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希臘人來說,假如能像變戲法那樣把世界從子虛烏有中產生出來,也許他們在任何時候都會覺得十分荒謬。如果上帝創造了世界,那麼他應該被看做使用了現成原材料的建築大師。無中生有的東西是與希臘精神中的科學特徵相牴觸的。
《聖經》裡的上帝則不是這樣,他被認為既創造了原材料,又創造了建築物。希臘的觀點自然能推導出泛神論,因為它認為上帝就是世界這一思路始終吸引著那些有強烈神秘主義傾向的人。持有這一觀點的最著名的哲學例子就是斯賓諾莎。
奧古斯丁接受了《舊約》中的造物主,一個世界之外的上帝。上帝是一個永恆的神靈,不受因果關係或歷史發展的支配,他在創造世界的同時,也創造了時間。我們無法追問創世之前的狀態,因為那時還不存在可以用來提問的時間。對奧古斯丁來說,時間是一種三重性的現在。之所以被恰如其分地稱為現在,是因為它是唯一真實存在的東西;過去是現在的回憶,而未來是現在的展望這一理論並非沒有缺陷,但它主要是為了強調時間作為人(被創造的存在物)的一部分心靈體驗的主觀性。按照這一觀點,追問創世之前有什麼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康德也對時間作過主觀的解釋,他說時間是一種知性形式。這種主觀態度使奧古斯丁預示了笛卡爾的如下學說:人唯一不能懷疑的就是自己在思考。羅素《哲學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