,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一時間有關新冠病毒的傳聞鋪天蓋地。
  • 新冠病毒為何比SARS病毒傳染性更強?這個展覽帶你揭秘病毒
    科普主題展覽如果把人體比作足球場病毒就是足球上的五邊形天花、脊髓灰質炎、流感、伊波拉、愛滋病、SARS、MERS……人類和病毒的演化博弈從未停止,人類全球化的每一步,也是流行病的一大步。無處不在的病毒體積有多大?廣東科學中心科普部專家介紹,不同病毒大小差異很大,絕大多數病毒個體極其微小,直徑在100納米以內,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 新冠病毒弱爆了?專家警告:「世界末日病毒」能殺死全球一半人口
    據英國《太陽報》5月29日報導,英國醫生兼營養學家麥可·格雷格日前發出警告說,來自養雞場的一種「世界末日病毒」比現在正在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厲害得多,可以殺死全球一半的人口。格雷格說,人類與動物的緊密聯繫使得我們很容易受到最嚴重的的傳染病的影響。
  • 世衛公布新冠病毒溯源小組成員,英、美和澳大利亞專家均參與其中
    【南方+11月27日訊】據英國媒體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10名世衛組織科學家將追蹤新冠病毒的起源,包括英國、美國、澳大利亞、丹麥、荷蘭、日本、卡達、德國、越南和俄羅斯的流行病學專家、公共衛生專家和動物衛生專家將共同追蹤
  • 專家探索新冠病毒源頭 預測未來將出現更多冠狀病毒
    作者:雪梨大學2020年3月27日——今天,雪梨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醫學科學學院Edward Holmes教授和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永振教授在《細胞》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評論。「冠狀病毒顯然有能力跨越物種界限,適應新的宿主,這讓我們更直接的預測未來會出現更多的冠狀病毒」。因此人類需要更多的研究來幫助制定公共衛生政策,以應對類似病毒的出現。該文指出,政策和其它相關措施有助於防止其它冠狀病毒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這包括:1.監測多種哺乳類動物的冠狀病毒。
  • 轉化醫學專家:中國為何是新發傳染病暴發熱點地區?
    新發傳染病包括多種情況。有的是新發物種或菌株感染人類,比如SARS病毒、新冠病毒等;有的是過去影響範圍不大,但由於生態環境變化,造成廣泛傳染,比如萊姆病。權威期刊《自然》曾總結出1940年至2000年間新發傳染病的種類,人畜共患病佔新發傳染病的60%,而人畜共患病中71.8%來自野生動物。 「人畜共患病難以預測。」
  • 病毒是人類「敵人」嗎?傳染病專家解讀「病毒迷思」
    在科普紀錄片《未來圖鑑》首集中,傳染病專家、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醫生放眼未來,從專業角度解答未來世界中的病毒迷思。自人類誕生以來,無數次與不同病毒的交手,無數的科學家經過不斷的實驗和記錄,揭示了病毒的多樣性。
  • 新冠病毒確診數猛增!最好和最壞的情況是什麼?
    具體到本次疫情,充滿了複雜性和不確定性,這讓準確預測疫情發展幾乎不可能完成。但數學建模是有意義的,好的、相對貼近實際的模型通過不斷迭代,可以給出逐步修正的預測和防控參考。專家們根據此前的模型並權衡當下情況,給出了最好和最糟糕的未來發展推演猜測。新冠病毒會感染多少人?
  • 新冠病毒長這樣!我國科研人員揭示全球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據國內媒體報導,近日,浙大一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合作,揭示了全球首個解析真實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這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