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網絡散布虛假消息,結果……

2020-11-23 澎湃新聞

小夥網絡散布虛假消息,結果……

2020-11-03 1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導讀

現如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網絡侵權事件時有發生。這些網絡上的不實負面侵權信息傳播會給企業發展帶來嚴重影響。網信辦深入開展網絡侵權舉報「利民護企」專項行動,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網絡空間。

▼▼▼

下面,就和小信一起觀看

微視頻《水軍現形記》吧

小信提醒您:

《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

第二十一條 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不得利用網絡和相關信息技術實施侮辱、誹謗、威脅、散布謠言以及侵犯他人隱私等違法行為,損害他人合法權益。

第二十二條 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不得通過發布、刪除信息以及其他幹預信息呈現的手段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謀取非法利益。

原標題:《小夥網絡散布虛假消息,結果……》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警情通報」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喀什4名網民散布疫情謠言被教育訓誡!
    1月24日,喀什市一網民因不想出門,便在微信群內散布「喀什有2例冠性肺炎病毒」的虛假消息,該網民因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被喀什網警當面進行批評教育並寫下保證書。1月25日,喀什市一網民在乘坐公交車時聽到車上有人談論「喀什已經也有1例新型肺炎」的不實言論時,隨即將該虛假消息發送至微信群,該網民被喀什市公安局網警當面進行批評教育,並寫下保證書。
  • 浙江打擊網絡謠言 刑拘2人 治安處罰46人
    後來,警方查明發帖的人是當地一個姓潘的23歲小夥,帖子內容是他編造的謠言。  最後,當地警方以「散布謠言擾亂公共秩序」為由,對其作出行政拘留3日的處罰。  昨天,從浙江省公安廳新聞通報會上發布的消息說,浙江在近期的集中打擊網絡有組織製造謠言專項行動中,已有2人被刑拘,46人受到治安處罰,22人受到教育訓誡。
  • 【微關注】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兩男子散布謠言自食惡果
    【微關注】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兩男子散布謠言自食惡果 2020-06-03 0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總統府發言人:虛假消息
    緬甸總統辦公室日前否認曾發布廢除鈔票的行政命令,並表示將對散布虛假消息者採取法律措施。據印度亞洲通訊社(IANS)7月25日報導,緬甸總統府發言人吳佐泰駁斥社交媒體平臺臉書上的信息不實。據悉,這則虛假消息稱,500、1000、5000以及10000面值的緬元紙幣將從8月1日起作廢。據25日的匯率信息,1人民幣約合214緬元。緬甸官方報紙《緬甸環球新光報》報導稱,吳佐泰回應稱,政府已經對此展開調查,並將對散布謠言和試圖破壞國家和平與穩定的人士採取措施。同時,他向公眾表示,目前沒有與鈔票存廢相關的任何官方通告或命令。
  • 【打擊房蟲】房蟲出沒觸法律,散布謠言同擔責
    網絡謠言,是指通過網絡介質(例如郵箱、聊天軟體、社交網站、網絡論壇等)而傳播的沒有事實依據帶有煽動性、目的性的話語。對於網絡上散布謠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分為三種:一是民事責任。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二是行政責任。
  • 研究生翻牆瀏覽網站並在微信群散布謠言 被罰兩百
    原標題:西安警方:一研究生翻牆瀏覽網站並在微信群散布謠言,罰兩百  2018年9月11日,(西安)公安長安分局網安大隊發現駐區某高校在校研究生白某,在微信群中散布謠言(通過翻牆軟體瀏覽境外網站,並在微信群中發布不實信息),在郭杜派出所的配合下,經過依法訊問,違法人員白某對其在網上散布謠言違法事實供認不諱。
  • 析甄虛假信息!
    假消息都是粗製濫造的嗎?不論技術手段如何進步,促成謠言傳播的心理機制是相同的。傳統上,我們會認為虛假信息是粗製濫造的,但基於2019年的一項[2]對來自26個網站的260篇新聞的分析,說明從文字來看,虛假信息並不是低質量的——正是由於其本身寫作的質量足夠好,才能夠經由平臺高效傳播。
  • 《新聞記者》發布去年十大假新聞:網絡虛假信息被媒體轉載
    據當地警方消息稱,該女子是在向劉強東索要高額投資被拒絕後,當晚就製造出來「性侵事件」,對劉強東進行污衊和抹黑。【真 相】10月17日,今日頭條官方消息稱,頭條號作者@方圓幾裡檬發布題為《爆炸新聞:涉案女子涉嫌誣陷已被收押,劉強東終獲清白之身》的文章,經用戶舉報,平臺確認,該文章系虛假信息且情節嚴重,影響惡劣,已按照《頭條號運營規範》對該頭條號予以封禁處理。
  • 中國網文入侵英文世界:美國小夥靠中國網絡小說戒掉毒癮
    中國網文入侵英文世界:美國小夥靠中國網絡小說戒掉毒癮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當日韓漫畫和輕小說培育出的英語讀者,對這類故事的套路感到厭倦時,他們便順理成章地將目光轉向新生的中國網絡小說。
  • 故意散布多條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密接者個人信息 黑河市公安局行拘3人
    近日,黑河市公安局快速研判、精準出擊,從嚴處置兩起疫情期間故意散布他人隱私信息治安案件,行政拘留3人,行政罰款4人。 案件一: 2021年1月4日23時,愛輝分局接市局任務指令,居民張某故意散布涉他人個人隱私信息,造成嚴重社會負面影響。
  • 造假生菜網絡熱傳 媒體闢謠:成本比真的還高
    實際上,在這些聳人聽聞的假消息傳播過程中,也有些像「謠言過濾器」這樣的公眾號,包括「央視新聞」、「中國新聞周刊」等官方微博都向大家澄清這是個假消息。雖有闢謠,可還有微信公眾號繼續以訛傳訛,硬生生把日本的食品模型表演,改成了中國的所謂「造假」。「商界人脈會」公眾號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也是轉載的,從網絡上轉載的。這就是要推廣的,內容點很重要。」
  • 民進黨稱蔡英文博士論文非造假,散布「假博士」消息源頭...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博士論文的真實性在島內飽受質疑,據臺灣「中央社」等臺媒12月7日報導,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7日聲稱,臺北地檢署調查發現散布蔡英文「假博士」的消息源頭來自大陸,還宣稱「蔡英文博士論文並非造假」云云。對於顏若芳的說辭,島內網友並不買帳,除質疑民進黨拿大陸當墊背,拿可以輕易辨別證據真偽的人當白痴?更直斥「越來越離譜!」
  • 小夥相親失敗差評餐廳,老闆貼海報怒懟
    導語:文章純屬虛構傳遞社會正能量,圖片源於網絡與文章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標題與內容相符且無虛假/誇大/誘導/不友好,歡迎大家關注!近日,在重慶的一個小夥花費了53.8元請相親對象吃了一頓晚餐後,結果被女孩以太摳門為由拒絕交往。氣憤的小夥就將怒氣撒在店家身上給了店家差評,沒想到老闆竟然貼出海報怒懟,引網友紛紛叫好。事情是這樣的,這個小夥通過熟人介紹來見相親女生,於是就請這個女生一起吃了晚飯,因為第一次吃飯心想不用吃太好於是就去店裡點了兩道特價菜,結果姑娘認為小夥太摳門於是拒絕了交往。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就可能把自己送進去!
    當前社會信息發達特別是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普及的情況下朋友圈裡總有人傳播一些看似真實實際子虛烏有的消息現在調查結果出來啦!2018年5月6日當晚,象山縣公安局民警在象山縣丹西街道大白象工商銀行門口處理一起普通的治安糾紛,並無人員受傷,之後被網友錄製視頻發布於微信群。
  • 外媒:中國網絡小說在「出海」路上 將一名美國小夥撈出毒癮苦海
    中國日報網3月23日電 據歐洲時報網3月22日報導,近年來,中國網絡文學發展速度之快,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網絡小說不但深受中國年輕人的喜愛,而且也受到大批外國讀者的追捧。近日,一則「讀了半年中國網絡小說後,美國小夥成功地戒掉毒癮」的消息被媒體曝出,更是被眾多網友戲稱「打響了全球文學戒毒第一槍」。
  • 獵網聯手58同城打擊網絡虛假兼職
    4月12日,警民聯合網絡詐騙舉報平臺獵網平臺宣布,將聯手58同城共同打擊網絡虛假兼職詐騙,共享大數據資源。這是繼此前與電信運營商合作打擊電信詐騙後,獵網平臺首次與網際網路公司聯手反詐騙。  網絡虛假兼職連續三年成詐騙首惡  網絡詐騙如今已成為侵犯網民上網安全的一大毒瘤。
  • 喝王老吉延壽10%被指虛假宣傳 結果來自576隻大鼠
    本版圖片/網絡截圖  王老吉聲稱由動物實驗得出結果;項目參與單位稱,研究針對涼茶安全性,不涉及「延年益壽」研究  新京報訊 (記者趙凱迪 曾金秋)12月5日,王老吉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在中國的醫療產業論壇上,廣州醫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表示,據國家863計劃研究結果,喝王老吉可延長壽命大約10%。此說法引發網友質疑。
  • 小夥戴隱形眼鏡一年忘摘 結果……
    原標題:小夥戴隱形眼鏡一年忘摘 結果……無獨有偶,蘇州也有一位小夥子,隱形眼鏡戴了1年多沒摘,結果發炎不止。這樣的奇葩案例給隱形眼鏡佩戴者敲響了警鐘。在揚子晚報記者採訪中有關醫學專家再次敬告近視患者,佩戴隱形眼鏡千萬別偷懶,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一定要記得戴隱形眼鏡不要超過6小時。
  • 清朗網絡空間需要「指尖」上的理性【長城時評】
    原標題:清朗網絡空間需要「指尖」上的理性【長城時評】這幾年,微信的用戶越來越多,發美食、發自拍、發心情、發觀點……朋友圈已成為很多人「為所欲為」分享生活、表達觀點的重要平臺。微信,儼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然而,隨著微信深度潛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各種謠言也在指尖傳播。
  • 關於新疆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你信了幾個?謠言合集打臉現場
    疫情當前,各式各樣的消息充斥著網絡,讓大家難辨真偽。個別網民通過編造、散布涉疫情謠言信息,擾亂疫情防控秩序,迷惑民眾戰「疫」視線,造成惡劣影響。今天,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就為大家盤點近期有關新疆涉疫情的謠言與案例,一起見證打臉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