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 Letter:納米技術改善化療傳遞,增強抗癌療效

2020-12-06 生物谷

2019年10月23日訊 /

生物谷

BIOON /--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監測化療藥物濃度的新方法,這種方法能更有效地將患者的治療控制在關鍵的治療窗口之內。


隨著醫學研究日益進展,對癌症患者進行化療仍有很多問題。過高的劑量會導致健康組織和細胞死亡,引發更多副作用甚至死亡;過低的劑量可能會使癌細胞昏迷,而不是殺死它們,使它們在許多情況下變得更強、更致命。

圖片來源:Nano Letter


生物醫學工程副教授Bryan Smith創建了一個基於磁粒子成像(MPI)的方法,該方法使用超順磁性

納米

顆粒作為造影劑和唯一的信號源,以監測體內藥物在

腫瘤

部位的釋放。


Smith說:"這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方法,可以讓醫生立即看到藥物在體內的分布情況。有了MPI,未來的醫生可以看到有多少藥物直接進入

腫瘤

,然後動態調整給藥量;相反,如果毒性是一個問題,它可以提供肝臟,脾臟或腎臟的圖像,並儘量減少副作用。這樣,他們就可以精確地確保每個病人都能留在治療窗口內。"


Smith的團隊,包括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使用小鼠模型將超順磁性

納米

顆粒系統與阿黴素配對,阿黴素是一種常用的化療藥物。發表在最新一期《Nano Letter》雜誌上的研究結果表明,

納米

複合材料既可以作為藥物傳遞系統,也可以作為MPI示蹤劑。


MPI是一種新型的成像技術,它比傳統的磁共振成像(MRI)要快,並且具有近乎無限的對比度。當與納米複合材料結合時,它可以揭示在體內深處的

腫瘤

內的藥物遞送率。


隨著納米複合材料的降解,它開始在腫瘤中釋放阿黴素。同時,氧化鐵納米糰簇開始分解,這觸發了MPI信號的變化。Smith說,這將使醫生更精確地看到在任何深度有多少藥物到達

腫瘤


他說:"我們發現,MPI信號的變化與阿黴素的釋放呈線性相關,準確率接近100%。這一關鍵概念使我們的MPI創新能夠監測藥物釋放。我們使用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塗層氧化鐵納米複合材料的轉化策略將在未來的臨床應用中很有前景。"


Smith已經為他的創新方法申請了臨時專利。此外,Smith團隊製造的納米複合材料的單個成分已經獲得了FDA的批准,可以用於人類醫學。這將有助於加快

FDA

批准新的監測方法。


他說,隨著研究進展到

臨床試驗

階段(可能在七年內開始),Smith的團隊將開始測試多色MPI,以進一步增強研究過程的定量能力,以及阿黴素以外的藥物。(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相關焦點

  • 聚焦化療耐藥性凋亡和鐵死亡協同增強缺氧惡性腫瘤療效——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郝永強教授研究團隊針對惡性實體腫瘤易復發、對放化療不敏感等制約臨床療效的關鍵「瓶頸」問題,自主研發了一種高釋氧的納米複合材料體系,為改善腫瘤的缺氧微環境並提高耐藥性實體瘤的化療療效提供了一種嶄新途徑。化療主要誘導Caspase依賴性細胞凋亡。然而,由於腫瘤內凋亡抑制劑和腫瘤多藥耐藥的過度表達導致腫瘤細胞對化療的敏感性降低。
  • ACS Nano:新型mRNA抗癌疫苗遞送平臺顯著增強抗癌療效
    2019年2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可以編碼腫瘤抗原的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具有很強的喚起有效抗癌免疫反應的潛力。近日來自比利時根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納米顆粒平臺,叫做mRNA Galsomes。
  • :納米NO載體促進腫瘤血管正常化並增強抗癌治療
    然而,目前缺乏具有延長的半衰期和持續釋放機制的NO傳遞系統。有鑑於此,臺灣國立清華大學陳韻晶副教授與魯才德助理教授合作報導了一種納米級載體NanoNO,能夠使NO持續釋放,從而將NO有效地傳遞至肝細胞癌。該發現證明了納米級NO傳遞能夠有效地重編程腫瘤脈管系統和免疫微環境,以克服對癌症治療的抵抗力,從而產生治療效益。
  • 納米微粒投藥可明顯改善化療效果
    Hrkach等,《科學—轉化醫學》 化療藥物就像一把散彈槍。儘管醫生瞄準的僅僅是腫瘤,但這些藥物還是會擊中身體的其他許多地方,並造成副作用,例如骨髓損傷和脫髮。然而這些「納米微粒」的大小、形狀和構成能夠徹底影響它們在哪裡以及何時起作用。如今,科學家對約100種不同納米微粒製劑的前景進行了調查,進而發現與單獨使用藥物相比,一種傳統的化療藥物被包裹進這些最佳的納米微粒後,能夠在動物對抗前列腺癌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療效。 這些新的研究成果並不是第一次昭示納米微粒療法治療癌症的希望。差不多已有12種小「藥丸」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 新一代腫瘤藥物革命的出現——納米藥物
    納米藥物作為具有巨大發展前景的新型藥物,其在醫藥領域的發展必將引起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革命。目前,納米醫藥技術的基礎理論及納米藥物的製備工藝等還很不完善,納米技術應用於中藥的研究和開發還僅是出現了一些苗頭。因此,納米技術在醫藥領域中的研究還需做大量的工作,但納米醫藥所具有的優越特性預示著它在臨床疾病治療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   重磅!
  • 含鐵納米藥物催化的腫瘤特異性促氧化可實現抗壞血酸腫瘤化療
    含鐵納米藥物催化的腫瘤特異性促氧化可實現抗壞血酸腫瘤化療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7 15:51:45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施劍林研究小組發現,含鐵納米藥物催化的腫瘤特異性促氧化可實現抗壞血酸腫瘤化療
  • 中科大新型磁共振納米造影劑 讓腫瘤化療療效評價有了新方法
    近日,中科大梁高林教授課題組與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鍾凱研究員課題組合作,發明一種能在化療腫瘤內「智能」自聚集的磁共振納米造影劑,並在患有腫瘤的小鼠體內驗證了其優異的腫瘤成像效果。成果3月31日發表在著名期刊《納米快報》上。
  • 磁性納米粒子有助於瘤細胞的化療
    ,將傳統的化療與使用磁性納米顆粒「加熱」腫瘤細胞的實驗性療法相結合,可以顯著提高兩種療法的療效。 多年來,這種方法大多還停留在理論上,但最近納米技術的進步導致了新型磁性納米粒子的開發,使這種治療方法得以臨床實現,目前這種治療方法只用於人類治療一種極具侵略性的腦癌。
  • 納米藥物如何有效攻克多種類型癌症?
    BXQ-350由人體天然表達的蛋白質——激活蛋白C與脂肪分子DOPS形成的納米氣泡組成,由此形成一種可以選擇性靶向癌細胞並殺傷癌細胞的治療藥物,同時不會對周圍健康組織產生影響。這些脂肪納米顆粒還能夠穿過血腦屏障,這使這種納米藥物在治療惡性腦瘤方面療效顯著。「BXQ-350是這類藥物中的第一種,具有傳統抗癌藥物不具有的特性。它由人體存在的天然物質組成。
  • 恢復其表達,顯著增強抗癌效果
    恢復其表達,顯著增強抗癌效果 腫瘤抑制基因功能的喪失通常與癌症的發生、發展和治療耐藥有關。p53是細胞內一種促進凋亡的關鍵腫瘤抑制因子,參與調控細胞中的多種重要的細胞信號通路。癌細胞如此難以殺死的一個原因是它們通常發生p53突變。在各種腫瘤中,經常能發現p53基因發生改變,例如約36%的肝細胞癌和約68%的非小細胞肺癌。
  • 華中科大團隊:納米技術可大幅增強CAR-T療效 從6大方面突破當前...
    華中科大團隊:納米技術可大幅增強CAR-T療效 從6大方面突破當前療法局限性  Evelyn Zhang • 2020-03
  • 高載藥量的超分子自組裝體用於腫瘤PDX模型的化療/光動力治療
    由於游離光敏藥物的細胞攝取效率低,組織靶向能力差,其納米修飾體系逐漸成為藥物傳遞的研究熱點。在許多活性化合物的藥物遞送中,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納米載藥修飾(脂質體、聚合物、樹狀大分子等)因其能夠增強藥物的溶解度,提高體內長循環和靶向性,已成為主流技術 [3-5]。
  • 【Nature Reviews Cancer前沿】腫瘤藥物「納米時代」來臨,改善...
    大量研究表明,將化療藥物(紫杉醇、喜樹鹼等)包載於納米載體中可5-10倍提高藥物在腫瘤部位的富集。這種基於納米藥物粒徑及EPR效應的靶向稱為被動靶向。大量研究表明,將化療藥物(紫杉醇、喜樹鹼等)包載於納米載體中可5-10倍提高藥物在腫瘤部位的富集。這種基於納米藥物粒徑及EPR效應的靶向稱為被動靶向。
  • 我國研製出增強抗癌療效的「智能光熱材料」
    來源:中國證券網新華社合肥12月1日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梁高林教授課題組近期研製出一種新材料,相比目前臨床常用的光熱材料,其光熱轉換效率提升一倍以上,在光熱抗癌技術領域實現了重要突破。光熱療法是繼手術、化療、放療之後興起的一種新型微創抗癌技術,其技術原理是將具有光熱轉換功能的藥材注入人體,運用靶向識別技術將其聚集在腫瘤附近,再通過雷射照射將光能轉化為熱能殺死癌細胞。但是,當雷射照射時,光熱材料經常會發出螢光。發出的螢光多了,可轉化的熱能就少了。
  • 《科學》子刊:納米技術助力恢復p53抑癌基因活性,成功延緩癌症發展!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致力於尋找恢復p53基因活性的新方法……近日,來自布裡格姆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在該領域終於取得了突破:利用納米技術,他們使用合成納米顆粒恢復了p53基因的活性,並成功延遲了p53缺陷型肝癌細胞和肺癌細胞的生長,而且在極大程度上增強了mTOR抑制劑的治療敏感性。
  • Nano Lett.|亞治療性光動力治療促進了腫瘤納米藥物的傳遞,克服了組織增生
    |亞治療性光動力治療促進了腫瘤納米藥物的傳遞,克服了組織增生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篇發表在Nano Letters上的文章,通訊作者是Gang Zheng。有限的腫瘤納米顆粒積累仍然是癌症納米醫學的主要挑戰之一。
  • ACS Nano:新型納米載體或可將肺癌藥物的作用效率提高25倍
    納米顆粒是非常小的分子顆粒,其在醫藥領域可以被進行多種用途的修飾作用,比如納米顆粒可以被工程化操作來講藥物特異性地運輸至疾病位點,同時並不幹擾機體的健康組織。腫瘤特異性的蛋白可以被用於釋放從納米載體上攜帶的藥物肺部的腫瘤組織包含著高濃度的特殊蛋白酶類,這些酶類可以破碎並且對特殊蛋白進行切割,科學家們就利用了這一點來修飾攜帶保護層的納米載體,而其僅在蛋白酶存在的情況下才能夠被破碎,在破碎的過程中就會釋放出抗癌藥物進行腫瘤組織的靶向作用;健康肺部組織的蛋白酶濃度足夠低,以至於並不能夠破壞保護層
  • 智能納米材料有望攻克腫瘤耐藥難題
    近日,上海藥物所藥物製劑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創新性地設計、構建了一種細胞內酸敏感型多功能納米膠束共輸送光敏劑和化療藥物阿黴素前藥,初步實現了腫瘤光療和化療有機結合克服腫瘤耐藥。腫瘤多藥耐藥是癌症治療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據報導超過90%的化療患者都會產生自發或獲得性耐藥,耐藥是造成臨床化療失敗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腫瘤耐藥與腫瘤存在一系列生理屏障密切相關。腫瘤組織存在緻密成纖維細胞包膜,同時淋巴引流系統缺失,導致瘤內滲透壓升高,限制藥物向瘤內擴散。同時,耐藥腫瘤細胞的酸性溶酶體數量增加,形成離子陷阱。
  • Nat Nanotechnol:開發出新的抗癌納米顆粒,有望長期阻止癌症復發
    2017年5月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梅約診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旨在讓乳腺瘤萎縮同時阻止其復發的抗癌納米顆粒。接受這種納米顆粒注射的小鼠的腫瘤大小下降了70~80%。最令人關注的是,接受這種納米顆粒治療的小鼠抵抗未來的腫瘤復發,即便在治療一個月後接觸到癌細胞,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