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老闆聽見一些員工抱怨,跟著部門經理大江做事沒動力。老闆側面了解了一下,大江跳槽過來一年,確實表現出經驗豐富、業務精湛、能力超群的一面,同時也有下屬反映大江作風霸道、大權獨攬、把控過嚴的一面,讓下屬學不到東西,得不到成長。
老闆專門觀察了大江一個月,發現大江非常敬業,早來晚歸,加班加點,任勞任怨,年休假都放棄了,為什麼下屬怨聲載道呢?大江這個部門是核心業務部門,手下都是一批80後、90後名校生,事業心、幹事欲都比較強,原因都出在大江的身上。
大江運用的是典型的金字塔工作法,就是把一項重要業務拆分為幾個單元,分別交給幾個小組去辦,然後都直線向他匯報,由他「組裝整合成項目方案」。真正的運作高手,在於組裝和整合,這一核心要點,需要經驗、專業和統籌能力,大江卻很少講解。一些骨幹下屬,感到自己只是部門經理的操作工具,生產零部件然後交給整車廠一樣,得不到「質變」的成長。
老闆發現問題後,私下裡找大江聊天,暗示大江不要太累了,該休假還是要休假,該放手還是要放手,關鍵要培養骨幹,多帶一帶徒弟,對自己也是一種解脫,否則工作太累了。你帶兩個副手,每月給你漲2000元工資。大江何等聰明,也不明說,順便聊聊了自己過去的一個經歷。
大江在上一家公司也是部門經理。老闆給他講了一個管理學的哈佛經典案例,就是有些名企內部有一種「拔釘子」機制。如果中層培養不出接替自己的人選,你就只能像釘子一樣釘在原地,等不到向上的提拔。這碗雞湯把大江喝得雞血澎湃,把一腔熱血都灑在雞湯碗裡。
大江用兩年時間,精心帶出一名副手,手把手教,毫無保留。兩年後,老闆架空了大江,不但沒有提拔大江進高層,反而把大江明升暗降邊緣化了,後來才知道那個副手是老闆的親外甥。大江繼續說道,如果以前的老闆把我當合伙人,不就迎刃而解了嗎?老闆聽了大江隨隨便便聊到「合伙人」三個字,臉色鐵青,悻悻離去。
關於培養副手,在職場上是一項非常專業的技術活,高難度體現在於對人性的把握。自古以來就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說法,現實中年輕員工也缺乏那些「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概念,本事沒學全呢,就恨不能亂拳打死老師傅。雖然長江後浪推前浪是客觀規律,但一個巴掌拍不響,企業應該從師傅和徒弟兩個層面都要建立良性激勵機制。
最近,馬化騰談到人才機制的問題,說了一段話,大意是:騰訊開拓新業務的領軍人物,基本都用自己人,放手放權給他們。但對自己人也要注重人才梯隊的交接班。要求每個中層必須培養副手,這是硬性的「備份機制」。如果你不培養,我忍你半年可以,半年後我就幫你配副手,你不答應也得答應。
PS:人才理念喊得震天響,但在職場實踐中,每個人都會打自己的小算盤。選人用人是老闆最為頭疼的事情,其中最難就是培養接替機制。企業經營的經驗和秘密,是企業經營活動帶給人才的,不是人才的「祖傳秘方」,那種防止別人超越自己的心態,終究還是格局胸懷問題,靠灌雞湯難以根除。馬化騰這套「備份機制」,在實操意義上,戰略和戰術價值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