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至2月,環保部華東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對臨沂市開展的專項督查行動,督查的15家企業中有13家存在環境違法行為,其中焦化、鋼鐵、建材行業尤為突出。
2015年2月25日,臨沂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術平被環保部華東環境保護督查中心主任高振寧約談,要求臨沂市將整改方案在15個工作日內報送環保部,並抄報山東省人民政府。此時,張術平才剛從棗莊市市長轉任臨沂市代市長半個月。
2015年3月2日,張術平被選舉為臨沂市長當天,環保部對臨沂發出《關於對山東省臨沂市大氣汙染問題掛牌督辦的通知》。《通知》指出:臨沂市高耗能、高汙染、資源型企業數量多、分布廣,如羅莊區江泉工業園集中了臨沂江鑫鋼鐵有限公司、臨沂燁華焦化有限公司、臨沂江泉管業有限公司等眾多焦化、鋼鐵、建材、熱電等高耗能、高汙染企業,汙染物排放量大,而且存在嚴重的偷排、漏排等違法現象,區域空氣汙染嚴重。《通知》要求,臨沂市在2015年 8 月底前完成掛牌督辦事項。
環保部對臨沂市打出的一系環保組合拳,讓臨沂市政府和企業都感到了空前的壓力。3月底,《陶城報》記者在臨沂市進行採訪時,有陶瓷企業的負責人說,「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環保運動。」
從某種意義上說,臨沂市對陶瓷企業的環保整治,是新《環保法》實施後整個陶瓷行業進行環保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臨沂陶瓷企業面臨的陣痛,也值得整個陶瓷行業深思。
3月29日,臨沂市停產陶企,煤氣站已經不再冒煙。據了解,如果停產持續,臨沂很多陶瓷企業的庫存量只夠維持10天左右 肖海波 攝
山東省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比國標嚴格一倍
臨沂的陶瓷企業家發現,懸在他們頭上十多年的環保「達摩克利斯之劍」,落下來了。3月29日,臨沂市羅莊區內的陶瓷企業,在一片風聲鶴唳中陸續停產。
臨沂的陶瓷企業大多從2002年左右建成投產,經過10多年的野蠻式發展,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內牆磚生產基地。同時,也因為缺少統一的規劃和無序擴張,陶瓷企業多半和村莊混雜在一起。記者在羅莊區走訪發現,很多陶瓷企業離當地的中小學和幼兒園相隔很近,有的廠區和學校甚至是隔街相望。臨沂市政府計劃將陶瓷企業都集中到一個產業園,但由於土地和資金問題,尚未出臺一個正式的搬遷方案。
但不管是否搬遷,環保依然是臨沂陶瓷企業勒在頭上的緊箍咒。山東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謝鋒在今年1月1日的電視講話中表示:對超標2倍以內的企業,實施限期治理,限期治理的期限不超過三個月,並依法加大經濟處罰力度。對超標2倍以上或經過治理仍不能達標的企業,實施限產治理,限產治理的期限不超過三個月。對經限產治理仍不能達標的企業,堅決實施停產治理,對超標情節嚴重或影響惡劣的企業,由省環保廳直接下達行政處罰決定。
張銘(化名)的陶瓷廠主要生產內牆磚,每年三四月份,是產品銷售的旺季,如今停產意味著他將錯失一大筆訂單。不過最令他頭疼的是,這場被行業人士稱為「環保運動」的風暴,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結束。張銘和其他的陶瓷企業家都曾到羅莊區及臨沂市環保局打聽過消息,要什麼時候才能繼續恢復生產,得到的答覆是:「等汙染物排放達標就可以。」
3月29日下午,張銘和臨沂市幾個陶瓷企業老闆一起小聚,以前他們討論更多的是市場走向和經營思路的話題,而現在,他們談論的焦點除了環保還是環保。「如果不讓生產,又怎麼知道整改後排放能不能達標呢?」一位陶瓷企業的老闆向記者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他們看來,山東省公布的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要比國家標準嚴格一倍。
新《環保法》實施前的2014年,臨沂市的陶瓷企業開始加大對環保設施的投入。張銘告訴記者,去年他的環保投入已經花了好幾百萬,原料場實行了全封閉,脫硫塔的建設也就投入了兩百多萬,除塵設備從旋風除塵到兩級溼法除塵,再加上布袋除塵,一共裝了四道除塵裝置,甚至有陶瓷企業家買來了灑水車,每天在廠區內灑水除塵。
不過,企業家們在環保上面的投入,跟不上山東省汙染物排放限值提高的節奏。山東省自2015年1月1日起,實行第二階段限值排放標準,以前能達標的環保設施,現在又需要升級改造。「如果按照國家標準,我們目前投入的環保設施能夠達標,但是按山東省標準,國內恐怕也沒有多少陶瓷企業能夠達標的。現在大家都很迷茫,環保投入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張銘說,現在臨沂的陶瓷企業家們都急得亂了套,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
據記者從佛山市環保局了解到,佛山市陶瓷行業執行的也是環保部新修訂的標準。但為什麼山東省要單獨執行比國家標準更為嚴格的排放標準呢?為此,記者致電山東省環保廳標準處。「省標準肯定要比國家標準更嚴格,按環保部要求,地方主管部門可以制訂比國家標準更嚴格的標準,我們只能比國家標準更嚴格,不可能寬鬆。」該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自2013年9月1日起,山東省就已經明確了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的實施走向,開始實施包括火電、鋼鐵、建材、工業窯爐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和山東省區域性大氣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等6項大氣汙染物的排放標準,計劃用8年的時間分4個時段實施,每2年加嚴一次,引導企業轉變生產方式,調整產業結構,逐步實現由行業標準向區域性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的過渡。2015年1月1日,山東省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開始進入第二階段限值,實施的時間是從2015後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8.6%基準含氧量是陶瓷行業大限?
山東省實施第二階段限值對陶瓷行業汙染物排放標準作出的要求,可以從今年1月13日臨沂市大氣汙染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關於臨沂市建築陶瓷行業大氣汙染治理實施再提高工程的通知》得知,以水煤漿為燃料的噴霧乾燥塔,SO2排放為200mg/m3,NOx含量為200mg/m3,顆粒物為30mg/m3,以油、氣為燃料的窯爐SO2排放為100mg/m3,NOx含量為300mg/m3,顆粒物為30mg/m3,其廢氣中氧標準含量為8.6%。
這一限值,比環保部2014年12月12日發布的《陶瓷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25464-2010)》修改單,因為基準含氧量的變化,部分標準要嚴格一倍以上,修改單要求的限值是,噴霧乾燥塔、陶瓷窯的顆粒物限值調整為30 mg/m3、二氧化硫限值調整為50 mg/m3、氮氧化物限值調整為180 mg/m3,煙氣基準含氧量為18%。
8.6%的基準含氧量,曾被稱為陶瓷行業無法突破的大限,有關它的爭議也一直存在。在去年5月20日第三屆產區科學發展論壇上,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繆斌表示,按照1.7過氧係數(折算後為8.6%的基準含氧量)標準,能過關的企業只有1%,意味著全國三千來家建築陶瓷衛生企業,99%都不能過關。
根據行業專家調研,建築衛生陶瓷正常生產工藝條件下的基準含氧量在17%~18%居多,平均在17.5%水平。即使是擁有國際先進排放技術的國家,排放標準中基準含氧量在16%~18%之間,如韓國為16%,德國為17%,日本和我國臺灣為18%,義大利則沒有明確要求。因此行業人士認為,對目前的建築衛生陶瓷企業而言,要達到以含氧量8.6%進行折算後的標準,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
蒙娜麗莎新型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張旗康表示,經過環保升級改造以後,如果按修訂後的18%基準含氧量標準,蒙娜麗莎能夠穩定達標排放,但是按照8.6%的基準含氧量,就無法做到全天候穩定達標。在張旗康看來,8.6%的基準含氧量,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要求,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技術能做到。他舉例說,關於氮氧化合物的排放,現在還沒有很好的低溫脫硝技術,但高溫脫硝後,燒出來的瓷磚質量就不符合要求。在張旗康看來,山東省制定的標準,是不想將陶瓷行業留在山東省境內的做法,因為8.6%的基準含氧量標準不符合陶瓷行業生產的工藝要求。
與陶瓷行業人士的觀點不同的是,記者採訪的多家環保公司表示,按照目前的環保工藝,就算是按照8.6%基準含氧量標準,也能實現全天候穩定排放。「火電行業的環保標準比陶瓷行業更為嚴格,但他們能夠實現近零排放。為什麼陶瓷行業卻認為是不可能?」有環保公司負責人表示,陶瓷企業只是不願意加大投入而已。
為此,記者致電福建龍淨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電袋與袋式除塵器事業部,該公司是我國環保除塵行業的首家上市公司,主要致力於電力、冶金、建材、輕工和化工等行業工業煙氣多汙染物治理。龍淨環保電袋與袋式除塵器事業部一位賴姓經理告訴記者,電力行業的環保技術已經很成熟,按照新標準,電力行業的基準含氧量為6%,顆粒物排放限值為10mg/m3,能夠實現近零排放,這比陶瓷行業的標準更為嚴格。
另外,記者從山東省鋼鐵工業汙染物排標準了解到,以軋鋼為例,其熱處理爐大氣汙染物排放濃度限值,對顆粒物的要求是20mg/m3,二氧化硫為100mg/m3,氮氧化物為150mg/m3,所有指標要求都嚴格於當地的陶瓷行業。不過,據山東省環保廳廳長張波1月30日在做客大眾網山東省兩會特別訪談節目時提及,為達到山東省2020年的標準限值,濟南鋼鐵集團投入15億元進行升級改造。
對於其他行業更為嚴苛的標準,張銘表示,鋼鐵和電力行業大多數是國有企業,而陶瓷行業是民營企業,對於吸納就業來說,民營企業承擔了社會大多數人員的就業,但無論從資金實力還是資本支持,民營企業和鋼鐵及電力這樣國有企業都不在一個層次,不可相提並論。而且陶瓷行業作為一個低門檻、微利潤的行業,動輒上億甚至是十幾億的環保投入,對於尚未出現過百億企業的陶瓷行業來說,無疑會成為壓垮陶瓷企業甚至是行業的重擔。
「另外,就技術層面來說,電力和鋼鐵的粉塵來源單一,只有煤炭,治理相對簡單,而陶瓷行業的粉塵來源是多種礦物質混和起來的,治理起來相對要難很多。」張銘說。
環保停產的連鎖反應已現
3月30日,臨沂中國陶瓷博覽城某品牌貼牌商總經理劉先生告訴記者,因為臨沂產區停產,他手頭有一百多車貨無法交貨。「如果停幾天的話,沒什麼影響,但現在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開工生產,無法交貨的話,客戶流失已經不可避免。」劉先生說,自己才到臨沂做貼牌整整一年的時間,好不容易積累起來客戶,因為停產而流失,也很無奈。
臨沂的環保整治扇動的蝴蝶效應,已經開始產生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記者從臨沂一行業人士發布的微信朋友圈看到,臨沂多家企業已經開始漲價。臨沂華偉公司發出通知說,自3月30日起,產品開始價格上調,300×600(mm)的瓷片每片上調0.2元,價格為3.1元/片。400×800(mm)的瓷片每片上調0.3元,價格為6.3元/片。該公司還表示,目前上調的價格只是暫時執行價,價格還會持續上漲。臨沂萬祥源建陶有限公司也發出漲價通知,表示近期臨沂環保形勢嚴峻,因環保設備投入過大,設備運營成本過高,產品成本增加,從4月3日起,300×600(mm)和400×800(mm)的瓷片上調0.2元/片,小地磚上調0.1元/片。
臨沂作為全國最大內牆磚生產基地,據行業調查,瓷磚的日產量總計155.54萬平方米,每年的陶瓷產品產值在200億左右,當地最大的瓷片生產線,日產可達5.3萬平方米。其巨大的產能因停產引起的漲價,也影響到了其他產區,四川夾江產區瓷片價格早已聞風而動,300×600(mm)的瓷片三連漲突破3元門檻,達到了3.2元/片。
「漲價有什麼用,我們也沒有貨可以供給批發商。」臨沂某陶瓷企業的銷售經理朱先生告訴記者,他目前手頭已經有10多個訂單不能提貨。批發商現在都很著急,此前他們已經將樣品鋪到了經銷商門店,如果沒有貨供應,再換一批樣品,少的百來家經銷商店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多的幾百家經銷商店,則需要一兩個月時間才能換完,這對批發商來說,無論是時間成本還是經濟成本,都損失慘重。「我現在每天都睡得很早,要不每天早上六點多就有批發商打電話來催貨。」朱先生說,客戶流失肯定會流失一部分,他們會上江西或其他地方去找貨,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另外,臨沂作為魯南蘇北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被稱為物流之都。不過,因環保引起的停產,也影響到了當地的物流產業。劉先生在臨沂做物流已經15年,主要從事陶瓷產品的運輸,從臨沂發往浙江,現在手下已經有一百多輛貨車。最近,因陶企停產,他的生意下跌得厲害。「原來每天可以走30多車的貨,現在每天只有幾車,已經跌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左右。」吳先生稱,這是他在臨沂從事陶瓷物流10多年來從未遇到過的事。
「如果停產時間太長,陶瓷行業的失業工人,也將是一個大問題。」張銘告訴記者,臨沂產區有著150來條生產線,按每條生產線300人計算,就有近5萬名產業工人面臨失業,如果算上企業的營銷人員以及當地的原料供應商以及貼牌商,可能會達到10萬人左右。
「環保和就業的問題,不應該構成衝突。大家要呼吸,也要吃飯。」張銘說,英國花了30年的時間才治理好霧霾,而我們國家如果用3個月時間,就想完成改革開放以來30年造成的汙染治理,這也不太現實。張銘認為,政府應給出足夠的時間,讓企業去整改,而不是一刀切進行停產或關停。
張銘說,對於陶瓷行業來說,全國應該統一按照一個標準來執行,而不是多個標準。企業家講究的是市場公平競爭,而不能因為地方標準的不同造成不對等的競爭,這對於行業的區域性發展不利。「如果全國都統一依國家標準來執行,就算嚴格按照8.6%的基準含氧量執行,誰也不會有意見。」張銘說。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臨沂產區環保整治大事件
1月1日 山東進入第二階段限值
山東省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進入第二階段限值,實施時間從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1月13日 5月31日前完成治理任務
臨沂市發布《關於臨沂市建築陶瓷行業大氣汙染治理實施再提高工程的通知》,要求陶企5月31日前完成治理並通過驗收,逾期將停產治理。
1月至2月 焦化、鋼鐵、建材行業環境違法突出
環保部華東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對臨沂市開展專項督查行動,督查的15家企業有13家存在環境違法行為,其中焦化、鋼鐵、建材行業尤為突出。
2月25日 臨沂代市長張術平被約談
臨沂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術平被環保部約談,要求臨沂市將整改方案在15個工作日內報送環保部。
3月2日 環保部對臨沂市大氣汙染問題掛牌督辦
張術平被選舉為臨沂市長,當天環保部對臨沂發出《關於對山東省臨沂市大氣汙染問題掛牌督辦的通知》,要求臨沂市在2015 年8 月底前完成掛牌督辦事項。
2015年3月31日 67家陶瓷企業停產整治
因為4月3日的迎淮核查,臨沂市67家陶瓷企業停產整治。
(記者 肖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