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大孫永明教授團隊在快速充放電特性鋰金屬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2020-07-10 小材科研

鋰離子電池在電子設備、通訊傳輸、交通工具、軍事武器領域等具有重要應用。然而,鋰離子電池的進一步發展正面臨重大挑戰。當前電池研究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是如何使電池同時實現高的電池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電能力。金屬鋰具有最高的理論比容量和最低的電化學電電位,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高比能鋰電池負極。但是受限於電極(鋰箔)緩慢的界面鋰離子擴散,很難實現鋰箔負極高倍率應用。

針對傳統金屬鋰箔電極與液體電解液接觸面積小,鋰離子在電極界面傳輸慢,進而限制了金屬鋰箔電極的倍率性能的問題,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孫永明教授團隊提出在鋰金屬箔材內部構建鋰離子高速傳輸網絡,從而提高鋰金屬電極倍率性能的解決思路,為高倍率鋰金屬負極材料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方向。相關工作以Mechanical rolling formation of interpenetrated lithium metal/lithium tin alloy foil for ultrahigh-rate battery anode為題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華中科大孫永明教授團隊在快速充放電特性鋰金屬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電極的高倍率性能要求電極載流子快速遷移,然而傳統金屬鋰箔電極作為平面電極與液體電解液接觸面積小,不利於鋰離子在電極界面快速擴散,限制了金屬鋰箔電極的充放電倍率性能。

針對以上問題,華中科技大學孫永明教授與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課題組將目光投向了高離子電導的鋰錫合金,設計了一種能在高電流密度下穩定充放電的合金基金屬鋰箔負極。該工作通過在常溫下將鋰箔和錫箔簡單重複壓延和摺疊,利用兩者之間自發的合金化反應,製備出一種互穿型鋰金屬/鋰錫合金複合箔負極。

該複合結構主要優勢如下:(1)鋰錫合金在電極內部形成三維框架結構,其高的鋰離子擴散係數和強的親鋰性及與金屬鋰之間豐富的接觸界面有助於實現鋰離子在整個複合電極內部的快速傳輸;(2)鋰錫合金與金屬鋰之間合理的電勢差可以作為鋰離子在電極內部傳輸的驅動力,加快離子的擴散,提高電極的倍率性能;(3)與金屬鋰相比,鋰錫合金電化學反應電勢較高,與電解液的副反應較少,在電池循環中對電解液的消耗更少;(4)三維交織的鋰錫合金框架在電池循環中可作為鋰脫出/沉積的穩定基體,減少循環過程中電極的體積變化;(5)Li/Li22Sn5複合箔材在常溫下以簡單輥壓工藝製備,有助於實現產業化應用。

華中科大孫永明教授團隊在快速充放電特性鋰金屬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a). Li/Li22Sn5電極製備示意圖。(b). Li22Sn5三維框架中Sn元素的EDX元素分布圖譜。(c). 30 mA cm-2,5 mAh cm-2 測試條件下的Li對稱電池和Li/Li22Sn5對稱電池的時間-電壓曲線。

由互穿型Li/Li22Sn5複合箔電極組裝的對稱電池在碳酸酯電解液中30 mA cm-2電流密度和5 mAh cm-2面積容量下表現出超低的過電勢(~ 20 mV),並能穩定循環200圈以上;Li/Li22Sn5負極與三元材料(NCM622)正極組裝成的電池在6 C的電流密度下具有74%的容量保持率(10分鐘充電至74%); Li/Li22Sn5負極與磷酸鐵鋰正極組裝的電池在5 C電流密度下初始比容量為132 mAh g-1,並在500次循環後依然具有91%的容量保持率。Li/Li22Sn5負極與鈦酸鋰組裝成的電池在充電電流密度高達15 C(30 mA cm-2)、鈦酸鋰電極載量為2 mAh cm-2情況下,容量保持率為50%(4分鐘充電至50%)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網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4550-3

相關焦點

  • 華中科大孫永明教授團隊在高鎳/矽碳高比能電池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矽基負極材料比容量高,是下一代高比能鋰離子電池的首選負極體系之一。然而,矽基負極首次庫倫效率偏低,極大消耗了電池體系中電化學活性鋰離子的數量,從而導致全電池的能量密度降低。如何提升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的電化學循環穩定性以及補償矽基負極消耗的鋰損失是實現高能量密度高鎳/矽基鋰離子電池的關鍵。以往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單獨解決正極穩定性或者負極首次庫倫效率低的問題,鮮有從電池整體出發來進行研究。
  • 華中科大發表關於新型Li3P/C高容量電池負極研究進展
    近期,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孫永明教授課題組開發了一種新型的Li3P/C納米複合材料,用於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圖一)。最終可實現在0.1 C初始脫鋰過程中791mAh/g的高可逆鋰離子比容量(根據Li3P/C的質量計算),同時在6 C高倍率充放電中,也表現出高的倍率性能(75%的0.5 C時的可逆容量)與優異的循環穩定性(圖二)。此外,這種新型的Li3P/C高容量含鋰合金負極,能與高容量的不含鋰正極(如S、V2O5和FeF3)匹配,有望構築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的鋰離子全電池。
  • 華中科大《Adv Mater》200°C以上,仍能正常運行的鋰金屬電池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的孫永明教授和其團隊報導了Li-B合金改性Li負極,Li5B4獨特的3D互聯結構為合金提供了更高的穩定性。展示了Li5B4/Li複合材料在高溫鋰金屬電池中的應用前景。而且,這種負極還可以提高室溫下常規室溫鋰金屬電池的熱安全性。
  • 華中科大《Adv Mater》200°C以上,仍能正常運行的鋰金屬電池!
    導讀:有別於常見的純金屬鋰負極,本文利用Li-B合金作為骨架,填充金屬Li,製備了近日,華中科技大學的孫永明教授和其團隊報導了Li-B合金改性Li負極,Li5B4獨特的3D展示了Li5B4/Li複合材料在高溫鋰金屬電池中的應用前景。而且,這種負極還可以提高室溫下常規室溫鋰金屬電池的熱安全性。
  • 2020年以來崔屹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梳理
    崔屹教授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能源存儲與轉化、納米顯微技術、納米環保技術、納米生物技術、先進材料的合成與製造等等。以納米技術為核心,多學科交叉,多方向並進是崔屹教授課題組研究的重要特點。尤其是在電池納米技術領域的研究,崔屹教授團隊長期以來引領國際研究前沿方向。納米人團隊對崔屹教授2020年以來部分研究成果進行了及時匯總,供大家學習交流。
  • 高性能鋰二次電池研究獲進展
    隨著電動汽車和移動電子產品的發展,社會對能源存儲與轉化提出更高要求,繼鋰離子電池之後,可充電電池的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充放電、高循環穩定性成為需求。鋰硫電池憑藉其高能量密度(2600 Whkg-1)、經濟環保等優勢成為下一代儲能體系的候選者。
  • 蘇州納米所高性能鋰二次電池研究獲進展
    同時,研究發現僅靠物理化學吸附的手段抑制穿梭效應具有局限性,不能滿足電池的快速充放電特性。鑑於此,該研究提出多種「吸附+催化」的策略,綜合解決鋰硫電池的關鍵問題,用一步法合成高活性的氧缺陷金屬氧化物(ODMO)納米糰簇催化劑,實驗和理論模擬結果證實,氧缺陷活性位點可顯著加快多硫化物中S-S鍵的斷裂與生成,使電池的容量減率低至0.055%,滿足快速充電/放電以及長期穩定的性能要求(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0, 12, 12727
  • ...上海交大高比能鋰金屬二次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MBA中國網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化工系李林森和馬紫峰團隊與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Venkatasubramanian Viswanathan 教授,麻省理工學院Yet-Ming Chiang教授合作,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 《科學》:華中科大周軍教授團隊在熱化學電池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9月11日,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的形式刊發了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
  • 南科大鄧永紅團隊在下一代超高能量密度鋰金屬電池應對策略獲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鄧永紅團隊針對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鋰電池中面臨的鋰枝晶關鍵問題,在新型鋰金屬負極集流體開發和鋰負極人工SEI膜研究的應對策略方面取得最新進展,研究成果在材料類國際著名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 Materials)發表。
  • 北京大學潘鋒教授課題組在鋰電池、鈉離子電池等 研究領域取得系列...
    早日入駐化學加,更多優質客戶到你家 導讀 近期,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課題組在鋰電池、鈉離子電池等電池材料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 人民網:南開大學「可呼吸」鈉-二氧化碳電池取得突破性進展
    圖1 鈉—二氧化碳(Na-CO2)電池結構及反應人民網天津7月15日電 (記者 朱虹)近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軍教授團隊在利用CO2呼吸的室溫可充鈉-二氧化碳電池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可充室溫鈉-二氧化碳電池」(Rechargeable Room-Temperature Na-CO2 Batteries)為題,在《德國應用化學》(
  • 東北大學理學院團隊在水系銨離子電池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東北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劉曉霞教授團隊在水系銨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提出銨離子在氧化錳材料內部的存儲機制,豐富了儲銨材料能源化學基礎理論,並為製備新型高性能水系銨離子可充電電池提供了新的機遇。
  • 全固態鋰金屬電池近期研究成果及國內電池供應商布局
    鋰金屬電池是下一代最具前景的高能量密度存儲設備之一。然而,鋰金屬在循環過程中產生的枝晶可刺破隔膜,引起電池短路甚至爆炸。採用固態電解質代替易燃的液態電解質可從根本上解除鋰金屬電池的安全隱患。固態鋰電池是一類使用固體電極材料和固體電解質材料的鋰電池。與液態鋰電池,混合固液鋰電池不同,固態鋰電池的電池單體中不含有任何液體電解質、液態溶劑及液態添加劑。
  • 倫敦科研團隊宣布鈉離子電池研製成功 500次充放電不損傷電池容量
    這個研發團隊研發的鈉離子電池經過500次充放電測試後電池的容量仍未降低,但是在電池能量密度方面未獲得突破性進展。Inside EVs稱,現在電池研發人員為設計製造出高能量密度的電池,除了研究高能量密度的複雜化學物質之外,還希望能用普通又儲量豐富的元素達到目的。
  • IIT利用新型催化劑開發鋰空氣電池 充放電1200次仍保持初始性能
    據外媒報導,美國科學家使用磷化鉬(Mo3P)作為充放電反應催化劑,證明了鋰空氣電池可以具有更好的能量和穩定性能。在研究過程中,鋰和其他金屬空氣電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潛力而備受青睞,但效率低下和循環壽命較短已被證明是開發這項技術的棘手問題。利用催化劑來加速電極上的反應,被視為提高性能的一種方法。然而,尋找一種能同時加速充放電機制的材料則是另一項挑戰,以往報導的許多有效催化劑都依賴於價格昂貴的材料,如鉑和金。
  • 河南大學肖助兵團隊在高體積能量密度鋰硫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河南大學光伏材料省重點實驗室肖助兵教授課題組在高體積能量密度鋰硫電池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該工作以我校為獨立第一單位,以「Selective S/Li2S Conversion via in-Built Crystal Facet Self-Mediation: Towards High Volumetric Energy Density
  • 華中科大楊榮貴教授團隊在柔性熱電器件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子刊《科學進展》發表華中科技大學楊榮貴教授團隊
  •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6-12-13  瀏覽:
  • 化工系張強團隊在鋰金屬沉積規律認識與調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新聞網11月11日電 為了解決鋰金屬負極存在枝晶生長的安全隱患,清華大學張強教授研究團隊通過研究提出了金屬鋰沉積擴散-反應競爭機制,引入親鋰共價有機骨架以降低鋰離子的界面擴散能壘,獲得了無枝晶生長的複合鋰金屬負極。這為新體系二次電池提供了關鍵能源材料化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