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各器官的生物學特性

2020-12-08 騰訊網

一、根

草莓的根系由著生在新莖和根狀莖上的不定根組成,加粗生長較少,達到一定粗度就不再繼續加粗,一般3年開始衰老死亡。根據我們對二年生扇子面(晚熟品種)和庫裡維爾(早熟品種)分層挖根調查表明,其根系主要分布在0~20cm土層內,20cm以下土層則明顯減少。

對草莓根系一年中生長動態的觀察表明,春季當10cm處的土溫基本穩定在1~2℃時,根系已開始生長(在瀋陽地區一般4月初),是以去年秋天長出的根繼續延伸為主,以後隨地溫不斷上升才逐漸有新根發生,一直到10cm處的土溫穩定在13~15℃時,根系的生長達到第一次高峰,此時正是花序初顯期。當土溫在15℃以上時,不僅根生長緩慢,而且早春發出的新根有些從頂端開始枯萎變褐,以後死亡(這是根的自疏現象),有些吸收根基部開始變黃,以後變為輸導根,此時正值花序伸出和開花期。直到7月上中旬根才開始第二次生長,主要發自新莖的基部,以發新根為主,老根繼續死亡。9月下旬,隨新莖不斷產生以及土溫的降低,根系生長又形成一個高峰。

二、莖和芽

草莓植株具有新莖、根狀莖和葡萄莖。

春季當根系開始生長5~7d後,根狀莖開始萌芽,首先是越冬後存活的葉片開始進行光合作用,然後頂生混合花芽萌發,先抽生新莖,在新莖長出3~4片葉後,抽生花序。從萌芽到開花是草莓地上部的第一次旺盛生長。在漿果採收後開始第二次旺盛生長,抽生匍匐莖和新莖發生分枝。

新莖是當年生的莖,每年生長僅0.5~2cm,但加粗生長較旺盛。新莖上密生具有長柄的葉片,葉腋著生腋芽。腋芽具有早熟性,一部分萌發成為匍匐莖,另一些萌發成新莖分枝。據觀察,草莓植株發生新莖分枝的多少,品種差異較大。如同為春季栽植的當年生匍匐莖苗,到秋季紫晶品種每株平均有9.2個分枝,扇子面品種只有3.2個分枝。同一品種又因植株年齡不同,新莖分枝的數量也有差異,如扇子面一年生植株平均有3.2個分枝,二年生植株則有9個分枝,一般隨年齡增長而加多,最多可達25~30個以上。根據新莖分枝的能力的強弱基本上可將草莓品種歸成3類:分枝力強,分枝力中,分枝力弱。同時還觀察到新莖分枝的多少與栽植時期和苗的質量有關。用一級苗早栽,當年秋發生的分枝數相對多。在瀋陽地區草莓新莖分枝大量發生期在8—9月,到10月基本不再分枝。

草莓的新莖在第二年,當其上的葉全部枯死脫落後,成為外形很像根的根狀莖,它是一種具有節和年輪的地下莖,是貯藏營養物質的器官。在第三年,首先從下部老的根狀莖開始逐漸向上死亡,其內部由髓部逐漸向外衰亡。先變褐色,後成黑色,著生其上的根系也隨之死亡。因此,根狀莖愈老,其地上部的生長也愈差。

新莖上不萌發的腋芽成為根狀莖的隱芽,當草莓地上部受損傷時,隱芽就能發出新莖,並在新莖基部形成新的根系迅速恢復生長。

匍匐莖是新莖上的腋芽當年萌發抽生的一種特殊的地上莖,莖細、節間長。由葉腋發出時開始向上生長,長到超過葉面高度後逐漸垂向株叢少的地方,日照好的地方沿著地面生長。多數品種只在匍匐莖的偶數節貼地面處生成不定根,向上生成一小型葉,然後出現生長點,發生正常葉成為匍匐莖苗。在同一植株上,早期形成的匍匐莖苗能形成高質量的秋苗。以離母株近的生長發育最好,當年其頂芽均能形成混合花芽,來年開花結果。建園時應儘可能選用這種健壯的匍匐莖苗作栽植材料。

三、花和果

草莓花序為聚傘花序或多歧聚傘花序,通常一個花序上可著生7~15朵花,多者可達30朵。草莓大多數品種是完全花,花瓣白色,自花能結實。果實大小與品種有關,差異較大,以花序第一果為準,一般單果重3~60g。

草莓的果實由每朵花的肉質花託上著生許多離生的雌蕊受精後,每一雌蕊形成一個瘦果(通常稱其為種子)嵌生於肉質發達的花託上(即食用部分)而形成為聚合果。用於繁殖的種子,在果實成熟時採下後不要晾乾,應立即播種,當年出苗整齊,秋後移入溫室繼續生長,第二年大部分實生苗即開花結果。

草莓雖能自花結實,根據我們的試驗,在開花授粉情況下,第一級序果可增重12%~83%,整個花序平均果重可增加22%~28%。

在一個典型的花序上,一般是第一級序的一朵中心花先開,以後由這朵中心花的兩個苞片間形成的兩朵第二序的花開,再由二級序花的苞片間形成四朵第三級序的花開放,以此類推。而高級次的花(3級以上)有開花不結果的現象,稱其為「無效花」。大部分品種無效花佔10%~15%,高者可達50%左右%。

草莓高級次的花所結的果小,經濟價值不高,採收費工,生產上一般不進行採收,稱其為「無效果」。有經濟價值的有效果的百分率也因品種而不同。

無效花或無效果白白消耗養分,生產上如能在開花前將後期才開的花蕾適當疏去,使養分集中,則有利於增進漿果品質。從疏蕾試驗看出,疏蕾後漿果產量、單果重和一級序果質量都比對照高。由於疏蕾,漿果成熟期早,成熟較一致,採收次數由7次減為2~5次。從產量上看,重疏影響當年產量,中疏的產量與對照相近。因此,以中疏處理效果較好,既能提高一、二級序果的果重,減少採收次數,節省勞力,又對產量無顯著的影響。今後應進一步研究化學疏花,以提高生產效率。

相關焦點

  • 幹細胞的簡介與生物學特性
    作者:託馬斯林 醫學博士幹細胞 幹細胞的生物學特性自然界的各種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並維持生命特徵。幹細胞是一種原始的未分化細胞,尚不成熟,是形成哺乳類動物的各組織器官的原始細胞。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和人體的潛在功能,醫學界稱為"萬用細胞"。幹細胞在形態上具有共性,通常呈圓形或橢圓形,細胞體積小,核相對較大,細胞核多為常染色質,具有較高的端粒酶活性。
  • 你吃的草莓,是果實還是花託?
    草莓憑藉鮮豔的顏色和獨特的放香味,成為無數人口中的寵兒。作為一個道行還不算深的水果吃貨,嬸子說要去摘草莓,那肯定不能少了我的呀!不過,吃歸吃,「芝士」多少也是要漲一點的。記得當年上植物學分類課,老師問了一個問題:你們吃了那麼多年的草莓,可你知道你吃的哪個結構嗎?1.
  • 切花百合的生物學特性
    導語:歡迎來到煙花雨巷陌,切花百合的生物學特性。形態特徵,百合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由地下和地上兩部分組成:地下部包括鱗莖、子鱗莖、莖根基生根,地上部由葉片、莖稈、珠芽(有些百合無珠芽)、花序組成。鱗片為橢圓形、披針形至矩圓狀披針形有節或無節,肉質,自外向內,鱗片由大變小,鱗莖作為貯藏營養物質的器官,其中水分佔70%、澱粉佔23%,還含有少量的蛋白質有機物、纖維素、脂肪等,其鱗片數量多少與形成的葉片、花朵數目成正比。
  • 草莓和可可樹基因組圖譜出爐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26日報導,在26日出版的《自然·遺傳學》雜誌上,兩組科學家表示,他們分別解開了野生草莓和克裡奧洛可可樹的基因密碼,新發現有助於育種專家培育出品質更高的草莓和可可樹品種。  英國生物工藝學和生物學研究委員會(BBSRC)和其他4個國家的70名研究人員繪製出了野生草莓完整的基因組圖譜,研究發現,野生草莓共有約3.5萬個基因,是人類基因數量的1.5倍,野生草莓的大部分基因也出現在人工培育的草莓品種中。研究人員首先將野生草莓的基因組分割成數百萬個短小的片段,然後給每個片段排序,接著將所有片段組合起來,從而繪製出了野生草莓完整的基因組圖譜。
  • 什麼是草莓缺硼?草莓缺硼圖片高產栽培技術
    ,這是草莓缺硼引起的,以下土地資源網詳細介紹草莓缺硼的症狀、硼對草莓的作用、缺硼原因及防治方法,供網友們參考。 草莓缺硼症狀: 草莓缺硼幼齡葉片出現皺縮和葉焦,葉片邊緣呈黃色,生長點受傷害。隨著草莓缺硼的加重,老葉的葉脈會失綠或葉片向上捲曲。 草莓缺硼開的花小,授粉和結實率低,果實畸形或呈瘤狀、果小種子多、果品質量差。
  • 專家視點:循環腫瘤細胞生物學特性及臨床應用價值
    楊紹興 湯傳昊 王紅 秦海峰 李曉燕 李儉傑 王偉霞 高紅軍復發轉移是惡性腫瘤的重要生物學特性之一CTCs與腫瘤血行轉移密切相關,對其生物學特性及臨床應用價值的探索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1869年,澳大利亞醫生Thomas Ashworth在一名轉移瘤患者中第一次發現了CTCs,認為這些細胞是從原發腫瘤上脫落,穿過大部分的循環系統,進入到外周血系統,大概每克腫瘤組織每日向外周血釋放1×10^6個CTCs。
  • 養花的常識:生物學特性是指花卉的固有特性
    生物學特性是指花卉的固有特性,以花卉的生物學特性為分類依據,不受地區和自然環境條件的限制。一年生草花春季播種,夏秋開花,人冬枯死的草本花卉。如鳳仙花、百口草、千日紅、半支蓮、雁來紅地膚蔦蘿、牽牛等。根據生物學特性分類:①落葉球根類:如唐基蒲、水仙、美人蕉.大麗花鬱金香。②常綠球根類:如仙客來.馬蹄蓮、海芋。根據生態習性分類:春植球根類:如唐富蒲、美人蕉、大麗花。收植球極類,如鬱金香水仙、風信子、石稱。多年生常綠草本花卉無明顯休眠期,地下為鬚根,如文竹、吊蘭、萬年青、君子蘭。
  • 草莓的花和花序
    一、草莓的花 草莓的花是由花柄、花託、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組成的兩性花,大多數的品種具有自花結實能力。但生產上也有雌雄器官發育不健全的花,通常表現有3種類型:雄性不育,表現為花絲短,花葯中花粉少,但雌蕊發育正常,異花授粉可以結實;柱頭變黑,不能接受花粉,人工輔助授粉也不能結實;雌性不育,表現為雄蕊發育正常而雌蕊發育不完全,人工輔助授粉也不能結實。
  • 我是草莓,這是我的根~莖~葉~花~果實(附視頻:科普第三課)
    草莓是薔薇科草莓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小,呈半平臥叢狀生長,一般植株高度20~30釐米。一株完整的草莓植株由根、莖、葉、花、果實等器官組成。
  • 你真正了解你所栽培的草莓嗎?草莓葉片的特徵是怎樣的?
    草莓的葉發生於新莖上,呈螺旋狀排列,葉序為2/5,即無論第片葉子長在什麼位置,第一片葉和第六片葉同位於一條垂直線上。草莓的葉一般為基生三出複葉,具長葉柄,葉柄的基部左右各有1片託葉,兩片託葉苞合成託葉鞘包於新莖上。
  • 草莓組培脫毒技術
    草莓極易感染病毒,草莓種苗生產系無性繁殖,感染病毒的母株會將病毒直接通過匍匐莖傳遞給子苗;蚜蟲、薊馬、粉蝨等刺吸式害蟲也能傳播病毒,導致病毒在草莓植株上不斷地積累和蔓延。目前還沒有防治病毒病發生的有效藥劑,實現草莓無病毒栽培的唯一有效途徑就是脫除草莓植株中的病毒,獲得無病毒原種,而後以此大量繁育無病毒苗,不斷滿足生產的需要。
  • 草莓種植技術|土壤對草莓生長的影響
    但是對於草莓這種水分需求量較高的植物來說,這樣的比例並不適當。草莓是鬚根植物,根系活動層較淺,吸收下層土壤水分較難,葉片又是三出複葉,葉面積大,葉面蒸騰消耗也大,耐旱性很差。所以適宜栽培草莓的土壤還是以溼潤為好。富含腐殖質的壤土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是栽培草莓的理想土壤。
  • 高純度大鼠下頜骨來源間充質幹細胞的分離、培養及生物學特性
    文題釋義:間充質幹細胞:是一種多能幹細胞,它具有幹細胞的所有共性,既可以不斷地自我更新,又可在特定條件下轉變成為一種或多種構成人體組織或器官的細胞目的:建立大鼠下頜骨來源間充質幹細胞的體外分離、培養方法,並觀察研究其相關生物學特性。方法:解剖分離大鼠下頜骨,剝離表面附著肌肉後剪碎,用Ⅱ型膠原酶消化疏鬆密質骨,利用間充質幹細胞的遷徙和貼壁生長能力分離下頜骨間充質幹細胞。
  • 類器官真的準備好了嗎?
    3D培養技術的最新發展使胚胎幹細胞或誘導多能幹細胞和成年哺乳動物幹細胞表現出顯著的自我組織特性,而由此產生的類器官可以反映不同器官如腎、肺、腸、腦和視網膜等的關鍵結構和功能特性。來源於多能幹細胞(PSC)的類器官對於了解不含幹細胞的組織(如大腦)的發育和疾病過程的機制具有重要的潛在作用。
  • 身體各器官的更新時間表
    中醫總結了身體各器官的更新時間表。胃黏膜:5天特殊細胞產生的酸和毒素會導致你的胃黏膜呈酸性。同時,這些細胞還會分泌具有保護性的黏液,以防止酸性侵蝕。通常,這些細胞完成一次周期性分泌大約需將近一周。味蕾:10天身體裡有1萬種微小味蕾,這些味蕾上包含的微絨毛有傳遞食物味道的作用。
  • Hortic Res 綜述 | 八倍體草莓的研究路線圖
    從那時起,草莓已成為世界上種植最廣泛的水果作物,並由於其感官品質和健康益處而廣受歡迎。第一個高質量的染色體規模的八倍體草莓基因組(品種為Camarosa)的最新報導正在推動遺傳學的快速發展,激發科學辯論並引發新的研究問題。來自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Vance M.
  • 河蟹生物學特性的介紹
    現將河蟹的生物學特徵介紹給大家。1,形態特性;河蟹屬甲殼綱,十足目,絨螯蟹屬,其形態特性也是名符其實。河蟹的頭胸部呈方圓形,一般長6~7釐米以上,其背面一般呈墨綠色,腹部呈灰白色。由於進化之故,河蟹的頭部和胸部已經結合在一起,組成頭胸部。頭胸部是河蟹的主要部分,背面覆蓋著圓方形的尖硬背甲,就是河蟹的頭胸甲,俗稱蟹鬥,蟹殼。頭胸甲雖起伏不平,但左右是對稱的。河蟹的生殖孔就在腹甲上。
  • 草莓箭毒蛙基因組成功解析
    原標題:草莓箭毒蛙基因組成功解析   記者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近日聯合美國北卡萊羅納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成功「破譯」草莓箭毒蛙基因組,揭示了其基因組演化特徵,為研究毒蛙的演化提供新思路。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雜誌《分子生物學與進化》。
  • 【科技日報】草莓箭毒蛙基因組成功解析
    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雜誌《分子生物學與進化》。  箭毒蛙是生活在中美洲及南美洲加勒比海沿岸的低地森林中的一種小型陸地蛙,當地部族將其分泌的毒素塗在箭上,因此得名。箭毒蛙以其強烈的毒性、絢麗斑斕的色彩以及獨特的生活習性而不同尋常。一些箭毒蛙所攜帶的毒素,強度是嗎啡的200倍。雖然這些強毒素是對付天敵的致命武器,但對自身卻沒有影響。
  • 國氏生物Harpin信號蛋白在草莓上的案例分享
    2016.12.19,今天是個小有收穫的曰子:南寧蒲廟鎮那元草莓種植戶試驗田Harpin信號蛋白用藥(8天)首期回訪,效果非常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