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希望號」衛星實驗艙觀測實驗:拍攝地面上看不到的壯美影像

2021-01-14 人民網

【相關新聞】

三菱電機開發出業界最小的電動汽車馬達,內置SiC逆變器

三菱電機將低成本CFRP製造技術用於工業設備

全球半導體廠商爭相猛攻汽車領域

谷歌在美申請22項汽車自動駕駛專利

圖研免費提供PCB數據的3D轉換工具

 

2013年11月7日,若田光一等第38~39次長期駐站太空人搭乘俄羅斯液體燃料火箭「聯盟-FG火箭」前往國際空間站(ISS: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設在該國際空間站上的設施之一是日本實驗艙「希望號」。「希望號」是日本為了利用微小的重力環境和宇宙放射線等開展科學實驗,以及利用廣闊的視野、高真空、豐富的太陽能等宇宙暴露環境來觀測天體和地球並開展科學實驗而建設的。若田將在駐站期間的2013年11月7日~2014年5月14日,實施或預定開展20項實驗和觀測。

日本實驗艙「希望號」外觀CG

圖像:JAXA

20項中之一是已於2013年11月13日~2014年1月17日實施的「超高感光度4K相機系統的功能確認」。就是使用最先進的消費類4K相機(像素為現行高清4倍的高解析度相機),從沒有大氣流動的宇宙,以高解析度和高感光度拍攝地球和天體的影像(視頻)。這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與NHK共同實施的。為了在宇宙中也可以使用,對民用4K相機進行了改造,同時為了能清晰拍攝彗星等天體而提高了感光度。

拍攝地面上看不到的壯美影像

為使民用4K相機在宇宙中也可以使用,採取了如下措施。

(1)為防止結露引發故障和金屬粉飛濺,而塗覆電基板(提高耐環境性和安全性)

(2)使用難燃材料或用難燃材質的膠帶等覆蓋可燃材料(防止發生火災)

(3)由於在失重狀態下無法通過對流散熱,因此通過切斷電源等措施來防止個別部位出現溫度過高的情況(防止太空人受傷)

(4)採取措施,防止鋒利的邊緣劃傷手(防止太空人受傷)

(5)為了在宇宙飛船內減壓後也能夠保證安全,將破裂後有可能帶來危害的電氣部件換成安全部件(支持真空環境)。

實際上,這些措施都利用了JAXA在開發和運營希望號過程中積累的載人宇宙安全技術,以及消費類產品宇宙搭載的技術。由此,方「可以在短短的6個月內,完成使消費類產品在宇宙中也可以使用所需的修改和試驗」(JAXA)。日本之所以能夠全球率先在宇宙中使用最先進的消費類相機——4K相機,是因為有這些經驗的積累。

從ISS拍攝的艾森彗星視頻中抽出的圖片

攝影:JAXA/NHK

從ISS拍攝的極光視頻中抽出的圖片

攝影:JAXA/NHK

JAXA介紹說:「使用4K相機,能夠拍出從地面上看不到的壯美鮮明的影像」。使用4K相機從ISS上拍攝到了艾森彗星和地球極光等的若田,描述了當時的感想。

「從ISS上看宇宙,跟從地球上看到的不同,星星是立體的,向縱深方向擴展,可以親身體驗到宇宙的廣闊。我想為大家呈上這種令人窒息的壯美景象。實際使用超高感光度4K相機拍攝艾森彗星和極光時,顯示器上竟然映出如此美妙的景象真是令人震驚。能有這次機會太好了,今後一直到彗星達到最亮時,我都將努力拍出儘可能好的影像。」(作者:富岡 恆憲,日經技術在線!供稿)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空間科學實驗是返回式衛星的未來
    從1975年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成功返回,到2016年實踐十號返回成功,中國一共進行了25顆返回式衛星的研製。每一次,唐伯昶都在。 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總體部的辦公室裡,這位經歷了無數次衛星發射和回收的新型返回式衛星總指揮、總設計師,特意把實踐十號模型擺在了辦公桌上,因為這顆衛星見證了技術與科學的完美融合——它不僅是25顆返回式衛星中的一顆,還是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
  • 日本"希望號"太空艙與國際空間站成功組裝(圖)
    日本"希望號"太空艙與國際空間站成功組裝(圖) 2008年06月05日 07: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5日電 美國「發現」號太空梭機組兩名太空人3日在國際空間站上出艙太空行走,成功將日本「希望」號實驗艙的加壓艙段安裝到空間站的預定位置。重15噸,價值10億美元的「希望號」太空艙是由美國「發現號」太空梭上周六運上太空的。
  • 太空養蠶小CASE 「天宮」實驗個個「高大上」
    日前,航天員景海鵬在「天宮二號」指尖「遛蠶」的視頻令網友大呼過癮。其實,「太空養蠶」只是此次航天員在天宮二號眾多科學實驗中的一個。藉助太空特殊的環境,利用空間飛行器的特殊平臺,開展許多地面上無法實現的科學實驗和研究活動,這是人類探索太空、建立空間站等航天平臺的終極目標之一。
  • 從太空上拍攝的「3D大片」!高分七號衛星首批亞米級立體影像產品發布
    央廣網北京12月11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郭鵬)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國家航天局昨天(10日)發布了高分七號首批22幅亞米級立體影像產品。有媒體把它稱作:從太空上拍攝的「3D立體大片」。11月3日成功發射後,這部大片的「攝像」高分七號搭載的主要載荷從11月5日開始,就在軌開機工作下傳數據了。
  • 高分七號衛星首批影像圖發布
    12月10日,國家航天局發布了高分七號衛星首批影像圖。話不多說,直接來看高分七號從太空裡拍攝的「大片」!這幾個圖咋還花花綠綠的,看起來有點暈?這可是由高分七號上攜帶的「雙線陣相機」拍攝的原汁原味的「3D立體大片」,想要裸眼看清楚的確有些難度,但是如果你有一副平時我們去電影院看3D電影時佩戴的立體眼鏡,戴上再看看,立體效果是不是立刻就出來了!沒看夠?別著急!
  • 液體·家蠶·幹細胞:「實踐十號」上的三堂太空實驗課—新聞—科學網
    液體·家蠶·幹細胞:「實踐十號」上的三堂太空實驗課
  • 日本「向日葵7號」衛星與地面通信中斷
    新華網東京11月5日電(記者錢錚)日本多功能衛星「向日葵7號」5日下午出現空中姿態異常,導致衛星與地面通信中斷。由於「向日葵6號」衛星工作正常,所以本次故障未對日本的氣象觀測和航空管制業務造成大的影響。
  • 飛船在太空都幹啥 盤點神舟飛船上的空間實驗
    這是我國首次在自己研製並發射的飛船上進行多學科、大規模和前沿性的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  神舟三號:驗證艙內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  神舟三號裝載了10項44臺有效載荷設備,以對地觀測和科學實驗為主,主要有捲雲探測儀、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地球環境監測系統、多工位空間晶體生長爐、空間蛋白質結晶裝置、空間細胞生物反應器、空間環境監測系統、窗口組件及有效載荷公用設備等。
  • 「高分七號」衛星首批影像圖發布 中國自主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
    截至目前,由高低不同軌道、從可見光到微波不同譜段觀測手段的高分專項衛星,初步構建起中國自主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高分七號」首批亞米級立體影像產品包括北京首都機場、大興機場、山東菏澤等多個地區的正射影像圖、立體核線影像、數字表面模型產品等。首批影像成果圖綜合考慮地域分布、地物類型、目標關注度和主要用戶部門測試需求等因素,體現了「高分七號」衛星特有的立體測繪性能。
  • 「高分二號」亞米級衛星影像圖發布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餘曉潔、邱學雷)國防科工局29日發布了由高分二號衛星拍攝的首批亞米級高解析度衛星影像圖,圖像紋理清晰、層次分明、信息豐富。這顆衛星將在國土資源監測、礦產資源開發、城市精細化管理、交通設施監測、林業資源調查、災區恢復重建等諸領域廣泛應用。
  • 「實踐十號」衛星將在太空做哪些新奇有趣的實驗?
    中國4月6日發射的實踐十號返回式衛星上,將在未來兩周進行19項新奇又有趣的實驗,既尋找人類未來宇宙生存之法,又助人類在地球上的生活更美好。  這顆衛星的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胡文瑞說:「實踐十號上開展的科學實驗都是全新探索,都是國外沒有開展過的,每個都具有創新性和很強的科學研究價值,將孕育學術上重大問題的突破。」
  • 日本將於12月發射地球觀測衛星和低空衛星
    據日媒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27日宣布,將於12月23日在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有助於全球變暖預測的觀測衛星「Shikisai(色彩)」和在低空飛行的試驗衛星「Tsubame(燕)」。  據介紹,「Shikisai」衛星將從800公裡高空長期觀測地球全部區域內雲層及大氣中的塵埃、冰雪面積、地表植物等的狀態,力爭分析環境隨全球變暖發生的變化,提高預測精確度。  「Tsubame」則會在低於一般衛星的300公裡以下高度的軌道上飛行。軌道較低一方面能詳密觀測地球,但也需要承受在該高度輕微存在的大氣阻力,因此易於下降。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帶回了什麼?
    醫學實驗生物樣本、太空實驗裝置、特色農作物和藥材種子(種苗)、紀念哈達、濰坊風箏、中國青年志願者旗幟……在11月22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京舉行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上
  • 太真實,高分七號衛星拍攝的北京首都機場真彩色融合正射影像
    高分七號衛星拍攝的北京首都機場真彩色融合正射影像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供圖 2019年12月10日,國家航天局發布了高分七號衛星首批22幅亞米級立體影像產品。這不僅是高分七號的首次亮相,也標誌著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簡稱高分專項)的建設重點將轉入應用階段。從高分一號到高分七號,「高分家族」的規模不斷壯大,本領也越來越強。
  • SJ-10返回式衛星科學實驗:微重力科學及生命科學
    2016年4月6日,專門用於微重力物理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實驗的中國第24顆返回式衛星「實踐十號」(SJ-10)發射成功。12天後,衛星的返回艙與留軌艙分離,並在內蒙古四子王旗成功回收;衛星留軌艙繼續在軌開展了一周的燃燒和流體物理實驗。SJ-10號衛星的任務是通過衛星在近地軌道運行提供的長時間微重力環境開展微重力科學實驗研究。
  • 能在太空拍攝地球的3D高清大片!高分七號衛星,憑啥這麼牛
    所以,「小七」身上裝備了一套雙線陣立體相機,而且高分七號突破了亞米級立體測繪技術。這套相機又是如何工作的呢?進入正題之前,請同學們先做一個簡單的實驗:睜開雙眼,將左右手的食指慢慢靠近,最後對在一起,相信這很容易就能做到。接下來,我們閉上一隻眼睛,只睜開一隻眼睛,再試一次,這下,可能食指們就不太容易對上了。
  • 谷歌地球的高清衛星影像數據都來源自哪裡?
    原標題:谷歌地球的高清衛星影像數據都來源自哪裡?     我們都很熟悉BIGEMAP上的谷歌地球,它是由谷歌開發的虛擬地球儀軟體。無論是工作應用、還是教學演示、亦或是個人出於好奇查看衛星影像以及歷史影像,谷歌地球都必不可少。   那麼,我們在軟體上看到的谷歌地球的衛星影像,都是怎麼來的呢?
  • 日本啟動GPS海嘯儀實驗 有望提早發布海嘯預警
    12月16日,日本高知工業高等專門學校和東京大學等的研究小組在高知縣室戶岬海域啟動了使用「GPS海嘯儀」的實驗,有望提早發布海嘯預警。照片由高知工業高專提供。【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共同社12月16日報導,日本高知工業高等專門學校和東京大學等的研究小組16日在高知縣室戶岬海域啟動了使用「GPS海嘯儀」的實驗。該設備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以釐米為單位捕捉波浪變化。小組當天在大阪市內發表實驗概要,稱該實驗旨在構築早期觀測機制以迅速發布警報和疏散信息。
  • 科學網—實驗衛星:空間科學「群星」閃耀
    ■本報見習記者 高雅麗 從「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到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從「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到
  • 能在太空拍攝地球的3D高清大片!高分七號衛星,憑啥這麼牛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素萍8月20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消息: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所以,「小七」身上裝備了一套雙線陣立體相機,而且高分七號突破了亞米級立體測繪技術。這套相機又是如何工作的呢?進入正題之前,請同學們先做一個簡單的實驗:睜開雙眼,將左右手的食指慢慢靠近,最後對在一起,相信這很容易就能做到。接下來,我們閉上一隻眼睛,只睜開一隻眼睛,再試一次,這下,可能食指們就不太容易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