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同一品種的生物來講,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下,往往會生長出不同的外形,或者不同功能特性。海參也是如此,每個地方的海洋環境都會有所不同,因此海參的品種存在多樣性,在不同海域生長出來的海參在外形上可能會有所不同。雖說很多地方都有海參的產出,但是還是以我國的海參產出質量最好,最適合人體食用,而在我國,海參以北方渤海附近海域的海參出產量是最大的,並且質量最好。
刺參:刺參是所有海參中質量最好的,主要產自山東以及遼寧部分海域,體呈圓筒狀,體壁較肥厚。背面略隆起,具有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的圓錐形肉刺。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 3行不規則的縱帶。口位於前端,偏於腹面,周圍有楣狀觸手20個。
白海參:白海參又稱白玉參是極為稀有的海參,是刺身的一種遺傳變異,20萬隻海參當中只有一隻會因基因突變 而變成白色。白玉參在自然界極為罕見,不僅數量極少,對生存的水質要求極為苛刻。白海參體內的硒元素明顯高於普通刺參,營養方面沒有什麼大的區別。
赤瓜參:赤瓜參體似圓筒形,長約30釐米,背面隆起,腹面形似足底,故又稱為靴海參、靴參。幹品腹面呈白色,以參體肥厚鼓壯、刀口整齊、腹內乾淨、參體平整無殘跡者為優。赤瓜參漲發率高,每500克幹參經水發可出水參325克,為大型食用海參。主要分布在我國臺灣(南部), 海南島(南部), 西沙群島
石參:石參是一種產自日本的海參,品質比較差,營養價值不高,體長呈扁圓形,個頭小,每五百克左右的海參只能泡發出兩千克左右的海參。
綠刺參:這種海參一般體長三十釐米,呈四方柱形,沿著身體額稜角各有兩行交互排列的圓錐形肉刺,腹面管足很多,排列成三個縱帶,中央一帶較寬。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島、海南島南部及廣西北海、洞洲島。
黑參:黑參又稱烏狗參,這種參一般體長 20~30釐米,圓筒狀,兩端較細。口偏於腹面,周圍有觸手 20個。背面疣小,呈管足狀,散生不規則。腹面管足小而密集,排列不規則。體黑褐色或深褐色,管足末端為白色。我國西沙群島和海南島南部出產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