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一文揭示100多個PROTAC潛在靶點(附詳細清單)

2021-01-09 健康一線視頻網

作者:曼話

在人類細胞中,大約有514種不同的蛋白激酶在運作,這些激酶佔整個人類基因組的2.5%。對於希望利用靶向蛋白降解(Targeted Pprotein Degradation,TPD)技術來破壞細胞內激酶的科學家來說,了解這些激酶中哪些能夠被降解,以及哪些藥物分子能夠最好地降解可被降解的激酶,將加速他們開發用於癌症和其它疾病治療的新療法。

近日,發表在Cell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鑑定出了大約200種可被降解的激酶,繪製了首張可降解激酶圖譜。這張圖譜將幫助研究人員設計可靶向降解這些特定激酶的分子,有望對癌症治療產生重大影響。

激酶在調節細胞蛋白活性方面起著關鍵作用,但在異常情況下,激酶能夠推動腫瘤細胞增殖,因此,激酶也是癌症藥物的主要靶點。先前,一些靶向分子被設計用於與這些激酶(如BTK、CDK4/6)結合,抑制它們發揮作用,從而減緩腫瘤細胞生長或導致腫瘤細胞死亡。然而,腫瘤細胞往往能夠克服這種作用,對激酶抑制劑產生耐藥性,從而恢復生長。

為了克服激酶抑制劑耐藥這一問題,並有機會靶向那些還沒有研發出相應抑制劑的激酶,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新技術——靶向蛋白降解(TPD)。基於該技術開發出的分子並不是通過與激酶結合來發揮抑制作用,而是直接將致病激酶摧毀。

在細胞中,一種被稱為E3(泛素)連接酶的分子可通過將一種叫做泛素的小蛋白貼在靶蛋白上將其標記為缺陷或受損蛋白。之後,細胞內的蛋白粉碎機(即,蛋白酶體)會降解被標記的靶蛋白。2004年,來自以色列和美國的三位科學家曾因發現「泛素介導的這種蛋白質降解過程」獲諾貝爾化學獎。靶向蛋白降解正是基於這種機制開發的一種新技術,基於該技術開發出的藥物被稱為蛋白降解劑。

簡單來說,靶向激酶的蛋白降解劑,一端與特定的激酶結合,一端與一種E3連接酶結合。之後,E3連接酶通過泛素標記靶激酶,最後靶激酶被蛋白酶體系統降解。

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Eric Fischer博士稱,相比標準的靶向抑制療法,靶向蛋白降解有很多方面的優勢。舉例來說,蛋白降解劑不需要像蛋白抑制劑一樣依賴於與靶蛋白活性位點的緊密結合,以PROTACs為代表的蛋白降解劑只需要與靶蛋白弱結合就可以特異性地「標記」它,從而使靶蛋白被降解(傳統的蛋白抑制劑需要與靶蛋白活性位點有很強的結合才能發揮作用,然而,據估計,人類細胞中80%的蛋白缺乏這樣的位點)。

不過,雖然靶向蛋白降解作為一種新型抗癌療法已經顯示出很大的前景,但關於如何構建最有效的降解劑以及哪些激酶對這些降解劑最敏感,還沒有很好的答案。

「靶向蛋白降解是一個新領域。我們希望通過創建一個全面的數據集,找出蛋白降解劑開發背後的一些規律,進而優化這類新型藥物的開發。」Fischer博士說。

為了創建這樣的數據集,Fischer博士及其同事搭建了一個大型降解劑庫,然後對一組表達近500種蛋白激酶的細胞系進行了處理,並使用質譜分析來觀察哪些激酶被降解。最終,他們鑑定出了172種可降解的蛋白激酶,相比先前文獻中報導的57種,數量顯著增加。

表1 超過170個可降解的蛋白激酶

數據來源:Cell

表2 先前文獻中已報導的57個可降解的激酶

數據來源:Cell

此外,研究顯示,172個可被降解的激酶中,有136個可被至少2種獨立的化合物降解,其中,CDK4、 AURKA、FER、WEE1、BLK、LIMK2、CDK6、 GAK和LIMK1這9種激酶可被至少40種獨立的化合物降解,表明它們易於被誘導降解。

圖片

最容易被誘導降解的蛋白激酶TOP20(來源:Cell)

Fischer博士說:「對於想要開發特定激酶蛋白降解劑的研究者來說,他們首先需要知道,該激酶能否被降解,其次,還需要知道,哪種類型的降解劑可能最有效。利用我們的資料庫,研究者們可以確定是否他們感興趣的激酶是可降解的,以及哪些分子能夠完成這一降解任務。」

除了提供一個意義重大的資料庫,這項新研究還獲得了一些違背很多科學家直覺的發現。比如,一些科學家曾推測,最有效的降解劑可能是那些與激酶親和力最高的分子,也就是結合地最緊密的分子,然而,事實並非如此。Fischer博士與合作夥伴構建的這一數據集顯示,最高的親和力並不能決定降解劑最有效,其它因素也很重要。

「我們相信這項工作不僅會促進新的激酶降解劑的發現和開發,同時也將幫助我們加深對靶向蛋白降解這一新技術的理解。」Fischer博士總結道。

參考資料:

1# New map provides scientists with head start on how to destroy cancer-related enzymes rather than just block them(來源: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2# Katherine A. Donovan et al. Mapping the Degradable Kinome Provides a Resource for Expedited Degrader Development. Cell(2020).

相關焦點

  • 蛋白質組分析揭示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潛在靶點
    蛋白質組分析揭示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潛在靶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4 21:58:19 在小細胞肺癌幹細胞中,無偏倚的蛋白質組學分析揭示了可靶向的GNAS / PKA / PP2A軸,這一成果由美國史丹福大學
  • Nature:TIPRL,肺癌又一潛在有效靶點,與自噬相關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TIPRL(TOR signalingpathway regulator-like)的上調增強了自噬活性。TIPRL與eIF2α(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α)的相互作用導致eIF2α磷酸化並激活eIF2α-ATF4途徑,從而誘導自噬。
  • Cancer Cell: 激酶組+磷酸化蛋白組揭示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潛在靶點
    SCLC腫瘤的DNA和RNA測序鑑定出的可治療的靶標很少,因此尋找SCLC治療靶點變得尤為重要。26.6)上發表了題為"Unbiased Proteomic Profiling Uncovers a Targetable GNAS/PKA/PP2A Axis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Stem Cells"的研究論文,利用激酶組、RNA-seq、互作組、磷酸化蛋白質組等方法確定蛋白激酶A(PKA)和PKA信號通路中的分子是小細胞肺癌起始和進展的關鍵調節劑,可作為SCLC潛在治療靶點
  • 中美科學家合作揭示嵌合抗原受體工程細胞的治療前景
    中美科學家合作揭示嵌合抗原受體工程細胞的治療前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7 13:43:29 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Christopher E.
  • 子宮內膜癌特徵的揭示
    子宮內膜癌特徵的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7 10:43:42 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Tao Liu、Karin D.
  • Cell:重磅!中俄美科學家揭示人類2型大麻素受體的晶體結構
    CB1受體主要存在於機體神經系統中,其負責精神活性效應,而CB2受體則主要存在於機體免疫系統中,有研究表明,其實免疫療法的主要靶點,同時也是治療炎性和神經性疼痛療法的主要靶點,研究者表示,阻斷CB2的分子能夠降低腫瘤的生長。
  • 全套實操教程解讀,附100多個CAD插件
    AutoCAD是一種集二維繪圖、詳細繪製、設計文檔和基本三維設計與一體,在建築行業廣為流行的繪圖工具,很多工程繪圖都離不開它,所以有很多工程人想要學習AutoCAD。今天整理了CAD全套實操教程和100多個CAD插件,教程包括基本概念與基本操作、圖形顯示控制與精確繪圖、填充與編輯圖案等,插件內含使用教程,點開就能用。圖文結合實操,詳細解讀該怎麼利用CAD進行製圖。
  • 功能性CRISPR分析揭示調控人調節性T細胞特性的基因網絡
    他們利用功能性CRISPR篩選揭示了調控人調節性T細胞(Treg)身份的基因網絡。 2020年9月28日的《自然-免疫學》發表了這項成果。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合併和排列的Cas9核糖核蛋白篩選來鑑別在穩態和促炎條件下調控原代Treg細胞關鍵蛋白表達的轉錄因子。然後,研究人員在經歷遺傳擾動和細胞因子刺激的Treg細胞中,分析了54,424單細胞轉錄組。
  • 全基因組CRISPR篩選揭示SARS-CoV-2感染的關鍵宿主因子
    全基因組CRISPR篩選揭示SARS-CoV-2感染的關鍵宿主因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4 21:47:50 美國耶魯大學Craig B. Wilen、博德研究所John G.
  • 細胞表面熱敏蛋白質組圖譜揭示質膜上的擾動和藥物靶點
    細胞表面熱敏蛋白質組圖譜揭示質膜上的擾動和藥物靶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5 16:17:49 德國葛蘭素史克公司Marcus Bantscheff和H.
  • 科學家揭示攝入高果糖的危害
    科學家揭示攝入高果糖的危害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4:38:37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Kayvan R. Keshari和Michael G. Kharas研究團隊合作取得一項新成果。
  • Cell stem cell:sox9調節皮膚癌細胞自我更新促進腫瘤轉移和侵襲
    2015年6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 sox9通過wnt/b-catenin依賴性方式在基底細胞癌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 chip-seq和基因晶片揭示了sox9調控的癌症特異性基因網絡 sox9能夠促進基底細胞癌的乾性以及自我更新同時抑制分化過程
  • Cancer Letters:中山大學學者發現治療肝細胞癌的潛在靶點
    總得來說,這項研究首次證明YTHDF2可能作為腫瘤抑制因子通過降低EGFR mRNA的穩定性抑制HCC細胞增殖和生長,為肝細胞癌治療提供了一個新的潛在靶點。原始出處:LiZhong, et al. YTHDF2 suppresse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growth via destabilizing the EGFR mRNA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研究揭示CD47調控細胞吞噬的機制
    研究揭示CD47調控細胞吞噬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0 14:46:31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Ronald D.
  • 100個會計基礎知識問題集錦,附詳細解答!會計小白入門必備
    【100個會計基礎知識問題集錦,附詳細解答!會計小白入門必備】我一個做前臺的朋友想轉行做會計,不知從何下手,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一大堆的問題,跑來求助我,我工作太忙,也沒有過多的時間來教她,便給了她一份會計基礎知識問題集錦,整整100個問題並附詳細解答,相信能幫到她很多,有想要的小夥伴,也可以分享給你們,新手會計學習、老會計鞏固,有電子版哦,一起來看看吧!
  • Cell解讀!識別腫瘤新抗原靶點用作開發新型的抗癌免疫療法!
    腫瘤的產生部分是由於DNA的體細胞突變所致,其會介導細胞發生增殖並產生生存優勢,當DNA的表達編碼區域發生突變時就會導致突變肽類的出現,即新表位(neoepitopes)其中一小部分新表位能夠通過被T細胞特異性地識別來誘發機體免疫反應。
  • Nature重要成果:一項肺癌研究意外發現,揭示3個抗癌藥靶點
    領域:癌症雜誌:Nature亮點:1)賓大科學家揭示了潛在的肺癌治療新靶點,如CDK2、SOX2和HMGA22)靶向CDK2有望克服CDK4/6抑制劑的耐藥性腫瘤的發展總是與細胞內異常的蛋白相關。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之一是鑑定出當腫瘤抑制因子丟失或不起作用時,細胞內發生了怎樣的分子變化,從而發現可替代的靶點。研究主角5月1日,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在Nature雜誌上[1]發表了一項具有重要啟示意義的成果。論文報導了研究人員對腫瘤抑制因子蛋白RB(retinoblastoma)的分析。
  • Cell Cycle:找到先天性小頭畸形病潛在化療靶點
    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許興智課題組對先天性小頭畸形病的研究取得新進展,找到一種潛在的化療靶點,文章成果刊登在Cell Cycle上,文章標題為:CDK5RAP2 is required for spindle checkpoint function。
  • Cancer Res:皮膚鱗狀細胞癌新靶點
    雖然大多數cuSCC病例易於管理和治療,但一小部分患者對治療無反應且預後不良。近日,莫菲特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希望通過增進對cuSCC發育的了解,為該患者群體設計更好的治療策略。在最近發表在《Cancer Research》上的新文章中,報導了他們對cuSCC潛在治療靶標的鑑定。Flores實驗室一直致力於確定p53突變型癌症的治療靶標。
  • Cell:研究揭示大腦工作記憶新圖譜
    這一發現挑戰了人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工作記憶只是大腦一部分的假設,並有助於科學家查明其遺傳和機制基礎。文章作者,洛克菲勒大學的神經科學家Priya Rajasethupathy說:「事實上,早期研究表明,大腦的某種結構與工作記憶有關。」 「我們的新發現使我們對這些領域是什麼以及它們如何發揮作用提供了更切實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