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欲望失落的二十年18年18個諾貝爾獎 哪個才是真正的日本?

2021-01-18 侃見財經

最近,一年一度的世紀大獎諾貝爾獎又牽動了全球的神經。日本又低調的映入了全球的眼帘!我們一面感嘆日本工藝水準的同時,心中有有了一絲狐疑,以前似乎很少聽到日本在科技領域有重大的成果。眾所周知,本世紀之初日本政府就喊出了「50年拿30個諾貝爾獎」的口號!如今18年過去了,日本幾乎以一年一枚的速度摘取了18枚諾獎獎牌。不禁有很多人感嘆道,只有在諾貝爾獎頒獎的時候,我們才會注意到日本在科技方面似乎又進步了!

今年,日本京都大學教授本庶佑與他的美國同行詹姆斯·艾利森,分享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且如果不是今年文學獎取消,日本或因村上春樹再奪一枚。按照目前的速度,日本50年30枚計劃似乎懸念不大!每每看到這裡的時候都不禁會產生一個疑問,以往提到日本,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因為泡沫破裂日本經濟在這20年陷入了長期停滯狀態,而且日本也因此進入了低欲望社會,年輕人似乎也不那麼上進了,直到看到日本在全球科技領域的一些排名。我們才會懷疑日本真的失落了二十年?

先來看一組數據,根據國際權威研究機構《湯森路透》2015年發表的全球創新企業排名前一百名中,日本就佔到了40家,而美國、法國和德國分別佔據35家、10家和4家。也就是說在全球創新企業當中,日本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且在2014年超越美國之後,它就一直保持著第一水準。

今天又兩則消息,第一是日本總務省3日召開了有關5G服務應用的會議,日本主要移動通信運營商表示將從明年起部分提供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服務,從2020年起提供面向一般用戶的5G服務。

第二是軟銀集團已與豐田汽車公司展開合作,向日本老齡化人口提供送餐、醫療保健和其他服務,並且寄希望於其中一些技術最終能夠出口。兩家公司稱,將在明年3月底前組建合資公司並在日本部署車輛,希望在2025-2030年實現用豐田電動汽車配送機器人烹飪的餐食,或是提供醫療檢查服務。

我們都知道,5G和人工智慧一直是中美爭奪的第一個焦點,在這兩個領域最有可能引領全球就是美國的谷歌、亞馬遜、Facebook、微軟以及中國的華為、阿里、騰訊等企業。而且從全球市值排名靠前的企業來看,也鮮有日本企業靠前。

我們一直都有一個印象就是日本目前一直靠著吃老本維持著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位置。而且日本企業這種終生僱員制的體制,從根源上也在逐漸摧毀日本企業的創新能力。表面上除了松下、索尼、豐田這些老牌製造業企業,日本似乎也沒有世界頂尖級的科技公司出現。

然而,事實日本在先進科技領域的成果經常在一片喧囂中悄然落地。或許我們平常不會注意到,全球的高精度設備幾乎都來自於日本。全球知名企業三星,intel,蘋果,高通等等,如果沒有日本的高精度設備,配件,解決方案,或許這些公司至少倒退10年。面對世界最牛的科技公司蘋果,舉例來說iphone裡1000多項核心部件就有一半以上來自日本,也就說是如果沒有日本的這些高精度設備,你手上的蘋果就是一堆廢銅爛鐵,如此結局之前你肯定是想不到的。

在技術研發方面,從2005年到2015年,日本這十年的科研經費平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居發達國家首位,而2016年美國為2.8%,約4650億美元。也就是說日本比美國投入比重還要高!這也就不難看出日本在科技領域投入力度,從而也就理解為什麼日本人18年獲得了18次諾貝爾獎項。

那麼我們為什麼會造成日本失落二十年的錯覺?一方面是因為二十年前由於經濟泡沫破裂,房地產的因素始終影響了一代乃至兩代日本人。二是因為日本在網際網路時代確實沒有跟上時代的節奏,這點不是說它本身科技因素不足,而是缺乏新的商業因素導致新世紀沒有影響世界的世界級企業。三是日本人自己熱衷於「唱衰」自己,這點跟日本文化有關係,因為日本國土狹小災難頻發,居安思危這種意識是刻畫在每個日本人心中最深的刻痕。

有人說,如果日本的高精設備停止出口那麼將會對全球商業、科技產生深刻的影響,其實這點大可不必擔心,從全球世界級科技、網際網路公司來看,未來隨著全球產業融合的不斷加強,國家、企業之前的聯繫只會越來越緊密,這是世界的潮流是不可逆的。而且世界級企業是具備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日本如果故步自封,未來也不免會被淘汰,因此加快融合的腳步,日本的高精設備才能在不斷迭代的科技產品中保持先進的水準。

對於我們自己而言,眼光也不能只停留在「失去的二十年」上,也許當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確實影響到了一代人,但是我覺得當年日本央行主動刺破泡沫時,應該有一定的考量。我們想應該在吸取日本當年在房地產上教訓,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畢竟「晶片」已經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堂課了。

相關焦點

  • 日本真正可怕之處:18年裡18人拿了諾貝爾獎!
    來源:牛彈琴2001年,日本政府確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科學計劃,口號是「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此前,在諾獎的百年歷史中,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日本,還只有9位得主。當時很多人以為日本人吹牛,包括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毫不客氣地抨擊這樣的目標「很沒腦子」。
  • 日本真正的可怕之處:18年裡18人拿了諾貝爾獎!
    2001年,日本政府確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科學計劃,口號是「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此前,在諾獎的百年歷史中,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日本,還只有9位得主。當時很多人以為日本人吹牛,包括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毫不客氣地抨擊這樣的目標「很沒腦子」。但結果,他當年就拿到了諾貝爾化學獎,算是一個開門紅。以後每年的諾貝爾獎,似乎都少不了日本人的身影。
  • 稜鏡 | 日本真正的可怕之處:18年裡18人拿了諾貝爾獎!
    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記得2013年,日本「美女科學家」小保方晴子等人,宣稱成功培育出能分化為多種細胞的新型「萬能細胞」——STAP細胞。這一重大成果,當時被譽為「諾貝爾獎級別」。最後的結果,小保方晴子的導師、日本著名科學家的笹井芳樹自殺身亡。很多人認為,笹井芳樹無法面對學生欺詐的現實,覺得只有自殺才能洗刷恥辱。自殺當然也不可取,但類似小保方晴子的學術不端,中國應該也有不少吧,有幾個人像笹井芳樹這樣認真、剛烈呢?
  • 日本人18年拿了18個諾貝爾獎,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觀點團隊原創是的,你沒有看錯,日本人又拿諾貝爾獎了,10月1日,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00年-2018年,已經有18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幾乎是一年一人的節奏。
  • 日本科學早已亞洲第一?18年拿18個諾貝爾獎,為何他們能做到?
    文/濤聲依舊日本科學早已亞洲第一?18年拿了18個諾貝爾獎,為何他們能做到?目前諾貝爾獎已經開始頒發獎項了,中國還是無一人獲獎,可我們的鄰國日本卻再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將,獲得的是日本科學家本庶佑以及他的美國夥伴。日本的科學家已經遙遙領先中國了嗎?
  • 北師大教授: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本的教育有何特別之處?
    至此,進入21世紀以來的18年,日本人拿了18個諾獎,距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已實現大半。 日本何以在科學方面有如此令人驚嘆的成績?日本人如何看待這一點?日本的教育和中國的有什麼不同?
  • 18年日本人拿了18個諾貝爾獎 你與諾獎之間差了什麼?
    新世紀以來已有18位日本人獲諾獎,距日本2001年出臺的「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提出「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已實現大半。實際上,2000年後,獲得諾獎的日本科學家人數僅次於美國,世界排名第二位。這個傲人的成績,和人口老齡化嚴重的日本重視科學、重視教育密不可分,當然,還有基礎研究的累積和人才的大量培養。
  • 日本曾誇下海口,50年拿30個諾貝爾獎,如今18年過去,情況如何?
    截止到2019年,諾貝爾獎共授予了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對個各個國家而言,拿到諾貝爾獎的數量,也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日本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在科學教育等領域也投入很大,他們對諾貝爾獎也非常執著,曾經放下豪言,要在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如今18年過去了,他們是否能實現自己的諾言?
  • 為何日本能18年奪18個諾獎?專家:全靠這門課程,被我國忽視多年
    2001年,日本政府出臺了一項「科學技術基本計劃」,然而該計劃一經出臺,就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很多人都覺得日本有些「不自量力、口出狂言」,因為在該計劃中提出——日本將在50年內拿下30個諾貝爾獎。
  • 日本為何能18年獲18個諾獎?學者:全靠這門課程,卻常被學校忽視
    355項專利發明,並且在歐美等五大洲200個國家創立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 從1901年至2015年,據相關資料顯示,日本與瑞典旗鼓相當,均是27人,文學家莫言則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 日本20年斬獲18個諾貝爾獎,為何我國卻少有人獲得,到底差在哪裡
    當前,我國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甚至很多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是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直到2012年莫言老師獲得了文學獎,再到後來屠呦呦教授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談及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會有疑惑,中國人口眾多,為什麼卻很少獲得諾貝爾獎呢?而日本卻在20年間出了18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同為亞洲國家,我們到底差在哪裡呢?
  • 解密日本:18年18人獲諾獎,為何經濟卻一直停滯不前?
    準確地講呢,是日本在21世紀以來,獲得的諾貝爾獎僅次於美國,世界排名第二,在近18年間,共有18人拿到了諾貝爾獎,反觀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日本的這個成就的確是很驚人的!那麼問題來了,日本18年18人獲諾貝爾獎,為何經濟發展卻連續20年原地踏步呢?有的同學可能要問了,你怎麼知道人家日本經濟發展不好的,人家不是一直過的比我們還好嗎?
  • 日本處於低欲望社會,老人存錢年輕人不消費,會是我們的未來嗎?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世界五大管理大師之一的大前研一指出,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會,未滿40歲的日本人從懂事以來就面對失落的20年,大多數人的心態不只是不願意背負房貸或結婚生子,所有的風險及責任都不想承擔。日本自從1991年經濟泡沫破滅之後,經濟持續低迷,被稱之為失落的20年,有人說是失落的十年。
  • 19年得19個諾貝爾獎,日本教育真的厲害?背後原因並不簡單
    消息傳回國內,不少人便對今年的諾獎提名期待了起來,視線也不由得轉向了我們的競爭對手——日本。於是,有人「驚訝」地發現:進入新世紀以來,日本19年得了19個諾貝爾獎,不得了!然後開始發文——我們要向日本學習教育理念,學習工匠精神云云。事實真的這麼簡單嗎?
  • 吉野彰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年19個諾貝爾獎,日本到底憑什麼?
    10月9日晚上18點45分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ingham 和日本的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研究鋰離子電池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
  • 日本失落?本世紀最大騙局,剛剛被揭穿
    來源:蔣東文頻道(ID:zscy006)  19年,19個諾貝爾獎!「失落」的日本,再度震撼世界。然而,更令人驚訝的是日本,又是日本,這已是19年來,日本獲得的第19個諾貝爾獎了。如此驚人速度,堪稱諾獎收割機。
  • 2:18,中國獲諾貝爾獎人數被日本碾壓,但我們也不應妄自菲薄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擊關注北京時間10月3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和他的美國同行,這也是日本進入21世紀之後獲得諾貝爾獎的第18人,而如果將時間拉長,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已經達到了26人,而日本對於這個結果顯然還是不滿意
  • 日本2017-18財年碳排放量降至8年來新低
    我的煤炭網>新聞>國際資訊>日本2017-18財年碳排放量降至8年來新低 日本2017-18財年碳排放量降至8年來新低   中國煤炭資源網 發布日期:2019-04-17 14:09:38
  • 19年19個諾貝爾獎!我們的教育與日本相比,真的輸在了起跑線上
    日本曾口出狂言: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2001年3月,日本政府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明確表示日本要在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該計劃一經發布,就引起了日本和國際媒體的關注,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質疑日本是蚍蜉撼大樹。
  • 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日本科學為何「井噴」?
    人們不禁要問,日本何以在21世紀初期出現諾貝爾獎井噴現象? 以下,擬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視角嘗試考察一下導致日本在21 世紀初期出現諾貝爾獎井噴現象的可能原因。 討論21世紀初期日本諾獎井噴現象,不得不觸及日本政府提出的在21世紀前50年裡獲得30個諾貝爾獎之計劃。如眾所知,1995 年,日本國會通過了一個影響深遠的重要法律——《科學技術基本法》,明確提出「科學技術創造立國」的口號,並將其作為基本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