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如何教?_滾動_中國政府網

2021-01-20 中國政府網

3月19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2016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

剛剛主持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和Facebook執行長、聯合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對談的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匆匆趕赴論壇的分會場。在這裡,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滙豐商學院院長海聞,耶魯大學校長蘇必德,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院長蓋睿特,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梅麗特·傑諾將與他共同探討「高等教育與創新型人才培養」。

國內現狀:

創新教育差距很大

「我們要重視人文教育對於創新人才的重要性。」蘇必德觀點明確,「教育必須要有社會的擔當。創新不僅在於『顛覆』,更在於創造更多人類共同福利。」

相較於純粹的商人,蘇必德更希望培養出具有團隊意識的企業家。他們工作的目的不只是為了物質收益,而是打造一支能夠創新的團隊。這就需要發揮人文教育的力量,它會讓學生從規律性的角度去思考和總結創新,從而指導具體實踐。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所進行的創新,將不僅僅是對某個狹義問題提供一個解決方案,而是可以連續推出多個創新產品,主動發現新的問題,並用新辦法去解決新問題。

在高校工作了近40年的朱崇實有更深的體會:「創新型人才是國家、社會發展最寶貴的資源,但是中國高等教育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上還存在諸多不足。與世界一流大學相比,無論是從教育觀念、方法,還是從教師隊伍來說,中國大學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都有很大差距。」

朱崇實指出,中國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要從自身的改革做起。要真正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大學的追求,做到把人才培養當作第一要務。他還呼籲,要給大學更多自主權,讓大學真正依法辦學;政府和高校都要加大教學經費投入;全社會應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

國際經驗:

把最好的研究人員和學者安排到教學一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蓋睿特和梅麗特分別介紹了自己所在高校在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的經驗。

蓋睿特強調,沃頓商學院首先教會學生的是創新精神,「因為這將使他們終身受益」。學院建立了一個創新實驗室和IT自由區,在這兩個區域,學生可以自由創新,無所顧慮。

同樣,沃頓商學院也創新了教學方式和方法。蓋睿特透露:「沃頓的MOOC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線課程,共有300萬人參與過。其中65000人接受了付費教育。」

梅麗特提出了更為具體的建議:「要想推進更高層次的研究、促進創新,關鍵在於做好科研成果、投入收益比、教職員工和學生素質的評估。此外,還要把最好的研究人員和學者安排到教學一線;發展好每一個學科,積極進行跨學科交流;聯繫不同背景的專家學者,建立全球的交流網絡等。」

促進中外高校教育合作,也是提升中國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能力的重要途徑。梅麗特介紹,以哥倫比亞大學為例,儘管目前交流已經頗具規模,但今後還將進一步加強合作力度,如探索聯合學位方面的合作、教職人員的交流等等。

專家建言:

急功近利不利於創新型教育

相較於馬雲和扎克伯格對談的會場以及其他關於經濟、金融等議題的會場,「高等教育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會場可謂觀眾寥寥。這一情景何嘗不是社會普遍關注創新性人才,卻忽視其培養大環境的縮影?受到觸動的海聞感慨道:「教育是很重要的問題,但並不像技術、經濟、金融那麼引人注目。其實,教育體制跟國家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當前,創新創業人才已經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階段的主要瓶頸,甚至將可能長期阻礙今後的經濟增長。如何改革和發展高等教育體制,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是一個必須關注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比技術、金融更為重要。」

「任何一種急功近利,指望『靈丹妙藥』的快餐方式,都不利於創新型教育。」錢穎一認為,培養創新人才,首先要釐清概念和觀念。創新型人才的根本特徵是創造力。創造力可以進一步分解為三要素,即創造性精神、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能力。要培養具有創造力三要素的人才首先要改革教育模式,營造一個自由、寬鬆、包容的教育環境,其次要正視正規教育可能造成創造性能力降低的「副作用」,並積極應對。最後,作為教育從業者,要善於發現不符合已知標準的特殊人才,並給予他們一定的發展、成長空間。(記者 楊謐 晉浩天)

相關焦點

  • 中國—東協探討電商職業教育暨產教合作 啟動「電商谷」計劃
    林豔華 攝   中新網南寧9月13日電 (林豔華蔣梅玲劉萍)9月12日,中國—東協電子商務職業教育論壇暨產教合作對話會在廣西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舉行。來自中國教育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區域性組織及相關國家政府或管理部門、東協國家院校、供銷社、電商行指委代表等200餘人與會,就「新商業時代背景下推動以人為本的職業教育創新與發展」的主題展開探討對話。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校工委副書記秦敬德在大會上致辭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電子商務作為廣西新興的對外貿易手段,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 中央—地方關係中不同層級政府的教育行為:基於對地方教育制度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改革的軌跡是由中央向地方分權和基層實踐創新塑造出來的,這種治理模式在調動地方積極性造就中國發展成就的同時,使中央政府政策的執行正在受到更多更複雜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教育作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重要組成部分,屬於中央和地方交叉性事務,發展和管理教育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地方分權和地方政府對教育的廣泛影響,同樣是理解中國教育改革的關鍵。
  • 陳錦祥:政府、學校、社會聯動,才能辦好教育
    陳錦祥參加順德鳳嶺老年大學活動職位:順德大良汽車企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鍾柳梅) 「第三屆『鳳城教育文化節』活動期間要舉行大良街道第18屆獎教獎學頒獎晚會,這意味著,差不多20年前,大良就已經成立獎教獎學基金。」
  • 訪談_中國政府網
    [主持人]各位網友下午好,這裡是中國政府網和新華網聯合訪談很高興再次來到中國政府網,我是第四次到這裡。今天,就今年財政預算報告的有關情況與大家互動交流。非常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財政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今天剛好是「三八」婦女節,在這裡我首先向主持人和全國人大的婦女代表、全國政協的婦女委員,並通過中國政府網向全國廣大婦女同胞致以節日的祝福!
  • 乘風破浪 聚教未來——2020年度央廣網教育峰會在京舉行
    央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 12月3日,2020年度央廣網教育峰會在京舉行。本次教育峰會以「乘風破浪 聚教未來」為主題,邀請教育行業知名專家、學者、名師,針對多個熱門話題展開討論,為傳播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獻計獻策。
  • 教育概述_中國教師資格網
    教育概述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8-03 14:31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陳明鍵:開拓中以文化交流,推動猶太教育助力中國創新
    在與他們的討論中,我感覺到可能對於猶太人來說,是猶太教育、猶太教教義影響下的教育模式帶來了以色列的創新力發展,而這種創新發展的動力正是宗教和教育體制的混合體。關於這個混合體我們可以稱之為「猶太式的教育」,也正是它幫助猶太人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幾百年來的巨大成就。
  • 河南銳之旗教育事業部劉庚祥在中國教培轉型創新互助落地大會致辭
    在2020中國教培轉型創新互助落地大會上,河南銳之旗教育項目部負責人,劉庚祥經理。為大會在座的來賓與教育業同仁作出了自己對於教育行業的分析,發表了自己的行業見解。但與此同時對於教育行業也產生了諸多利好。
  • 銀河麒麟生態點亮2020中國計算機教育大會
    2020中國計算機教育大會(CECC2020)近日在廈門舉行,麒麟軟體攜最新作業系統產品及校企合作方案亮相此次盛會,並被授予「特色化軟體教育技術創新基地」。大會特邀到了9位中國院士帶來了他們對計算機教育的前沿觀點。來自全國計算機學術界、教育界和產業界的100多名領導和專家,3000餘名高校師生及企業高層齊聚一趟,共話計算機教育的「新變局、新技術、新機遇」。圖靈獎得主:計算機人才建設,本科教育和校企協同很重要
  • 「仙境煙臺英文網」被評為2018年度中國設計創新型外文版政府網站
    「仙境煙臺英文網」被評為2018年度中國設計創新型外文版政府網站 2019-02-01 21:04:51
  • 實現大數據與思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創新
    」學術論壇舉行 本網記者明海英/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明海英 通訊員黨波濤 李紅玉)11月28日,第五屆「大數據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學術論壇在華中師範大學舉行。  論壇聚焦「大數據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討新時代下大數據、新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應用,並對如何利用大數據増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與實效性,以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涵發展與質量提升進行研討。
  • 程諾科技程靖軒先生受聘中管院教育發展創新中心特約研究員
    廣東程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程諾科技)董事長程靖軒先生有幸受聘於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創新中心雙創特約研究員!感謝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創新中心對程靖軒先生的支持與信任。同時也感謝大家對程諾科技的關注和認可!
  • 「龍袍加身」是教育方式的創新
    這位讓學生驚呼「厲害了,我的老師」的新晉網紅,就是集美大學思政教學部的80後老師董立功,他的主要課程為「中國近代史綱要」。記者獨家採訪了董立功老師,為您揭秘他「龍袍加身」背後的故事。(3月8日《廈門日報》)  一位正兒八經的老師,竟然穿著一身龍袍在課堂上講課。要不是知道這是一篇關於教育創新的新聞,很多人必然以為這位老師是精神病患者。為何想到了「穿龍袍上課」?
  • 深度解讀《中國教育智能化發展報告》:人工智慧如何重塑教育行業?| 造就Talk·鍾昀泰
    傳統教育方式將會被徹底顛覆中國AI智適應教育的前景如何?教師應該具備危機意識和改革意識,思考如何發展那些AI沒有而人類擁有的能力,思考如何提高教師這個角色的不可替代性,思考教育真正的本質和未來需要培養怎樣的人才等問題,這樣我們才能把人工智慧的挑戰轉變為改革傳統教育、創新未來教育的一個良好機遇。
  • 平臺主體企業談演化①:全生態、全周期、全維度助力教育改革和創新...
    今天首期發布的是中心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項目、「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25」產教融合促進計劃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學習工場(2020)項目的實施方北京華晟經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勇先生的訪談文章。
  • 詩教IP「婷婷姐姐」,如何打造兒童傳統文化教育的新形態?
    詩教IP「婷婷姐姐」,如何打造兒童傳統文化教育的新形態?而在兒童教育領域也有這樣一個內容製作IP,在今年獲得數千萬融資,且從130個國家、近2000個創新教育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唯一入選hundrED「全球創新教育100強」的項目。兒童教育領域不乏IP囤積,它因何能夠脫穎而出?背後受到什麼因素推動?又是如何完善自己的內容產業鏈的?
  • ...獲2020年第一批廣東省政務服務創新解決方案_發現頻道_中國青年網
    法本信息獲2020年第一批廣東省政務服務創新解決方案 發布時間:2020-12-01 10:07:00 來源: 消費日報網
  • 韓國政府如何保護版權?法律和教育兩招
    音樂被「剽竊」、綜藝被「模仿」、出版的教材被複印……面對國內國外的文化產品侵權事件,韓國政府是如何應對的?就職於韓國教育文化體育觀光委員會的李東夑議員表示,近幾年在外國反覆出現抄襲並製作播出韓國人氣電視節目的事件,但事先預防和救濟的法律體系卻不夠完善,希望能通過此次法案更加積極保護韓國的文化產品和音樂智慧財產權。該法案的設立是韓國從政府層面應對文化產品侵權現象的措施,但此次法案並不是韓國政府首次進行進行版權保護。作為一個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的國家,其在不斷完善自己的版權保護政策。
  • 顧明遠:中國教育如何走出困境?
    原標題:顧明遠:中國教育如何走出困境?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有了很大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這是毫無疑問的,是誰也抹殺不了的。但現在社會上又對現行的教育制度不滿意。如何破解這個難題,是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 一、就教育論教育能走出教育的困境嗎?
  • 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高校科技―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最新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出,以到2020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超過10%為目標,廣泛開展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水平。最近發布的《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也指出,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