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生物進食時會吐出自己的胃,為什麼會如此進化?

2021-01-10 生物愛生活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這話放在海底世界也一樣成立,吃東西是每個生物都必然擁有的本領。但如果有些海洋生物進食時卻十分奇特,它們在進食時竟然會吐出自己的胃,你能相信嗎?

海底花園

對於我們人類來說,要想吐出自己的胃,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即使能夠做到,那卻也是一件非常噁心的事情,你能接受吐出自己的胃嗎?

海星

海星隸屬於棘皮動物門海星綱,種類很多,它們大多具有鮮豔美麗的顏色,招人喜歡,使人主動地接觸它們。

海星

海星生活在海底,從沿岸到深海都有它們的分布。一般情況下,熱帶和溫帶等的海中比寒帶的海中種類多;砂底、巖石底和珊瑚礁的海區,比泥底的種類多。它們對於海水鹽度非常敏感,靠近江河入海處和鹽度低的海域分布很少或者完全沒有。

海星通常是群居生活,在熱帶珊瑚礁地區的海洋中,常常可以看到海星的大群落,大片的海底被它們覆蓋。隨著食物和繁殖季節的變化,海星也會遷居,常常成群地從一個地方爬到另一個地方。

以珊瑚為食的荊棘海星大爆發

海星的再生與繁殖

海星多數是雌雄異體,只有少數是雌雄同體。海星不僅食量驚人,繁殖能力也是讓人嘆為觀止!以長棘海星為例,長棘海星以體外受精繁殖,在夏季產卵且可多次產卵,在1個繁殖季可產卵近千萬枚,同時通過釋放化學物質誘導附近個體同時產卵。

20世紀60年代以來,長棘海星在全球主要分布海域都有大規模的暴發,導致珊瑚礁生態系統退化、海洋生物多樣性降低、海洋漁業資源減少和海岸帶侵蝕等一系列生態問題。

海星正在再生斷臂

海星還有一個絕招是分身有術。若把海星撕成幾塊拋入海中,每一碎塊都會重新長出失去的部分,從而長成幾個完整的新海星來。例如,沙海星保留一釐米長的腕就能生長出一個完整的新海星,而有的海星本領更大,只要有一截殘臂就可以長出一個完整的新海星。海星的腕、體盤受損或自切後,都能夠自然再生。海星的任何一個部位都可以重新生成一個新的海星由於海星有如此驚人的再生本領,所以斷臂缺肢對它來說是件無所謂的小事。

海星的食譜與進食

海星的食物根據它們的種類不同而有差別。管足不具吸盤的種類,如正海星和沙海星等,吃水底和巖石表面的沉物,如藻類和有孔蟲類等;另外,沙海星還可以吃較大的動物,如幼小的海膽。管足帶吸盤的種類喜歡吃貝類和其他動物的屍體。

紅海星正在捕食藻類

海星腹面有一個口,口裡面有一個很短的食道,食道就是海星的胃,它的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在靠近口的一端叫賁門胃,另一部分叫幽門胃,稍微小一些。當海星遇到食物的時候,尤其是一些蛤蜊、扇貝等難消化的食物時,海星就會把它的胃伸出體外。

海星在捕食時翻出賁門胃包住獵物,並分泌消化酶,待食物消化後,再將胃縮回體內。看來海星真是不走尋常路啊!它們把自己的胃翻出來可謂是真正的反胃。

海星吐出自己的胃

科普地球生物聯繫大眾生活歡迎關注生物愛生活

相關焦點

  • 你見過海星進食嗎?它們竟然會吐出自己的胃……
    (央視財經 《是真的嗎》)吃,是每個生物都有的本性,可是據說有些海洋生物在進食時卻十分奇特。最近,網上就有傳言說,海星在進食時會吐出自己的胃,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帶著強烈的好奇,真相小分隊來到了北京海洋館探尋真相。
  • 有腳有眼睛,還會吐出自己的胃來吃東西
    它們沒有鰓、鱗和鰭,運動方式也與魚類大不相同,當魚用尾巴推動自己時,海星有微小的管足來幫助它們前進,而且速度很快。海星是棘皮動物,和沙錢、海膽和海參關係相近。大約有2000種海星,有的生活在潮間帶,有的生活在深海中。
  • 尋找自然界奇異生物,為了生存進化出了特殊的進食方式
    自然界是一個神奇神秘的地方,存在著許多難以想像的生命,而其中有一種生物叫做蠕蟲,蠕蟲是一種多細胞無脊椎動物,全球超過一百萬種這樣的蠕蟲,它們擁有者無限再生的能力,這也是當下科學家所研究的重點,而今天所說的是一種外形和蠕蟲很想的動物叫做船蛆。 船蛆是一種軟體動物,其身體是被一種石灰質外殼包裹,以木材為食,身長能到達1米左右。
  • 生物為什麼會進化出性別?科學家:這正是進化的意義!
    導讀:人類有男性和女性之分,哺乳動物也有雌性和雄性的分別,但對於許多低等生物而言,雌雄同體是非常常見的現象。而且越是低級的生物性別的概念就越模糊,對於最低級的生物而言,甚至沒有性別之分!為什麼生物會進化出性別呢?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 為了避免被吃掉,生物會不會進化得越來越難吃?
    一方面我們譴責人類的貪慾,另一方面也很疑惑,動物因外界因素而改變,為什麼就不能讓自己變得難吃一點嗎?然而,在自然界中,動物為了不被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吃掉,做了很多努力,也創造很多獨特的防禦機制。常被當作補品的海參,種類很多,它就有一種獨特的略有些噁心的防禦機制。當遇到危險的時候,會吐出自己的內臟和器官,以此吸引捕食者的注意,藉此逃脫。
  • 為什麼牛有4個胃,而人卻只有1個胃?
    牛一共有四個胃,分別是:瘤胃、瓣胃、網胃和皺胃,如果你記不住的話只需要知道牛草肚就是瘤胃。 牛胃 想要了解為什麼牛有這麼多胃,要先知道牛四個胃的不同用途是什麼。 我們知道,在食物鏈之中,食草動物的生態位最為重要,但想要以植物為食,並不容易。因為相對於肉類而言,植物難以分解,需要用臼齒研磨。
  • 有痰不吐,咽回去了會怎樣?為什麼有人不會吐痰?
    每天走在醫院走廊,也都能看到不少人在咳嗽,並且作為醫生還一聽就能從這咳嗽聲中聽出是不是「有痰」。但是在醫院這樣的公共場合,有時候還真不方便吐痰。那麼有痰不方便吐,咽下去會不會有什麼危害呢?為什麼有些人尤其是小孩子,不會吐痰呢?痰是怎麼來的?一般來說,我們認為而痰可能是疾病狀態下呼吸道分泌的成分特殊的一種黏液。
  • 為了活下去,這些生物拼命進化,再如此下去是否會變得更難吃了?
    曾經在網上流傳一個笑話——但凡被中國人看見過,卻沒有大面積養殖的生物一定不好吃。 這話雖然有些誇張,但也有一定道理。中國人確實有把萬物都變成吃的的神奇魔力,比如小龍蝦和生蠔,一個作為入侵物種,如今卻只能通過養殖來繁育;另一個在國外大面積泛濫成災,在我國卻成了不可多得的美味。這也不禁引發了人們的思考,生物們會不會為了避免被吃掉的命運而進化的越來越難吃呢?
  • 貓頭鷹死前,真會吐出一團毛球嗎?
    民間有個傳說,貓頭鷹感覺自己要死的時候,嘴裡會吐出一顆毛球。那麼只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嗎?如果有的話,這個毛球又是什麼呢?答案是貓頭鷹確實會吐毛球,但並不是死去的時候才吐,而是經常會吐毛球,也不是什麼特殊的物品,就是貓頭鷹在近水丸沒有消化完的食物殘渣被稱為石鹼,也稱為食團、食丸。
  • 生物進化為什麼會出現自然選擇
    科學猜想文集(288)生物進化為什麼會出現自然選擇「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中的神奇現象。生物沒有方向性的隨機性選擇,應視為非目的性的、千差百別的演化,這種演化在一個固定環境內所發生的自然選擇,其結果是全選或全不選。然而,生物演化明顯的呈現出有方向性的進化,例如:低等生物的循環系統逐漸擴大完善,並生長出低等的心臟。低等心臟進化為心室,再由一心室進化為一心室一心房,繼而演化成二心室一心房、二心室二心房。這是一例典型的、有方向性的、非隨機性的進化序列。
  • 傳言貓頭鷹死的時候會吐出一團毛球,這是真的嗎?
    貓頭鷹死的時候真的會吐出一團毛球嗎?相信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問題說的是什麼,貓頭鷹為什麼要吐出毛球哪?其實也非常簡單,跟它們的食譜有絕對的關係。如果吃進肚子裡的食物消化不了自然就要排出體外,在進化的路程上貓頭鷹這類生物選擇了這種特殊的方式,排出體內無法消化的食物,這種看起來像小毛球的東西被科學家稱之為食丸(pellet)。同時我們要知道,吐食丸這種事情並非是貓頭鷹特有的,大約有300多種鳥類都具備這個能力。
  • 為什麼地球上沒能進化出噴火的生物?
    當它遇到危險的時候,在尾部會分泌出一種非常難聞的液體,並會發出「砰」的類似發射的聲音。分泌的液體具有一定的腐蝕性,且溫度極高,高達100攝氏度,一遇到空氣就會汽化,因此也就有了「放屁甲蟲」的戲稱。高溫和強腐蝕的液體,幾乎沒有其他生物能忍受,射炮步甲就用這種策略來保護自己。
  • 獅子鬣狗如此兇猛,為什麼進食時能容忍胡狼在一旁?
    不過,鬣狗的獅口奪食往往發生在一群鬣狗和落單的母獅之間,但胡狼就不同了,它們甚至能夠待在獅子和鬣狗旁邊看著它們進食,偶爾還會趁它們不注意上去吃幾口。那麼,為什麼獅子和鬣狗能夠放任胡狼在一旁看著自己進食,而不是直接攻擊將其趕走或者殺死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 生物為何會進化出性行為?
    有性生殖的弊端不容反駁:必須要有兩個生物個體,並且每個個體都只能將自己的一部分基因組遺傳下去。性交過程中,雙方需要親密接觸,因此很容易受到對方的身體傷害、或感染疾病。而無性繁殖(即自體克隆)就沒有這些弊端,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還可以將自己的全部基因傳給後代。
  • 生物進化為什麼會出現自然選擇?
    生物沒有方向性的隨機性選擇,應視為非目的性的、千差百別的演化,這種演化在一個固定環境內所發生的自然選擇,其結果是全選或全不選。然而,生物演化明顯的呈現出有方向性的進化,例如:低等生物的循環系統逐漸擴大完善,並生長出低等的心臟。低等心臟進化為心室,再由一心室進化為一心室一心房,繼而演化成二心室一心房、二心室二心房。這是一例典型的、有方向性的、非隨機性的進化序列。
  • 蠶為何會吐絲?它用堅韌的絲線把自己裹住,後面怎麼才能出來呢?
    當時的人們只是發現,這種蟲子吐出來的絲線,非常適合做衣料。但古人並不知道,蠶為何會吐絲?而且當筆者看到蠶繭時,心中也有一個老大的疑問:蠶用堅韌的絲線把自己裹住,後面怎麼才能出來呢?在蟻蠶吃桑葉的過程中,它們會慢慢變得白白胖胖的,並且開始蛻皮。蛻皮四次後,它們的體重會達到剛孵化時的10000倍!問題也由此產生了。 家蠶進食桑葉後,會在體內產生胺基酸,並吸收儲存。
  • 動物為什麼不把自己的肉進化得特別難吃,這樣不就能避免滅絕了嗎
    這種常見的能量轉移關係其實就是生物之間的進食關係,就好比植物通過光和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生物能儲存在體內,而食草動物則通過吃掉植物獲取能量,最後草食動物被肉食動物吃掉是一個原理。科學家將生態系統中各種動物為了維繫生命活動而不斷進食,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鎖鏈關係稱之為食物鏈。
  • 為什麼人類沒有進化出可以無限生長和再生的牙齒?
    乍一看,牙齒能夠無限生長而且還能夠再生,確實是一種很強的能力,這樣我們就不用擔心牙齒磨損問題,也不用擔心掉了一個牙後不美觀了,反正有再生和無限生長的能力,隨便「揮霍」就好了呀。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人類在進化中為什麼沒有進化出再生牙齒的能力和牙齒無限生長的能力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一種生物滅絕了,有沒有可能重新進化出同樣物種來?
    >每當聽聞一種生物滅絕,我們便會不免會感到悲傷。甚至會幻想要是能讓它們復活,那該多好。 最近就有一個振奮人心的科學發現:一種曾被認定徹底滅絕的生物,居然神奇地「原地復活」了。不僅如此,該生物「滅而復生」的過程為人類揭示了新的自然演化奧秘:一種生物滅絕了,居然還能重新進化出同樣物種來。
  • 貓頭鷹死前為什麼會吐出一顆毛球?專家的解釋驚呆眾人
    說到動物界大家肯定都知道貓頭鷹這個動物,它主要是在夜間活動。並且都屬於肉食性動物,它們經常會抓一些小鳥吃。貓頭鷹身上的毛和外形都跟貓咪很相似,因此得名貓頭鷹,但它們跟貓科動物一點都不掛鈎哦!有人說貓頭鷹死前嘴巴裡都會吐出來一顆毛球?那到底是什麼東西呢?還有就是為什麼會吐出這個毛球來!這些也僅僅只是人們的說法,其實不管什麼事情都要有科學依據,都是講究事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