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百年科技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揭曉了2019年「50家聰明的公司」(TR50)榜單。這不是一份普通的榜單,既是因為TR50在科技界足夠權威,推出已經屆滿10年,更是因為今年的TR50首次以「中國支點」為概念進行評選。
在榜單中,華為、百度、騰訊等公司紛紛上榜,這足以顯示出在頂尖的技術大比拼中,「中國力量」正在強勢崛起。
在中國技術公司的代表中,除了最近處於風口浪尖的華為,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公司是百度,因為它在下一個顛覆性的技術浪潮——AI中已經佔據了領先的制高點。
在今年的TR50榜單中,AI成為重要特色。往常,AI會被劃分為一個單獨的垂直領域,但這次榜單中,AI已經無所不在。這說明了什麼?說明AI已經作為一個基礎的技術,將會開啟一個全新的「AI文明」。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有多家公司在AI領域入選,這意味著中國公司在AI上已經從「並跑」變成「領跑」,其中百度更是憑藉全方位的技術領先佔據了「AI文明」的世界制高點。
在此次TR50的「頒獎詞」中,特別將掌聲給了百度無人駕駛公共汽車阿波龍:「百度推出中國首輛商用級無人駕駛微循環電動車阿波龍,採用純電動動力,一次充電可行駛 100 公裡。截止至 2018 年 10 月底,百度無人駕駛公共汽車阿波龍已經安全行駛超過1萬公裡,服務超過一萬人次,阿波龍落地 20 個場景,到目前為止零事故率。」
百度在AI上的領先,不只是在無人駕駛。在百度的Q1財報中披露,搭載小度助手的智能設備安裝量達到2.75億,同比增長279%,月度語音查詢達到23.7億次,同比增長817%;承載著百度AI to B重任的百度智能雲也發展強勁:IDC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報告顯示,百度智能雲首次進入中國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雲服務商前五名,在PaaS層面成為2018年統計內營收增速最快的一家。
在剛剛結束的計算機視覺界「奧斯卡」國際學術會議CVPR上,百度大腦在10項競賽中奪冠,涵蓋視覺領域下的視頻理解與分析、目標檢測、圖像超分辨、智能城市車輛識別、人體&人臉檢測等眾多子領域。這是百度,也是中國在AI核心領域達到世界級領先的佐證。
現在,中國對「技術型的公司」之推崇可以說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那麼「技術型的公司」到底靠什麼呢?華為、百度等領先者提供了很好的啟示。
最重要的,是投入、投入、投入,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其實,要想在技術上領先,並沒有什麼捷徑,就是要進行巨額的真金白銀投入,而且是持之以恆。
拿華為來說,在華為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每一年會拿出年收入的10%以上投入到技術研發之中。任正非在採訪時透露,「華為至少擁有700多位數學家、800多位物理學家、120多位化學家、6000多位專門做基礎研究的專家、6萬多名工程師,形成研發組合在前進。」
百度也類似,今年3月,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說,「大概從八九年以前,百度就開始大規模地投入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這幾年研發投入佔總收入的15%左右,應該是國內主流公司裡面研發佔比最高的。」
百度的財報也佐證了這一點:2018年百度研發支出為人民幣158億元,比2017財年增長22%;今年一季度,百度研發支出更是達到4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率高達26%。
專利的申請量是技術實力的反映,也是技術持續投入的結果。華為在5G上共向3GPP提交了16000多個5G 標準提案,在5G專利標準貢獻上佔比20%,比美國所有公司加起來還多。同樣,百度在深度學習上的專利申請量僅次於中科院,在全球企業中則居於首位,超越了Alphabet(谷歌母公司)、西門子、微軟、三星、IBM、NEC等國際科技巨頭。
做技術是孤獨的,如果不能把對技術的重視深入在基因和企業文化中,就很難堅持下來。李彥宏說「技術是百度的堅定信仰」,任正非說「華為除了人的腦袋之外一無所有」,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最近,2019中國軟體百強企業榜單揭曉,華為、阿里、百度排名前三,如果你研究一下排名前幾位的企業,他們無一不是持之以恆地在技術研發上投入巨資,無一不是將技術深入到企業文化和基因中。
需要指出的是,技術領先並不是目的,只有將技術商業化落地才能真正改變世界,這就是為何這次TR50榜單對華為的巴龍5000 5G晶片、百度的阿波龍讚譽有加的原因。
在這方面,百度在AI技術的開放上令人關注。百度的AI技術,不僅對內賦能業務,讓搜索、信息流等移動業務蛻變為新物種,更是將AI技術對外開放,賦能給各行各業,驅動他們進入智能時代。
百度大腦的開放生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百度大腦作為百度AI技術的集大成者,不斷對外開放技術能力,目前已經累計開放178項AI技術。百度EasyDL作為百度大腦的零算法基礎定製高精度AI模型的平臺,具有超低門檻,即使你的算法基礎是0,也能輕鬆上手。數據顯示,已經有1.5萬個客戶使用EasyDL,創建的模型超過3萬個。
愛包花飾使用百度EasyDL物體檢測算法,訓練出了箱包異物及金屬零部件數量識別模型,在每天檢查10萬餘件產品的工作中,平均正確率高達98%;銘諾科技使用百度EasyDL定製化圖像識別技術,對含有採砂船和普通船隻的295張圖片進行訓練,經過9個版本迭代,獲得準確率高達77.6%的「非法採砂船識別」模型……
現在,業界普遍認為AI將驅動第四次工業革命,未來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宣稱和AI無關,正是因為百度等為代表的中國力量在AI上崛起,才讓中國可以在AI上成為領跑者;正是因為百度將AI技術開放,才讓中國的各行各業可以更好地應對AI轉型,更好地邁入智能時代。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日前發表演講時說,2017到2030年,人工智慧對勞動生產率的貢獻在其創造GDP中的比重將超過55%。到2030年中國的人工智慧會帶來7萬億美元的GDP增長,佔GDP的26.1%。
這是一個技術改變社會、改變世界的縮影,伴隨技術的「中國力量」崛起,中國的蛻變也拉開序幕。