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世界上的恐怖文學或者影視作品真的可謂是數不勝數,較為世人熟悉的有日本的《午夜兇鈴》《咒怨》;美國的《死寂》《月光光心心慌慌》,中國的《山村老屍》《殭屍道長》等,這些恐怖影片看的都讓人心驚膽戰,驚呼刺激。但是今天我們要談的是一部由清代作家蒲松齡所著的文言文短篇小說經典——《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全書將近五百篇,內容豐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是愛情故事,佔據著全書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懼封建禮教,勇敢追求自由愛情。這類名篇有《蓮香》《小謝》《連城》《宦娘》《鴉頭》等;二是抨擊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作為科舉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齡在這方面很有發言權,《葉生》《司文郎》《於去惡》《王子安》等都是這類名篇;三是揭露統治階級的殘暴和對人民的壓迫,極具社會意義,如《席方平》《促織》《夢狼》《梅女》等。
相信很多人都對其中的故事都略知一二,我兒時的時候通過影視也接觸過《聊齋》中的部分故事,其中《嬰寧》《陸判》《屍變》《畫皮》《倩女幽魂》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要說給我留下童年心理陰影的,當屬《屍變》了,我始終忘不了女鬼詐屍後大半夜追那個生意人的場景。故事情節大概是這樣的:
從前陽信縣有對父子,他們在路邊開了間小店,通過給過往行商的人提供住宿來維持生計。有一天黃昏,來了四個車夫投店住宿,不巧的是店裡的房間已經飽和了。他們預估沒處可去了,就堅決要求住下。店主想了一下說:"倒是有個地方可住,但恐怕你們不滿意。"客人表示:"隨便一間小屋都行,我們不挑揀。"店主就穿過街巷,把客人領到一個裝停死人的小房子裡。原來店主的兒媳剛死,兒子出門買棺材還沒回來,所以就停放在這個房間裡。
客人倒也沒嫌棄,跟著店主進屋,屋內燈光昏暗,透過桌案上有盞油燈發出微光他們看到被紙被子蓋著的死者。往裡走便是他們的住處——有著一個大通鋪的小房間。由於他們四人一路奔波疲勞,甚是睏乏,也沒多想,頭剛剛放在枕頭上,就睡著了。
但是,還有一人朦朦朧朧地沒有睡熟,他忽聽見靈床嚓嚓作響,急忙睜眼一看,發現女屍掀開被子下床,慢慢地進入了他們的住室!這女屍面呈淡金色,額上扎著生絲綢子,走到鋪前,俯身對著每人吹了三口氣。這客人嚇得不得了,唯恐吹到自己,就偷偷用被子蒙住頭,連氣也不敢喘,靜靜聽著。不多時,女屍果然過來,像吹別人一樣也吹了他三口。他覺得女屍已走出房門,又聽到紙被聲響,才伸出頭來偷看,見女屍如原樣躺在那裡。這個客人害怕極了,不敢作聲,偷偷用腳蹬其他三人,那三人卻一動不動。他無計可施,心想不如穿上衣服逃跑了吧!剛起來拿衣服,嚓嚓聲又響了。這個客人趕快把頭縮回被子裡,覺得女屍又過來,連續吹了他好幾口氣才走。少待一會,聽見靈床又響,知道女屍又躺下了。他就慢慢地在被子裡摸到衣服穿好,猛地起來,光著腳就向外跑,這時女屍也起來了向他追去。
客人邊跑邊喊,但村裡人沒有一人聽見。想去敲店主的門,又怕來不及被女屍追上,所以就順著通向縣城的路盡力快跑。到了東郊,看見一座寺廟,聽見有敲木魚的聲音,客人就急急敲打廟門。可道士在驚訝之中,認為情況異常,不肯及時開門讓他進去。他回過身來,女屍已追到了,還只距離一尺遠,客人怕得更厲害了。廟門外有一棵大白楊樹,樹圍有四五尺,他就用樹擋著身子。女屍從右來他就往左躲,從左來就往右躲。這時雙方都汗流浹背,非常疲倦了。女屍頓時站住,客人也氣喘不止,避在樹後。忽然,女屍暴起,伸開兩臂隔著樹捉那客商。客人當即被嚇倒了。女屍沒能捉住人,抱著樹僵立在那裡。
道士聽了很長時間,聽廟外沒了動靜,才慢慢走出廟門。見客人躺在地上,拿燈一照,已經休克了,就把他背到廟裡安頓。一夜過去了,客人才醒過來。道士餵了他一些湯水,問是怎麼回事。客人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這時寺廟晨鐘已敲過,天已蒙蒙亮了。道士出門再看樹旁,果然見一女屍僵立在那裡。道士大驚失色,馬上報告了縣官。縣官親自來驗屍,叫人拔女屍的兩手,插得牢牢地拔不出來。仔細一看,女屍左右兩手的四個指頭都像鋼鉤一樣深深地抓入樹裡,連指甲都插進去了。又叫幾個人使勁拔,才拔了出來,只見她指甲插的痕跡像鑿的孔一樣。縣官命衙役去老翁店裡打聽,才知道女屍沒有了,住宿的其他三個客人已死了,人們正議論紛紛。衙役向老翁說了緣故,老翁便跟隨衙役來到廟前,把女屍抬回。
客人哭著對縣官說:"我們四個人一起出來的,現在我一人回去,怎麼能讓鄉親們相信我呢?"縣官便給他寫了一封證明信,並給了他些銀子送他回去了。
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可能想也就這樣,沒什麼好怕的。但是當把書上的文字搬到熒幕上時,對我兒時的心靈衝擊還是不小的。我記得當時只要村子裡有人去世,我要嚷著讓我爸把我送到外公家去,我怕死人晚上突然詐屍對我吹氣。其次就是害怕有人晚上敲門,因為我覺得敲門的人肯定是被女鬼盯上了,我要是給他開門的話,我也會死。最後就是好長一段時間不敢走夜路,特別是墓地、樹林這種容易"鬧鬼"的地方。不過現在長大了,回頭想想,覺得當時自己也是挺傻的,別人都不怕,我怕啥呢?
但當我們以現代文學欣賞的方法來看《屍變》時,也不得不佩服蒲松齡高超的寫作水平。
1),文章多處運用環境描寫,如寫女屍的陳屍環境,昏暗的燭光,紙被下的屍體,無不渲染出一種陰森恐怖的氛圍;烘託出客人緊張害怕的心情;暗示了悲劇的發生。
2),動作描寫,女鬼詐屍那段運用掀,下,走,俯,吹一系列緊湊的動作,給人以強烈的緊迫感。接著又是客人摸,穿,起,跑一系列逃離房間的動作,令人身臨其境,讓讀者和觀眾們無不替客人的命運捏了一把汗。
3),細節描寫,比如最後寫女鬼的爪子深深陷入樹裡,插得牢牢地拔不出來。也從側面反映出女鬼的兇悍和殘忍。
雖然這裡只做了部分分析,但也不難看出極具代入感的《屍變》的精彩之處。童年的陰影雖然已經揮之不去,但是在後來接觸那些不斷刷新我膽量的影片中,我也努力做著改變,改掉那些因為童年陰影而造成的"壞毛病"。我是一位唯物主義者,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否定鬼神論的,但是也意味著對於一些不存在的東西我們可以為所欲為的踐踏,因此我始終是懷著一顆"鬼神可以不信,但是不可以不敬"的心態來對待我心中的"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