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耦合氧化還原的原子層沉積實現Pt/CeCuOx界面原子級調控
/10.1038/s41467-020-18076-6全文速覽微納材料設計與製造研究中心的工作者提出了耦合氧化還原的原子層沉積技術和載體表面還原性調控精確控制貴金屬-氧化物界面結構的催化劑原子級製備新方法,製備的Cu
-
華中科大楊榮貴教授團隊在柔性熱電器件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子刊《科學進展》發表華中科技大學楊榮貴教授團隊
-
《科學》:華中科大周軍教授團隊在熱化學電池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9月11日,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的形式刊發了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
-
上海科大陳剛課題組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界面調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陳剛課題組在無甲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界面調控和機理研究方面再次取得重要進展。他們通過使用烷基胺鹽對三維鈣鈦礦薄膜表面進行後處理,獲得高效率、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同時利用同步輻射掠入射X射線衍射技術深入研究表面後處理形成界面層的成分和結構,進一步研究界面調控與器件性能之間的相互聯繫。
-
華中科大李浩洪教授團隊近兩年成果匯總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李浩洪教授實驗室主要綜合運用膜片鉗電生理技術,在體多通道活體動物記錄技術,動物基因操縱以及光遺傳學和成像技術,對情感記憶及相關疾病如抑鬱症,焦慮症和衝動控制障礙等,在細胞水平,神經環路水平進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以期能闡明正常生理狀態下,情感記憶形成的神經環路機制,以及其在相關疾病形成中的作用。
-
華中科大孫永明教授團隊在快速充放電特性鋰金屬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鋰離子電池在電子設備、通訊傳輸、交通工具、軍事武器領域等具有重要應用。然而,鋰離子電池的進一步發展正面臨重大挑戰。當前電池研究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是如何使電池同時實現高的電池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電能力。金屬鋰具有最高的理論比容量和最低的電化學電電位,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高比能鋰電池負極。但是受限於電極(鋰箔)緩慢的界面鋰離子擴散,很難實現鋰箔負極高倍率應用。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程謨傑研究員帶領中高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研究團隊和美國密蘇裡大學堪薩斯城分校陳曉波助理教授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合作研究中取得進展
-
致力提高光催化產氫效率 華中師大研究團隊取得重要進展
19日,記者從華中師範大學獲悉,該校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張禮知團隊針對這一狀況開展攻關,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論文第一作者為化學學院張禮知教授和物理學院餘穎教授共同指導的博士生李傑,第二作者為化學物理交叉班2012級本科生佔光明。華中師大是該論文的唯一作者單位。
-
上科大陳剛課題組《AFM》: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界面調控重要進展
近日,上科大物質學院陳剛課題組在無甲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界面調控和機理研究方面再次取得重要進展。他們通過使用烷基胺鹽對三維鈣鈦礦薄膜表面進行後處理,獲得高效率、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同時利用同步輻射掠入射X射線衍射技術深入研究表面後處理形成界面層的成分和結構,進一步研究界面調控與器件性能之間的相互聯繫。
-
水分解制氫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據新華社電 作為一種重要的可持續新能源技術,開發高效、廉價的水分解電催化劑受到廣泛關注。記者13日從中南大學獲悉,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小鶴教授團隊在廉價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了系列進展,《先進功能材料》《應用催化B:環境》等國際權威期刊連續發表了該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氫能是最具前景的清潔能源之一,電解水產氫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制氫技術。
-
基於晶體缺陷工程的低能耗低成本有機合成技術取得重要進展
基於晶體缺陷工程的低能耗低成本有機合成技術取得重要進展 鑑於目前的能源危機,能耗需求是制約現代化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華中科大《Science》水系熱化學電池取得重要進展!
9月11日,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的形式刊發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
-
江南大學劉小浩教授團隊ACS Catalysis:鈷基費託合成反應中活性和...
(CoO)活性中心、納米粒子表面金屬鈷(Co)原子(晶面/晶邊、角)落位相關的結構演變行為及其對甲烷選擇性的影響,及Co與ZrO2界面效應等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催化領域Top期刊《ACS Catalysis》(ACS Catal.
-
華中科大孫永明教授團隊在高鎳/矽碳高比能電池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 相關工作已發表在ACS Energy Letters,標題為「Prelithiated Li-Enriched Gradient Interphase toward Practical High-Energy NMC Silicon Full Cell」(正極富鋰梯度界面設計助力高鎳
-
近期國內高校在CO2還原方面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CO2還原是當今研究熱門的課題之一,國內眾多團隊都在參與,近期又有什麼新的進展呢?一起來看看!1、上海高研院二氧化碳加氫催化劑設計開發研究獲進展近日,中國科學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暨上海高研院-上海科技大學低碳能源聯合實驗室研究員孫予罕、高鵬和李聖剛帶領的團隊,在二氧化碳催化加氫催化劑研究中取得進展,實現了更高性能氧化銦催化劑的理性設計與合成,相關研究成果以Rationally
-
《尖端科學》封面+封底:華中科大在4D列印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日前,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史玉升教授團隊提出材料組合的思想製備柔性4D列印器件,為性能變化、功能變化的4D列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相關成果以封面文章發表在《尖端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
-
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研究團隊兩項成果取得新進展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王德松教授研究團隊在構建負載型銀納米催化劑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催化領域頂級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1, 283, 119592, IF="16.68)。
-
大連化物所在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MSI)是多相催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該效應常常會導致界面電荷轉移、金屬結構改變、分子吸附調變等現象,並最終強烈地影響到催化反應性能,關於SMSI效應的研究大都涉及金屬/氧化物催化體系。過渡金屬碳化物擁有類貴金屬的電子性質,這賦予了它們非常獨特的催化性能。
-
2020年以來崔屹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梳理
崔屹教授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能源存儲與轉化、納米顯微技術、納米環保技術、納米生物技術、先進材料的合成與製造等等。以納米技術為核心,多學科交叉,多方向並進是崔屹教授課題組研究的重要特點。尤其是在電池納米技術領域的研究,崔屹教授團隊長期以來引領國際研究前沿方向。納米人團隊對崔屹教授2020年以來部分研究成果進行了及時匯總,供大家學習交流。
-
寧波材料所在垂直磁各向異性和界面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增強鐵磁材料PMA的傳統方法有:構建具有大的自旋軌道耦合(SOC)強度的重金屬(HM)-鐵磁界面或者構建氧化物-鐵磁金屬界面。提升鐵磁金屬體系的DMI同樣需要具有較大的SOC,兼需空間反演對稱破缺的界面,因此,重金屬Pt、Ir等常被用來與鐵磁金屬構建界面從而調控DMI。與傳統的重金屬材料相比,氧化物材料具有一些特殊的自由度,例如複雜氧化物的終端和鐵電氧化物的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