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SpaceX投入大量精力建立天基全球網際網路服務,這家公司造衛星的速度也正在大幅提升。SpaceX投資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有望於今年年內實現商業化。
SpaceX創始人馬斯克(Elon Musk)近期告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官員,目前其「星鏈」(Starlink)項目已經能夠實現每月建造120顆衛星的產能,而且每月都投資超過7000萬美元,用於開發和生產數千個消費者用戶終端。SpaceX方面還表示,Starlink總投資已經超過了數億美元。
Starlink是SpaceX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由12000顆小衛星組成的網際網路,並通過高速網際網路軌道傳輸到世界的任何地方。截至目前,Starlink已經發射了600顆衛星,並正在建立一個地面站和終端用戶系統,將消費者接入其網絡。
太空技術諮詢公司Quilty Analystics創始人克裡斯·奎爾迪(Chris Quilty)表示:「Starlink生產衛星的速度是行業空前的。」奎爾迪以上世紀摩託羅拉公司發起的美國「銥星」(Iridum)計劃作為比較稱,「銥星」曾以每月生產6顆衛星創造了衛星商業化製造的歷史紀錄。
但是「銥星」計劃的Next衛星質量是Starlink衛星的三倍,約670公斤,Starlink的質量僅260公斤。儘管如此,奎爾迪仍然表示,SpaceX衛星的建造速度達到了「銥星」的近20倍。
SpaceX投資人張璐對第一財經表示:「Starlink的商業化今年年底就會開啟,給SpaceX會帶來10億美元規模的訂單。它更大的願景是形成太空衛星陣列,就好像是太空中的Airbus,將帶來一種全新的技術革命。」
張璐告訴第一財經記者,SpaceX之所以能夠達到目前的生產能力,受益於前期的積累。「因為之前一直都在持續生產,所以現在產能會達到120顆/月,而且由於衛星的設計比較簡單高效,因此提升了生產效率。」張璐說道。
她還表示,未來任何需要太空信息的企業都可以使用Starlink的服務。「這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服務,而且技術參數好,低時延,與現在的光纖信息傳輸沒有區別。」張璐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在SpaceX啟動Starlink項目時就看好它的商業化潛力。」
除了SpaceX以外,亞馬遜也看好空間信息服務行業的潛力。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Jeff Bezos)旗下的衛星項目「柯伊伯」(Kuiper)計劃將3000多顆衛星送入近地軌道,提供寬帶網絡服務。
不過Starlink的商業化也面臨著挑戰。SpaceX的競爭對手、美國衛星公司OneWeb成立時也想通過衛星組網的方式實現天地無線通信,但在發射了74顆衛星,燒光30多億美元後,帳面上依然未有盈利,再加上疫情影響新融資無望,今年3月份,OneWeb宣布破產,原計劃的650顆衛星發射計劃的實現也遙遙無期。
相比OneWeb公司,SpaceX至少在融資方面擁有更強的優勢。公司剛剛完成了美國首個商業化的載人航天任務,極大地提振了投資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