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起神秘失蹤案件,讓新上任的廣州巡撫大人一籌莫展。《聊齋志異》老龍船戶,一個城隍都幫著破案的故事
康熙年間,朱輝蔭剛到廣州做巡撫時,有很多關於客商遊人失蹤的案子。有時一人出門,忽然沒了蹤影,有時幾人同行,也都離奇失蹤。
這些人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官府的人收到狀子,開始還派人四處查詢,張貼告示,行文追輯,可是卻毫無頭緒,這種狀子一多,官府有些力不從心,漸漸地鬆懈下來,時間一長,很多案件就積攢下來。
朱公到任後,一一翻閱案宗,發現此種案子不下百起,這還不算那些遠離家鄉,無人尋找的死者。
朱公深感哀戚,決定一定要徹查這種案子,還死者一個公道,他每日遍訪同僚,和部屬再三探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可惜卻沒有任何線索。
無奈之下,朱公沐浴薰香,給城隍發去檄文,請求神靈幫助自己早日破案。
朱公睡下後,恍恍惚惚見一位穿公服的官員走進屋內,朱公問是何人?回答是城隍。又問有何吩咐?來人說:「鬢邊垂雪,天際生雲,水中漂木,壁上安門。」說完就不見了蹤影。
朱公赫然醒來,夢中的情形歷歷在目,城隍的話也記得清清楚楚,可是卻不知道什麼意思。就這樣輾轉發側,苦苦思索了一晚。
臨近黎明時茅塞頓開,道:「「鬢邊垂雪是『老』。生雲是『龍』,水上木當是『舡』,壁上門是『戶』,這幾個字合起來就是老龍舡戶。」
原來在廣州的東北地區,有兩條河都來自老龍津,一直流到南海,嶺外的商賈大多數都從老龍津乘船進入廣州。
朱公於是派遣得力的武官,交代他們秘密行事,去老龍津捉拿船戶,武官領命而去,很快就捉拿了五十餘人,這些人一上大刑,就再也熬不住了,紛紛交代罪行。
原來這些賊寇等客商上船後,見財起意,或用迷藥,或用薰香將客商弄暈,破腹後,裝上石頭沉入水底,財物洗劫一空。這種快速獲利的辦法,成為他們心照不宣的生財之道,隨著胃口的大增,甚至小商販也難逃他們的毒手,手法極為狠毒殘酷。
朱公派人一舉拿下這些罪惡之人,打入監牢,不日問斬,為那些冤死的亡魂沉冤昭雪,百姓們個個歡欣不已,甚至編成歌謠稱頌朱公。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老龍船戶們為了銀子,不惜謀財害命,置別人家破人亡不顧,可惜的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遇到一心為民的朱公,就連鬼神都幫著破案,可見「善惡到頭終有報」,時候到了,報應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