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直接的體現出來了鬼怪,與前兩章的內容大不相同,有了一絲絲的恐怖色彩,文章裡面的鬼,則是人家去世的兒媳詐屍變成的鬼怪。許多的人在讀這篇故事都感覺這不就是一個鬼故事嗎?很難想像出來故事的含義,這只是用細膩的筆法寫出了一篇鬼故事,很難找到其中含義的蛛絲馬跡,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個成為蒲松齡筆下《聊齋志異》中第三篇的《屍變》真的是無頭無尾的鬼故事嗎?真的毫無表達,只是寫了鬼怪嗎?
看到這裡,故事就開始了,屍變,說起這個詞我們就會想到什麼?毫無生氣的人?可能這是已經不能夠稱之為人了,在中國歷代資料當中,常有屍變的記載,所謂屍變是指,死屍受了某些外間因素而突然復活,但這復活的死屍已失了人性,只是一具沒意識的行屍而已。但是我們讀一下這篇文章就會感覺這個文章裡的屍變並沒有喪失人性。但是若說沒有喪失人性,為何無故傷人?
有一個老翁,和他的兒子一起開了一個路邊小店,專供過往行商的人住宿。有幾個車夫,來往販賣東西,經常住在這個店裡。一天日落西山時,四個車夫來投店住宿,但店裡已住滿了人。他們估計沒處可去了,堅決要求住下。老翁想了一下,想到了有個地方可住,就怕怕客人不滿意。但是客人說「隨便一間屋子就行,不敢挑揀」,於是老翁便將其帶入了一間屋子,這間屋子中有一具屍體,就是這位老翁的兒媳婦,去世了,兒子出門買棺材還沒回來,便放在了屋子中,他們四人在屋子中看了看,但是由於趕路實在勞累,很快就睡著了。其中唯有一人還朦朦朧朧地沒有睡熟,忽聽見靈床上嚓嚓有聲響,趕快睜眼一看,見靈前燈火明亮,照得十分明亮,就只見那女屍掀開被子起來,接著下床慢慢地進了他們的住室。
女屍體走到鋪前,俯身對著每人吹了三口氣。這客人嚇得不得了,唯恐吹到自己,就偷偷將被子蒙住頭,連氣也不敢喘,靜靜聽著。不多時,女屍果然過來,像吹別人一樣也吹了他三口。他覺得女屍已走出房門,又聽到紙被聲響,才伸出頭來偷看,見女屍如原樣躺在那裡。當時那個人得多害怕,就偷偷用腳踢了那三個人,但是另外三個人都沒有醒,想著也沒有辦法,這種情況下,總不能繼續睡覺吧,就想穿衣服走,剛起來拿衣服,嚓嚓聲又響了。這個客人趕快把頭縮回被子裡,覺得女屍又過來,連續吹了他好幾口氣才走。少待一會,聽見靈床又響,知道女屍又躺下了。他就慢慢地在被子裡摸到衣服穿好,猛地起來,光著腳就向外跑。這時女屍也起來了,像是要追他。等她離開帳子時,客人已開門跑出來,隨後女屍也跟了出來。
客人邊跑邊喊,但村裡人沒有一人聽見。到了東郊,看見一座寺廟,客人就急急敲打廟門。可道士感覺情況異常,不肯及時開門讓他進去。他回過身來,女屍已追到了,還只距離一尺遠。當時客人已經十分恐懼了,兩人你躲她抓,累得不行,女屍越來越憤怒,廟門口有一棵楊樹,最後女屍隔著樹要去抓那個人,客人見狀便嚇暈了過去,第二天一早,道士趕忙報了案,縣官親自來驗屍,叫人拔女屍的兩手,插得牢牢的拔不出來。仔細一看,女屍左右兩手的四個指頭都像鋼鉤一樣深深地抓入樹裡,連指甲都插進去了。又叫幾個人使勁拔,才拔了出來,只見她指甲插的痕跡像鑿的孔一樣。那位嚇暈過去的客人最後也醒了過來,但是與其一同的三個人都去世了。
故事到這裡大概就結束了,我們在開始就說過了,古時候常說的事變就是沒有人性了,但是文中有幾句話都顯示出來,這個屍變的女屍還具有人性,但是有人會問了為什麼有人性還要傷害其他人?古代我們都知道女子地位低下,但是「子婦新死」,老翁一家竟然一點傷心之一都沒有,小店還是如往常一般,並且「客宿邸滿」。古時候的人很注重禮節,但是卻沒有為這位女子搭建靈堂,而是將其匆匆地放在了小屋中,而急死的東西也是十分簡陋,而且其屍骨未寒,老翁就帶他們去放著女子的屍體的屋子中休息,這是對她的不尊敬。於是就有了後面的詐屍。而那位道士卻在客人求助的當天晚上沒有進行幫助而是第二天才出來看,認為事情緊急,有危險,我們要知道古代的道士是可以抓鬼的,但是那位道士沒有那麼做,可以看出那位就是一個「偽道士」。
這位女子最後變成厲鬼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她沒得到應得到的尊重……
往期速遞
《考城隍》為何作為《聊齋志異》的第一篇,表達什麼,一起來看看
《聊齋志異—耳中人》,耳中有個人?來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