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聯合會商西涼湖水生態環境保護補償動態管理機制

2020-11-29 身邊24小時

為進一步完善西涼湖水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機制,近日,鹹寧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水利湖泊局、市農業農村局、西涼湖管理局等多家單位於西涼湖管理局召開西涼湖水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會商會,就補償機制中涉及的動態管理工作作進一步研討完善。各與會單位分管領導或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上,市生態環境局首先介紹了《西涼湖水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試行)》的起草背景、過程及主要內容,隨後各參會單位圍繞動態管理考核方式及考核評分細則等方面展開深入討論,並就動態管理考核方式及考核評分細則主要內容達成一致意見。

據悉,加快推進西涼湖水環境綜合治理,持續改善西涼湖水環境質量,激勵各相關縣(市、區)不斷提高治汙水平,建立和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促進流域經濟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市生態環境部門制定了《西涼湖水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試行)》,實施方案主要包含水環境質量考核和動態管理考核兩部分內容,涉及湖域範圍內鹹安區、嘉魚縣、赤壁市,根據前期市政府常務會審議要求,待進一步修改完善相關內容後發布實施。

【來源:鹹寧市生態環境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鹹寧市多部門聯合完善西涼湖水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鹹寧網訊(記者郭蓉 陳志茹 實習生周敏 通訊員李旦)近日,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水利湖泊局、市農業農村局、西涼湖管理局等多家單位召開西涼湖水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會商會,就補償機制中涉及的動態管理工作作進一步研討完善。
  • 重構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為此,中央明確要求和部署了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制定了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發布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從全國來看,越來越多的央企、其他上市企業、公益性基金開始通過PPP或其他多種方式涉足生態修復及保護補償領域,為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修復保護補償機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 四部門:建立黃河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方案》提出,以持續改善流域生態環境質量和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為核心,立足黃河流域各地生態保護治理任務不同特點,遵循「保護責任共擔、流域環境共治、生態效益共享」的原則,探索建立具有示範意義的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模式,強化聯防聯控、流域共治和保護協作,搭建起「全面覆蓋、權責對等、共建共享」的合作平臺,加快實現高水平保護,推動流域高質量發展,保障黃河長治久安。
  • 四部門: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成效實行早建早補、早建多補、多建多補
    5月9日,財政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支持引導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2020—2022年開展試點,試點初期,中央財政按照「早建早補、早建多補、多建多補」的原則,對開展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成效突出的省(區)安排獎勵,鼓勵地方早建機制、多建機制,進一步引導地方積極參與、支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動黃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水平邁上新臺階。
  • 四部門:支持沿黃九省(區)探索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建立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管理平臺四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建立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工作平臺,充分利用現有成果,統籌整合相關數據,服務於機制建設,與有關部門和地方的其他信息系統充分銜接,匯總集成黃河流域森林、草原、溼地、湖泊、生態流量、水土流失治理、生態環境質量、汙染排放,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等情況。
  • 遼寧建立健全財政縱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近年來,遼寧省財政廳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堅持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不斷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財政縱向生態補償機制,切實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激勵作用,有效調動社會各方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促進遼寧省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 我國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礦產資源法》及其《實施細則》、《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規定有礦產資源的勘探費、開採費,礦產資源補償費;在一些地方立法中還規定有環境資源補償費或生態環境補償費、海域使用費等。         1996年8月,《國務院關於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建立並完善有償使用自然資源和恢復生態環境的經濟補償機制。
  • 建立綜合生態補償機制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綜合生態補償機制是以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的,根據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生態保護成本、發展機會成本,綜合運用行政和市場手段,調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相關各方之間利益關係的環境經濟政策。我省在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出資支持和指導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問題的研究和論證工作,對礦區環境保護生態補償機制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的生態補償有了初步成功的經驗。但由於生態補償機制不完善,補償不能完全依理、依法進行,導致了補償不到位,或者補償受益者與需要補償者相脫節的問題。因此,必須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綜合生態補償機制。
  • 董戰峰: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框架與重點
    但是由於各地流域生態環境情況不同、發展階段水平不同,對流域生態補償的理解、認識和訴求也存在較大差異,各地流域生態補償探索進展不一,特別是建立全流域的生態補償機制涉及的省份多、訴求多、因素多、情況複雜,這是在全流域推進生態補償機制建設面臨的關鍵挑戰。目前來看,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思路、路徑有爭議。
  • 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京津冀如何破題
    在遵循「誰受益,誰付費」的基礎上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能提高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同時能引導京津冀地區積極進行產業結構的轉型。京津冀構建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的必要性對縱向財政轉移支付進行有力補充,緩解中央財政支出的壓力。
  • 施懿宸:關於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的建議
    在開展流域內各項水汙染控制工作的同時,生態補償作為一種重要的有效管理資源與環境的措施,已有一些如三江源區生態補償、陝甘渭河跨省流域上下遊橫向生態補償等實踐。這些實踐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時,也暴露出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
  • 關於印發《支持引導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
    (一)建立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管理平臺。   四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建立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工作平臺,充分利用現有成果,統籌整合相關數據,服務於機制建設,與有關部門和地方的其他信息系統充分銜接,匯總集成黃河流域森林、草原、溼地、湖泊、生態流量、水土流失治理、生態環境質量、汙染排放,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等情況。
  • 【實踐新論】科學推進大氣汙染治理生態補償機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揭示了一個硬道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如何將自然資源變成金山銀山,涉及到如何建立體現生態價值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如何建立好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環境補償的制度體系,則是推進跨區域環境聯合治理戰略的關鍵。
  • 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受困地域界限 建議加強上下遊配合
    受訪的多地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雖共飲一江水,但上下遊的投入和收益並不對等,實施生態補償是目前能夠有效補償生態損失、維繫生態潛力的有效途徑。  當前,各地圍繞生態補償「補什麼」「誰補誰」「補多少」「怎麼補」等問題積極開展探索,實踐成果初顯:對於本身良好的水體,地方政府犧牲了一些發展機會,切實加大實施保護的力度;過去汙染較重的河流,水質情況改善明顯。
  • ...湖、鄱陽湖流域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專題視頻會議
    為貫徹落實長江大保護戰略,紮實推進重點流域湖泊生態保護補償工作,4月7日至8日,振興司組織召開洞庭湖、鄱陽湖流域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專題視頻會議,地區司有關同志參加了會議。會議聽取了湖南、江西等省級有關部門,長沙、嶽陽、益陽、常德、南昌、九江、上饒等地市級部門以及相關專家的意見建議。會議認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洞庭湖、鄱陽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取得積極進展,但在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的形勢下,湖泊水質仍存在下降的風險。
  • 生態環境部就《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答記者問
    近年來,有關部門和三省一市根據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有關部署,積極推動區域生態環境共保聯治,促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取得積極成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千村示範、萬村整治」開創美麗中國典範,「五水共治」、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深入實施,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城市、森林城市、環保模範城市集中建設,形成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濃厚氛圍、有效機制和典型模式。
  • 【專家視角】董戰峰: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思路與重點
    分析了當前黃河流域生態補償實踐進 展,評估了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基本思路、重點 方向以及實施路徑,為黃河流域實施大保護大治理提供管理技術支撐。目前黃河流域委 員會的職責主要是負責黃河流域的合理開發、水土保 護、管理和監督等,但沒有涵蓋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所 有涉及的所有地區,且尚未將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涉及 的各個部門納入統籌考慮。補償方式太過單一,主要 依賴財政轉移支付,市場化、多元化的補償路徑不暢通, 缺乏資金保障。
  • ...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督察長效機制...
    建立河流汙染整治、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滇池、陽宗海、河道、庫渠水面保潔、城鎮汙水處理設施長效運營管理等長效機制。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將滇池流域作為我市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重點,逐步建立生態補償的市場化、多元化機制。加快構建生態補償的扶持政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建立健全責權利統一的生態補償責任制度。
  • 四部門支持黃河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水質變好有獎勵
    近日,財政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和國家林草局制定印發《支持引導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方案》提出,我國將用三年時間,在沿黃九省(區)探索建立黃河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構建上中下遊齊治、幹支流共治、左右岸同治的格局,讓黃河流域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
  • 加快研究起草生態補償條例
    報告介紹,總體來看,我國的生態補償機制還沒有根本確立,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利益調節格局還沒有真正形成,在促進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還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報告要求,要通過完善政策和立法,建立健全生態補償長效機制。抓緊修改完善《關於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的若干意見》,在認真總結近年實踐經驗基礎上,研究提出推進工作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