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與空氣密度的變化

2020-11-22 地球思考者

,科學猜想文集(289) 颱風與空氣密度

這是一組颱風數據,以當年份最大颱風為主,颱風形成方位,最大風速,颱風中心最大氣壓。數據來自百度搜索。

1961年颱風Nancy,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85kts,中心氣壓882hpa;1962年颱風Karen,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60kts,中心氣壓900hPa;1963年颱風Judy,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50kts,中心氣壓920hPa;1964年颱風Sally,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70kts,中心氣壓895hPa;1965年颱風Bess,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50kts,中心氣壓900hPa;1966年颱風Kit,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70kts,中心氣壓880hPa;1967年颱風Carl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60kts,中心氣壓900hPa;1968年颱風Agnes,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50kts,中心氣壓900hPa;1969 颶風Camille ,生成地北大西洋 ,風速165kts,中心氣壓905hPa;1970年颱風Hope,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50kts,中心氣壓900hPa;1971年颱風Irm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55kts,中心氣壓884hPa;1972年颱風Rit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45kts,中心氣壓910hPa;1973年颱風Nor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60kts,中心氣壓877hPa;1974 颶風Carmen ,生成地北大西洋 130kts,中心氣壓928hPa;1975年颱風June,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60kts,中心氣壓875hPa;1976年颱風Louise,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40kts,中心氣壓895hPa;1977 颶風Anita ,生成地北大西洋 ,風速150kts,中心氣壓926hPa;1978年颱風Rit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50kts,中心氣壓880hPa;1979年颱風Tip,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65kts,中心氣壓870hPa;1980 颶風Allen ,生成地北大西洋 165kts,中心氣壓899hPa;1981年颱風Elsie,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50kts,中心氣壓895hPa;1982年颱風Mac,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40kts,中心氣壓895hPa;1983年颱風Forrest,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50kts,中心氣壓885hPa;1984年1984年颱風Vaness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55kts,中心氣壓880hPa;1985年颱風Dot,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50kts,中心氣壓895hPa;1986年颱風Peggy,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40kts,中心氣壓900hPa;1987年颱風Nin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45kts,中心氣壓930hPa;1988年颶風Gilbert 北大西洋 160kts,中心氣壓888hPa;1989年熱帶氣旋Orson 南半球 140kts,中心氣壓905hPa;1990年颱風Mike,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50kts,中心氣壓915hPa;1991年颱風Yuri,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50kts,中心氣壓895hPa;1992年颱風Gay,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60kts,中心氣壓900hPa;1993年颱風Ed,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40kts,中心氣壓915hPa;1994 颶風John 東北太平洋 ,風速150kts,中心氣壓929hPa;1995年颱風Angel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55kts,中心氣壓910hPa;1996年颱風Herb,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40kts,中心氣壓925hPa;1997 颶風Linda 東北太平洋 ,風速160kts,中心氣壓902hPa;1998年颱風Zeb,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55kts,中心氣壓900hPa;1999 熱帶氣旋05B 北印度洋,風速 140kts,中心氣壓912hPa;2000年颱風達維,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55kts,中心氣壓930hPa;2001年颱風法茜,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55kts,中心氣壓915hPa;2002 熱帶氣旋Zoe 南半球 ,風速155kts,中心氣壓890hPa;2003年颱風鳴蟬,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50kts,中心氣壓910hPa;2004年颱風暹芭,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55kts,中心氣壓910hPa;2005 颶風Wilma ,生成地北大西洋 ,風速160kts,中心氣壓882hPa;2006 熱帶氣旋Monica 南半球 ,風速155kts,中心氣壓916hPa;2007 颶風Dean 北大西洋 ,風速150kts,中心氣壓905hPa;2008年颱風薔薇,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45kts,中心氣壓905hPa;2009年颱風妮妲,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55kts,中心氣壓905hPa;2010年颱風鯰魚,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60kts,中心氣壓885hPa;2011年颱風桑達,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40kts,中心氣壓920hPa;2012年颱風三巴,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風速155kts,中心氣壓900hPa;2013年颱風海燕,西北太平洋,315km/h (170kt) ,895百帕;201409號颱風威馬遜,17級.以上,風速72m/s,每秒72米,中心氣壓881.2百帕。201614號颱風莫蘭蒂,17級,風速70m/s,中心氣壓945百帕截至目前,第二大風王是2016年第14號颱風莫蘭蒂,強度是18級以上,風速72米/秒,中心氣壓945百帕。第一大仍是1979年的颱風風王泰培。

我們依據這手資料繪製出一張圖表,這組數據繪製出兩個變化趨勢,第一種趨勢在圖表中清晰的顯示出:颱風最大風速呈逐漸減弱趨勢。在整體趨勢不變的前提下,颱風風速變化呈波浪式起伏狀態。第二種趨勢:颱風中心最大氣壓呈逐漸增長趨勢。這兩個趨勢表明了地球環境悄悄的發生著變化。

變化之一是大氣圈層空氣密度的變化,颱風風速的逐漸減弱,是大氣圈層空氣密度的增長的結果。空氣密度越大,氣旋旋轉的力度就要越大。氣旋生成的力度只能在一個區域內無限擴大,但隨著氣壓的增強,水氣蒸發量的增強,氣旋生成的力度與區域會逐漸增強與擴大。當空氣密度增長時,風速隨之減弱,氣旋的破壞力增強。噸位越大的物體起動越難,而當它起動後所產生的慣性越大。所以,風速的減弱證明大氣圈層的空氣密度在增長。

變化之二是颱風中心氣壓呈增長狀態,雖然只有五十多年的中心氣壓變化資料,它足以說明地球大氣圈層的氣壓在明顯的增強。這說明日地距離的縮小使地球的大氣壓有明顯的增長,水氣蒸發量持續增長。當颱風中心的空氣受熱後會往上升時,上升區域的外圍空氣源源不斷流入上升區裡,使流入的空氣像車輪一樣轉動起來,當上升空氣膨脹變冷後,其中的水氣冷卻凝結成水滴,釋放出熱量,這又助長了底層空氣不斷上升,使颱風中心的氣壓降得更低,空氣旋轉的更加猛烈,於是便形成了颱風。當大氣圈層的空氣密度增長時,颱風中心的空氣密度也隨之增長。從這組數據看大氣圈層的空氣密度,確確實實有增長的趨勢。這也是颱風發生頻率年續增長的重要因素。

變化之三是太陽輻射力度的增強,太陽輻射力度的增長來自於地球與太陽距離上的逐漸縮小,地球獲得更強的光輻射,產生陸地上的炎熱氣候,海洋水氣蒸發量的增長。陸地炎熱氣候的增強使區域內的高壓增長,暖溼氣團無法進來,形成旱的更旱,澇的更澇。海洋水蒸氣的增長形成更大的氣團,氣團向兩極擴展,形成越來越多的 「悶熱」天氣,以及明顯的全球氣候漸暖現象。例如:太陽光輻射力度的增長,使海洋的水蒸氣蒸發量大幅度的提高,產生熱帶氣旋,大雨、暴雨、特大暴雨的頻率提高。正如徐桂榮導師所指出的:「全世界颶風的次數在逐年增加,20世紀70年代一年中平均10次,到90年代有的年份增長到18次。」這些數據都與地球繞太陽作向心運動有直接關係,它使地球接受太陽光輻射力度在逐漸提高,使地球的大氣環境發生改變、磁場強度發生改變。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或讓颱風範圍越來越「北」—新聞—科學網
    八月海水不「太平」 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因發生地理位置不同,熱帶氣旋的名稱不同,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氣旋為「颱風」,而大西洋和東北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氣旋則依強度稱為熱帶低氣壓、熱帶風暴或颶風。 與颶風類似,颱風也在赤道附近的溫暖海域上空產生,把大量的熱帶溫熱空氣吹向兩級。颱風的強盛期一般出現在夏至或夏季開始後的兩個月。
  • 空氣密度修正,到底能不能提高發電量?
    風電機組現場運行環境下,空氣密度時刻在發生變化,控制算法如何根據實際空氣密度值進行調整?
  • 【計鵬原創】淺談空氣密度幾種計算方法
    衡量一個風電場的風資源狀況主要通過測量平均風速、平均風功率密度、風能年可利用小時數及風向分布等這幾個參數來評定。其中平均風功率密度的大小由風速大小和空氣密度大小共同決定。空氣密度的變化與風能大小的變化息息相關。實際項目中空氣密度的計算方法大概有三種。1當輪轂高度具有氣溫、氣壓及溼度觀測時,按如下公式一直接計算輪轂高度的空氣密度:  式中:T、P、E分別為輪轂高度處的氣溫、氣壓及水汽壓。
  • 實例探究丨風電場空氣密度對機組發電量影響有多大?
    目前,大多數風電機組製造商在選擇風電機組的控制策略時,僅根據風電場年平均空氣密度來確定單一的控制策略,很少考慮空氣密度變化對風電機組輸出功率產生的影響。鑑於中國複雜的地形環境,同一地區空氣密度隨時間推移波動較大,導致風電機組輸出功率達不到廠家設計的最優輸出功率值,因此風電機組製造商在設計風電機組時,應該根據風電場隨全年空氣密度變化的實際情況,分析不同控制策略對功率產出的影響,調整並優化風電機組控制策略,確保風電機組儘可能多地捕獲風能。
  • 10號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雲圖今天 10號颱風海神衛星雲圖變化情況
    天氣網訊 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颱風海神目前已經發展到颱風級別,這速度可以說是非常快了。而這樣的強度,估計雲圖已經整合得不錯了,具體情況,一起來看看下面的10號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雲圖今天最新10號颱風海神衛星雲圖變化情況。
  • 中科大《AFM》:實現強大穩定性的高功率密度鋅空氣燃料電池!
    金屬空氣燃料電池由於其高能量密度、生態友好和低成本而成為下一代儲能系統必不可少的。但是,金屬空氣燃料電池的低功率密度和脆弱的穩定性嚴重阻礙了它們的大規模應用。特別是對於未來的智能電網來說,高效、穩定的電源輸出對於應急備用電源必不可少。
  • 雛雞苗需要的新鮮空氣、光照及合理密度
    一、新鮮的空氣 雞隻代謝旺盛,加之雞群密集,需要較多的新鮮空氣,所以通風對養雞生產尤其重要。若育雛舍內二氧化碳含量過高,雛雞的呼吸次數就會顯著增加、食慾減退、生長緩慢、體質下降,因此雞舍內二氧化碳的濃度應控制在0.2%左右。
  • 如何預測太空飛行器飛行中的空氣密度
    太空飛行器外的空氣密度對它的下降角和撞擊特定著陸點的能力有很大的影響。但是能夠承受惡劣高超音速條件的空氣密度傳感器並不常見。來自荷蘭的一名學生與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一名航空工程師合作,開發了一種可以在飛行器上運行的算法,它能提供重要的實時數據輔助操縱飛行器,特別是在關鍵的下降和著陸階段。
  • 空氣密度表(最全版推薦)
    空氣密度表(最全版推薦) 空氣密度就是指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每立方米空氣所具有的質量
  • 【計鵬視角】空氣密度對發電量的影響分析
    WT軟體計算發電量的輸入條件有地形圖、TIM氣象數據文件、粗糙度文件、風機坐標文件、風機功率曲線文件和測風點處的空氣密度及海拔高度,本次短篇則是在保持地形圖、TIM氣象數據文件、粗糙度文件、風機坐標文件、風機功率曲線文件和測風點的海拔高度等輸入變量在保持相同的情況下,通過人為改變輸入的空氣密度來計算風場發電量,重點分析空氣密度對一個風電場發電量的影響。
  • 採用相對密度(與空氣密度的比值)不小於( )的可燃氣體為燃料
    採用相對密度(與空氣密度的比值)不小於( )的可燃氣體為燃料
  • 水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云為什麼可以在天上懸浮?
    我們在初中物理課上,會學到下面兩個知識:1.在學習物態變化時
  • 採用相對密度(與空氣密度的比值)大於等於( )的可燃氣體
    單選題  採用相對密度(與空氣密度的比值)大於等於( )的可燃氣體作燃料的鍋爐,不得布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採用相對密度(與空氣密度的比值)大於等於0.75的可燃氣體為燃料的鍋爐,不得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築(室)內。  實務教材第二篇第九章第四節。 建設工程教育網開設了2021年一級註冊消防工程師網上輔導課程,專家雲集,業內名師聯手授課,專家24小時答疑,重、難、考點一網打盡,得到了學員的一直好評。
  •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颱風形成原因
    近日我國還有鄰國韓國、日本都頻繁的遭受颱風的襲擊,給各個國家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不僅是生活還有出行方便,那麼威力這麼強大的颱風是怎麼形成的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颱風形成的原因吧。
  •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最後去了哪裡?
    當空氣受熱後,這些熱空氣就會上升,因為空氣的密度比較小。由於地球自轉的影響,這些源源不斷上升的熱空氣就會轉動起來,於是就形成了颱風。當上升的空氣遇冷後就會放出大量的熱量,又促進了下層空氣的不斷上升,所以颱風越來越猛烈。
  • 空氣品質差別急著拿"人口密度"說事兒
    他認為,人口密度大也是造成北京空氣品質下降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北京的房價問題,是一個供求關係的問題,不能完全靠政府行政推動;而城市交通,則需要多管齊下,從停車位重點著手治理。(《北京青年報》9月11日)  有人就會有排放,人越多,人口的密度越大,單位面積的排放必然越多,這原本是個常識。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口密度大是空氣品質低的一個重要因素」,這話其實並沒有說錯。
  • 全球變暖背景下我國登陸颱風的變化特徵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一工作組第四次評估報告指出,自1970年代以來,全球呈現出熱帶氣旋強度增大的趨勢,這與觀測到的熱帶海表面溫度升高相一致。  大量的氣候模式模擬結果也表明,隨著熱帶海表面溫度的進一步升高,未來熱帶氣旋(包括颱風和颶風)可能會變得更強,風速更大/降水更強。
  • 颱風路徑有變化, 珠三角有大風暴雨!
    與昨天相比,卡努最大的變化就是路徑向北稍微上抬。(氣象部門昨天下午發布的颱風路徑)因為卡努的體型比預期要肥,而副高西伸的速度又比預期要慢,壓不住颱風。卡努的北調,無疑會讓我國的風雨更大、受影響程度更深:一方面,偏北的卡努將帶著更多暖溼空氣北上,和冷空氣打架的場面會更大,這也意味著我國華東華南的暴雨會更多更強;另一方面,南海北部的海水熱焓更足,卡努北偏會讓颱風更強,對海南北部、雷州半島乃至整個粵西-珠三角沿海的直接影響也會加大,不排除香港天文臺發布
  • 全球變暖、空氣汙染……氣候變化,對癌症有哪些影響?
    氣候變暖也造成了一系列相關的氣候變化,包括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空氣汙染、風暴和洪水強度增加、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增加以及乾旱和野火的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增加等。與此同時,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最後會去哪裡?
    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風力達到12級或超過12級的熱帶氣旋就可以稱為颱風,而在大西洋地區叫做颶風。颱風主要發生在7-10月份,其他月份少有發生,我國從廣西到遼寧的沿海地區都有可能發生颱風,甚至內陸地區也會受到颱風的影響。颱風是如何形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