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說丨袁亞湘院士:雜誌好不好,就看最好的文章是否發表在這裡

2020-12-04 澎湃新聞

院士說丨袁亞湘院士:雜誌好不好,就看最好的文章是否發表在這裡

2020-10-10 1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作者 | 科信

「我是研究數學的,現在大數據非常熱,大家動不動就用大數據說話,可我的觀點是,一個雜誌好不好,就看最好的文章是不是發表在這裡。」

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在主旨報告《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化之路》中的一番話,引起了與會者的強烈共鳴。

袁亞湘目前是我國數學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中國科學:數學》的主編。華羅庚、陳景潤這些數學大家的論文都曾發表在這本雜誌上。

「那些複雜的期刊指標,我從來不看重。」袁亞湘直言,自擔任主編以來,《中國科學:數學》的影響因子一度在0.5徘徊,目前已突破1,這和國內很多學科的代表性雜誌無法相比。但它是數學學科領域內的佼佼者,國際影響力也在穩步提升。

對袁亞湘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吸引高水平作者的高水平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學:數學》每年刊發的論文中有五分之一出自院士等知名專家之手。

近幾年當選的院士中,有許多代表性成果就發表在這本雜誌上。

《中國科學:數學》是他們心目中最好的數學雜誌之一。

《中國科學:數學》還開設了「海外名家」專欄,邀請國際著名數學學家,包括菲爾茲獎、沃爾夫獎獲得者投稿。

目前,期刊的國際作者發文量佔到了50%,70%的下載來自海外。

袁亞湘表示,中國正走在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道路上,我們在很多科學技術研究領域已經位列世界第一方陣。

「但是,我們的科技期刊在國際上的相對地位跟我們的科技水平在國際的相對地位還不相稱。這種不相稱也意味著我們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在提到我國科技期刊在國際化進程中面臨的挑戰,袁亞湘的觀察是,我國最優秀的稿源外流比較嚴重。

「要辦一個高水平的雜誌,首先是保證學術質量。這就要看重大的成果、重大的項目、重要的研究機構的論文是不是發表在這裡。」袁亞湘說道。

他以世界上最頂尖的數學期刊Annals of Mathematics為例。該雜誌以美國作者為主導,其次是法國、英國、德國。

美國作者主要分布在美國頂級高校,以普林斯頓大學為代表。「Annals of Mathematics由普林斯頓大學主辦,雜誌非常重視本校的科研成果,這一點非常重要。」袁亞湘強調。

「既然我們要辦好中國的國際化雜誌,首先一定要立足於中國,把國內最好的文章吸納過來,這就需要得到中國科學家的支持。」在袁亞湘看來,離開中國本土談國際化,那就失去了中國期刊的意義。

只是目前,國內輿論界、管理部門,甚至科學家內部,都對中國科技期刊的自信不足。原因有很多方面,包括評價體系、歷史文化因素等等。

袁亞湘說,中國期刊發展還處於上升階段,我們需要時間不斷地努力。他也希望中國優秀的作者、頂尖的學者,能把最好的文章更多地發表在中國的期刊上。

歡迎關注

科普遼寧

原標題:《院士說丨袁亞湘院士:雜誌好不好,就看最好的文章是否發表在這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院士說丨袁亞湘院士:科研立足應用,基礎科學研究必須有的放矢
    近日,人民網強國論壇記者獨家專訪到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並分享他對愛國精神和創新精神的理解。強國論壇:您是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加快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袁亞湘:總書記的講話體現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科技工作者的殷切希望。
  • 袁亞湘院士:從放牛娃到科學家
    他說,那個年代考上大學,就意味著畢業後有一個鐵飯碗,當時想的最好是能留在長沙工作。 「當時我的想法比較簡單,自己是個學生,就把自己學業完成好。」但當他不斷取得進步,對自己要求也越高。「如果一直待在井底,不知道外面的天下,也就不知道這世界上還有這麼優秀的人,然而一旦跳出井底以後,就可以看到香山,又能看到西山,還能看到珠穆朗瑪峰,這是不斷的反饋過程。」
  • 袁亞湘院士這樣說……
    是否也會受到一些傳統刻板觀念的影響?袁亞湘:我的學生中有不少女生,有的在科研工作方面非常突出。比如上海交通大學的範金燕教授,她在非線性方程組和完全正矩陣優化等研究中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曾榮獲中國女青年科學家獎、中國青年科技獎。
  • 大家|袁亞湘院士:以稚子之心探數學之美
    當別人都在感嘆他未來仕途不可限量時,47歲,他卻卸下所有行政職務,以一顆稚子之心回歸科研淨土,「帶帶學生,想想數學,寫寫文章,遊遊世界,不亦樂乎」。 率真、童趣、高明的「段子手」,很難想像,這幾個詞可以用來形容一位功成名就的中科院院士。但11月剛剛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數學會新任理事長的袁亞湘就是這樣一位科學家。
  • 袁亞湘院士做客西北師範大學附中 以數學思維談優化人生
    袁亞湘院士為同學們授課奧數競賽是很多家長關心的話題,西北師範大學附中人才濟濟,學生們通過奧數競賽來提升水平也非常多。作為我國著名數學專家,袁亞湘表示,奧數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會促進同學們去探索數學奧秘。奧數獲獎的同學有些在未來的數學之路上非常成功,有些卻沒有取得預想的成績。
  • 袁亞湘院士:以稚子之心探數學之美—新聞—科學網
    率真、童趣、高明的「段子手」,很難想像,這幾個詞可以用來形容一位功成名就的中科院院士。但11月剛剛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數學會新任理事長的袁亞湘就是這樣一位科學家。今年55歲的他用自己對數學的執著與深愛,用孩提般純真的科研之心,深深地感染每一位聽過他的課或曾與他交談的人。
  • 袁亞湘院士:學生要敢比老師厲害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袁亞湘這樣說。「科學研究是一個長久的東西,培養和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時不能急功近利。」袁亞湘說,比如陳景潤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用呢?可能馬上用不上,但現在知道了,它在破譯密碼時特別有用。「但一個國家能因為數學家的成果不能立即產生效益,就不重視數學人才了嗎?
  • 《袁亞湘院士:數學漫談》科普報告
    在此全民抗疫、共克時艱的特殊時期,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將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邀請多位數學界知名院士專家進行科普講學,為大家帶來數學有關的學術盛宴
  • 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11月11日,「科學與中國」院士巡講活動走進江蘇省華羅庚中學,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作《科學的皇后——無處不在的數學》專題報告。常州市金壇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劉明江主持報告會,江蘇省華羅庚中學570餘名師生參加報告會。
  • 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袁亞湘院士訪問同濟並開展學術交流
    12月3日,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袁亞湘院士到訪同濟。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黨委副書記徐建平與袁亞湘院士會晤。陳杰對袁院士到訪同濟表示歡迎,感謝他多年來對同濟大學及同濟數學學科的支持。陳杰強調了數學在自然科學中的重要位置,以及「厚重理科」在同濟學科建設中的基礎性地位。袁亞湘感謝同濟的熱情邀請,他表示,非常高興來到同濟開展學術交流。同濟數學近幾年快速發展,得益於學校的重視和關心。
  • 重慶專訪:中科院院士袁亞湘——「鬼點子」 推動原始創新
    重慶專訪:中科院院士袁亞湘——「鬼點子」 推動原始創新 2020-12-20 2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研究生閱讀:中科院院士袁亞湘教授談如何做好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逐漸成為我國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生學歷成為越來越多的社會職業門檻要求,但是,成為合格的研究生並不容易,今天介紹國科大學「院士大講堂」的袁亞湘院士的見解。袁亞湘院士、著名數學家、博士畢業於劍橋大學,2011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我主要從事數學計算,應用數學的領域的研究。
  • 袁亞湘院士為吉林省農村中學生作科普報告
    袁亞湘院士為吉林省農村中學生作科普報告 2020-09-28 15: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袁亞湘:「幸運」離不開「優化」數學
    當別人都在感嘆他未來仕途不可限量時,47歲時,他卻卸下所有行政職務,以一顆稚子之心回歸科研淨土,「帶帶學生,想想數學,寫寫文章,遊遊世界,不亦樂乎」。機緣巧合走上「優化」之路「為什麼同年畢業,進單位工作的同事,若干年後會有很大的差別,為什麼有的混的好,有的混的不好,就是因為大家每天做的決策都不一樣。」
  • ...記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科院院士袁亞湘
    簡介:袁亞湘,男,漢族,1960年1月生,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科院院士。他在科研工作中銳意創新,在非線性優化計算方法及其理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他投身教育事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優異的工作業績,贏得了同事和學生廣泛好評。
  • 袁亞湘院士獲第六屆蘇步青應用數學獎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獲此殊榮。   袁亞湘的主要研究方向為非線性優化計算方法。他在非線性優化方法的研究中取得一系列的傑出研究成果。  袁亞湘,1986年博士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中科院院士,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數學獎,首屆「馮康科學計算獎」;曾在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大會上作大會報告,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45分鐘邀請報告。
  • 袁亞湘院士當選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主席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0日訊 記者佘惠敏從中國科學院獲悉:當地時間5月20日,在西班牙瓦倫西亞召開的一年一度的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理事會會議(ICIAM Board Meeting)上,中國科學院院士
  • 兩院院士談院士制度:院士們到底享受啥待遇
    「我在整個院士裡面,算是高的。」王夢恕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他向記者舉了個例子,農業領域的一位院士,妻子早已去世,孩子又常年看病,家裡十分寒酸。有記者去拜訪,這位院士說,不要報導我的生活情況,否則讓年輕人一看,院士都這麼窮困,更不願意學農業了。   王夢恕坦言,當選院士以後,很多人找上門來。
  • 袁亞湘:高質量期刊建設要有信心 紮實走好每一步
    會議期間,院士、高校校長、期刊編輯、學術領導等行業專家為中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9月24日,人民網圍繞本屆論壇主題,對袁亞湘(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數學》主編)進行一對一專訪,對中國期刊的現狀及未來發展進行了分析與展望。
  • 中科院院士袁亞湘談數學教育誤區:莫把數學當語文來教
    基礎好不好、有沒有發展前途不是簡單用分數來衡量。拿剛進大學的本科生舉例,大家可能不會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學生比北京大學的學生基礎好,但是經過4年以後,北京大學的後1/3學生大概率比不上中國科學院大學前1/3的學生。一個人熱愛學習,有學習能力,這才叫基礎好、有潛力。讓他少刷題,快樂的同時能保持對數學的興趣,又懂數學的原理,他一定能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