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樹長出的橡子果粒子,把它加工製作成豆腐,那可是一味山珍佳餚美味。
低海拔的橡樹長勢一般不是很大,屬於小巧玲瓏型,有的間雜長在小柴禾之內,由於樹齡年少,長勢非常強勁,果實顆粒子更是壓滿枝頭,碩果纍纍,橡果粒子是一種堅果,外殼較硬,形狀長橢圓形,果殼滑溜光亮如鏡,果蒂頭上帶個小帽,果尾部帶個鈍的小刺,但不扎手。觸手比較滑溜的感覺。
這種小型矮小的橡樹,一般長在山崗上、半山腰山岰中,每年秋後成熟,就可以採摘這種堅果顆粒子,採果的時候,背婁是必備的,另一個就是吊在眼前的布袋;當背婁裝的有點份量時,就不便隨時背在身上,這樣不便於行動,可把它放到一個醒目的山崗上,或做上記號。
另一個方法是提個藍子,隨身扎個布袋,這樣輕裝上陳,便於行走,隨行隨採;當兩種小件裝滿,再把它倒在背婁內,或大的籮筐中。
採橡果粒子,不象採毛慄子那樣帶個竹夾,毛慄有刺而橡果沒刺,用手直接摘取就行,不過遇上成熟好的毛慄果採上一點邊走邊吃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為保護手上皮膚,最好戴上一雙手套,避免手和外物直接相觸而損傷皮膚。採摘的時候,最好連同帽頭一併採下,一手捏著樹枝,另一手順果實摘取抽下。
一、製作橡子豆腐流程
1、把採好的橡子放在谷蓆上經太陽暴曬,待粒子曬到開裂為止,然後依個去除外殼,也可直接放在石臼上搗破外殼;待外殼全部清理乾淨,裝好備用。
2、把橡子果肉全部放入清水中浸泡二天二夜,再用清水衝洗一遍,放入石磨中磨成水漿。
3、把橡子水漿放入紗布中過濾一片,把殘渣倒掉,剩下純正的漿液,把漿液倒入鍋內,用大火熬製,邊熬製邊用大鍋鏟用力攪拌,一至到漿水變成糊狀黏稠,立馬舀入缸內冷卻,然後在上面加上涼水加快凝固定型狀態。
二、晾曬橡子豆腐
將定型固體橡子豆腐切成簿片狀態,以一至二毫米為準,切成條形狀,再把條狀豆腐攤曬到谷蓆上,至到水分全部曬乾為止,就成為橡子幹豆腐,這種幹豆腐易儲存保管。
三、生石灰儲存法
用乾淨、透明的薄膜袋每袋以250克或500克為準,這樣裝法易於存取食用方便,然後把每袋封裝好的橡子幹豆腐全部放入一大缸內,在缸底墊上生石灰塊狀,以吸附周圍溼氣,才能保留時間更長。
四、真空包裝儲備法
以小家庭模式採用小型真空包裝機的袋裝法。一般以每袋250克或500克為準,用真空包裝機封口,真空包裝比較嚴實,保存的時間也長;貯藏時間以三個階段為準,第一期為半年、即六個月;第二期為一年,即十二個月;第三期為一年半,即十八個月。
這種真空袋裝適合現在各方面的用途,如饋贈佳品、送給親戚朋友等。
橡子豆腐和苦櫧子豆腐不同,後者豆腐帶的苦澀味較重,而橡子豆腐沒有苦澀咪,特別順溜爽口;顏色也不相同,橡子豆腐顏色較白淺,而苦櫧豆腐顏色深咖較重;所以二者區分也算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