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的《鳳陽士人》,存在著許多怪奇異,是不可思議的一篇小說

2021-01-08 萌果子文化解讀

說蒲松齡的《鳳陽士人》是最不可思議的一篇小說,我認為有以下2個原因。

一、小說裡存在著不可思議的怪異之處

《聊齋志異》作為一本專講鬼怪狐魅的小說,在《鳳陽士人》中,卻沒有出現一個鬼怪狐魅的身影。這豈不怪哉?

影視劇中狐妖

《鳳陽士人》這篇小說與《聊齋志異》中的其他小說相比,實在是「太過普通了」!因為這裡面沒有嫵媚勾人的狐妖鬼怪,有的只是普通老百姓的家長裡短。

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鳳陽士人》講的是鳳陽的一位書生,因為離家遊學時間久了,他家裡的老婆想念他了,然後他遇到了一件事,這件事就是【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與老婆之外的女人勾搭搞曖昧,然後,書生的老婆看到自己的丈夫「紅杏出牆」,她非常的悲憤,於是她就和大多數女子一樣,向自己的娘家人抱怨、哭訴委屈,然後女子的娘家弟弟也像大多數娘家人一樣,為女子出頭,於是女子的老公被打了。

鳳陽士人中的故事情節

故事講到這裡,作者蒲松齡又告訴讀者,這其實只是3個人做的一場夢而已。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3個人竟然做同一個夢!

三個人的夢

還有,這個故事是不是在說,大多數家庭都會遇到的家常理短?:丈夫讓老婆受委屈,然後老婆和娘家人告狀,於是娘家人為自家姑娘出氣。很平常的家庭矛盾,古今中外發生率最多的家庭糾紛。

把這樣一件稀鬆平常的家庭矛盾,放到以寫狐妖鬼怪著稱的《聊齋志異》裡,是不是很怪,很不可思議?!

二,平凡的故事中,又存在著很多不可思議的奇異之處

說完了《鳳陽士人》中的怪,咱們再來說一說,裡面的奇異——用紅繡鞋算鬼卦。

精緻的紅繡鞋

在說佔鬼卦之前,我們先說一說,與這鬼卦相關的鞋——《鳳陽士人》中關於鞋的2種不可思議之處!

㈠在我國民間,鞋子有截然相反的2種特殊寓意。一種是說,它是吉祥物,一種則說,它是穢物。是不是很奇異!

結婚時的紅鞋

說它是吉祥物的人們認為:1.「鞋」諧音「諧」,有家人和諧、夫妻和合的美好寓意。2.鞋子都是成雙入對,不離不棄的,有夫妻伉儷情深的象徵。

比如在《霍小玉傳》中就有與鞋子有關的說法:「夢脫鞋,驚寤自解曰:『鞋者諧也,夫婦再合;脫者解也,既合而解,亦當永訣。」

這是唐人俗語,在詩中亦是常見,比如王渙《惆悵詩》中『驚嗟猶夢合歡鞋』。白居易《感情》中「中庭曬服玩,忽見故鄉履。昔贈我者誰,東鄰嬋娟子。因思贈時語,特用結終始。永願如履綦,雙行復雙止。」都是這個意思。

紅鞋

由於鞋子與妻子、情人關聯,所以在古代詩文中這方面的說法有很多。在《鳳陽士人》這個故事中,神秘女子將自己的鞋子「借給」妻子,並且妻子穿起來還十分的合腳,這是不是就是預示丈夫的婚外桃花被妻子「掐斷」,原本屬於夫妻倆的「和諧甜蜜」又回來了。

要不然妻子怎麼會穿著那雙鞋如此合適呢?用名偵探柯南的話說,那就是,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那雙鞋原本就是屬於妻子的!

穿著紅繡鞋

㈡而說鞋子是穢物的人則認為:鞋與「邪」諧音,所以鞋子是穢物。

不僅如此,在我國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那就是:寧可試人棺,莫穿他人鞋!這句話的意思很好理解,那就是:寧可去試死人的棺材,都不要去試他人穿過的鞋子!

穿過的鞋子圖片

由此可見,試穿他人鞋是一件多麼不吉利的事情。可我們看《鳳陽士人》中的妻子,她就穿了夢中神秘女子給的鞋,在古人有這樣俗語的情況下,這位鳳陽妻子竟然還敢穿別人的鞋子,這妻子的行為,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朋友們,可別小看我國民間俗語,它可是在我們中華文明史中,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比如我國古代非常經典的民俗佳句集錦——《增廣賢文》,他裡面就收錄了很多的民間格言諺語。

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這本書,他不僅被人們廣為流傳,還被人們美譽為「做人的準則,處世的法寶,交際的妙術,治家的秘訣」增廣賢文由此可見,民間俗語在我國民間的影響力和「社會地位」是多麼的強大!

增廣賢文

所以說,這妻子的行為非常的不可思議!

說完了鞋,下面咱們再說一說,《鳳陽士人》中的「紅鞋佔鬼卦」

紅繡鞋黃昏卸得殘妝罷,窗外西風冷透紗。聽蕉聲,一陣一陣細雨下。何處與人閒磕牙?望穿秋水,不見還家。潸潸淚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紅繡鞋兒佔鬼卦。

紅鞋

「佔鬼卦」,又叫「鞋佔」,他是一種以鞋子為卦的佔卜方法,通常用來判斷夫婦或情人之間感情深淺。

紅繡鞋《鳳陽士人》中,神秘女子竟然對著書生唱「用紅繡鞋佔鬼卦」,這實在是「撩撥之意太濃了」,也難怪,書生的妻子會生氣!

「春闈秘戲,夫外出,以所著之履卜之,仰則歸,俯則否,名曰佔鬼卦。」

「佔鬼卦」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仰俯之說外,還有根據鞋頭方向,來佔卜吉兇的。比如明代李開先的《詞謔·鞋打卦》:「不來呵根兒對著根兒,來時節頭兒抱著頭兒,丁字兒滿懷,八字兒開手。」

繡花鞋用有著寓意「夫妻和諧」與「邪物」之稱的紅繡鞋,來佔卜夫妻之情,是不是也很不可思議!

紅繡鞋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蒲松齡的《鳳陽士人》與自己的其他小說相比,的確是最不可思議的一本小說!你們說是不是呢?

相關焦點

  • 沒有鬼魂的《聊齋》故事,《鳳陽士人》究竟弔詭在哪裡?
    文 | 雪憶柔《鳳陽士人》是《聊齋》中少有的沒有鬼怪的一個故事,但卻比那些可以看得見的妖魔鬼怪更讓人驚慌,故事的本身也更加弔詭奇異,太多的細節令人細思極恐。一言以蔽之:《鳳陽士人》是三個人的異床同夢,是古代版的「盜夢空間」。不在同一個地域的三個人可以同時做一個相同的夢,細想一下是不是挺毛骨悚然的?一、《鳳陽士人》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 蒲松齡很少出遠門,與妻子感情深厚,為何他卻說自己有外遇呢
    《聊齋志異》是明末清初,一本短篇神怪小說集,其作者蒲松齡,世稱"聊齋先生"。  近些年,各種關於《聊齋志異》的影視作品也被搬上大銀幕,收穫無數好評。  比如寧採臣、聶小倩,這二個角色便出自《聊齋志異》中《聶小倩》這一段章節。
  • 奇異現象及其他 婁炳成
    蒲松齡在其名著《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上冊)裡,寫了兩篇很短的誌異文章,分別記錄了一個弱齡女孩生育和一個高齡老媼生育的奇異事例。    其一,篇名叫《真定女》。講述真定有個孤女,六七歲時做了童養媳,在婆家居住了二三年,未婚夫「誘與交」,腹部鼓脹,以為自己生病了,就告訴了婆婆。婆婆問她:「肚子裡面動嗎?」女孩回答說動。
  • 笑看蒲松齡在玄幻世界放飛自我,成龍大哥真會玩
    笑看蒲松齡在玄幻世界放飛自我,成龍大哥真會玩說到蒲松齡先生,難免想起了他的小說《聊齋》,就在今年春節檔,由成龍大哥主演的《神探蒲松齡》在全國上映,但是票房卻相比於《流浪地球》顯得低迷。有網友吐槽其胡亂改編?所以小編也就沒去電影院看。近日,網上終於有了正版授權的資源,所以小編昨日看完今天就想和大家探討一下這部電影。真的是笑看蒲松齡在玄幻世界放飛自我,成龍大哥真會玩。
  • 文學大師蒲松齡,聰明好學,斐然成章,卻也逃不過官場的黑暗
    文 | 素一提到蒲松齡,莫言說,我的故鄉出了一個講故事的偉大天才,我們村裡的許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傳人。蒲松齡,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柳泉」不僅被蒲松齡用作別稱,也是一處因蒲松齡而聞名的地名。在蒲松齡的家鄉,有一孔泉眼,距離蒲家莊東門約有數十米,原名「滿井」。
  • 蒲松齡是蒙古族人,沒落貴族後裔,其身世比《聊齋志異》還神秘
    蒲松齡(生於明崇禎十三年,卒於康熙五十四年,即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蒙古族,是我國清朝偉大的文學家。以其巨著《聊齋志異》與法國的莫泊桑、俄羅斯的契訶夫並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知識淵博,才華橫溢,而且精通醫術和養生之道。他秉性耿直,憤世疾俗,一生際遇坎坷,不被重視,許多作品流失海內外。
  • 潘攻愚:《西部世界》的編劇,請付一部分版權費給蒲松齡
    誕生在清中前期的著名短片小說集《聊齋志異》可以說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作者蒲松齡以高超的文學技法融合了魏晉時代的鬼怪民間故事集和唐傳奇,有了「一書兼二體」之稱(紀曉嵐對《聊齋志異》的評語,很獨到)。蒲松齡所能汲取的思想資源儲備相當廣闊。比如《阿繡》這一篇,「意識與肉體同一性」這一主題,在《西遊記》中也同樣出現過,可以和《西部世界》相映成趣。
  • 蒲松齡: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所寫的一部文言小說集,它借談狐說鬼,來揭露和批判醜惡的現實社會。 《聊齋志異》突出地提出了幾個重大的社會問題。首先,它揭露了當時的黑暗政治。在蒲松齡筆下,官吏都是一些狼心狗肺的東西,他們無孔不入地刮地皮,為了金錢喪盡天良。席方平的父親被富豪楊某害死,因為羊某賄賂了冥府的上上下下,席方平的父親反而被拘押。為他申冤的席方平遭到下油鍋、鋸解的酷刑。陰司裡面從上到下,都是一些「人面獸心」的官吏,使他們貪得無厭,徇私枉法,胡作非為,這陰司,不過是現實世界的虛幻手法而已。
  • 《聊齋志異》:蒲松齡為何多次寫到「於七之亂」?它究竟是什麼
    再來看蒲松齡,第一次於七起義時,他已經8歲,第二次於七起義,他22歲。 有一則流傳很廣的和蒲松齡有關的愛情故事說,蒲松齡22歲時躲避「於七之亂」,在一個小山村,和年僅十六歲的陳淑卿相遇、相愛,結為夫妻。半年後回家,他們不合法的婚姻遭到父母反對,陳淑卿被迫離開蒲松齡。
  • 蒲松齡趣事:弄假成真
    蒲松齡淡然一笑,繼續埋頭著書。 他在倆兒家輪著吃,一家吃半個月,倆兒家生活都不寬裕,沒給他做小鍋飯,一日三餐,孩子們吃啥他就吃啥。蒲松齡吃不習慣,加上點燈熬夜,費神用功,感到身體乏力,頭昏眼花,人明顯瘦了許多。寫書受到嚴重影響,他擔心寫不成《聊齋志異》。
  • 李麗平:《儒林外史》士人涉訟情節及其身份特權研究
    透過小說內容可以發現有許多人憑藉特殊身份去幹預訴訟,可是遍查明清時期的法典或相關規定,可以發現法律對士人幹訟明確予以禁止。明初即有由皇帝頒布,具有極高法律效力的「臥碑文」:天下利病,諸人皆許直言,惟生員不許……其事不幹己,輒便出入衙門,以行止有虧革退。若糾眾扛幫,罵詈官長,為首者問遣,餘盡革為民。
  • 天下士人的家國情懷
    因此,許多士人在進行學術追求的同時,還具有熱衷政治的事功精神。《左傳》記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功」在這裡指的就是事功,亦即事業和功績。所謂事功精神,並不僅僅指一般意義上對功利的追求,更重要的是指與心性哲學相對的一種經世濟時,關注國計民生的「經濟之學」。
  • 中國志怪小說的發展脈絡是什麼樣的?
    而「妖」與「怪」這兩個字,細說起來又有所區別。妖,《說文解字》中說:「地反物為。」(「妖」字在《說文解字》中寫作「」)這句話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所謂「反物」,也就是指違反事物的本性,簡言之就是反常。那麼「怪」字又如何解釋呢?《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很簡潔:「異也。」而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說:「詭異為怪。」
  • 戰國時士人得到了從未有過的尊崇與榮光
    但總的說來,當此除舊布新之際,一切剛剛展開,無論從哪方面說,漢代士人都有理由充滿了理想主義,何況此時士人理想尚未完全屈從於專制皇權,雖有若干士人已經主動投靠為皇權的奴僕,但知識層的整體精神尚未被異化和同化。而這樣一來,隨著皇權越來越加深,他們的壓力感也越來越大:政治空間越來越狹小,痛苦也越來越烈。
  • 蒲松齡告訴你:人死為鬼,鬼死了又是什麼呢?
    寫盡了鬼世界百態的蒲松齡,還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而且還給出了答案。寫此事的小說就是《章阿端》。蒲松齡寫得煞有介事,可不用多想,很明顯他就是在寫人間。這裡,他還在故事裡一本正經的討論了鬼會不會生病,會不會死的問題。本來,三個人過得好端端的,忽然有一天,章阿端生病了,好像見了鬼的樣子,戚生的妻子說,她這是鬼病。戚生不理解:「她本來就是鬼了,怎麼又會有鬼作祟呢?」
  • 如何看待《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對其自身命運三苦的解讀?
    《聊齋志異》是一部志怪小說,其作者蒲松齡出生也有幾分神奇。 而病和尚入室,是蒲松齡四十歲時對自己出生情境的描繪。
  • 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的強烈興盛,這對後世文學發展有何貢獻?
    中國古代小說分為文言小說系統和白話小說兩種系統。而在早期魏晉南北朝時期,當然只會有文言小說,特點為採用文言,篇幅短小,記敘了各類民間的奇異故事,逸聞軼事或其隻言片語。其關於作品的敘述與其數量也已相當可觀。但因其多為對事實的描述過多而缺少藝術的虛構,因此只是中國小說的雛形。
  • 蒲松齡罕見為繼母正名,為何要把一個凡間女子放在神鬼傳奇之中?
    蒲松齡先生筆下從來不缺風情萬種的妖魔,也不缺楚楚動人的鬼狐,她們不僅有絕世的容顏,還有無邊的法術。但在聊齋眾多神鬼傳奇中,就有這樣一位普通的凡間女子,她是一位年輕的後母,婚後不久又變成的寡婦。到底是什麼打動了蒲松齡,讓他罕見地為俗世認為是惡毒化身的繼母正名,並且浪費了諸多筆墨和心神去刻畫這樣一位人物?
  • 明清小說代表作
    明清小說 《金瓶梅》的藝術創新 最顯著的特點是「寄意於時俗」。題材由原來的歷史、神話,轉移到當代現實的社會。人物也由原來的帝王將相、英雄豪傑轉移到生活中的平凡人物。
  • 山東蓬萊曾上演奇異景象,空中出現「古代建築」,又是平行世界?
    山東蓬萊曾上演奇異景象,空中出現「古代建築」,又是平行世界?蒲松齡在《聊齋志異》當中有這樣一個短篇文言文小說叫做《山市》。其實在這篇文章當中就展示了一次海市蜃樓現象,雖然在當時使用的是文言文,但是整個場景的描繪都是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