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將加壓二氧化碳用於殺滅杏仁等堅果上存在的細菌

2020-12-12 cnBeta

據外媒報導,雖然你可能認為杏仁等堅果是 "更安全 "的食品之一,但實際上它們很容易受到有害細菌的汙染。一種簡單的新工藝可以幫助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同時還能提高它們的保質期。

暴露在加壓的二氧化碳中可以殺死橙汁等飲料中的致病菌,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在研究人員Karen Fuchs的帶領下,來自德國弗勞恩霍夫環境、安全和能源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開始研究,看看同樣的事情是否會對杏仁等堅果產生作用。

通過與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他們設計了一種實驗技術,將乾燥的杏仁和抗菌油放在高壓釜中,然後用加壓二氧化碳處理。這樣做不僅能殺死任何存在的細菌,而且還能使堅果上塗滿油,提供一個屏蔽,使新的細菌(如葡萄球菌)無法進入。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個過程不耗費能源,也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而且杏仁內不會留下二氧化碳殘留。

更重要的是,據報導,堅果的風味、一致性和其他品質都不會受到處理的影響。不過,由於這些油還具有抗氧化性,相信應該能讓杏仁在變質前保存更久。此外,某些風味油還可以用來給堅果添加調味料。

相關焦點

  • 瑞士EMPA科學家開發纖維素傷口敷料,採用肽類物質殺滅細菌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保持傷口沒有有害細菌至關重要,必須定期重新塗抹抗菌藥膏,以拆掉繃帶。然而,一種新的傷口敷料,據稱可以自己持續殺滅細菌。這種實驗性敷料由瑞士聯邦材料測試與開發研究所(EMPA)的科學家們開發,採用主要由植物提取的纖維素纖維製成的薄膜形式。每根纖維的直徑不到一微米。
  • 為什麼花生、核桃和杏仁不是真正的堅果?
    將食物歸類是一項棘手的事情。西紅柿和牛油果長的像水果,但味道卻像蔬菜。西瓜實際上是漿果,茄子也是……但你要說茄子是漿果估計很多人會和你急。我們喜歡吃的大多數「堅果」根本就不是堅果。 巴旦木、開心果、花生、腰果等,它們都只是假堅果。我們怎麼會錯的這麼離譜呢?
  • 病毒和細菌是不是一回事?抗生素能不能殺滅病毒?
    病毒和細菌是不是一回事?抗生素能不能殺滅病毒?絕大多數人對這些概念是模糊,甚至混淆的。細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有細胞壁、細胞器、DNA等相對完整的細胞結構,可以自已生長繁殖。而病毒不是生物,是介於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之間的有機物種,無法自行表現出生命現象。
  • 這種年貨熱門堅果,常被誤認成是杏仁,雖然長得像,但它們不一樣
    巴旦木如今,堅果已經成了年貨中的主力軍之一,雖然吃著各式各樣的堅果,但是很多人對于堅果的了解很少。甚至是看著眼熟,但是叫不出它的名字。而不少堅果又因為長得太像了,常常被叫錯。杏仁如果你是個堅果愛好者,那你一定吃過巴旦木吧。一開始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對於這個陌生的名字充滿了好奇。
  • Nat Microbiol:科學家開發出可高效殺滅超級細菌的星狀多聚體分子
    ,這種分子能夠有效殺滅多種細菌,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Microbiology上,該研究或為後期科學家們開發抵禦對多種抗生素耐藥的細菌提供新的希望和思路。隨著時間過去,細菌會慢慢開始產生突變來保護自身免於抗生素殺滅,從而就會使得很多抗生素療法無效,這些突變的細菌被稱之為「超級細菌」,研究者Greg Qiao表示,據估計,截止到2050年超級細菌每年會引發1000萬人死亡,此外,在過去30年裡科學家們僅僅開發出了一種或兩種新型的抗生素。
  • 為什麼杏仁會被稱為「堅果之王」,每天吃幾粒,有哪些好處上門?
    杏仁,腰果,松子,花生,核桃,開心果等是常見的堅果品種,但是杏仁卻是其中的佼佼者,有堅果之王的稱號。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它榮獲王者美稱尼?每天吃幾粒杏仁,身體會有什麼好處?為什麼杏仁會被稱作「堅果之王」?杏仁之所以能成為堅果中的代表,主要是因為營養成分豐富,食用價值高。杏仁中富含蛋白質,脂肪,礦物質以及多種維生素。杏仁中的含鈣量很高,100g的杏仁跟牛奶相比,鈣的含量是牛奶的三倍,另外其中鉀元素含量是牛奶的四倍。杏仁中還含有有助於酶活化的鎂元素,提高酶活性,促進頭發生長,促進血紅細胞形成的銅元素。
  • 杏仁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杏仁不能多吃,會吃死人,家裡的老人們常會說,其實杏仁是一種很美味的堅果類食品,我們在平時也很喜歡吃它,因為它的口感很不錯,但是朋友們知道它的營養價值和功效嗎?了解它對我們人體的副作用嗎?下面就讓小編來為你一一解答吧。一、關於杏仁的小知識杏的營養價值很高而杏仁的營養價值更豐富。
  • 杏仁腰果一日上限吃五粒?一文看懂各款堅果熱量!長知識了
    【食物解碼】杏仁腰果一日上限吃五粒?一文看懂各款堅果熱量!堅果總是讓人一口接著一口停不下來地吃,但千萬別小看一顆小小的堅果,它們雖營養豐富,但一不小心沒有控制好份量,小心熱量爆表!堅果種子類的每日建議食用量為一份,每份含脂肪5公克,熱量為45大卡。那所謂的「一份」到底有多少呢?
  • 科學家培養新型大腸桿菌 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自身能量
    科學家培養新型大腸桿菌 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自身能量 來源:網易科技 • 2019-12-04 15:38:03
  • 常吃的堅果在樹上是什麼樣?除了杏仁和松子你還能認出哪個?
    堅果是很多人在閒暇時刻喜歡吃的一種食物,你吃過各種做好的美味堅果,那麼,你見過這些堅果還長在樹上的樣子嗎?一起來看看你能認出幾個吧!碧根果的果實,碧根果果形如大橄欖狀,肉多而香,是世界十大堅果之一。所以這個果實還是可以看出是碧根果的,但是這個果實讓人想把它當水果吃啊~這個果實看上去有點像還沒有長大的蘋果還像牛奶棗,但是這個卻是是堅果未成熟時的果實!看到這個個頭你猜出來這是什麼堅果了嗎?哇,這是堅果嗎?果實長得很好看啊,看上去就像是可以直接食用的水果啊~果實近橢圓形,頂端和陽面紅色,堅果小,你知道是什麼堅果嗎?看到這個果實大家應該知道這是哪種堅果了吧!
  • 多篇研究:多吃堅果可促進機體健康!
    近日,一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的研究證實花生和堅果的攝入與低死亡率之間存在一定關聯,但花生醬沒有類似的保護作用。:每天幾顆核桃,預防前列腺癌困擾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科學家發表的最新研究表明食用適量的核桃能夠預防前列腺癌。 該研究發表在近期的Cancer Investigation雜誌上。德克薩斯大學的科學家在免疫缺陷小鼠中注射人前列腺癌細胞。三到四周之後,腫瘤在該小鼠體內開始大量生長。研究人員提出了富含核桃食物是否能夠降低腫瘤形成這個問題。結果表明核桃確實可以預防前列腺癌。
  • 科學家用光來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
    文章中,研究者Eric Skaar及其同事發現了一種摧毀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新方法,這種細菌就好像白天的德拉庫拉一樣(愛爾蘭小說中最著名的一個吸血鬼),但當利用所開發的新型酶激活小分子結合光動力療法後,研究者就能夠有效殺滅小鼠皮膚和軟組織感染部位的細菌。
  • 這些年我吃的杏仁,是「假」的 ?!
    這讓一些消費者誤以為美國的杏仁個頭大,而我國的杏仁個頭小。一些賣杏仁的商家就不幹了,認為這樣取名讓消費者產生了混淆,不利於杏仁產業的發展。於是,2012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堅果炒貨專業委員會就對巴旦木的稱呼做了規範,禁止使用"美國大杏仁"的字眼,現在的食品包裝上都已經更名為"巴旦木"或"扁桃仁"了。其實,巴旦木並不是美國特產,我們大新疆也有種植巴旦木呀。
  • 堅果包裝分享
    Design                                                                   hrum&hrum 品牌識別與包裝形象設計·堅果營養豐富
  • 銅器皿,從古希臘時代開始,就用於保健,因可以殺滅病毒等微生物
    銅器皿,從古希臘時代開始,就用於保健,因可以殺滅病毒等微生物Copper kills lots of microorganisms used ever since ancient Greece銅,可以在幾小時內殺死微生物。
  • 科學家首次獲得原子水平細菌微區室結構圖
    他們研究的這種細胞器的蛋白外殼來自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粘細菌,即赭黃嗜鹽囊菌(Haliangium ochraceum)。這種完整的細菌細胞器蛋白外殼的結構圖有助提供用於抵抗致病菌或出於有益目的對細菌細胞器進行生物改造的重要信息。
  • 「吃貨」拯救世界,細菌如何通過吃吃吃拯救地球?
    我們有麻煩了:過度依賴化石燃料,對高碳足跡食品的喜愛,導致了破壞性的氣候變化;「用後即棄」的社會模式,給大地和海洋造成了大量塑料汙染;無法通過抗生素殺滅的致病微生物,造成了公共健康危機……好消息是,在過去幾年裡,許多證據顯示我們可以將二氧化碳從大氣中清除
  • 科學家發現只吃空氣的細菌!能分離氫氣、二氧化碳成能量
    (圖/翻攝自新南威爾斯大學,下同)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研究人員,2017年在南極發現一種「吃空氣的細菌」,不過最新研究發現,這些細菌會把空氣裡的氫氣、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分離出來,轉化為能量,因此這種細菌可能不僅限於南極,還可以在其他寒冷、乾燥的地方生存。
  • 雙氧水竟成細菌致病幫兇;冠狀動脈斑塊中細菌與心臟病發作有關
    不過,該研究也存在一定的的局限性,如受試群體的規模較小,缺乏性別、種族和年齡等多樣性數據。 「我們的研究結果為將來的介入和臨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確定這些腸道微生物群在阿爾茨海默病發展過程中的特殊作用,可能會導致新的營養和治療方法,未來將有效地對抗這種疾病。」
  • 細菌如何通過吃吃吃拯救地球?
    我們有麻煩了:過度依賴化石燃料,對高碳足跡食品的喜愛,導致了破壞性的氣候變化;「用後即棄」的社會模式,給大地和海洋造成了大量塑料汙染;無法通過抗生素殺滅的致病微生物,造成了公共健康危機……好消息是,在過去幾年裡,許多證據顯示我們可以將二氧化碳從大氣中清除,減緩氣候變化;我們可以生產出優質且低碳的蛋白質;我們也可以清理汙染,減少抗藥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