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0 1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作者 | 科信
「我是研究數學的,現在大數據非常熱,大家動不動就用大數據說話,可我的觀點是,一個雜誌好不好,就看最好的文章是不是發表在這裡。」
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在主旨報告《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化之路》中的一番話,引起了與會者的強烈共鳴。
袁亞湘目前是我國數學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中國科學:數學》的主編。華羅庚、陳景潤這些數學大家的論文都曾發表在這本雜誌上。
「那些複雜的期刊指標,我從來不看重。」袁亞湘直言,自擔任主編以來,《中國科學:數學》的影響因子一度在0.5徘徊,目前已突破1,這和國內很多學科的代表性雜誌無法相比。但它是數學學科領域內的佼佼者,國際影響力也在穩步提升。
對袁亞湘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吸引高水平作者的高水平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學:數學》每年刊發的論文中有五分之一出自院士等知名專家之手。
近幾年當選的院士中,有許多代表性成果就發表在這本雜誌上。
《中國科學:數學》是他們心目中最好的數學雜誌之一。
《中國科學:數學》還開設了「海外名家」專欄,邀請國際著名數學學家,包括菲爾茲獎、沃爾夫獎獲得者投稿。
目前,期刊的國際作者發文量佔到了50%,70%的下載來自海外。
袁亞湘表示,中國正走在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道路上,我們在很多科學技術研究領域已經位列世界第一方陣。
「但是,我們的科技期刊在國際上的相對地位跟我們的科技水平在國際的相對地位還不相稱。這種不相稱也意味著我們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在提到我國科技期刊在國際化進程中面臨的挑戰,袁亞湘的觀察是,我國最優秀的稿源外流比較嚴重。
「要辦一個高水平的雜誌,首先是保證學術質量。這就要看重大的成果、重大的項目、重要的研究機構的論文是不是發表在這裡。」袁亞湘說道。
他以世界上最頂尖的數學期刊Annals of Mathematics為例。該雜誌以美國作者為主導,其次是法國、英國、德國。
美國作者主要分布在美國頂級高校,以普林斯頓大學為代表。「Annals of Mathematics由普林斯頓大學主辦,雜誌非常重視本校的科研成果,這一點非常重要。」袁亞湘強調。
「既然我們要辦好中國的國際化雜誌,首先一定要立足於中國,把國內最好的文章吸納過來,這就需要得到中國科學家的支持。」在袁亞湘看來,離開中國本土談國際化,那就失去了中國期刊的意義。
只是目前,國內輿論界、管理部門,甚至科學家內部,都對中國科技期刊的自信不足。原因有很多方面,包括評價體系、歷史文化因素等等。
袁亞湘說,中國期刊發展還處於上升階段,我們需要時間不斷地努力。他也希望中國優秀的作者、頂尖的學者,能把最好的文章更多地發表在中國的期刊上。
歡迎關注
科普遼寧
原標題:《院士說丨袁亞湘院士:雜誌好不好,就看最好的文章是否發表在這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