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戶的管家,忽然夢見一個人走進來對他說:「你欠我40千錢,現在該還了。」他驚訝著醒來發現妻子剛好生了一個男孩,他漸漸明白,這孩子是來討債的,就拿出40千錢來單獨放在一起…
這個管家是新城王大司馬家的,家資很富有。孩子出生後,衣食用度等各種開資都從這40千錢裡面支取。
3、4年以後,只剩下700錢了。這天,奶媽正抱著孩子玩耍,管家便叫過來孩子說:「40千錢快用完了,你該走了。」
話音剛落,小孩臉色就變了,接著頭往後一仰,兩眼一翻,再摸摸鼻子也就沒氣了。於是就用剩下的錢買來物品把小孩埋了。
這件事,欠帳的人可以看一看以資借鑑並引以為戒。從前曾有一直沒有孩子的老人問高僧,這是什麼原因?
高僧回答說:「你不欠人家的債,人家也不欠你的債,哪裡能得來孩子呢?」
可以這樣說,生好孩子是來報恩的,生壞孩子是來討債的,各有造化,自帶風水,所以生了孩子也不必過於歡喜,孩子有問題也不要過於悲哀。
講的這個故事來自柳泉先生的《聊齋志異》之「四十千」。
對於故事裡的一個情節有點疑惑,這孩子雖然在夢中告訴管家欠他40千錢,但如果管家後來不提醒,孩子是不是就忘記了?也就不會再離開?他長大後必定要回報管家,管家此舉等於兩不相欠,按小說所言,這管家以後哪裡還會有後代呢?
這樣的說辭其實在民間流傳甚廣,有時候想想雖不科學,但也頗有些道理,作為對紛繁複雜人生的一種哲學解釋,對人還是有些啟發的。
古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福之禍之所伏,禍之福之所倚」,大概都是在講類似的道理。
以平淡的心,看待生活的起起落落,平靜中才能生出真歡喜,太過於依賴外物的情緒很不可靠,也不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