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數十年的研究和臨床研究,讓CAR-T細胞免疫療法獲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至少我們看到,目前這類療法已經在治療B細胞惡性腫瘤、修復自身免疫和傳染性疾病方面取得了積極的臨床成果。
不過,儘管取得了這些進展,目前CAR-T細胞療法仍然面臨著幾個主要問題需要解決,這主要涉及CAR‐T細胞的製備、安全性和治療功效,尤其是針對實體瘤的治療。
表1. 最重要的CAR-T細胞療法進展總結
如圖1所示,用於臨床的CAR‐T細胞是通過複雜的離體方法生成的。該方法的第一步是從患者身上抽血,然後分離出足夠數量的T細胞。然後通過基因工程用病毒或非病毒載體對細胞進行處理,這是最關鍵的生產步驟,以產生特定的腫瘤細胞表面受體或含有CAR轉基因盒的抗原。這些轉染程序可能伴有嚴重的副作用或併發症。其他因素如選擇合適的T細胞表型,將T細胞培養數周以產生足夠數量的CAR-T細胞以及人工培養中的底物剛性也可能影響CAR-T細胞產物的特性並誘導T細胞衰竭、凋亡和減少。
科研人員們認為,目前有必要設計出新穎的方法來產生有效的CAR,並賦予它們並追蹤其在CAR-T治療中的抗腫瘤功效。
而改善CAR-T細胞療法療效的潛在有效方法之一,或許是利用納米技術的優勢。近日,華中科技大學楊光教授團隊與阜外醫院歐陽晨曦教授團隊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發表了一項相關研究,題為「Nanotechnology promotes genetic and functional modifications of therapeutic T cell against cancer」。
在這項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們重點介紹了CAR‐T免疫療法的當前局限性,並指出了使用納米技術的潛在機會和巨大優勢,包括:1)將CAR轉基因盒引入原代T細胞中; 2)刺激T細胞擴增和持久性;3)改善T細胞運輸;4)刺激固有的T細胞活性;5)重新設置免疫抑制性細胞和血管微環境;以及 6)監測CAR-T細胞療法的治療效果。
從這些方面來看,納米技術促進的基因和功能修飾使生成強大的CAR-T細胞療法成為可能,並提供了針對癌症的精確治療方法。
圖1 生產CAR‐T細胞的步驟。這通常始於從患者身上抽血,然後分離T細胞。然後將T細胞培養一段時間,進行基因改造以產生特定的腫瘤細胞表面受體或含有CAR序列的抗原。加工後,經遺傳修飾的T細胞被選擇性繁殖並輸回患者體內。
免疫系統介導的CAR-T細胞療法的不良反應比傳統的藥物治療更為嚴重,並可能導致預期或意外的毒性,例如交叉反應(殺死正常細胞)。使其「達到靶標,遠離腫瘤」,嚴重的免疫缺陷或破壞CAR-T細胞(圖2)。例如,在最近的臨床試驗中接受CAR-T細胞療法的患者顯示出與超免疫激活(例如,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中樞神經系統(CNS)異常、動脈低血壓和器官損傷。在CAR-T細胞免疫療法可以應用之前,顯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被用作廣泛的治療策略。
圖2 描述了CAR-T細胞療法中的毒性。「靶點外腫瘤」毒性可能導致大量殺傷性T細胞和超免疫激活,例如,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而交叉反應會導致B細胞緩解復發和T系腫瘤。其他嚴重的副作用包括中樞神經系統(CNS)異常,動脈低血壓,鐮狀細胞性貧血,有時還會損害器官。
限制CAR‐T細胞療法抗腫瘤功效的關鍵問題是腫瘤耐藥性、腫瘤抗原逃逸復發和腫瘤微環境(TME)的抑制性質,其梯度較大細胞增殖率,高組織液壓力(IFP)以及缺氧和酸中毒的區域。除了在抑制免疫應答和抑制細胞毒性T細胞增殖中的作用外,TME的這些關鍵特徵還可以通過激活負調控途徑使腫瘤主動逃避T細胞介導的腫瘤特異性免疫(檢查點),例如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D-1)。異常的腫瘤血管(滲漏的、曲折的和擴張的血管)也可能為CAR-T細胞的運輸和浸潤創造生理障礙,並促進免疫逃逸。
有趣的是,CAR-T細胞療法的重要性與納米技術和合成材料的成熟相吻合,因此,研究團隊給出的有效工具和方法可用於解決過繼性T的工程要求,從而產生強大的效應CAR-T細胞。尤其是,納米顆粒(NP)涵蓋了10-100 nm範圍內的各種生物材料,例如基於脂質的顆粒、聚合物NP、金屬和其他無機NP,它們具有獨特的特性,例如大表面積、形狀、超高分子量。而且它們體積小,具有利用生物實體(例如蛋白質和基因)操縱表面的能力。它們不僅具有靶向免疫細胞並通過Toll樣受體(TLR)途徑刺激先天免疫的能力,還可以潛在地改善基因工程T細胞療法對癌症的治療效果。
NP試劑可幫助介導基因貨物在體內的傳遞而不會損害T細胞的增殖,改善基因沉默,增強活性並提高T細胞的穩定性和治療效率。考慮到NP的內在特性,它們可以用來改善免疫調節劑的傳遞、預防腫瘤復發,並監測對癌症治療的治療反應。
功能納米粒子輔助CAR-T療法結合了納米技術和CAR-T的優勢,在克服CAR-T療法局限、提高療效等方面已經取得初步成效,正迅速成為CAR-T療法基礎與臨床轉化研究的一個重要新方向,有望為CAR-T療法攻克包括實體瘤在內的更多惡性腫瘤提供一個強力有效的策略。
參考資料: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1903164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