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寧市多部門聯合完善西涼湖水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2020-11-29 瀟湘晨報

鹹寧網訊(記者郭蓉 陳志茹 實習生周敏 通訊員李旦)近日,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水利湖泊局、市農業農村局、西涼湖管理局等多家單位召開西涼湖水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會商會,就補償機制中涉及的動態管理工作作進一步研討完善。

會上,市生態環境局介紹了《西涼湖水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試行)》的起草背景、過程及主要內容,各參會單位圍繞動態管理考核方式及考核評分細則等方面展開深入討論,並就動態管理考核方式及考核評分細則主要內容達成一致意見。

據悉,為加快推進西涼湖水環境綜合治理,持續改善西涼湖水環境質量,市生態環境部門制定了《西涼湖水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試行)》。該方案包含水環境質量考核和動態管理考核兩部分內容,責任對象包括湖域範圍內的鹹安區、嘉魚縣、赤壁市,根據前期市政府常務會審議要求,待進一步修改完善相關內容後將正式發布實施。

【來源:鹹寧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多部門聯合會商西涼湖水生態環境保護補償動態管理機制
    為進一步完善西涼湖水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機制,近日,鹹寧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水利湖泊局、市農業農村局、西涼湖管理局等多家單位於西涼湖管理局召開西涼湖水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會商會,就補償機制中涉及的動態管理工作作進一步研討完善。各與會單位分管領導或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 四部門:建立黃河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來源:經濟日報5月9日,財政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和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支持引導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明確2020—2022年開展試點,探索建立黃河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標準核算體系,完善目標考核體系、改進補償資金分配辦法
  • 重構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如何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修復保護補償機制,從各國的實踐案例分析看,在完善基本生態補償制度的基礎上,還需要優化財政資金支持的「權益型」補償機制,創新「以資源養資源」的「收益型」生態補償機制。生態文明建設迫切要求建立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深化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的立足點,應當是解決當前領域內存在的主要矛盾。
  • 遼寧建立健全財政縱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近年來,遼寧省財政廳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堅持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不斷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財政縱向生態補償機制,切實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激勵作用,有效調動社會各方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促進遼寧省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 【幹警論壇】淺議野生保護動物侵害補償機制的完善
    淺議野生保護動物侵害補償機制的完善近年來,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貫徹施行和打擊整治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的開展,生態環境的改善使得山區野生動物的數量、種類增多,棲息地面積擴大。但是,野生動物對山區老百姓家禽和農作物也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 四部門:支持沿黃九省(區)探索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9日電 財政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國家林草局9日發布《支持引導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指出,2020—2022年開展試點,探索建立流域生態補償標準核算體系,完善目標考核體系、改進補償資金分配辦法,規範補償資金使用。
  • 四部門: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成效實行早建早補、早建多補、多建多補
    5月9日,財政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支持引導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2020—2022年開展試點,試點初期,中央財政按照「早建早補、早建多補、多建多補」的原則,對開展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成效突出的省(區)安排獎勵,鼓勵地方早建機制、多建機制,進一步引導地方積極參與、支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動黃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水平邁上新臺階。
  • 建立綜合生態補償機制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綜合生態補償機制是以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的,根據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生態保護成本、發展機會成本,綜合運用行政和市場手段,調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相關各方之間利益關係的環境經濟政策。我省在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出資支持和指導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問題的研究和論證工作,對礦區環境保護生態補償機制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的生態補償有了初步成功的經驗。但由於生態補償機制不完善,補償不能完全依理、依法進行,導致了補償不到位,或者補償受益者與需要補償者相脫節的問題。因此,必須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綜合生態補償機制。
  • 建立和完善與水有關的生態補償機制項目部分專題研究招標公告
    《建立和完善與水有關的生態補償機制研究項目任務書》已經水利部批覆,項目所需資金已落實。現擬對「建立和完善與水有關的生態補償機制項目」中的「與水有關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研究」和「不同類型經濟活動對與水有關的生態環境影響及生態損益關係分析」專題研究項目進行招標。招標人為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特邀請願意承擔本項目的單位投標。
  • 關於印發《支持引導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
    近日,財政部發布了關於印發《支持引導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目的是通過逐步建立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實現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進一步完善和提升,河湖、溼地生態功能逐步恢復,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增強,生物多樣性穩步增加,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
  • 董戰峰: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框架與重點
    但是由於各地流域生態環境情況不同、發展階段水平不同,對流域生態補償的理解、認識和訴求也存在較大差異,各地流域生態補償探索進展不一,特別是建立全流域的生態補償機制涉及的省份多、訴求多、因素多、情況複雜,這是在全流域推進生態補償機制建設面臨的關鍵挑戰。目前來看,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思路、路徑有爭議。
  • 踐行「兩山論」需建立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前所未有地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給子孫後代留下美好家園,反映了黨的指導思想在與時俱進,在不斷地適應當前形勢和人民的新需求,對中國以及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句話的關鍵是「就是」這二字。
  • 我國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礦產資源法》及其《實施細則》、《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規定有礦產資源的勘探費、開採費,礦產資源補償費;在一些地方立法中還規定有環境資源補償費或生態環境補償費、海域使用費等。         1996年8月,《國務院關於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建立並完善有償使用自然資源和恢復生態環境的經濟補償機制。
  • 施懿宸:關於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的建議
    2020年4月20日,財政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了《支持引導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以深入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推動黃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 【實踐新論】科學推進大氣汙染治理生態補償機制
    強化生態補償機制的頂層設計  之所以要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是因為一個區域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可能會付出一定的成本,但帶來的生態環境的積極變化會使相鄰區域受益。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建立有效的生態補償機制,合理體現生態環境作為公共品的價值,統籌區域協調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和反覆強調生態補償機制建設。
  • 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京津冀如何破題
    要實現京津冀生態環境協同發展就必須建立省際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政府層面建立健全與生態補償相關的法律法規,京津冀三地設立專門的生態補償政府機構,同時完善縱向生態補償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在遵循「誰受益,誰付費」的基礎上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能提高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同時能引導京津冀地區積極進行產業結構的轉型。京津冀構建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的必要性對縱向財政轉移支付進行有力補充,緩解中央財政支出的壓力。
  • 四部門支持黃河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水質變好有獎勵
    近日,財政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和國家林草局制定印發《支持引導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方案》提出,我國將用三年時間,在沿黃九省(區)探索建立黃河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構建上中下遊齊治、幹支流共治、左右岸同治的格局,讓黃河流域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
  • 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受困地域界限 建議加強上下遊配合
    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受困「地域界限」  建議加強部門合作、上下遊配合  記者近日在貴州、湖南等地調研了解到,各地在探索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努力謀求在利益平衡基礎上的水生態和諧方面,取得初步成果,但也存在補償效率不高、地方單打獨鬥和以局部發展訴求為先等問題。
  • 【專家視角】董戰峰: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思路與重點
    (1) 三江源區生態補償對黃河源頭保護與治理起到 重要作用。三江源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屏 障,每年向下遊輸出620多億立方米水資源。國家一直 重視實施生態補償推進三江源生態系統保護。缺乏統籌的組 織構架、技術支撐體系建設不完善。目前黃河流域委 員會的職責主要是負責黃河流域的合理開發、水土保 護、管理和監督等,但沒有涵蓋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所 有涉及的所有地區,且尚未將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涉及 的各個部門納入統籌考慮。補償方式太過單一,主要 依賴財政轉移支付,市場化、多元化的補償路徑不暢通, 缺乏資金保障。
  • 生態補償財稅政策
    從財稅視角考察生態補償的路徑,應進一步完善生態稅收制度;構建多層次的生態補償財政分擔體系;建立財政補貼、財政投資有機融合的財政補償機制;完善生態補償財稅政策的配套措施;建立基於市場經濟背景下的生態補償機制,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   生態補償最早是一個自然科學的概念,後被引入到社會科學研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